02.29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文|醉餘堂主人:喜讀書寫文,喜在書中挖礦,在寫中成長,願以文章與你攜手同進。歡迎【關注】。

任何一個結論,都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比如,對“網課是一場災難”這個結論,也許有人會認為失之武斷,以偏概全。我也這麼認為。

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對初三、高三等即將面臨考試的孩子,進行一定的網絡教學,也許還是滿足了各方一定需要。

——但是,對於其他所有的師生家長來說,當網課變成了另一種互相折磨、遠離初始目的的無奈,那麼,這個結論成立。

這個結論不適合於那些學習能力超強,且高度自律的學霸。這些人的學識增長,跟老師的課堂教學呈弱相關性——因為他們的優秀,很多時候,並非老師教出來的。

所以,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適合他們的方式自我成長,網課對於他們,更是可有可無。

1

老師真正能夠著力培養、影響、幫助的,恰恰是呈多數分佈的在中等位置上下的學生。他們的自律還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強,還處於老師家長盡力幫助輔導的階段。他們的“自律”,在強監管下還好一點,弱監管下,可就難說了。如果再強加上一些分散他們注意力、不符合課堂教學基本規律的因素在裡面,那麼他們的自律,就會被耗到“慘不忍睹”。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但我們無法把這個責任全部推給學生。

為什麼?

因為現行網課的做法,不符合很多孩子的天性,不符合課堂教學基本規律,並且受到現實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

①網課與孩子天性對抗

前一陣,大家都聽說了釘釘軟件被OPPO下架的事了,因為一星差評。原因則是因為它太好用了。這個邏輯有點怪吧?

但只要想一下孩子們的天性,你就知道,這種現象一點兒都不怪。

老師被迫當起了主播,學生難逃被釘釘網課支配的恐懼,於是就拿平臺出氣,釘釘的app評分從4.9跌到1.6。後來又聽說一個APP的評分低於1就會被強制下架,於是學生們瘋狂給釘釘打低分call。有一天釘釘在OPPO軟件商店就被小學生噴到下架了。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這說明了什麼?

有人說,這不是說明孩子們排斥網課,而是說明他們排斥學習。其實我想要說的是,他們不是排斥學習,而是排斥在假期裡被無所不能的網絡控制著學習。

我們經常會引用一句話:“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的意思是,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影響,一種用別人喜歡接受方式的影響。

我們且來看看孩子們喜歡些什麼?他們喜歡電子產品上面的遊戲、音樂以及其它各種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但肯定不喜歡搬到網絡上的傳統課堂。

很多孩子腦子裡只有一個概念:這是寒假,但不是返校開學,我要我的假期,不要釘釘來“盯”著我。

有人說,直播課有優勢啊,可以回看。這句話對孩子們的說服力基本上屬於雞同鴨講。就如同你在夏天向人推銷衣服,一個勁兒地說,這件衣服布料挺厚的,貨真價實啊,比一般衣服都要厚啊!

人家本來就不喜歡你,你還要說自己有多好,你……讓人怎麼說你才好!

我只想問一句:連精彩的電視劇我們都未必看第二遍,你還期望孩子們在一天到晚的網課轟炸下,晚上回過頭來再看一遍麼?

能醒醒嗎?

②不符合課堂教學基本規律

杭州崇文總校長俞國娣說,他們學校不做網播課,儘量少涉及下學期的新教材知識;小學生本來就注意力時間短,不希望因為網絡教學而產生新的學困生。

真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其實何止是小學生,中學生面對網絡時的注意力,也難以集中到哪裡去,當然王者農藥除外。

不要說學生,就是成人如你,一邊拿著一本書,一邊拿著一個手機,幾分鐘不刷機,你是否就會有點兒心神不寧了?你覺得這種情況下看書學習的效果會好到哪裡去?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而現在你卻要把手機、電腦、電視一股腦兒全交給孩子,以“停課不停學”的名義。你放心麼?

不過就算不放心又能怎樣?難道你們都不上班麼?你們都能全程陪同孩子上網課麼?

當你把一堆可樂、炸雞、巧克力餅乾等你喜歡的高脂食品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你一邊看著吃著,一邊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減肥”?你自己信嗎?

孩子們愛玩,愛看網絡上的所有吸引他們的內容。而學校卻在鞭長莫及、無法有效進行課堂管理的情況下,把傳統課堂的形式搬到了網上,讓他們每天沉浸大量時間在網絡上。這是在幫他們,還是在害他們?

老師平時課堂教學時,一些需要背的、默的內容,歷來要在教室或辦公室裡逐個“過關”的,如果大多數同學沒有掌握舊內容,那麼新課肯定是沒辦法繼續推進的。那現在這些背的、默的、訂正的部分,變成了拍照上傳以後,效果怎樣?

我就問一句:學生真正返校後,,老師們是打算在教室裡把學生之前上過的網絡新課重新炒一遍呢,還是無縫對接——下面的新內容直接上下去?

怎一個糾結了得?

③受到各種現實不利因素的制約

設想這麼一個場景:有一位女老師(這種例子現實中應該也不少),老公已經上班了,她自己忙於做菜燒飯、帶孩子(二寶),然後幫大寶調試各種軟件、設備,焦頭爛額之際,自己還得給自己教的班級準備著網課……之後再在電腦上批改學生上傳過來的作業,點評,再發回,要求訂正……這邊二寶在鬧,那邊大寶在叫……換位思考,你若是二寶媽媽你會怎樣?——告訴你,你連發瘋的時間都沒有!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再說廣大的家長們,很多要麼已經上班,要麼將要上班。本來在平時就跟娃們鬥智鬥勇——鎖定電腦、拔掉網線之類的事情也沒少幹過。但現在學校突然說,電子設備要對娃們全開放!——哎喲喂!看看網課下的眾生相,家長們不由開始哀嚎……

有的家長看到,娃上網課的同時打開了其他一些不必要打開的界面,或者在上網課的時候發呆,對老師的提問基本沒反應,或者老師提問,學生以網卡頓為由,就是不接麥,不回答。這些情況,家長在家的時候還可以提醒一下,這一上班,那就只能在辦公室裡腦補家中娃們各種“專心”上課的畫面了。

有位家長朋友反映,自己孩子本來假期裡每天安排大量時間看書的,現在倒好,每天好幾節網課,又要聽課,又要上傳作業,真正靜下心來看紙質書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了。這樣做,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有教師朋友說,假期裡網課基本上是鞏固舊知炒冷飯,炒完一遍做檢測,發現這網課幾乎是上與不上沒兩樣。老師困惑了:那這樣的話,上網課有啥用?

還有一位老師網友說:看看自己女兒上網課時那副心不在焉的德性,可想而知,我在給自己班級學生上課時,會是什麼效果……

也許有人會說:想辦法呀,不要老是抱怨呀……

問題是,如果我們想辦法的方向,大體能順應天性、符合規律,那麼這種努力還能產生新的意義;但如果逆規律而行,那麼不僅是力氣白費,而且還有大量副作用在那裡:人為培養大量學困生,人為造成大量網癮少年。

網課之禍,應該停下來了!

2

也許有人說,你講得誇張了。其實網課也不是疫情之後才有的。社會培訓機構早就有網課這一塊了,也沒聽說人家上網課就壞到哪裡去麼,不也有不少家長好評的麼?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說到這個話題,有三點應該明確。

①社會培訓機構的網課再好,總體而言效果也不如面對面。市場價格就擺在那裡,一目瞭然。

②在這個池子裡做的差的、沒有訂單的也早就淪陷了;而做得好的那撥人,本來就是由一批經過市場檢驗的精幹團隊在市場調研、精磨教材、團隊作戰之下探出一片網課新天地的。

而現在的大批學校老師,被趕鴨子上架,以傳統課堂模式,進行網絡呈現,再加上種種技術問題,自然力不從心。

有人說,操作不熟練可以練嘛,我們也可以團隊合作嘛。但我們很可能還忽略了另外一點——

③社會培訓機構的網課是付費的。這也是不少參加網課的家長對其效果會給予一定認可的一個隱形秘密。

付費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參加社會培訓機構的學生及家長,是一群剛需客戶,而不是所有學生。這說明,大體上,這些客戶是自願的。他們在自己的實際需求(某科目有所不足)和市場挑選(貨比三家)之後,選定了這家機構。這就說明他們已經有了較大的配合意願了。

人民幣都花了,時間都安排好了,還不好好聽課?來,老媽週末正好有空,陪著你上課,開始吧寶貝!

而現在的各學校網課呢?遍地開花。學校恨不得給學生排課從早排到晚。

不是說好的提倡青少年遠離電子產品的嗎?不是說好的儘量讓孩子們過一個綠色寒假的嗎?不是說好的多讓孩子們潛心閱讀的嗎?怎麼一轉眼,就變成了成天到晚上網課、傳作業了?

學生忙得要命,老師在抱怨教學進度不能穩定推進,家長抱怨自己孩子拿著電子產品打了太多擦邊球。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有人說,因為疫情,沒辦法,“停課不停學”嘛。

但這裡根本的問題不在於“停課不停學”,而在於對“學”的理解。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如果把“學”狹隘化理解為課堂聽課,那麼這些網課紊亂症就都得到了解釋:

因為疫情停課在家,所以我們就要用網絡手段把課堂延伸到你們的家。

所以,一大幫學生們就給功能強大的釘釘軟件狂打低分,就為了把這個手腳伸到他們家裡的軟件硬生生從OPPO逼下架。

你們聽懂了麼?

……

3

在我看來,這次特殊的疫情假期,對於教育來說,對於師、生、家長來說,其實本來是提供了一次極為有益的嘗試機會的。

不少學校為了配合網課的進行,已經基本解決了紙質教材配送的問題——讓學生家長定點領取新書教材。

而我想的是,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急著領新教材。

我們能否提前統計好孩子們喜歡看一些什麼樣的書,做好大數據調查,然後由學校提供一個書單,讓學生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看的紙質書?小說,科普,哲學,皆可。學校可以規定一個閱讀下限,比如每人需讀書若干本,但上不封頂。書本由學校負責統一配送。

語文老師(可以聯合其他學科老師)可以每隔幾天就在微信群裡面或者釘釘軟件裡舉辦讀書晚會,讓孩子們自己輪流主持,大家可以講講故事,說說感想,分角色朗讀,演繹一下網絡短劇,寫寫隨筆,做做演講,表達自我……偶爾插科打諢,戲謔一下,皆無不可。我相信,這樣做,學生的學習意願不會低到哪裡去!

激活讀書熱情,分享讀書心得,讓靈魂的力量在封禁的物理空間中自由穿行。讀書活動,可以讓它影響更深,傳播更遠。一個疫情之下的讀書節,將會深邃他們的思想,獨立他們的世界觀。而這,才是我們更願意看到的。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依然需要動腦筋、花力氣,依然要備課。但方向變了,變成了如何努力讓更多的孩子們投身知識花園,浸染悠悠書香。當師生靜下心來,共讀紙質書時,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疫情之下更美麗的風景?

我想起了在武漢方艙醫院那個叫付先生的年輕人,安靜地捧著一本書專心閱讀的畫面。這幅圖片流傳海外,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馬上認出:付先生讀的書,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福山說:“他的平靜和醫院的喧鬧,形成了對比,顯示了文明的力量。"

網課是一場災難?對不少師生及家長來說,是的

這幅畫面有著一種強烈的意義指向:身可以被禁錮,心卻依然可以自由。

結語:

我們的孩子們,雖身在家中,可那學校裡的課堂卻依然可以破空而入,“愛”你沒商量……

平時因為學業負擔過重,經常抱怨沒有時間看書的學生,如今在一個加長版的假期裡,卻依然沒多少時間看書。

這是不是有點兒反諷?

如果你是學生,一邊是喧囂的網課,一邊是幾本你平時喜歡但沒多少時間看的紙質書,你選哪樣?

(全文完)

如果你喜歡,歡迎轉發,點贊,收藏,讓更多人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