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疫情期间,假期被迫延长,很多孩子终于过上了不用上学的日子,开启了自由奔放的躺尸模式:吃了睡,睡了吃,游戏零食不停断.......


但随着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放纵的娃似乎也并非想象中快乐,尤其是上了小学的一些孩子,直呼太无聊了,不能去户外,不能去上兴趣班,不能和朋友玩,快憋出毛病了,还有家长在后台留言说:孩子最近也不爱吃饭了、脾气变得暴躁、易怒、专注力也如以前了。


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哪,坚持了一年多的好习惯,就这么被打回原形了。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01


为什么越自由,孩子越无聊?


英国一个名为Real Stories的纪录片栏目,做了这样的一个社会实验,并拍成了纪录片。(Ps:栏目组还分别拍了男孩版和女孩版)


把10个11-12岁的英国孩子邀请到一栋设备齐全、物资充足房子里住5天,期间没有大人的管束和干涉,他们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联系父母、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感到不适也可以随时退出。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一开始,男孩们都感到很兴奋,一放完行李就开始四处探索,吃吃玩玩,男孩们打水战,撕爆米花,尽情的放飞自我,但过了几天,男孩们开始逐渐焦虑起来,为所欲为的生活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快感,宣泄放纵之后更多的是无聊与空虚,甚至是压抑,为了发泄无处安放的情绪,越来越多的男孩选择了疯狂破坏与高声喊叫。一个男孩表示,自己快受不了了,只想痛快大叫一场。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这个实验的本意是为了观察孩子们在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到底会如何表现,以及男孩和女孩在这种自由环境下的差别。


但我们也能清楚地发现,当一个孩子没有被约束,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反而会变得焦虑和暴躁。


因为这种自由,是混乱的,是没有边界的。


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说到:“对儿童来说,杂乱无序是一种痛苦,它被看作是儿童心灵深处的一种伤害。”


就像在这个漫长的假期中,很多孩子的作息时间没有上学时候那样规律,常常是晚睡晚起,刷牙洗脸吃个早饭就中午了,睡个午觉下午又结束了,吃完晚饭玩个iPad游戏就深夜了,一天就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这种无序的生活节奏对孩子而言其实是一种失控,没有了基本的掌控感孩子就会有不安全感,继而开始焦虑,所以有些孩子才会出现脾气暴躁,不爱吃饭等问题,正是因为他们无法安放自己内心的焦虑感。


正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由往往是与限制在一起的,平时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有各种规则,比如不要迟到,不吃零食,举手发言等等,但孩子们却不会觉得焦虑和恐惧,那是因为规则的意义,是牺牲掉一些自由,去保护更大的自由。


若自由无约束,则自由无意义,肆无忌惮的纵乐带来的是无尽的空虚和痛苦。


所以,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请给你的孩子一个有秩序的,有节奏的学习环境吧。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02


呆不住的孩子,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都说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可以看出很多人的真实模样:善良的人是真的善良,坏的人是真的坏,蠢的人是真的蠢,优秀的人是真的优秀。


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一次小小的考验,很多孩子从没有经历过如此长的假期,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总是嚷着要出去,或者在家里各种搞破坏,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大喊大叫,就是呆不住,而有的孩子却能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学习玩耍两不误,悠然自在,很是惬意。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优秀的孩子,都懂得如何独处。


在综艺节目《了不起的孩子》中,曾有一个4岁的女孩谢宛彤来挑战。


这个4岁的孩子,特别喜欢拼拼图。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节目组设置了一项成人都很难完成的任务——3天内拼完500块巨型梵高星空拼图。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这幅拼图长6米,宽5米,难度极大,尤其是黑色的油画部分,连成人都觉得难以分辨。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可谢宛彤却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完成了挑战。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一个才4岁的孩子,就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耐心和专注力,可以看出平时她一定也是一个能呆得住的孩子。


而据谢宛彤妈妈说,她平时在家就特别喜欢独处,能,一次性拼成一幅复杂的拼图,坚持7个小时不分心。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说: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意思就是,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要看出一个孩子有多优秀,就看他如何处理一个人的时光。


擅长独处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和秩序,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用来探索世界,整合内在,从中获得更丰富满足的体验。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03


如何建立帮孩子建立有序的生活


孩子感到无聊并不是这次被迫延长的假期造成的,而是他们还没有感受到无聊并管理好“无聊”的经历,也就是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从中学会想象、思考和创造。


其实一个孩子说自己无聊,找不到事情做,通常是因为:

  • 他们没有人一起玩。
  • 他们习惯了大人的安排和允许去做事情。
  • 他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电子产品来寻找娱乐方式。
  • 他们的时间通常是被安排好的,他们没有习惯在自己自由的时间去找事情做。


可以回忆一下,孩子说好无聊的时候,你以前都是怎么做的呢?


是马上去“填补”孩子的“无聊”时间?给他们看电视、玩电脑、看手机?还是带他们出去玩吗?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是选择给孩子看手机,玩电脑的吧,但这样真的是在帮孩子吗?


这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一个主动学习的创造者。


我们都知道,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微量的“多巴胺”,令人感到愉悦,这种愉悦,让人对其他的活动容易失去兴趣,从而让人更多的使用电子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很容易对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电脑、游戏机)的“屏幕”上瘾。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如果孩子总是依赖别人或电子产品给他们制造兴趣,他们以后的生活会因缺乏持续的外部刺激而变得无趣,因为他没有养成那种保持好奇,让自己“无聊”的生活变得有趣和有意义的韧劲和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并帮助她找到可以让自己专注和喜爱的活动,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无聊感。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比如,可以试着写一段小的故事、拆解一个报废的电器、创作一个歌曲、缝制一个玩具、画一幅画等。


当然,帮孩子一起规划这些计划安排时,可以遵循几个小原则,比如动-静结合、精细动作-大运动结合、知识思维类-艺术想象类结合、独立玩耍-陪伴玩耍结合。


另外一个小建议,不需要帮孩子安排得满满的,比如从早上起床睁开第一眼到上床睡觉,各种学习内容加学习计划,一秒都不放过,而要记得给孩子“留白”,让孩子学会“自己玩”。


只有给孩子很多独立自主(自主学习+自主玩耍)的时间,她才能沉浸在这种探索和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消除无聊的途径和方式。


那么他们就能保持对生活的激情和好奇心,将来无论面对多么“白开水”的日子,也会把生活过的有趣和有意义。


加长版的假期,你的孩子被“无聊”打败了吗?


缺乏规划和约束的生活,容易使孩子觉得了无生趣,更容易变得患得患失、乱发脾气。


自律方能自由,所以,各位家长们:行动起来,做好表率,给娃做个充实和有意义的假期规划吧~



爸妈黑板报:bamaheibanbao

一个专注于写孩子教育的黑板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