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前段時間,鄭爽又上熱搜了。

據說她和張恆已分手,分手的過程並不友好。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在《女兒們的戀愛》中,他們的關係被大範圍吐槽。

尤其是兩人發生矛盾,鄭爽一再低聲求和,張恆不理不睬,有時一句話就把鄭爽懟到無言以對:“不說了,這個過。”

哪怕鄭爽主動牽起張恆的手,張恆仍然迴避溝通,把臉側轉到另一邊。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當身邊最親密的那個人,只剩一具軀殼留給你時,這樣的陪伴,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

1. 有一種孤獨叫“被冷暴力”

那英曾唱:“我被愛判處終身孤寂,不還手,不放手。”

被愛宣判的人,太累!

電影《無問西東》裡,許伯常出身寒門,劉淑芬供他讀大學。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許伯常曾給了劉淑芬一個天長地久的承諾,然而,人心易變。

畢業後,許伯常悔婚,不甘心的劉淑芬以死相逼,硬生生地將兩人捆住。

婚後的生活,令人崩潰。

她拼命幹家務,熱飯菜都留給他吃,自己卻拿鹹菜沖水喝。

而他,即使杯子摔了,寧可用碗喝水,也不用她的;家裡所有的東西,他都分得清清楚楚;就連睡覺,也是兩張單人床,各睡各的。

她對他的愛深入骨髓,可他卻用殺人不見血的冷,回應她。

她再多的付出,也得不到許伯常的一個微笑或者一句謝謝。

日復一日的冷暴力,把人逼瘋。

正如劉淑芬所說:“外人只看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打的我,你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永遠也感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

有人說,這世上唯有咳嗽與愛,是無法掩飾的;同樣,不愛一個人,也真的無法掩飾。

當不愛時,不想說、不想笑、不想觸碰,眼神中滿是厭棄,連呼吸都是錯。

一個想天長地久的陪伴,另一個卻時時處處,分分鐘想逃離。

蔡琴和楊德昌十年無性婚姻,楊德昌說希望保持柏拉圖式的交流。

可是最後他親口告訴蔡琴,自己愛上了別人,那之後,他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並生育了兩個孩子。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真是脆生生的一記耳光!

當這段感情結束時,楊德昌說“十年感情,一片空白”,蔡琴卻反駁道“我有全部的付出”。

可是感情這事,哪能以你付出多少來衡量呢?

知乎上有人說,人一旦有了感情,就窩囊得不行。你說要敬往事一杯酒,再愛也不回頭,實際就算你醉到黃昏獨自愁,如果那人伸出手,你還是會跟他走。

關鍵是,不愛你的人,即使就坐在你身邊,那隻手也很難會伸向你。

2.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不懂”

愛情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是能聊到一起。

能聊得來的婚姻,一定是彼此心意相通的,你懂我快樂,我知你煩惱。

勞倫斯在其代表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裡,塑造的女主人公康斯坦絲和丈夫克里福德,就是那種坐在一起根本無法可聊的人。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雖然克里福德擁有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財富,可他只關注於自己的寫作和企業的運作,他以為妻子能懂他,願意聽他分享,他不知道,他的絮絮叨叨,已經成為康斯坦絲越來越沉重的壓力。

她渴望的是大自然,渴望的是真實的生活和切實的溫暖。

她一直想逃離,逃離莊園,逃離這個空氣沉悶的家庭,最後,她也真的背叛了他。

所有的激情終歸平淡,所有的感覺終將化作柴米油鹽。在這樣瑣碎的日復一日中,能讓人一直心甘情願走下去的,必定是兩人同頻率的共振。

多年前一部電視劇《牽手》,讓人唏噓不已。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蔣雯麗飾演的夏曉雪,本是一位很有發展前途的知識女性,卻在婚後放棄了事業,把精力全放在家庭上。這樣的曉雪,在丈夫眼中越來越俗氣,越來越無法溝通。

當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王純闖入丈夫視線時,丈夫一時間覺得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知己。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其實,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卻根本不懂我在說什麼。

好的婚姻是天堂,壞的婚姻比地獄還可怕。

《目送》中說: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3. 孤獨沒什麼不好

著名學者胡適,曾有一段異國戀。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1910年,胡適進入康奈爾大學,在那裡,結識了教授的小女兒韋蓮司。

一個是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青年才俊;一個是極富學識、高潔狂狷的青年畫家。

凱尤卡湖邊的漫步,心心相印的相思,感情日漸深厚,頗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味道。

但胡適無法違背母命,回國後,便與未婚妻江冬秀完婚。

胡適與韋蓮司,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苦戀,一直以書信往來,往往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見上一面。

一心思念胡適的韋蓮司,終身未嫁,直至去世,還保留著對方的信件和文稿。

他們的精神世界走得如此之近,以至於胡適離去之後,再也無人能走進韋蓮司的內心。

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人間喜劇;有情人未成眷屬,也不一定就是悲劇。

與其將就,不如獨處。

紀錄片《獨居180天》,真實地記錄了美國人維爾託德泰松在貝加爾湖畔的獨居生活。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他主動將自己放逐到荒野和冰天雪地中,獨自生活在湖上的小木屋,沒有道路,也沒有鄰居。

在這場荒野求生中,最難克服的不是生存,而是無邊的孤獨。

但維爾託德泰松卻並不被孤獨所困。清晨煮一杯茶,取一本書,坐在窗邊靜靜閱讀;為路過的小鳥準備麵包屑,午後與自己下棋或去叢林探險;傍晚時點燃篝火,聽河水流過的聲音。

曾聽人說過,我們每個人都要與自我的孤獨進行一場遠征,遠征的期限就是你生命的長度。

眾生喧譁的世界裡堅守自我的寧靜,學會與孤獨和諧相處。

很喜歡臺灣學者蔣勳說過的一句話: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4. 獨舞自有其樂趣

馬爾克斯說,幸福生活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跟孤獨簽訂體面的協議。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閨蜜一直單身。這些年她經歷了許多,愛過、痛過,笑過,也傷過。

生命中來來往往許多人,但終歸不是那麼合適。

她的母親臨去逝時,都盼她有朝一日能找到自己的歸宿,擔心她晚年淒涼。身邊的親人朋友,也一直給她物色各種相親對象。

有一次她問我,遇到了一個覺得不是那麼糟糕的人,又實在找不到感覺,能夠將就嗎。

她的人生,我不能幫她決定,但我覺得,能否進入一段婚姻的,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愛情。

婚前你都不能愛上對方,婚後的各種瑣碎本就容易消磨愛情,到時候,豈不是更大的傷害嗎!

我們總是害怕孤單,擔心一個人的孤單被別人視為異類,總覺得一個人哪怕喝杯咖啡,連第二杯半價都享受得那麼心虛。卻不曾想到,如果相伴一生的那個人讓你覺得孤獨,還不如自己學會享受孤獨。

羅賓.威廉姆斯曾在影片《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中說道:“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跟那個使自己孤獨的人終老。”

誰說歸宿只能是另一個人呢?從來都是自己!

兩個人在一起,不過是結伴走一程,有些人走到老,有些人半路分開。愛過也好,恨過也罷,這些都只是過程,不是歸宿。

《倩女幽魂》中有句經典臺詞:“當天還是那麼藍,雲還是那麼瀟灑,你就不應該哭,因為我的離去,並沒有帶走你的世界。”

金韻蓉在《女人30+》裡曾寫過一篇《女人的孤獨》。


最可怕的莫過於,陪你老的那個人使你孤獨


朋友M問金韻蓉:女人什麼時候要孩子合適?

她說:當你覺得自己可以像單親媽媽一樣獨自撫養孩子的時候。

深以為然!

婚姻有陪伴的功能,孩子有慰藉的療效,而孤獨卻是長在心裡的一棵草,除非我們自己有能力把它根除,否則,這棵去不掉的草將永遠蔓延在心頭。

50歲的許晴,活得自由而灑脫,她曾在一期訪談節目中這樣說道:“一直沒遇到精神共鳴的人,寧願不要也絕不會委屈了自己。”

她一直是自己世界的公主,也是自己的女王。

是啊,我把自己照顧得那麼好,不是為了委屈自己。

有人同行,錦上添花;無人同行,我也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