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找到考上军队文职的办法了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考试时间重新变得扑朔迷离。

但其实备考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不少伙伴已经挑灯夜战半个月了。

趁此,小职想跟各位聊一聊【备考】。



常常有考生问小职:

“看两遍教材,刷三遍习题,够不够?”

“现在开始每天复习四个小时是不是一定能通过?”

要问付出多少努力就一定能够考上文职,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一个月发了狠一下通过的不胜枚举,备考大半年参加“二战”的仍然遗憾败北,却也不在少数。

不如看看别人为了备考文职,都付出过怎样难以想象的努力。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还能更用力一些,更努力一点。


01

从来不知道自己能有这么多碎片时间

学生时代从未实现的时间管理,没想到在备考文职时第一次达成了。

放在工作的前几年,能在下班之前完成工作任务的日子已是寥寥无几,白日上班、夜间学习的日子更是难以想象。

列一下我参考数十篇经验贴后制定的“魔鬼”计划:

公共科目模拟卷*3/周

专业科目模拟卷*2/周

练题20道/日

错题复习一遍/日

“魔鬼”作息:

早上背政治国防20分钟

午休练题、整理错题

晚上至少2小时做卷子、看视频课程

是的,我没有像大神一样五点起床,也没有像学霸一样一天学七个小时,而是煞费苦心在工作之余挤出了一段段碎片时间:不知道努力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考过,所以只得见缝插针、争分夺秒。

每天早上准点在阳台上哇啦哇啦背书,无论是上下班路上还是春节假期,雷打不动地单速倍速听课,吃饭走路洗漱都在回忆内容。

这个春天,我仿佛突然成为了高三时候“别人家孩子”。

现在想想忍不住想笑,但回过头看,强烈的时间观,也是备考路上自己的最大收获。

哭了三场,也侥幸坚持到了现在

备考文职的日子大概是成年后情绪最不稳定的一段时光。

一轮复习学到逻辑判断时,我遇到了备考中的第一次崩溃:教材上每个字都看得懂,但连在一起却大多不明白;硬着头皮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云里雾里;待做完习题对答案发现错了大半时,眼泪一下子滚了下来。

(宝宝心里苦啊QAQ)

最近一次大哭是疫情爆发,许多考试都推迟,文职却没有任何消息的时候。开始全真模拟,猛然发现自己学不下去了:公基法律细节怎么都记不住,明明是复习过的考点怎么都做不到全对——模拟了几次都是不上不下的六十来分,

强烈预感到得再战一年了,眼泪扑簌簌涌了出来。

要问怎么度过备考中的情绪低潮的,必须感谢备考群的伙伴们,每天坚持打卡刷题,一起畅想考上后的日子。让我意识到要付出的努力愈加值得,未来愈加清晰。

辞职备考的这两个月,我的微信步数是0


在职复习一个月还没看完一本行测知识点的时候,焦虑一点点笼罩了我。

上班愁,下班忧,三天后就被主管“关心”了。


被主管找去谈话。第二天一早我就提出了离职申请,我坦诚地解释了自己的理由,也顺利地于当周结束了工作。

不敢告诉家人,只告诉了身边的朋友,就这样开始了脱产备考。


也正在疫情期间,让我的备考计划更加顺利。


脱产备考虽然比在职容易许多,但其对于自律的要求也无比高:有了充沛的时间和单一的学习环境,却要求我拥有更多的紧迫感和逼迫力。印象最深的还是“抛弃”手机的过程:刚开始常常忍不住将罪恶的小手伸向朋友圈;点进闺蜜的群聊..


最后逐渐发现,晚上统一处理消息已然绰绰有余,全世界都在配合我上演“默剧”。

我找到考上军队文职的办法了


04

发绳从三圈到四圈,体重从三位数到两位数

(脱发和减肥兼得,我选择狗带)

我是

二战考生

。第一年走出考场后,我就开始了二战的备考——预感到岗位压力加上自己发挥的不好,索性早早为第二年做准备。

吸取第一年的教训,进入12月开始,工作日晚上、周末白天我都坚持去附近大学自习。

“二战”的身份给了自己不少压力,不仅仅是推倒过去、重新再来的学习难度,还有

对结果的不确定、对自己的不自信

也常常让我心烦意乱。

精神压力最大的是受疫情影响不能去上课的时候。

考试时间的不确定,备考方案的打乱

,头发开始疯狂掉,洗头时不敢用力,梳头时也只敢用手指顺顺,也因掉至两位数的体重着着实实惊喜了一把。

把笔记背了再背,错题做了在做,真题练了在练。

这一次,终于开始自信的期待考试的到来。

朋友问我这次备考为什么这么拼,我仔细想了想,还是最怕成绩出来后后悔当时没有足够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