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一、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1925年,一艘輪渡緩緩航行在汪洋大海上,海上迷霧籠罩著,看不到方向,如同張茂淵,那似乎近在咫尺的未來卻又顯得遙不可及,她或許自己也不大清楚,這樣跑出來究竟是對還是錯呢?但是這時,她遇見了那個改變她的人生軌跡,餘生休慼相關的人——李開弟。

一身西裝,儀表堂堂,玉樹臨風的他看她長途坐船身體不適,為她貼心的送來茶水,他們就像泰坦尼克號的故事裡一樣羅曼蒂克,當他為她披上一塊淡紅色的披霞時,張茂淵就知道,她的心裡再也裝不下任何人,淡紅色的披霞,自此成為張茂淵心口一顆硃砂痣,在此後漫長的餘生,陪伴他度過了數個春秋冬夏。

在多少個被生活刁難的時光裡,張茂淵變賣掉了自己大半珠寶,卻唯獨對這一塊淡紅色的披霞惜之如命,拿了出來,比了又比看又看,最終無奈的嘆口氣,這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二、亂世中的驚鴻一瞥

1901年張茂淵出生於晚清一個沒落的貴族之家,她的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父親是大臣張佩綸。一個新世紀的開始,而對已經綿延了兩百多年的清朝來說,確是窮途末路。

那些冠蓋如雲的晚清貴族們,就這樣載著一副內裡已是千瘡百孔、頹敗沒落外面仍要強撐著富貴鼎盛模樣的軀殼,踽踽獨行。

如同日落前的餘暉,充滿著遺憾和壯美,國家不幸,詩家幸,正是這樣的環境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動人而活靈活現的故事。

也正是在這一年,清朝重臣李鴻章撒手人寰,他撇下了搖搖欲墜的清朝,也撇下了一個家庭。她的兩個孩子,男孩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女孩便是張茂淵。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儘管留下了家族的榮耀和無盡的財寶,足夠家族的人衣食無虞,但靠著先輩留下的祖產為生,總有一天會揮霍殆盡。這種厚重的末世氣息迷醉,腐朽,荼毒了多少與張家類似時代的轉折處的家族。

如同張愛玲的作品中,張愛玲的家庭中籠罩著一層抹世襲來的傾頹,張愛玲看不慣哥哥放蕩頹廢的生活,也不願意像舊時女子般被困在庭院深深,渾渾沌沌的打發著日子。這樣的倔強,最終成就了她註定在一片亂世中生的快意瀟灑,也為他能夠用盡一生去等待一場絕美的愛情埋下深深伏筆。

終於在1924年決定出國,同行的是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們相遇了,這次相遇,對於李開弟來說,或許只是一次浪漫的邂逅,有人說在迷茫的境遇中,你遇見的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救贖者,那麼李開弟就是這樣成為了張茂淵此生的牽掛和方向,可以說,張茂淵接下來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能夠更加靠近他,但朝代易改兩個人的身份也註定了兩個人愛情的結局

,不能夠像清朝一樣長相廝守相濡以沫,也不會像現代一樣沐浴在自由的陽光下,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三、愛是成全是不打擾

在嚴智珠(李開弟的好友)夫婦的介紹下,兩人還是得知了對方的姓名,李開弟的風趣幽默、紳士儀態及言談間流露出來的才華,令張茂淵對他的好感更加加深。

而如張茂淵那般有才華不矯作、言語犀利而真誠的女子,李開弟亦是對她頗有種別樣的情愫

即便兩人互相屬意,但世間多的是情深緣淺,直讓人感嘆“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關於兩人沒能結合的原因,當時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李開弟心中嚮往的新時代的自由,她不能接受張茂淵的外祖父是頗具爭議的重臣,和張家的品行。

另一種更為讓人容易接受的是,李開弟認識張茂淵之前已經有了婚約。他不願意自己背信棄義,揹負罵名,從而選擇信守承諾,與夏毓智完婚。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兩者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對張茂淵的傷害,儘管張茂淵心如刀絞,“愛之深,情之切”讓張茂淵選擇將這份感情埋在心底,唯有默默祝福李開弟能夠過得幸福。她踐行這份祝福,在兩人結婚以後也始終沒有逾越過雷池半步,始終站在她的身後默默的支持。

他慢慢地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步入了正軌,妻兒父母無一不陪在身邊,她卻平靜看著這一切的一切,在心中默默祈禱著自己心愛的人幸福,另一邊卻又飽受著寂寞的折磨,她為他拒絕了一個又一個的追求者,在沒有驚喜,也沒有波瀾的平靜,歲月中獨嘗時代的更迭,家族的衰落。在那些如靜水流淌般的綿長時光裡,她如一條離群的魚,抵禦著來自生薑裡的暗流湧動或波濤洶湧。

四、烽火亂世有情人終成眷屬

那一年張茂淵64歲,夏毓智重病住院,張茂淵照料,臨終前,夏毓智敞開心扉對她說:

我早知道你和李開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當初我一點也不知情,才導致你和李開弟將這份心情深深的埋在心底,我衷心希望你能夠和李開弟結為夫婦,以了結我一生的夙願,否則我在九泉之下會死不瞑目。”為妻如此,也展現了夏毓智身為女人的寬容與大度,在這份感情中,誰都沒有錯,錯的是遇見的時間不對,也正是因為遇見的時間不對,才導致了三個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幸福。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然而,夏毓智病逝不久,一場劫難沒有饒過他,李開弟就被抄家、批鬥,兒子忍受不了心中苦悶選擇瞭解自己的生命,女兒遠在天邊不得相見,心中苦悶,無人可以訴說,在多重打擊下,他漸漸喪失了生活的希望。

在那沒有盡頭的苦難日子中,人人明哲保身,無不棄之如敝履,唯有張茂淵,一人始終堅守著對他的那份初心,永遠站在他的背後。儘管她自己的未來也是一片渺茫,家財散盡,卻依舊在自己本來就已經緊張的用度中接濟李開弟。1979年,李開弟終於得到遲來的平反和幸福。已78歲的張茂淵放下心中介懷提筆給李開弟寫了一封信,短短的一行字,卻是52年來的承諾兌現:

不是我不願再等,我怕時間不再等我。

收到信後的李開弟淚如雨下,終於承認了自己的心意,他提筆回信道:

“我雖然曾經走遠,心卻從未離開過。”

因遇到的時間不對,她默默等待52年,在78歲時終與他修成正果

她52年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在那場動人的婚禮上,張茂淵萬分感慨,拿出曾經那條寄託了她半生念想的帔霞,李開弟再次為她披上。

1979年,李開弟在徵求過兒女及張愛玲的同意後,在所有人的祝福之下,與張茂淵成婚

這一年,張茂淵78歲,在等待了52年後,兩個人的愛情終於修成正果。

在這個世界上輕易得來的東西,總會容易被人丟棄,而歷經了時間的沖刷跨越了數個艱難險阻在得到的東西有一種歲月沉澱後純粹的真心。如同張愛玲筆下“我姑姑的家,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

五、世界有你就溫柔

亂世浮萍,我們每一個人在時代的浪花下,顯得如此渺小,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一個合適的人,相伴一生已屬不易,然而在百年前,卻有這樣一個人用盡一生時光等待一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愛情,也終於沒有被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