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乾隆的皇子們在乾隆駕崩前都薨了,會怎麼樣?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題主既然說的是乾隆,想必是特指乾隆因為太長壽熬死了兒子們。鑑於乾隆有十七個兒子,孫輩眾多,乾隆自然會傳位給孫子,而不是有人說的找弟弟或者侄子。


(載灃、溥儀、溥傑父子三人)

自古以來,由於涉及到皇位傳承,遇到皇帝無子都是一個大問題。明朝曾出現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而朱厚照又沒有親兄弟在世,最後選擇了堂弟朱厚熜即位,結果朱厚熜為了給生父爭皇帝名分與群臣展開了“大禮議”鬥爭,最終明朝莫名其妙多了個皇帝。清朝有感於此,強調如果皇帝無子,即位新君除了“繼統”,還要“繼嗣”,也就是說你不僅是繼承皇位的,還要繼承父子關係,也就是俗話說的延續香火。這就是為什麼同治皇帝死後無子,同治也沒有親兄弟,新君光緒明確是作為咸豐的兒子,而不再是他血緣上的父親醇親王奕譞的兒子。光緒駕崩時又無子,侄子溥儀一肩挑兩房,既是同治的兒子,又是光緒的兒子,也不再是自己血緣上父親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所以咸豐皇帝等於有了兩個皇帝兒子,同治和光緒,這倆人又有了一個共同的兒子溥儀,這就把香火續上了,皇位的傳承也就算沒有斷。

解釋清楚了這個問題,就是說明,清朝看重的是皇帝的血脈直系傳承,在有直系繼承人的情況下不會去考慮旁系繼承人。故而,如果乾隆沒有生出兒子,或者兒子很小夭折了乾隆就駕崩,那真的可能將皇位傳給弟弟弘晝、弘曕。因為乾隆沒有直系子孫,只能找父親雍正的其他兒子。


但是,由於乾隆活了89歲,有十七個兒子。因為太長壽,十七個兒子死在乾隆後面的只有四個: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如果真的再來幾個意外,真的有可能全都死在乾隆前面。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跟同治、光緒那種沒兒子就駕崩的完全不一樣。因為乾隆有直系傳人,有孫子啊。

乾隆不要說孫子,他還有曾孫、玄孫。早在乾隆75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五世同堂”了。當時他的長子長孫長曾孫長玄孫出世了(乾隆長子永璜生長子綿德,綿德生長子奕純,奕純生長子載錫)。所以,就算兒子都不在了,乾隆還有眾多孫子、曾孫、玄孫可以即位。

孫子比弟弟或者侄子的優勢在於,他們是乾隆的直系後代,如果讓弟弟即位(實際上乾隆去世的時候也沒有親弟弟活著了),乾隆這一支就斷了,如果侄子即位,比如說弘晝的兒子即位了,那弘晝算什麼?是不是也要追尊一個皇帝?光緒和溥儀有慈禧太后壓著不敢追尊生父,乾隆駕崩後恐怕沒有太后能壓住了吧。

如果孫子即位,比如永琰的兒子綿寧(也就是後來的道光帝旻寧),但是永琰已經薨了,沒關係,追封永琰一個太子,甚至追封為皇帝都沒關係。這是乾隆的直系後代,不影響皇位傳承。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元世組忽必烈傳位孫子鐵木爾,比如朱元璋傳位孫子朱允炆等等。乾隆甚至都不用擔心孫子像朱允炆那樣丟掉江山,因為新君沒有叔叔在世了。


伊耆角木


如果乾隆帝的所有皇子們都死在了乾隆帝的前面,那麼乾隆帝百分百會選擇這個人作為皇儲繼承人!事實上,即便是乾隆帝眾多皇子活著的時候,他都很猶豫是不是要把皇位傳給兒子,因為乾隆晚年活著的諸位皇子資質都很平庸,他一度想著繞過兒子把皇位傳給孫子,這是眾人皆知的,不止是大清盡人皆知,連外國使臣都看的一清二楚!

當然,後來乾隆帝還是選擇了自己的第十五子永琰繼承了皇位,這也是無奈之舉。那麼乾隆帝的這個皇孫是誰呢?他為什麼在乾隆帝眾多皇孫中脫穎而出呢?


定恭親王,愛新覺羅綿恩,乾隆皇帝長子永璜的次子,他是乾隆帝的長子次孫,可是乾隆帝一直是拿綿恩當長房長孫來對待的!別的不說,僅從一件事就能看出乾隆帝對綿恩是多麼的寵愛有加,這件事發生在乾隆五十八年,定郡王綿恩晉封為定親王!

綿恩是乾隆帝皇孫中第一個被封為親王的,在綿恩被封為親王時,乾隆帝的兒子們還有許多沒有被封為親王,可見綿恩在乾隆帝心目中的重要性!

與乾隆諸子附庸風雅不同,綿恩打小身材魁梧,武功超群,長期擔任京師禁衛軍統領之職,乾隆帝連把保衛自己的重任都交給了綿恩,這絕對是實打實的重點培養!乾隆晚年,朝鮮王朝使臣來訪回國後認為,清朝皇帝繼承人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而且綿恩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雖然永琰是綿恩的叔叔,可是綿恩卻年長於永琰,綿恩大永琰十四歲。有道是國賴長君,從皇帝的心智、王朝的穩定等等來說肯定是年齡越大統治帝國的帝王之術越成熟!

事實上,直到嘉慶帝永琰去世,比他大十四歲的綿恩依然健在。所以,如果乾隆的皇子們在乾隆駕崩前都去世了的話,那麼綿恩毫無疑問會被冊立為皇儲!


李老師歷史課


你好,我是無憂歷史,很高興和你探討這個問題。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壽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0年,也是中國最長壽的帝王。乾隆皇帝一生兒女眾多,其中17個兒子,在其去世時還有4子1女。如果這些皇子都亡故於乾隆皇帝前,我想皇位的繼承會有以下幾個可能,我們一一來分析。

在分析前,首先普及一下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共有四類:可汗推薦制度、嫡長子繼承製度、秘密立儲制度、懿旨確定制度。二乾隆時期主要採取秘密立儲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皇權穩定,不會出現宗室爭奪皇位的情況。

皇位繼承有三種情況。

  • 第一種情況:兄弟繼位。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乾隆除了早夭的幾個外,成人的還有三位兄弟,兄長弘時在雍正時期被削爵,兩個弟弟弘晝、弘瞻均亡於乾隆皇帝前,所以均不可能繼位。
  • 第二種情況:傳位於兄弟後代。這種情況也不會出現。弘晝8個兒子,最小的乾隆十年出生,即使沒有死也50多歲了,不具備克承大統條件,再說這個兒子24歲就過世了。弘瞻在乾隆三年已經過繼給康熙第17個兒子允禮去繼承果親王爵位了,他的兒子也不可能來繼承皇位,除非乾隆一脈絕種。
  • 第三種情況:傳位於孫子。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乾隆一生有41個孫子,並有多位成年的孫子,挑選一位合適的皇孫為儲君還是可以做到的,清朝皇權穩固,這種爺孫輩的君權交接也不會出現問題。

綜上所述,即使乾隆所有皇子均亡故於乾隆前,乾隆帝也能夠秘密立皇孫為皇位接班人。


無憂歷史


在封建社會,一直遵循著嫡長子繼承製,如果皇帝駕崩之前,不管是嫡子還是庶子都早死了,那皇位怎麼辦?比如乾隆皇帝,活了那麼久,肯定也熬死了不少兒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是肯定的,每個皇帝都號稱後宮佳麗三千,即使皇帝死之前,都沒有子嗣了,這個問題也不難解決。因為清朝前面有明朝,明朝會給他很好的版本。

乾隆皇帝一共有17個兒子,其中有幾個沒來得及起名就掛了,怎麼著也還有十二三個兒子,這些兒子們肯定還會生兒子,這十幾個兒子加起來肯定能比乾隆生的多,這些可都是親孫子呀。兒子沒了,那就在孫子裡面選繼承人,當然嫡長孫排位第一,以此類推,這個難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碰到過,結果沒怎麼處理好。

如果子嗣連孫子也沒有,那隻能尋找乾隆的兄弟了,按照歷史記載,他還有一個弟弟弘晝,當然可能弘晝早已經死了,兄終弟及也不太可能了,但有兒子,也就是乾隆的親侄子,就是弘晝的世子及有可能會直接晉升為太子,當然也有可能立賢,就是從他親侄子裡面選。如果連他親侄子也沒有了,那範圍就直接擴大到康熙的孫子一輩了,其原則一般是選“近”,然後是“賢”。兄終弟及的例子明朝有的是,比如朱厚照和朱厚熜,朱由校和朱由檢。

最後一種可能性,就是被權臣控制,選擇一個幼小的皇室嬰兒來做皇帝,權臣直接左右天下朝政,這種情況一般都出現在朝代末期,比如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最為突出。

清朝乾隆要是遇到這種情況,多會採取第一種選擇法,兄終弟及(當然是選親侄子),其次是選康熙的孫子輩,也就是他自己的堂兄弟,這肯定不在少數,因為康熙太多兒子了,一定不缺乏孫子,也一定能選到。最後一種可能性也不大,因為乾隆在世時,還處在康乾盛世中,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政治相對清明,也就意味著朝廷君子多,好官多,小人少。

總之,皇帝沒有子嗣,選擇一定以血緣遠近來選,其次才是賢能。





梁一


如乾隆皇帝的皇子們都全死在乾隆前,那只有選血緣最近的了,那可能是雍正的第五子弘晝那支血緣最近,該由他們繼承皇位了。雍正第三子弘時己被清除出皇室,死了,其子也無繼承權了,雍正第六子弘曕早就過繼給果親王了,論次序也輪不到他。

弘晝已死在乾隆前,皇位應由弘晝兒子繼承。


逍遙46613


個人感覺會從他孫輩選擇一個人來繼承皇位。

自古以來,皇位的傳承有兩種方式,一種同姓繼承,另一種異姓相代。

先說說異姓相代,這種方式有兩種,一是禪讓,這種方式從大禹以後就沒有出現過了。二是造反,推翻現有的政權,建立自己的政權,自己當皇帝。但在乾隆皇帝那個時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不太可能,畢竟還在“康乾盛世”,人民生活還過的去。再者,那時候清軍還保存著戰力,能應對小規模的起義。

再說說同姓繼承,清朝一般採取密立儲的方式。但是皇子都死了,這個時候,為了權力穩固,乾隆肯定會從新立儲。而且他也不會讓他兄弟的子孫繼承皇位。再說大臣也會希望能離個小皇子,那樣就能當顧命大臣,位高權重。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乾隆皇帝會第一時間確立太子,認真培養,保證政權的順利交接。


V度


從其他親王或宗族中過繼一位。這事後來也是發生過的,同治病亡無子,光緒皇帝繼位(醇親王奕譞之子)。光緒帝暴崩後無子,傅義繼位(醇親王載灃之子)。當然古代也有兄終弟及的先例。不管怎麼操作,肯定不會讓社稷無主。



追陽憶雪


傳位給皇孫。

歷史上和平的皇位傳承並不是只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還有禪讓和祖死孫繼。當然,父死子繼是主流。今天的問題是在父死子繼之外,乾隆皇帝會選擇什麼?毫無疑問,當然是把帝位給孫子啊!大明的第一第二任皇帝的交接不就是祖父傳給孫子麼,也不是沒有前例。


粵西讀史


採用兄終弟及繼位方式。如果皇帝殯天,沒有子嗣的會採用兄弟繼位。例如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朱由檢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明熹宗朱由校臨死之前因為沒有子嗣,所以選擇了當時還是信王的弟弟朱由檢繼承皇帝。當時年僅17歲的朱由檢在登基之後,大力清除閹黨勢力,使得政治風氣煥然一新,給日益衰落的大明王朝打入一針強心劑。崇禎自身存在用人存疑、急功近利等性格缺陷,例如誅殺袁崇煥,不肯從內庫補貼國家。導致大明風雨飄搖,最後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時自縊而亡。朱由檢是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大明王朝實際上是滅亡在了朱由檢的爺爺明神宗的身上。其實,雖然說明思宗朱由檢繼承的是父祖留下的爛攤子,可是如果他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或許就不會當了17年皇帝就亡國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與明思宗朱由檢有一定的關係。


時光靜好我們不散


如果乾隆的皇子在乾隆在位時都薨了,那麼皇位的繼承應按照乾隆的旨意,按照秘密立儲制度選定未來的王位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