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一座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商丘軍供站


一座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商丘軍供站


2016年9月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行。在鄭徐高鐵商丘站北廣場建設之前,商丘市北站路上有一個“軍供賓館”,之前叫軍供站,究其歷史,大有來頭,這裡原來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

1948年11月16日,中原軍區交通運輸司令部副政委楊國宇奉命帶領46人從許昌禹縣出發,17日到鄭州,18日下午在鄭州押運一列軍車東進,19日晨到達商丘,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得知後發電祝賀,並指示在商丘建立總兵站,即軍用物資供應站,今後不但是中原的物資,就是華北冀魯豫和晉察冀運來的物資,都要經這裡分轉到淮海戰役前線。1948年1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商丘兵站”(即“商丘總兵站”)在商丘火車站西邊的一處院子門口掛牌,楊國宇兼任總兵站站長。

1948年11月24日,中原軍區發出《關於加強後勤保障的命令》,決定鄭州——商丘——雪楓(今永城)組成兵站幹線,在亳州、臨渙、百善集等處設分站,由楊國宇在商丘統一負責。

中共豫皖蘇一地委支前司令部,商丘支前委員會,朱集辦事處都給兵站工作很大支持。朱集辦事處主任王煥負責動員群眾進行公路運輸,辦事處副主任鄭傑負責鐵路運輸,商丘車站站長王連璧負責車輛調度。

商丘火車站職工以極大的革命熱情搶修鐵路,保養機車,保證了開封——商丘——碭山區間保障軍用物資供應渠道的暢通在淮海戰役期間,商丘支前。

一座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商丘軍供站


1948年12月1日,兵站接到上級命令,杜聿明集團放棄徐州向雪楓方向逃竄,為了保證兵站和軍需安全,兵站遷往開封。

陳老總曾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在淮海戰役期間,商丘總兵站即商丘火車站的站臺上、倉庫裡堆積如山都是支前物資,據楊國宇1948年12月5日日記記載:“不管敵情如何,前方來領彈藥的,還有後方送彈藥汽車、馬車絡繹不絕”。10日的日記記載:“商丘站又堆成糧山、面山、鞋子山,醫藥、豬肉、蔬菜、慰問品,送來的下車,送走的上車。一個輪子的小車,二三輪的車,最佔地方的是孔夫子四輪車,不知走了幾天幾夜才到商丘,非常動人”。據統計,淮海戰役期間商丘支前共出動大車10665輛,拱車22270輛,拖車38418輛,牲口43.7萬頭,民工160萬人次,運糧0.75億公斤,燒柴2億公斤。其中僅永城就有42.01萬人支前,送麵粉4573萬公斤,各種蔬菜3673萬公斤,肉類0.93萬公斤,軍鞋1745.3萬雙。

商丘總兵站(後來人們習慣稱為軍供站)為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片為王克啟攝影)

一座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商丘軍供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