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麼種植腳板山藥?

手機用戶5863894172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山藥是多年生藤本植物,性喜溫暖,不耐霜凍。10℃以上開始萌芽,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28℃,塊莖膨大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4℃,10℃以下停止生長。山藥耐陰,但塊莖的形成和營養的積累仍需要較強的陽光。山藥忌連作,耐旱不耐澇,在土層深厚、中性、疏鬆、肥沃的砂壤土生長良好。

二、栽培品種

山藥塊莖呈長柱形、扁形或圓筒形。我國栽培的山藥有普通山藥和田薯兩個種,栽培品種均為各地地方品種。著名品種有河南博愛、陝西華縣的淮山藥,山東濟南長毛山藥,江蘇沛縣花籽山藥,江西上高腳板薯,江西南城腳薯,江西廣豐大板薯,江西瑞昌山藥等。

三、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 山藥一般採用露地栽培,春種秋收,生長期180天以上。長江流域通常於4月上、中旬栽植。

2.選地施肥 山藥耐旱怕漬,應選地勢高燥、土層深厚、排灌兩便、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種植。冬季挖深溝,溝距1米,寬30釐米,深1米,立春後每畝施腐熟農家肥5000公斤、餅肥10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作基肥,與翻出的土充分拌勻後回填溝內。然後起壟,壟寬70釐米,壟高25釐米,並蓋上黑色地膜等待定植。

3.繁殖方法

①零餘子繁殖法。又稱山藥豆,是山藥的葉腋處形成的氣生塊莖。在山藥收穫時,將長在莖蔓上的零餘子摘下,曬乾後貯藏於低溫乾燥處。播種前,將零餘子埋於溼沙,保持20℃-30℃溫度,經過10-15天即可出芽,待有80%零條子萌芽時,按1米寬畦種植2行,株距10釐米,當年長成25-30釐米的小山藥塊莖,第二年用全塊莖栽植。

②塊莖切塊繁殖法。在收穫時,選擇抗性較強,產量高,品種純正,個體端正的大塊莖作種株,晾乾後貯藏於乾燥陰涼處。長形塊莖任何部位都愛生不定芽,可任意切段繁殖。塊狀種往往只有頂部才能發芽,切塊時應縱切。種塊50-100克,切口塗草木灰,置室內2-3天栽植。

③山藥栽子繁殖法。山藥塊莖上端較細,先端有隱芽和莖斑痕長30-40釐米,重約100克,常切取這一段供做種用,稱山藥栽子。切口處塗上草木灰,晾乾後貯藏陰涼乾燥處,到第二年栽種。

上述三種繁殖方法中,山藥栽子繁殖法萌芽快,幼苗生長健壯,但工作量大,大面積生產時很難採用。塊莖切塊繁殖法優點是多年栽種不易退化,有利品種改良,但是消耗的塊莖比較多,切塊時費工費時。零餘子繁殖法可節省大量塊莖,也比較省工,生產上主要採用零餘子繁殖,但是連續多年採用零餘子繁殖會導致種質退化,一般3-5年採用一次塊莖印塊繁殖。

4.栽植 每壟栽一行,按25釐米的株距開挖定植穴,將繁殖材料栽植在定植穴內,每穴1株,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

5.田間管理

①搭架與整枝。山藥出苗後甩蔓,藤條細長脆嫩,應及時設立支架,常用人字架或三角架,架高1.5-1.8米。山藥莖蔓分枝性強,蔓葉叢集,營養消耗大,應適當整枝,刪除基部側枝或僅留一條主莖,以利通風透光,提高產量。用塊莖切塊繁殖時,一個切塊同時萌發幾個芽,一般保留一個健壯芽,抹掉多餘的芽。

②肥水管理。山藥出苗後,每畝用尿素5-8公斤,對水澆施,促進莖葉的生長和發棵。塊莖開始膨大時每畝追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10-15公斤。同時從塊莖膨大開始,每隔10-15天二氫鉀溶液,防止植株早衰。山藥生長前期一般不澆水,塊莖生長盛期則須保持土壤溼潤,不旱不澆水,雨季一定要注意開溝排水,防止漬水。6月中、下旬在行間覆蓋稻草,以降低溫度。8月份天旱,可適當澆水。

③病蟲害防治。山藥的主要病害為炭疽病、褐斑病和線蟲病,可用聖吉爾金捷克高產包防治病害的同時內含的最新增產因子使作物長到理想效果,達到防病治病高產的目的。

6.採收 當葉片枯死,地下塊莖停止生長,即可挖山藥上市。一般畝產量1200-2000公斤。

7.引種 開始發展山藥生產,須到產地引種,根據消費習慣或用途引進合適品種。先少量引種,觀察其適應性、經濟性狀表現及栽培效益,然後可大面積發展。


小郭子返鄉記


  腳板山藥就是腳板薯,只因其地下塊莖扁平且有分支,像極了動物的腳掌而得名。

  腳板薯塊莖呈腳板狀或不規則的團塊,切開塊莖呈白色,煮熟香粉軟糯。是農村作物套種的不二之選。

  腳板薯生長期約200天,耐高溫乾燥,病蟲害少,適於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栽培。

  第一步:育苗

  種植時可將種薯切成五六公分的小塊,切口塗草木灰防腐防爛,排在苗床上,覆蓋草屑催芽,待出芽後即行定植。

  第二步:整地

  腳板薯由於生長期長、塊大需要深耕後才能栽種。每畝地施腐熟有機肥翻入。

  第三步、栽種

  採用雙龍出海式,在每畦上開兩條釐溝,然後在種植溝內撒入防蟲藥以防治地下害蟲,按株距半米擺好種薯,注意將薯塊切面向下。

  第四步、田間管理

  1.搭架定苗:當薯苗長至25-30釐米時,用2米長的小雜木直插成獨立架或用小山竹插成人字架,扶莖蔓上架。每窩薯只留強苗1根,其餘全部摘除。莖蔓生長過旺抽生腋芽過多者應摘除。

  2.肥水管理:生長期間共追肥3-4次。提苗肥:溝施尿素適量覆土。壯苗肥:衝施鈣鎂磷肥及適量的農家肥。花蕾期、塊莖膨大期各施一次尿素。

  3病蟲害防治:腳板薯病蟲害較少,少量栽植一般很少用藥,規模栽植多時主要選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鏽病,可用多菌靈、託布津、粉鏽寧等防治。蟲害有鋸葉蜂、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


雲南小坤哥001


大家好!我是江楠 非常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不足之處評論區留言謝謝各位

一、概述

山藥(Dioscorea sp.)又名薯蕷,大薯,薯蕷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地下塊莖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碳水化合物。

薯蕷多年生纏繞草本。塊莖肉貿肥厚,略呈圓柱形,垂直生長,長可達1米,直徑2~7釐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鬚根。莖細長,蔓性,通常帶紫色,有稜,光滑無毛。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腋間常生珠芽(名零餘子);葉片形狀多變化,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廣卵形,長3.5~7釐米,寬2~4.5釐米,通常耳狀3裂,中央裂片先端漸尖,兩側裂片呈圓耳狀,基部戟狀心形,兩面均光滑無毛;葉脈7~9條基出;葉柄細長,長1.5~3.5釐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極小,黃綠色,成穗狀花序;雄花序直立,2至數個聚生於葉腋,花軸多數成曲折狀;花小,近於無柄,苞片三角狀卵形;花被6,橢圓形,先端鈍;雄蕊6,花絲很短;雌花序下垂,每花的基部各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苞片廣卵形,先端長漸尖;花被6;子房下位,長橢圓形,3室,柱頭3裂。蒴果有3翅,果翅長几等於寬。種子扁卵圓形,有闊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山野向陽處。現各地皆有栽培。本植物的藤(山藥藤)、葉腋間的珠芽(零餘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產量高、營養豐富,既能代糧,又能作菜,可炒食、煮食、糖餾。塊莖耐貯藏,可延長供應期,有堵淡補缺的功能。塊莖中含副腎皮素,乾製入藥,為滋補強壯劑,對虛弱、慢性腸炎、糖尿、遺尿、遺精、盜汗、祛痰等病有輔助療效。

二、生物學特徵特性

山藥都用無性繁殖,鬚根系,發芽後根著生於莖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達1米,主要分佈於20釐米~30釐米的土層中。橫斷面圓形或多稜形,右旋。地下塊莖有長圓柱形、圓筒形、紡錘形、掌狀或團塊狀。外皮有紅褐、黑褐、紫紅等色澤,肉白色,也有淡紫色,表面密生鬚根。葉先端尖,基部戟狀,葉柄長,葉腋發生側枝或形成氣生塊莖,稱零餘子。花單生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花小、白色或黃色。蒴果具3翅,扁卵圓形,栽培中極少結實。山藥性喜高溫乾燥,塊莖 10 C時開始萌動,莖葉生長適溫為 25C~28 C,塊莖生長適宜的地溫為 20 C~24C,葉、蔓遇霜枯死,塊莖能耐—15 C的地溫。短日照能促進塊莖和零餘子的形成。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肥沃疏鬆、保水力強,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最好。(一)播種

1.整地挖溝或打洞 栽培山藥以輕鬆肥沃、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為宜,用充分腐熟的麵肥撒勻後耕翻。一般栽培山藥需深翻,栽培扁塊種和圓筒種耕深較淺,耕翻30釐米後按60釐米~100釐米寬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長柱種按行距2米~3米距離,挖一深度與山藥產品器官長度相等的深溝,一般深60釐米~100釐米、寬33釐米的深溝,挖土時表土與心土分兩邊堆放,經日曬風化後擇晴天填土。填土時先填心土,後填表土,分層踩實。其踩法是兩腳貼溝壁踩,中間留一條鬆土,每次填土不超過10釐米~12釐米。如此分層踩實,直至將溝變成壟,在壟中間一條鬆土線上插蘆葦作標記,等待播種。這種傳統的挖山藥溝的栽培方法費工、費力。近年沛縣種長山藥已用打洞栽培代替挖山藥溝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於秋末冬初,經施肥、平整後,在冬閒時按行距70釐米放線,在線上用鐵鍬挖5釐米~8釐米的淺溝,然後用打洞工具在線內按株距25釐米~30釐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結實,洞徑8釐米左右,深150釐米備用。

(二)田間管理

山藥的田間管理工作有澆水、施肥、拔草、鋪糞、蓋草、支架、理蔓、整枝及控制零餘子的產量等工作。

1.水肥管理 山藥葉片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角質層,所以十分耐旱,在栽植時澆沉溝水後覆土,出苗前可以不再澆水。山藥的吸收根系分佈淺,發生早,呈水平方向伸展,用鋤頭中耕易傷根系,多數採用拔草、蓋土、蓋草的管理方法。山藥採用分期追肥的方法,在山藥溝的兩側開溝施腐熟的廄肥或餅肥,6月份莖葉生長盛期、7月份塊根大量積累養分時各追一次。在施氮肥的同時,施草木炭等磷、鉀肥料效果很好。如用黃糞為追肥,宜遠離塊莖,以免燒壞薯塊。山藥行距較大,一般都間套速生蔬菜,對速生蔬菜進行肥水管理,往往利及山藥,可以節省山藥的肥水管理工作。


江楠


.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山藥是多年生藤本植物,性喜溫暖,不耐霜凍。10℃以上開始萌芽,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28℃,塊莖膨大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4℃,10℃以下停止生長。山藥耐陰,但塊莖的形成和營養的積累仍需要較強的陽光。山藥忌連作,耐旱不耐澇,在土層深厚、中性、疏鬆、肥沃的砂壤土生長良好。

二、栽培品種

山藥塊莖呈長柱形、扁形或圓筒形。我國栽培的山藥有普通山藥和田薯兩個種,栽培品種均為各地地方品種。著名品種有河南博愛、陝西華縣的淮山藥,山東濟南長毛山藥,江蘇沛縣花籽山藥,江西上高腳板薯,江西南城腳薯,江西廣豐大板薯,江西瑞昌山藥等。

三、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 山藥一般採用露地栽培,春種秋收,生長期180天以上。長江流域通常於4月上、中旬栽植。


四川張五


你好呀朋友,我是河南駐馬店的,我叫古蔡阿旭。很高興在今日頭條有緣遇見[微笑]

首先種植山藥,應該選擇土壤肥沃, 疏鬆排灌方便,忌鹽鹼地。看你那邊是否合適,如果不是沙壤地,板塊的話,不建議種植,板塊的,種植山藥,山藥長的形狀特別難看不直,大小不一。根本長不大。

1種植方法,山藥的種植,因地方氣候不同而有差異, 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溫穩定9-10度即可種植。條件好點的敷一點地膜,免去幼苗雜草吸收營養。

2將種苗平放預備好的10cm的深的溝窪中,株距25cm左右,密度為4000-4500株。然後蓋土5cm深,然後施肥,在山藥二澈處施尿素。一畝地施肥1袋左右。後期再追肥就可以了.施肥後上面在蓋上5cm的土,就形成了小高礱。

3山藥一生只需要6-7次澆水灌溉。第一次澆水,苗長齊以後,以促進發根。山藥喜晴朗的天氣,每次降大雨後,需要改溝排水,以免生病欺壞根部死苗。

4病蟲預防,病主要褐斑病,炭疽病,防治方法連續噴,甲基託布津 一畝地大概一包。蟲害,主要是山藥葉峰,主要是啃食,把葉子啃成網狀。主要針對方法農藥敵敵畏就可以。

很高興為你解答。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繼續問我。還可以繼續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




古蔡阿旭


腳板薯既可以食用,還可以製糖和釀酒、制酒精。是很多農家都會種植的一種植物,目前受到了許多養身達人的喜歡。那麼腳板薯怎麼種呢?

一、整地

腳板薯由於生長期長、塊根大、入土深,栽植地要求深耕,冬閒時深翻地,等表土幹後,每畝地施腐熟有機肥2500-4000公斤,翻耙均勻,整成1.2米(含溝)寬的高畦。

二、栽種

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採用每畦雙行法,在每畦上開兩條8釐米的種植溝,然後在種植溝內撒入石灰以防治地下害蟲,按株距33-40釐米擺好種薯,注意將薯塊切面朝下、皮面朝東(太陽昇起的方向),然後覆土起壟,壟高10釐米左右,不催芽栽種出苗較慢,但其先生根後發芽,根系發達,生長健壯。

三、田間管理

1.搭架引蔓,定苗除芽。當幼苗長至25-30釐米時,用2米長的小雜木直插成獨立架或用小山竹插成人字架,扶莖蔓上架。每蔸只留強健苗1根,其餘全部摘除。莖蔓生長過旺抽生腋芽過多者應摘除。7月間,葉腋中長出的零餘子花蕾,除保留健壯的留種外,其餘應及時抹去,以減少養分消耗,利於塊莖肥大。

2.中耕、培土。腳板薯根多,且多分佈於地表,為避免傷根,只需在幼苗期中耕1次,並在蔸間撒上油茶殼。油茶殼是一種很好的肥料,同時還有防草、鬆土與防蟲作用。當莖蔓長到1.2米左右時,結合施肥培土1次,然後全畦蓋上茅草,這樣做既可防止雜草叢生免中耕,又可調節溫溼度。

3..肥水管理。生長期間共追肥3-4次。提苗肥:結合中耕,在行間挖6-10釐米的施肥溝,每畝地施尿素5-10公斤,覆土並在蔸間覆上油茶殼。壯苗肥:結合培土,每畝地施鈣鎂磷肥10-20公斤及適量的草木灰、土雜肥;花蕾期、塊莖膨大中期各施一次重肥,每畝地施人尿500-1000公斤,人尿對塊莖的膨大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產量的形成起關鍵作用。追肥忌施人糞和豬、牛欄糞,因糞肥易引起莖蔓、塊莖皮色發黑,導致病害。腳板薯較耐旱,對水的要求不嚴,7月-8月間遇乾旱,適當澆水1-2次即可。

四、病蟲害防治

腳板薯病蟲害較少,少量栽植一般很少用藥,栽植多時也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為鋪,主要選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鏽病,可用多菌靈、託布津、粉鏽寧等防治。蟲害有鋸葉蜂、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800倍液灌根防治。採收前一個月一般不用藥。

腳板薯一般在10月-11月就可以採收,採收之後可以儲存比較久,而且營養非常的豐富,是很不錯的健康食物。


一世緣楊


1)播種期 播種期的確定主要依據兩個因素,一個是塊莖的萌芽期,一個是外界的溫度條件。塊莖收穫後很快進入休眠,當春天氣溫達到13~14℃時,塊莖即會萌動,新的植物體開始生長,這時就是播種適期。播種過早不會發芽,或是發芽時間過長;播種過晚,芽子太大,播種困難,而且晚種晚收,影響塊莖肥大,降低品質。

各地條件不同,有些地區平均氣溫12℃時就可播種,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提前到11℃時播種。華中地區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

(2)播種方法

播種深度

圓山藥生長在淺層土壤,不宜播種過深。穴深7~8釐米即可。穴中土壤一定要細碎,播種時切塊斷面向上,讓塊薯表皮層儘量接觸土壤。這樣不僅利於生根發芽,還可以避免乾旱。但根據科學試驗,皮層向下接觸土壤,有利於造成生長萌發所需的溫度條件,不會影響向上出芽。因此,還是提倡切口向上,皮層向下的播種方法。

擺好薯塊後,輕輕覆土1釐米,再在上面撒上腐熟的堆廄肥。覆土厚了發芽不整齊,且易造成腐爛。覆土1釐米,加上堆肥坑土等,足有2~3釐米厚,這是較為理想的播種深度。

栽植密度

圓山藥分為支架栽培和爬地栽培,分別有不同的栽植距離。從各地現行的栽植密度來看,一般每667米2栽植3000~4000株為宜。1.5米的畦子栽兩行,1米的畦子栽1行,株距30釐米。同時,要掌握以下原則:支架栽培較密,爬地栽培宜稀;肥沃土壤宜密,瘠薄地宜疏;留種栽培宜稀。


Stop卟棄152860107


1、土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鬆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下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挖溝時挖去,也可種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山藥不能連作,一般應隔3年輪作1次。

2、開溝整地

長根品種按行距1m,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28-30cm,深140cm。挖時將上下層土分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20cm的沙土就地挖翻樓碎。

經晾曬幾天後,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每填20cm耬平踩實1次,要拾淨所有瓦礫雜物。為便於開溝,一般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後,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

3、種塊處理

在種植前20-25天選符合所栽品種特徵的無病塊根上端較硬的根頭作種,將其下端斷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後放太陽下曬幾天,以殺菌和促進發芽。

用根頭繁殖不能擴大種植面積,若要增加繁殖係數,必須將塊根切斷繁殖。即選長1m左右,橫徑2.5-4.5cm的較細塊根,切分成15-20cm長的若干小段,並用毛筆標記上、下端,然後將每個斷面蘸石灰,橫放太陽下曬種,一直曬到段頭有細裂縫為止。

曬種期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同時要做好防風、防雨和防霜凍工作。

4、種植方法

在當地氣溫回升到12℃以上,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時種植。華北地區多在4下旬,長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華南地區則在3-4月。

種植前要在大田周圍挖深圍溝,深達1m左右,寬0.6-0.8m,並與外溝相通。田長超過20m的還要加開腰溝,以保證多雨季節迅速排水。

然後在種植行中央拉繩,按行距1m沿繩開淺溝,深5.6cm,在溝中用10-12cm粗的鋼筋棍按株距20cm逐一打洞,深入鬆土層底部。

將種薯的上端順溝走向橫放在洞口上,以引導新生的塊根垂直下伸,生長粗細均勻,達到出口和收購的標準。排放好一溝後,隨即覆土起壟,壟高10cm。

5、施足基肥

下種後到出苗前,將種植溝兩側行間土壤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機肥和無機肥要配合施用,施腐熟廄肥或糞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過磷酸鈣15kg,硫酸鉀25-35kg,並與翻土充分混合。

6、適時採收

山藥的採收一般在霜降以後,莖葉枯萎後進行,採收過早,含水多,容易折斷。如果不急於上市,可在地裡過冬,待需要時再挖,或者延遲到3月中下旬萌芽前採收。


長白山晶晶


你好,我是魏大磊,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腳板薯既可以食用,還可以製糖和釀酒、制酒精。是很多農家都會種植的一種植物,目前受到了許多養身達人的喜歡。那麼腳板薯怎麼種呢?

一、整地

腳板薯由於生長期長、塊根大、入土深,栽植地要求深耕,冬閒時深翻地,等表土幹後,每畝地施腐熟有機肥2500-4000公斤,翻耙均勻,整成1.2米(含溝)寬的高畦。

二、栽種

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採用每畦雙行法,在每畦上開兩條8釐米的種植溝,然後在種植溝內撒入石灰以防治地下害蟲,按株距33-40釐米擺好種薯,注意將薯塊切面朝下、皮面朝東(太陽昇起的方向),然後覆土起壟,壟高10釐米左右,不催芽栽種出苗較慢,但其先生根後發芽,根系發達,生長健壯。

三、田間管理

1.搭架引蔓,定苗除芽。當幼苗長至25-30釐米時,用2米長的小雜木直插成獨立架或用小山竹插成人字架,扶莖蔓上架。每蔸只留強健苗1根,其餘全部摘除。莖蔓生長過旺抽生腋芽過多者應摘除。7月間,葉腋中長出的零餘子花蕾,除保留健壯的留種外,其餘應及時抹去,以減少養分消耗,利於塊莖肥大。

2.中耕、培土。腳板薯根多,且多分佈於地表,為避免傷根,只需在幼苗期中耕1次,並在蔸間撒上油茶殼。油茶殼是一種很好的肥料,同時還有防草、鬆土與防蟲作用。當莖蔓長到1.2米左右時,結合施肥培土1次,然後全畦蓋上茅草,這樣做既可防止雜草叢生免中耕,又可調節溫溼度。

3..肥水管理。生長期間共追肥3-4次。提苗肥:結合中耕,在行間挖6-10釐米的施肥溝,每畝地施尿素5-10公斤,覆土並在蔸間覆上油茶殼。壯苗肥:結合培土,每畝地施鈣鎂磷肥10-20公斤及適量的草木灰、土雜肥;花蕾期、塊莖膨大中期各施一次重肥,每畝地施人尿500-1000公斤,人尿對塊莖的膨大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產量的形成起關鍵作用。追肥忌施人糞和豬、牛欄糞,因糞肥易引起莖蔓、塊莖皮色發黑,導致病害。腳板薯較耐旱,對水的要求不嚴,7月-8月間遇乾旱,適當澆水1-2次即可。

四、病蟲害防治

腳板薯病蟲害較少,少量栽植一般很少用藥,栽植多時也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為鋪,主要選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鏽病,可用多菌靈、託布津、粉鏽寧等防治。蟲害有鋸葉蜂、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800倍液灌根防治。採收前一個月一般不用藥。

腳板薯一般在10月-11月就可以採收,採收之後可以儲存比較久,而且營養非常的豐富,是很不錯的健康食物。


魏大磊生活錄


形態特徵

腳板苕的主要植物學性狀與生長髮育特性和普通山藥其他變種基本相似。根為鬚根系,塊莖發芽後,根著生於莖基部。地上莖蔓生,右旋,綠色或紫綠色,長達3米以上。地下肥大部為肉質塊莖,扁形似腳掌,表皮褐色,其上密生鬚根,肉質潔白。葉為單葉互生或對生。葉三角狀卵形至廣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戟狀心臟形,濃綠色。葉腋發生側枝或發生塊莖,稱零餘子,可用於繁殖和食用。花為單性花,雌雄異株,穗狀花序,2~4對,腋生,花小,白色或黃色。蒴果具3翅,扁卵圓形,栽培種極少結實[2] 。

腳板苕

莖四稜形,有翼,綠色。葉呈前形,全緣,背面葉脈稜起,葉面有茸毛。葉柄長約10釐米,寬約0.3釐米。塊莖呈不規則的腳板形,外皮淺黑褐色,肉白色。單株塊莖重2公斤左右。塊莖脆嫩細滑,品質好。從種植至收穫約190天,耐熱,耐旱,不耐寒,不耐澇。耐貯運。畝產約2500公斤[4] 。

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在我國南方,如江西、四川、貴州、重慶、湖南、廣東、福建等地[2] 。

生長條件

腳板苕為喜溫作物,莖葉喜高溫、乾燥,怕霜凍,塊莖發芽適溫15℃,莖葉生長期的適宜溫度為25~28℃。塊莖極耐寒,在土壤凍結的條件下也能露地越冬。塊莖生長的適宜地溫為2024℃,20℃以下生長緩慢[2] 。

腳板苕為短日照植物,但因主要用無性繁殖,所以日照長短對其生長和塊莖形成並無明顯影響。耐陰,但塊莖生長和積累養分時需要強光。腳板苕對土壤要求不嚴,山坡平地均可種植,但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土壤最好,塊莖皮光形正。對水分的要求不嚴格,較耐乾旱,但在發芽期和塊莖生長盛期,要求溼潤疏鬆的土壤條件。腳板苕喜有機肥,且需肥量大,但糞肥必須充分腐熟與土壤摻合均勻,否則會產生燒根或分權。塊莖膨大期需要充足的磷鉀肥[2] 。

主要價值

胸板苕以地下塊莖供食,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碳水化合物,產量高,營養豐富,既能代糧,又可作菜。還有很高的醫用價值,可乾製人藥,為滋補強壯劑,對虛弱、慢性腸炎、糖尿、遺尿、遺精、盜汗等病有輔助療效,又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創匯農產品之一[2] 。

栽培技術

腳板苕栽培可單作或間套作。由於其生育期較長,從栽植至收穫需180天以上,因此間套作極普遍,適於與矮生作物間作[2] 。

(1)選地整地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忌連作,通常採用每年隔行挖溝,可連作而不重溝的方法。在冬前翻炕土,開春前開溝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腳板茗的主要吸收根呈水平方向伸展,多分佈於表層土壤中,所以基肥不宜深施,並且應與土壤充分摻和均勻,然後作成寬50釐米、高30釐米的壟或高畦,以備栽植[2] 。

(2)適時播種主要用塊莖切塊繁殖,由於腳板苕多數只有塊莖的頂端能夠發芽,所以切塊時要採取縱切法,每個切塊重約100克。作種用的切塊稱為“芽嘴子”或“栽子”。春季氣溫回升穩定至10℃時為定植適期。定植前,取出種用塊莖切塊,切口用石灰或草木灰塗抹消毒,在室內放置2~3天,待傷口癒合後即可播種。也可以在室內先催芽後再播種[2] 。

播種時,先於畦中央開10釐米深條溝,澆小水於溝內,待水下滲後,按株距15~20釐米將芽嘴子平放溝中,再蓋土8~10釐米。用塊莖切塊繁殖連續3~4年後,頂芽衰老,生活力下降,導致逐年減產,需用零餘子更新復壯。方法是於頭年秋天,選大型零餘子砂藏越冬,第二年春終霜前半個月,按1米寬畦條播2行,行株距50釐米×8~10釐米,露地栽培。生長期間的管理與一般生產田相同,秋後挖出塊莖供來年作種[2] 。

(3)田間管理出苗後,當苗高7~8釐米時,每個種塊保留1~2個強健苗,其餘應及時摘除。在零餘子大量形成期間,可及早摘去一部分零餘子,以避免養分過多消耗。腳板苕藤蔓細長,當苗莖長至20釐米左右時,應及時設支架扶蔓。一般用人字架、三角架等,架高1米左右。在生長期間視植株長勢,分別在抽蔓期、莖葉生長盛期、塊基膨大期追肥共2~3次。追肥應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宜淺中耕以免損傷根系。塊莖生長盛期應保持土壤混潤,遇天旱或雨澇及時澆水或排水[2] 。

病蟲害防治

腳板苕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此外白澀病、褐腐病、枯萎病等偶有發生。其防治方法可通過選用無病塊莖作種;忌連作,實行3年以上輪作;收穫後將地中的病殘體集中燒燬,並深翻曬垡或凍垡,以預防病害的發生。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每週1次,連噴2~3次[2] 。

蟲害有斜紋夜蛾、葉蜂、地老虎等,用人工捕殺或噴灑殺蟲劑防治。可選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2000~3000倍液等[2] 。

適時採收

霜降後當地上部莖葉枯黃,即可採收。南方土不凍結,也可保存在地裡隨用隨採,直至來年3月中旬萌芽前採收[2] 。

腳板苕除延遲採收,就地貯存外,也可用土窯貯藏。窯中先鋪一層稻草或砂土,其上放一層塊莖,再蓋一層稻草或砂,塊莖與稻草或砂土相間層積貯藏,最後蓋土呈屋脊形,上蓋稻草,以防雨水侵入,可貯藏到第二年4~5月份。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