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無處安放的時光之隔離日記

今天是返程返工在賓館隔離的第11天,還有3天就可以回家啦,激動之餘有些煩躁,畢竟,是有些憋不住了。這是第二次長時間住酒店,但說到隔離,沒有自由地封閉起來,倒還是頭一次。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身體目前沒有什麼問題,而且,我們是兩個人。如果就我自己一個人的話,我應該會害怕晚上一個人睡,害怕去上廁所,會胡思亂想,會焦慮,甚至會慢慢失去對飯菜的慾望,我這半個月的時光就是醒著和睡去的區別了。當然,這種假設並不會成立,因為我一個人的話,我是不會被隔離起來的。這個時候我應該下了班在家裡學習了吧。

故事還要從1月21日說起,我和未婚夫早早請好了假,那天下午乘客車從CJ市到了KM市,準備坐晚上7:30的火車回河南過年。火車站很多人,時值春運,盼歸的身影似乎在傍晚慢下來。等待雖然煎熬,但只要終點是家裡,心裡的馬兒早已奔騰起來。在火車站吃了一碗米線,10元。要是我能猜到未來一個月我吃不到米線,我估計還能再吃兩碗。我不是很開心,因為這是我第二年沒有在自己家過年了。好不容易上了火車,安頓好行李,擠上來了更多的人和行李,我只好爬上中鋪給他們滕點空間。這是始發站,人已經很多了。他們嚷著自己的方言,大嗓門,熱熱鬧鬧聊天。那一夜我沒怎麼睡著,他們的舟車勞頓態遲遲不顯現,聊天聊得熱火朝天。現在想來,我應該要理解他們,畢竟,後面要憋好久好久。第二天似乎習慣了火車的搖搖晃晃,無聊且困,睡了大半天。到晚上有稍穩定的網絡刷手機,我才意識到疫情發展的嚴重性。經過襄陽站前,列車員提醒大家儘量戴著口罩,到站不要下車,人們很配合,氣氛一度有些緊張。要是晚一天出發,看到官方發佈的那些信息,估計我是不會回河南了。戴著棉布口罩待在車廂裡很難受,但不戴又是不敢的。那晚上也沒怎麼睡,四點半下了火車,趕回了未婚夫的河南老家。

日益嚴重的壞消息從網上傳來,心裡萌生一個想法,儘快趕回雲南。未婚夫猶豫,農曆初二,村子裡開始封路封村,初三嚴格起來。打電話跟家裡說了情況,囑咐了一番。還好我之前囤了很多口罩,才不至於太擔心。觀望觀望,就只能開始居家隔離了。北方看中的拜年習俗冷淡了下來,一邊肥宅一邊關注著全國各地疫情的生活就此開始。家附近有超市,我們兩三天去一次,囤各種食品,米、面、肉、蔬菜、零食、水果。價格開始上漲,部分商品缺貨,但足以滿足生存需求了。每天醒來第一件事都是看官方發佈的數據、報道,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牽掛著那些處於病痛折磨中的萬千陌生人,那些可敬可親的醫務人員,還有那些執勤堅守的人和很多默默幫助著封路後城市運轉的人。關鍵時刻,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只能是待在家裡,不給社會添亂。


無處安放的時光之隔離日記


2020真的是一個非常不安分的年份。1月27號早上,醒來後照例打開微信看官方報道,萬萬沒想到,先看到了科比和二女兒墜機身亡的消息。腦子瞬間懵了,不願意相信是真的。人在天災人禍面前,真的脆弱又渺小。沉浸在這汪情緒裡,回想了初、高中時代學習籃球,看NBA的時光,學生時代真幸福啊。朋友圈裡,對一代籃球巨星的致敬告別滿滿當當,沒想到我們與他,竟會如此作別。“起於凌晨四點的信仰,歸於凌晨四點的安詳”,我們只好就此作別。我們接受難免一死這種自然規律,可人生,到底還是要過得有意思或者有意義一些吧。

我對非典的記憶其實很模糊,這次的新冠肺炎才讓我對傳染病有了深刻的理解。心裡很想回家,我的父母掛念我需要我,家裡還有條17歲的老狗,它在等我,也確實不習慣這邊的飲食。回雲南後,按照規定,還需要隔離14天才能上班,回家要提上日程了。疫情相對穩定下來,2月14日晚上,我們啟程回雲南。特意搶了軟臥的車票,空空蕩蕩的J市火車站候車廳,擔憂且冷。凌晨兩點半,9個人上了這趟火車。軟臥人很少,一次性手套和酒精、小香皂都用上了。儘可能地避免了吃飯、喝水,少暴露口鼻,也就儘量避免去衛生間。經過湖北有兩個站雖然停了車,但並沒有開過車門,心情挺複雜的。15日晚上,聯繫好的車主拒絕接我們了,我又去順風車群裡發消息找車,四五個人私聊我,我第一時間告知了具體情況,隧道很多網絡不穩,基本商量好已經夜裡三點了,未婚夫在對面打著小鼾,我開始醞釀睡意,馬上到家了。

進入雲南境內,整個人慢慢放鬆下來,天陰沉沉的,感覺火車在灰濛濛的霧裡不慌不忙地前行。下火車的時候發現,人也不少,少部分人有意識地與週末的人拉開距離。掃碼出站,二月中旬的KM市火車站落寂了不少。趕去地鐵站與閨蜜匯合,還是有零星店鋪開門,摩的師傅扯開了口罩招攬客人,一路上三四個行人都沒有戴口罩。買不到口罩還得出門是有多無奈。沒想到很久不見的閨蜜接了我們,非常時期,我們也算是過命的交情了。上了車,心裡的不安漸漸消退下去。車開得又穩又快,果然,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里默默成長。


無處安放的時光之隔離日記


40分鐘後,我們抵達CJ市收費站,卡點人多車多,還好早上拿到了未婚夫的工作證明。身份證、工作證明交由工作人員檢查,核實,閨蜜靠邊停車,猜測我們沒辦法回家隔離了。心裡有一個聲音:安全回到CJ就好。兩三分鐘後,工作人員再次來核實情況,隨即讓我們帶身份證登記,然後到CJ市的一個賓館集中隔離,費用自理。一邊登記一邊告知,兩個小時內自行到賓館入住。趁著這點時間,我們兩個人打算回家一趟,在村子裡的卡點登記,回去吃了午飯,簡單收拾了生活用品,拿了點水果就騎上電動車出發了。畢竟,我們隨身就帶了證件和少部分吃的,已經兩三天沒有吃過正常的米飯了。只能回家一趟。

至此,我回家隔離的夢就破碎了。要是早兩天或者晚幾天,情況又不同了。同事都上班了,拿著工資不上班,心裡還是過意不去的,想著回來早隔離早上班也好。其次,很擔心很想念家裡那條17歲的老狗。回家摸了摸它的狗頭,兩三分鐘才反映過來是我們回來了。家裡一切都好,出門前囑咐母親用消毒液把家裡再打掃一遍,就趕往隔離點了。

電動車跑了二十多分鐘,寒風陣陣。在賓館前臺辦理了入住,登記了基本信息,她們早已全副武裝,其間告訴了我們吃飯的時間,一次性用品的擺放位置,有需求的話給前臺打電話,還說費用由政府承擔。由於天氣太冷,未婚夫的額溫只有32度。隨後給了我們房卡便讓我們去斜對面找醫生。轉身便看見了醫護人員的執勤點,六七位領導,兩位醫生。一邊量體溫一邊告訴醫生我們的身體狀況和這趟出行的具體時間點,事由,經過的地方。弄完以後我們就可以去房間了,每天早上九點下午三點以後量兩次體溫,醫生來電的時候告知體溫和身體狀況就可以啦。倒也不是什麼麻煩事,可是,不用給我們消毒就放回房間嗎?事實確實如此。那就先回房間洗澡換衣服吧。後來想了一下,給我們消毒也只能往身上噴消毒液,還不如儘早洗澡換衣服呢。


無處安放的時光之隔離日記


找房間的間隙,撇見後山樹上又躥又跳的小松鼠,它可能很久沒看到這裡有這麼多人了吧。這個賓館百米外就是撫仙湖,另一側可通往象山,也叫象鼻山,據CJ府志記載,大象把鼻子伸到湖邊喝水,從此就化為這做山,世人就稱為象山。賓館的名字也由此而來。我在走廊就看到了小路,曲徑通幽,可惜啊可惜,我們是來隔離的,大概以後也不願意再來。進房整理好行李,洗完澡,晚餐已經送過來了,放在走廊中間的桌子上,一次性用品和礦泉水都在那裡,需要自取。旁邊還有一個很大的垃圾桶,我們的生活垃圾統一放在那裡,每天都有工作人員來處理。打開晚飯的時候還是很驚喜的,近一個月吃到的雲南第二餐,兩葷兩素,雖然每個菜的量不多,但味道不錯,要是能有點湯就更好啦。我總覺得,想想也沒什麼問題。愉快地吃完了晚餐,就躺在床上休息,補一補火車上那顛簸憂心的35個小時。閒了近一個月,懶惰是在所難免的。那幹嘛要閒那麼久呢?把原因歸結為北方太冷不如自己誠實地背鍋。開了會空調,這似乎是賓館裡唯一能取暖的工具了,空氣很乾燥,補充了一些水分,嗓子還是幹,在火車上喝的水太少了。那一夜睡得很踏實,回到故鄉心裡安定了不少。

早晨八點多,工作人員送來了早餐,敲門提醒我們去外面桌子上取。一個白水煮蛋,一盒純奶,兩個盼盼小麵包,還有一個香蕉,我們又過回了有早餐吃的生活,雖然更想吃一碗米線,喝點湯,但還是愉快地接受了,畢竟火車上不敢吃不敢喝很痛苦。吃完早餐給未來14天做了一個計劃,整理了一下帶來的書,準備開始學習。我們回家一趟搬來了書和電腦,是有事情可多的。要做的事情很多,只能從新建立學習習慣,培養狀態開始了,畢竟,是自己把自己放飛的,得自己找回來。可一想,一塵不變的早餐要吃半個月就有點崩潰。但也沒有辦法了,這種時期,有早餐吃就很不錯了,還有很多很多人吃不到,我們已經很幸運了。未婚夫在我們這個狹小的空間裡鍛鍊起來,行動起來以後,真的會從心底喜歡自己。

第二天下午,躺在被窩裡量了體溫,37.1度,瞬間嚇到自己了。雖然沒有到37.3度,心裡還是有點害怕。沒想到我一個淡看生死的人還會有這種反映。爬出被窩又涼了兩次,變回了37度以下,又打電話給前臺要了一些水。我平常喝水量大,從上火車到住進來都沒有好好喝過水,就是有些上火,早春的天很乾燥。再加上我們剛來,外面桌子上的水一天好像就一件,我們這一排可能有十多個人,不早點去拿夠一天的後面就沒有了,需要的話要給前臺打電話。這樣的事情我們幹了好幾次,第一次送了半件在外面桌子上,第二次是晚上,特意用袋子裝了兩瓶遞來,我夜裡有起床喝水的習慣。厚著臉皮打電話要了。後面兩三次就直接放在我們房門對面的窗臺上了。我也不想麻煩她們,可沒有辦法,我只能保證自己不生病才是對彼此負責任。後來一起隔離的人陸續走了,水還多了起來,一次性放兩件,後來,我們再也沒有給前臺打過電話。


無處安放的時光之隔離日記


第二天下午晚飯後,我接到了前臺打來的電話,她們收到通知,2月14日以後入住隔離的,需要自費,房費100元一天,餐費每人每天50元,可以先通過微信付一部分,也可以退房的時候再結算。心裡瞬間有了情緒,雖然到CJ收費站卡點登記的時候工作人員說了要自費,可入住的時候賓館工作人員又說政府出資,這樣反反覆覆讓我覺得難受。而且,餐費和三餐也不是很匹配。首先,兩葷兩素的規格高了些,武漢醫院裡新冠肺炎病人也只是一葷兩素而已。其次,到了第十天的時候,我們的白米飯都摻了很多玉米碎和小米。多吃五穀雜糧是好事,但放得也多了點吧。我每次都加入開水泡著吃。受不了的應該不止是我們,準備給前臺打電話反應一下,今晚又換回白米飯了,大概是有人先我一步。另外,看到盼盼小麵包就怕了,我估計幾個月不會再吃盼盼小麵包了,我也已經幾天早上不吃早餐了,這好像是我自身的問題,不喜歡麵食,但抱怨一下還是可以的吧。忍不住想哭訴一句:我想吃米線啊。還有一個問題,我覺得礦泉水的費用不應該放在餐費裡,因為我們住的14天工作人員不需要進來打掃,也不需要換洗床單被罩,我們就消耗了水電和少部分一次性用品。生活消耗品我們都自帶了。100元的房費有點誇張,現在是旅遊淡季,又遇全國疫情爆發,就算一切如常,這個酒店也不會有多少人來住。CJ處於旅遊業發展初期,附近有更好的選擇。隔離結束房客離開,工作人員需要好好打掃消毒倒是真的。但國難當頭,若非無奈,多少人願意頂著風險出門,又有多少人能接受這種價格呢?我們是問好了在家隔離才搶票趕回來的,就在我們到的那天凌晨十二點,發了緊急通知,我們就只能到這裡集中隔離。我和未婚夫都只是單位的合同工,差不多快要兩個人一個月的工資才能付清這些費用。如果提前看到這個通知,我就會選擇再等一等了,不會著急趕回來了。

聽完這個消息,心裡不舒服是難免的。但還是沒辦法,疫情不是為我們猜測的,政策多變方能贏敵。那就只有說服自己了,讓這14天對得起這個價格吧。事實上,我並沒有做到,但一天天與另一個自己抗衡的感覺挺好的。每天都有學習,就是時間短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在這裡也處理不了,單位上的人都有打電話送來關懷。我們每天都能接到一兩個詢問住址、行程等信息的電話,似乎是疾控中心,衛健局、街道辦換著工作人員打來,重複了一週,有點煩了,就問了他們是什麼情況,對方解釋信息不互通,那工作多累呀。

收東西來隔離的時候太匆忙,只好請在附近上班的閨蜜送了兩趟物資,實在不好意思請酒店的工作人員幫忙買衛生巾。鹹菜和零食都帶了,還有水果,我這趟隔離物資是不少了。上火車前帶的常用藥還在書包裡,靠著清火梔麥片和布洛芬,我現在生龍活虎的,就是缺點高昂的情緒。我們隔離的這段時間裡,各地的疫情算是得到了控制,情況在好轉,CJ的卡點差不多都撤了,可看到部分景點人群密集還是免不了擔心。國內的情況好起來,國外開始爆發,人類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可嘆為何不是同一批人?無辜,可憐,無可奈何。

在賓館,睡不好是常事,特別是夜裡。於是,我白天花了更多的時間來睡覺,罪惡感湧出來又被睡意壓下去。最近還夢魘,連續兩三次,嚇到不敢睡。下午陽光能透進來一點,未婚夫搬了凳子到窗子邊,我坐著聽著網課曬著太陽,然後就過到了雨天。臨窗遠望,撫仙湖時而是平靜溫柔的天藍,時而氤氳在灰濛濛的霧氣裡,好像它也需要安撫需要休息。出門取餐的時候,透過窗戶看到山腳下黃黃的迎春花,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還有一棵盛放的桃樹,生命力啊,有多脆弱就有多頑強。每次出去取餐我都會看看它們,春天來了,我們有權利告訴被困在冬天的人,山河無恙。


無處安放的時光之隔離日記

還有一天我們就結束隔離了,這一分鐘居然很冷靜。要回到家裡和工作崗位,要做更多的事情。我們是年輕人,該發光發熱,發聲發響,為自己,為煙火人間。這十多天,大概就是從每天對飯菜的期待到少了期待,不變的是對水的熱忱。我們把礦泉水瓶都留了起來,看看走的時候能有多少。還真有點無聊。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那些被痛苦折磨的人獲得康健,讓那些勞累焦慮的人歇一歇,讓那些失去的人擁抱夏天,讓那些失去依靠的動物活下去,也讓那些瓜果蔬菜發揮價值。想了一想,回去後的半天時間幹嘛呢,擼狗做飯做計劃啦。我們,就在鍛鍊的路上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