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人们常说:万事有因必有果,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说:万事有果必有因。这话用在民国作家张爱玲身上再合适不过。

回看张爱玲的一生,我们或许能从她的成长环境里找出点因果来。

1 童年阴影

幼年的爱玲那时还叫张瑛,母亲在她四岁那年因不堪忍受父亲嫖妓女、吸鸦片。丢下她和弟弟与张爱玲的姑姑一起飘洋过海去了英国。

从此小爱玲便只能在父亲与姨太太们的夹缝中生存,成了那个娘不亲、爹不疼的孤僻孩子。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小小的爱玲诚惶诚恐地用她那双清澈又毒辣的眸子偷偷地站在某个阴暗的角落窥探着男人与女人,父亲与雏妓,大烟与姨太太以及这个凉薄的世界。

很多年后,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张爱玲用那智者的理性与老者的姿态俯看世间沧桑,而且可以把自己从这俗世中剥离出来,用旁观者的冷静与客观把活生生的人性丑恶一层层剥离出来给你看。

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疼爱,所以使得爱玲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午夜梦回小爱玲常常会从恶梦中惊醒,然后抱紧被子独自蜷缩在床角望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枯坐到天亮。

所以爱玲才会在成年以后,被胡兰成那一点点温暖的疼爱给迷了心智,一头栽进胡兰成的坑里,贪恋他那点少得可怜的温存。

在外人面前爱玲像个紧闭心门的蜗牛,用她那高冷的外壳把自己的柔弱包裹起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高傲、冷酷、以为可以百毒不侵,免受伤害。

可是,若是有人像胡兰成那样日日守候,夜夜相伴,只等时机成熟便乘虚而入,真正进入她那柔软的心房。她便是无力招架的,只能任凭他在她的心上尽情蹂躏,放肆驰骋。

2 女人要崇拜才快乐

爱玲初次见到胡兰成,是在胡兰成的玖魂园公寓里。他穿着一身浅灰色的长衫,轮廓分明的脸上透着几分儒雅的气质。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胡兰成闪动着眸子:“张先生,一个月的稿费大概有多少,可否够花?”

爱玲老实答:“只要勤写,一个月还是有上千的稿费,我一个人是够花的。”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爱玲丝毫不感觉对方侵犯了她的隐私。相反,她感觉到的是像长者一样的关怀与爱护。

胡兰成走近书桌,取出一本自己写的书送给张爱玲:“听苏青说,女人不爱看有关政治方面的社论,我这本社论文集,送给张先生,你有空可以看看,没空就算了。”

爱玲接过书:“我有空一定拜读您的社论,听苏青常夸赞您的文章,虽然我平时不爱看有关政治的社论,但早已仰慕您的大名,定是要看看的。”

胡兰成直视着爱玲:“张先生,平时不知道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爱玲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我平时喜欢读红楼梦啊,金梅瓶啊!我读书很杂,什么书好看就看什么书,不一定看谁的,而且好看的书会百看不厌,会一遍接着一遍重复地看,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初次相见,爱玲这个不善交际的小才女,竟然在胡兰成那双带电的眸子的引领下,“噼里啪啦”两人聊了一下午。

看着天边的落日已经沉到了山下,街上已亮起了一盏盏明亮的霓虹灯,爱玲这才意犹未尽的告辞。

胡兰成把张爱玲送出家门,两人并肩而行,张爱玲个子竟和胡兰成相当。胡兰成脱口而出:“你高子这么高,怎么可以?”意喻以后两人成了夫妻自己怎么好意思。

爱玲自然是听出了话外之意,心里竟没有丝毫的反感与冒犯,反而觉得一股暖流席卷全身。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思涌上心头,爱玲的脸“涮”一下红了,低头钻进了小黄包车里,怀抱胡兰成送的书一路心潮澎湃地回到了家。

24岁的略有名气的小才女张爱玲,遇上了38岁的汪伪政府的“宣传部长”一个才貌双全的大官胡兰成,自然是有仰慕加崇拜的。

回到家后的爱玲,心中似乎有一群小鹿在乱撞,坐卧不安,神魂好像也游离出窍,脸上似乎有一团红晕像被火灼过一样发烫,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一个人对着镜子傻笑。

爱情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植入了爱玲的心房。

爱上他后的感觉是美妙的。爱上了,就不会去考虑后果,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爱上了,就总会想着他,念着他,他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在她的脑海中都是最美好的。

恋爱中的人,眼中只有彼此,容不下别人的非议,更不容有一星半点玷污他的存在。爱到疯狂极致时,才不管他到底是日伪还是汉奸,是英雄还是枭雄,只要他的爱,他的心,是真心真爱,即便是火炕,也愿意陪他跳下去。

3 女人的阴道通向心灵

此后,胡兰成便对张爱玲展开了强烈的爱情攻势,早出夜归日日泡在张爱玲的公寓里,只陪张爱玲。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没有工夫。只是简单地日日对坐,说话,喝茶,聊天就让他们心内雀跃地想要欢呼。

偶尔胡兰成也会邀爱玲去他的公寓坐坐。孤男寡女,同处一室,眉目传情,聊着聊着胡兰成就凑近爱玲,在她耳边耳语:“爱玲,我爱你……”顺势推到床边,抚摸着她的脸颊,另一支手不自觉的在她胸前扫荡。

这一刻,爱玲从一个小女孩真正成长为女人了。

有人说:男人只有通过阴道,才能真正进入女人心灵——男人征服女人,在花前月下或咖啡酒吧里谈情说爱,永远都是隔靴搔痒,情话绵绵千言万语,抵不上床上动一次“真刀真枪”。

胡兰成自然是深知此道,从此令爱玲对她死心塌地。

这让人想起《滚滚红尘》中韶华问月凤的那句话:“女人的身子是不是跟着心灵走?”月凤答:“女人是,男人不是。”

女人多半是先有爱,才有性。一个女人愿意与一个男人亲蜜接触,基本上就是她已经爱上了对方。

女人的心在哪,身体就会在哪。

此话绝对不像张爱玲所说,张爱玲的话语虽然不免刻薄,但也不能露骨如此。但是千真万确又是她说的,而且白纸黑字写在书中:“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4 结婚证,就像保证书,除了唬人,什么也保证不了

半年后,在张爱玲的公寓里,在好友炎樱的见证下。胡兰成与张爱玲分别穿着大红的红装结成了秦晋之好。

没有什么隆重的排场,也没有亲威朋友的捧场。张爱玲就这样静悄悄地把自己交给了胡兰成。

爱玲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中紧紧相依的胡兰成:“兰成,你会对我好一辈子,对吗?”爱玲眼睛紧盯着胡兰成,迫切地想要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胡兰成搂过爱玲:“会的。”说着拿出笔在那张婚书的背面写下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爱玲跟着胡兰成的笔迹在口中念道“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几个字真是应了爱玲的心怀,这不就是爱玲心心念念所追求的生活吗?

爱玲依偎在胡兰成怀中,感觉天是蓝的,山是青的,爱是暖的,心是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梦想着与胡兰成就这样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过一生。

新婚燕尔,夫妻俩日日对茶谈天,卿卿我我,日子就这样美好地过着。

可惜天不随人愿,新婚刚过。胡兰成接到任务要离开上海去武汉办《大楚报》爱玲与胡兰成不得不开启长期的分居生活。

胡兰成的报社在一栋大楼的三层,下面两层是个医院门诊楼。胡兰成天天与医院的医生护士一同就餐,一来二去和医院里一个17岁的叫小周的护士熟悉起来。

小周活泼开朗,特别爱笑,见到胡兰成时,总是笑盈盈地打招呼“胡社长好!”。眼神中对才貌俱佳的胡社长自然也有几分仰慕之情。

晚餐过后,胡兰成邀约小周去江边散步,小周调皮地把自己的围脖绕到胡兰成的脖子上,开心地笑道:“胡社长,你呀!太老气,带上我的围脖就年轻多了!”

胡兰成心头一热,在昏暗的江边,搂过小周:“小周呀!你对我这么好,我爱上你了怎么办哟?”说完像鸡啄米一样在小周脸上亲了一口。

小周脸上涌上一团红晕,低头一甩手挣脱胡兰成:“你早就有张小姐了,怎么还会爱别人?”

深夜,小周裹着被子躲在里面低声抽泣,胡兰成一把抱紧小周:“小周,我爱你。”小周依偎在胡兰成胸前,越哭越凶,伤佛是在哭泣她那丢失的童贞,用粉拳不停地捶打着胡兰成的前胸。

此时的爱玲正在埋头写稿,忙里偷闲给胡兰成写信,告诉他,上海的冬天来了,屋里冷得很,也让胡兰成多注意保暖。

胡兰成收到爱玲的信,告诉她他一切都好,告诉她有个叫小周的护士对他照顾有加,让她不要挂念。

因为工事暂回上海的胡兰成丝毫没打算要隐瞒小周的事,委婉地向张爱玲道出了他与小周同居的事。

爱玲顿时如五雷轰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胡兰成信中时常提起的小周,会成为威胁他们婚姻的第三者。

5 爱了就不问值不值得

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兰成成了国民党首要逮捕的通敌卖国汉奸,不得不四处躲藏。在这段时期,爱玲顾不得计较小周的事带给自己的伤害。把自己的所有家当拿去给胡兰成作为逃亡时期的经费。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自结婚以来,他们住的是张爱玲租的公寓,日常开销用的也都是张爱玲赚的稿费。

爱玲心疼胡兰成,担心他经济负担太重,还有前妻的几个孩子要养,因此从未问胡兰成要过钱花,尽量不成为他的负担。

逃亡期间,为了掩人耳目。胡兰成不得不与40岁的寡妇范秀美假扮夫妻躲在乡下的朋友斯先生家。

两人同吃同睡,率真泼辣的范秀美对胡兰成渐生情愫。两人假戏真做,同床共枕,竟过起了真正的夫妻生活。

爱玲不放心逃难中的胡兰成,千里追夫来到胡兰成的避难地。

看到的不是胡兰成惊喜的眼神,而是他和范秀美的眉目传情。还埋怨她没提前打声招呼就私自过来。

当着爱玲的面,胡兰成对范秀美撒娇似的说:“我肚子好难受,兴许是吃坏了东西,怎么办哟!。”像个被宠坏了的孩子。

范秀美赶紧递过一大碗滚热的生姜水:“把它喝了,瞧你这么大的人了,还照顾不了自已”

爱玲站在一旁,仿佛她才是多余的人。爱玲当然看出了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早已跨过了她,暗度陈仓,苟且偷安了。

心情极度低落的爱玲,带着她那颗七零八落的心回到上海。独坐窗前,泪水映衬着星光提笔写下了那封绝笔: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张爱玲等到胡兰成劫难过去才提出分手,可见她对胡兰成用情之深。同时随信寄去30万元钱,是她写电影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费。

有人说张爱玲傻,有人说张爱玲痴,分手还用搭上30万的分手费吗?

痴也好,傻也罢,其实爱玲只想用这30万保存自己最后的这份自尊与骄傲而已。

爱了就爱了,不问真不真?不问值不值?既然勇敢爱了,也要勇敢分。

6 我就是我张爱玲,不会为了谁而屈尊

胡兰成也曾回过上海,找到张爱玲想要挽回这段感情。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爱玲面对着胡兰成的到来,再也寻不到一丝往日的欢喜雀跃,只是淡淡地,不冷不热地回应着。

胡兰成自然也感觉到了这股异样,当他要上她的床时,爱玲本能地推了一下,胡兰成没坐稳,一个趔趄滚到了床下。

也许是尊严受辱,也许是恼羞成怒,胡兰成气极了:“你不要以为我回来求你和好,你以为你有多好,我对你的臭脾气早已受够了。”

“你做人不懂人情世故,凡事我行我素。我的朋友,斯先生来了,你一副冷脸,既不沏茶,也不留饭,像样子吗?”

爱玲惊讶地瞪着胡兰成,仿佛从未认识过一样的陌生:“是,我不懂人情世故,我没办法虚伪地对我不喜欢的人点头哈腰,沏茶留饭。

我只对我喜欢的人好,宁愿让他花我的钱,也不愿看他辛苦累着……”眼泪在打转,爱玲哽咽着越说越气,越说越音高。

胡兰成眼中透出一股厌倦,大步跨出门去,只听见“嘭”的一声,重重地关门声,在这寂静的深夜就像一堵城墙,阻碍了两个因爱生恨的心房。

客厅里,胡兰成斜躺在沙发上,双手当枕假寐着。烟灰缸里横七坚八的躺满了烟蒂,就像胡兰成的心绪一样乱七八糟。

天刚破晓,胡兰成轻手推门走近爱玲床边,用手轻轻抚摸着爱玲那留满泪痕的脸颊。假寐的爱玲猛地一起身,扑进了胡兰成怀里,他的怀抱还是还是那么温暖,那么的舒服,那么的令人迷恋。

明知,是虚幻,是离别,是愁情,可爱玲还是舍不得放手,她双手紧紧地环绕着胡兰成,在他耳边低呼:“我……兰成……”

千言万语在喉咙里打转,可是已说不出口。

胡兰成走了,他的背影还是那么潇洒,还是那么伟岸,还是那么俊朗……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爱玲想抓紧他,可是永远也抓不住。

没成想,这一别,竟是永别

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再无交际!

7 爱就爱了,不问值不值得

爱玲期盼着用她那圣母般的慈悲与爱抚,一定能把胡兰成那颗流浪的无处安放的心给捂热了,能让他为她改了习性,为她改变花心的本性,停靠在她那温暖的爱的港湾,许她一世安稳!

也许是爱玲高估了自己的魅力,也许是胡兰成的爱太有杀伤力。

爱情来的时候,犹如洪水猛兽,让人毫无招架之力,以至爱玲沉溺在温暖的陷阱里,以为只要自己用心,一切都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可是最后,爱玲还是失望了,走了一个17岁小周,又来了一个40岁的范秀美。胡兰成从未想过要停留,见一个爱一个是他的本性。

女人也许是天性使然,骨子里都是一股天然的母性慈悲,对男人一旦动了心,便会像个圣母一样不问结局,一门心思的付出。

爱情最容易让人沉醉,在亦真亦幻的万丈柔情里渐渐迷失自我,恍恍惚惚中陷入了爱情的迷魂阵。

爱玲就算再怎么有才华,可是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渴望被人疼,被人爱的女人。

虽然在她的小说里可以风淡云轻的面对人间百态,肆意参透人性。

然而在现实中她也如你我一样会为情所困,会为爱痴狂,为爱心痛,为爱流泪,为爱屈尊……

林亿莲有一首很有名的歌《伤痕》这首歌也许唱出了张爱玲的心声,也代表了大多数女人的心声。

里面有几句是这样唱的:

爱情有时候是一种沉沦,若爱得深,会不能平衡,为情困, 磨折了灵魂……

该爱就爱, 该恨的就恨,要为自己保留几分,女人独有的天真和温柔的天分,要留给真爱你的人……

8 自卑是爱情的头号杀手

爱玲曾对胡兰成说过: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爱玲无心写作,一直没有作品问世,她的艺术生命也跟着一起萎谢了。

在爱玲生命的最低潮,一个叫桑弧的年轻导演,看过爱玲的小说后特别欣赏,通过柯灵找到张爱玲。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在桑弧地一再鼓励下,从未写过剧本的爱玲,一口气写下了《不了情》与《太太万岁》两个电影剧本。

电影上映后,反响热烈。电影院里桑弧和爱玲并肩而坐一起欣赏着两人合作的电影。桑弧不时地瞄向爱玲,小心地为她抚顺秀发,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爱玲马上调整了姿势,他的情,她当然懂。可是她却不能接受。

他一表人才,性情温厚,家道中庸,根正苗红。而她早已是昨日黄花,残花败柳,她自觉十个张爱玲也配不上他。

爱玲面对这份盛情,退缩了。在胡兰成那趟过的脏水,她怎么也不忍心把它带给完美的桑弧。

在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里,她对邵之雁(胡兰成)永远是冷冷地嘲讽与批叛色调,甚至对盛九莉(张爱玲自己)也批得体无完肤,唯独对燕山(桑弧)她笔下留情,他穿上整齐的青衫,敦厚仁义,把他描绘成了完美的化身。

爱玲在桑孤面前是自卑的,她是一个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遇到他,她心底里的自卑就更深了。

于是爱玲把自己封闭起来,躲进那坚硬的壳里,面对桑弧的盛情,装作满不在乎,装作薄情寡义,她高挺着脖硬,小心掩藏着自己的脆弱与真情。躲在人潮散尽的黑夜里独自舔舐伤痕。

倔强于她,高傲于她。自卑却是在她高傲的外表下暗暗流趟的黑河,蜿蜒曲折,深不见底……

是她走不出的劫!

9 婚姻如果没有遇对人,那就是火坑

1955年秋天的一个傍晚,35岁的爱玲终于决定离开中国这个伤心之地,去了一个未知的国度~美国。海轮渐渐驶出维多利亚港湾,张爱玲禁不住落下冰冷的泪,她不知等待自己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1956年2月,她向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写信请求帮助。张爱玲很快被允许进入这个文艺营,分到了宿舍,而且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那里,张爱玲认识了一个叫赖雅的老头。

那天大家都在一起晚餐,这时赖雅主动走近躲在不起眼的墙角默默吃饭的爱玲:“嗨,你来自中国吗!我看你刚来,一定很不不习惯吧!”

爱玲礼貌地问答:“还好,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以后每次晚餐赖雅都会主动走近爱玲,陪她吃饭,一起聊天。有时聊文学,有时聊东西方文化差异,有时聊人生聊哲学。爱玲被赖雅渊博的知识与风趣幽默的谈吐所吸引。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爱玲小姐,你也写英文小说吗?我可以看看你的新作吗?”赖雅道。

爱玲把她刚写的英文小说拿给赖雅欣赏。赖雅回去真的非常认真地研读,还为爱玲标注哪些地方写的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爱玲看着这些标注心中升起一股久违的感动。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悄悄地在孤寂落魄的爱玲心间开出了美丽的爱情之花。

冬夜,不会生火的爱玲,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中,用冻得僵硬的手,机械地在写稿。

突然,门开了。只见赖雅气喘吁吁地抱着木柴冲了进了:“哦,天啊!这么冷,不生火,会冻坏的,我的东方美人。”

赖雅熟门熟路地帮爱玲生起了炉子,屋里顿时火光冲天,一股暖流正慢慢地慢慢地将爱玲包围。

爱玲停下笔,走近炉子,在炉火的映衬下爱玲的脸红彤彤地闪过一道红晕。爱玲本能地倾靠在赖雅的肩头,感受这他的温暖。

那晚赖雅留宿在爱玲家。他搂着爱玲轻声道:“宝贝,我爱你,我的东方美人。”在这异国他乡,爱玲像一叶浮萍,遇到赖雅,她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附的根。但是这根已经老了,不能承载起爱玲的人生了。

那年赖雅65岁,爱玲36岁。离开胡兰成十二年了,可爱玲依然走不出渣男的劫。

没多久,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赖雅知道后,马上向爱玲求婚。

他们很快结婚了,可孩子却不能留,此时的赖雅早已辞去了工职,只是一个过气的作家,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养孩子了。

1956年的一天,美国的一座破旧公寓里,36岁的张爱玲脸色煞白、全身虚脱地俯身马桶旁,看着马桶中的一池血水和一团模糊的血球,随着哗啦哗啦的水流,一起被冲进了下水道。

没错,她冲走了自己还未成型的孩子。张爱玲一生无儿无女,这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母亲这个角色走得最近的时候。

作为一个36岁的成年女人,她不可能不知道,放弃了这个孩子,她以后做母亲的机会只会更加渺茫。

赖雅明确说明自己不想留这个孩子,因为他们的经济实在太窘迫了,两人时常在美国各个免费提供食宿的写作营之间奔波,唯一一一次自己能租房住,还是因为张爱玲写了一个叫《秧歌》的剧本,得了一千多美元的稿费。

在婚后的第二个月,赖雅就出现了中风前兆——半身麻痹。对此张爱玲有点猝不及防,她没想到赖雅向她隐瞒了自己的中风病史。

在随后的几年里,赖雅先后两次中风,使得他们捉襟见肘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张爱玲拼了命的写稿,眼痛、脚肿、熬夜都成了家常便饭。

在婚后的第八年,赖雅彻底偏瘫。张爱玲一边要给赖雅端屎端尿,一边还要经受退稿的打击,在异国他乡独自苦苦支撑。

张爱玲自曝:此生最爱,不是胡兰成,不是赖雅,自称配不上心上人


纵观张爱玲与赖雅的十年婚姻,张爱玲除了从赖雅身上得到了那一点少得可怜的爱的温存。其余好像都是灾难,不仅没有将张爱玲拽出泥潭,而且还致使她在写作与生活的双重泥潭中越陷越深。

不禁感叹,爱玲的确是个可以冷眼剖析别人人生的天才女作家,但就其个人生活而言,其实她也只是个渴望爱情的平常女子。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带着她的爱也带着她的恨,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另一个时空。也许,在那里她会过得不那么辛苦。

红尘滚滚,爱恨茫茫

多少情仇,都付笑谈中

……

作者:子夜,深耕人物领域的文字人。男性思维,女性视角,解读人物背后的故事。

我还写了《一代名伶孟小冬,梅兰芳伤我最深,杜月笙爱我最真》《“无性无爱”鲁迅原配朱安临终一句话,令鲁迅汗颜》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