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夜間餐飲要做嗎?


夜間餐飲要做嗎?

越夜越狂歡,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的生活現狀,根據玩數實驗室“失眠白日夢”調研顯示,高達82.4%的人是在11點後入睡的,其中90後是睡得最晚的群體。年輕人享受夜晚消費帶來的快感,他們也帶動了夜間餐飲的崛起。


夜間餐飲要做嗎?

不少年輕人認為,夜宵吃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氛圍,他們認為吃夜宵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方式,而宅文化的興起,也讓夜間外賣爆發了很大潛力。阿里發佈的“夜經濟”報告顯示,自進入7月以來,從一線城市的北京到三四線的咸陽,最高“夜宵”訂單獲得了300%的增長,廣州、上海、杭州、成都、深圳四地95後夜貓子在夜間消費榜單中處於領先位置。夜宵外賣訂單增速逐漸高於中晚正餐,成為外賣消費的重要增長點,而在消費升級的驅動下,人們對夜宵這種非剛需時段的服務需求量逐漸增加,新的消費習慣正在形成。

夜間餐飲要做嗎?

不難看到,今年有眾多品牌進駐夜間餐飲市場,比如肯德基在上海、成都、重慶等地開始售賣的“川香燃辣擼串桶”,奈雪的茶則開起酒吧,主推 " 輕酒精 " 的雞尾酒,足以說明夜間餐飲的對餐飲企業的吸引力。在智聯招聘與美團點評聯合發佈的《2019年中國白領夜間消費調研報告》中顯示,約40%的白領每天的主要消費時間在夜晚,夜間蘊藏著巨大的消費藍海。

日前,北京、上海、天津、濟南、南京多地出臺“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舉措,將有一批高品質、多品牌、多種類、多層次、有特色,名優特精品牌彙集,環境服務優良的夜間購物、餐飲示範或地方標誌性街區的打造,這對“深夜食堂”的打造無疑是一劑良藥。


夜間餐飲要做嗎?

但夜間餐飲的運作,也給餐飲企業帶來一些困難,工作時長的增加,商業用電、用水、後廚長時間運作都將增多,存在較大的能源消耗,再加上晚間增加的人工成本,因此夜間服務需要在成本與時間方面尋找到平衡點,人力、物力甚至食品安全把控等方面將面臨一定的挑戰。並且,線上的宵夜外賣相較於正餐,訂單更加分散、覆蓋半徑更大,配送的難度增大就會影響外賣的用餐體驗,這對於商家來說也是一項考量的問題。

夜間餐飲要做嗎?

從品類上看,不論線上外賣還是線下實體店,夜宵的種類無非就是燒烤、火鍋、小龍蝦、粥品等,品類單一且同質化嚴重。且夜間高熱量食物使得“朋克養生”的年輕人內心罪惡感油然而生,針對此現象,美國Nightfood瞄準了睡前零食這一商機,推出可以在晚上吃的無負擔的巧克力棒,一根40克的巧克力棒,只有140卡路里的熱量,更添加了15%的鈣和10%的鎂成分以助於改善睡眠。這或許是夜間餐飲的一條新思路。


餐飲商家要想搶佔夜宵檔,除了要認清夜間餐飲的利弊,更要根據自身企業情況,進行產品和成本的再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