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過了這麼久,現在在城市的你們怎麼解決買菜問題?

丫丫和蟲蟲


疫情當前,但生活還是要過,買菜怎麼辦,其實各大超市裡菜量儲備還是比較足的,雖然價格有的稍微有點高,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相對的平穩,很多朋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去超市買的菜上可不可能帶有病毒,如果帶病毒會傳給自己或家人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好好的來探討一下。

很多朋友看問題,會有一種絕對化的思路,其實在這樣的疫情下,是很要不得的,也是很容易引起恐慌心理的。超市裡面的菜會不會帶有新型病毒,如果絕對的想,當然是有可能的,比如說一個冠狀病毒感染者尚在潛伏期的人,去了這個超市,他又打了一個噴嚏,噴嚏噴出的佔有病毒的飛沫正好濺到了你要買的菜上,病毒沾在蔬菜上,如果蔬菜上的環境比較適合病毒存活,沾著存活病毒的蔬菜正好被你買回了家,這就是一種可能把病毒帶回家的情況。但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幾率有多大?我們有沒有可能有效的預防,即使買了沾染了病毒的蔬菜,也不會傳染給自己或家人,才是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首先,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大嗎?其實並不算太大,如果不是在疫病高發的地方,比如濟南一個幾百萬人的城市,目前確診病例還不足四是例,大多數的密切接觸人員也已經隔離,這樣的情況下,上面說到的那種極端情況,發生的概率其實會非常低;而你買到的一把菜,正好上面沾著病毒的可能性,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因此,從這種事情的發生個概率上來說,其實本身出門買菜的,買到沾染病毒的菜的可能性,其實並不高。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概率不高不等於沒有可能性,一旦發生,可就是100%和一家人的健康安全,這種說法確實沒錯,但我們還要看,我們是不是能有效的減少這種感染的發生幾率。再談這個問題以前,再給大家談一種可能性,出門去超市買菜,除了菜上,手上、衣服上,有沒有可能沾染病毒呢?如果按照剛才那種極端的例子去想,當然同樣有可能,既然手、衣服也可能會成為傳染源,那麼菜、肉我們等買回來的物品,同樣也有可能,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全面防護,儘量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如何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性,還是要強調老生常談的那兩點——戴口罩和勤洗手,如果做好了這兩點,就不必擔心病毒的傳染。我們來就上面的例子繼續往下說,看看這樣的操作,還會不會有引起病毒感染的機會——

假如我們碰到極端的情況,去超市買了一把帶有新型病毒的菜回來,因為我們好好的佩戴了口罩,在超市期間,已經避免了可能發生的飛沫傳播;

回到家後,我們先把菜入冰箱,把口罩拎著帶子摘下來,放到一個密封的塑料袋裡,放入垃圾桶,去陽臺上,把外衣脫下,打開紫外燈為外衣消毒(也可以用烘乾的方式或掛燙機高溫蒸汽消毒,這一步也可以晚點再做);

然後回到屋裡,去衛生間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的清水,好好的洗手;

洗完手以後,對手握過的門把手、手機等隨身物品,用酒精擦拭進行消毒處理;

需要做飯時,我們把菜從冰箱拿出來,對菜進行完整的沖洗,洗完菜後,再去清洗一遍手,然後切菜,炒菜,做飯,把菜徹底燒熟;

對於冰箱裡其他的菜,在做菜時也是同樣的操作,吃飯前,再去洗一遍手,同時注意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用不乾淨的手接觸口鼻,也不要接觸其他家人。

如果能夠這樣操作,及時空氣中有病毒、手上有病毒,衣服上有病毒,菜肉上有病毒,冰箱裡沾了病毒,是不是都可以通過戴口罩,正確消毒,勤洗手,把菜做熟這樣的手段來有效的預防和殺滅呢?又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因此,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大家與其糾結菜上有沒有病毒,也不必糾結病毒在菜上能夠存活多久,倒不如好好的做好自己的防護,做到勤洗手,合理消毒,戴口罩,這些有效的防護手段來儘量減少病毒感染的幾率,您說是不是呢?



小新生活錄vv


確實,這次疫情影響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當時代的一粒灰落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置身其外。

前幾天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小區把一些附近超市的送貨二維碼發到業主群裡,讓業主從群裡下單,然後讓超市送貨到小區門口較近的一個固定的地方,業主按照超市通知的時間去取貨,出小區門口時物業會間隔放行,不會讓人們聚堆去取菜。每一戶要求最起碼需要間隔三天才可以買一次菜,這樣儘量減少了業主的外出次數,也降低了被感染的風險。

這幾天我們所在的城市連續幾天都是“0”確診病例,政府適當調整部分行業復工,路面也解封了,小區出入條件開始略有放寬,持有以下四種證明之一的,均可進入:1.小區物業發放的出入證;2.單位出具的工作證明;3.醫療衛生部門發放的健康證明;4.村社區出具的臨時出入證明。這使我們購買蔬菜更加方便。

另外,市政府這幾天特別推出一個“疫期菜籃子工程”,固定蔬菜來源地,每日16:00前在網上下單,次日由郵政車送貨上門,昨天我下單購置的是總價9.9元的蔬菜套餐:小白菜2斤,生菜2斤,菠菜3斤。上午配送到家,足斤足兩,菜品也不錯,很棒!

你們那兒什麼情況?




豐文豐語


我也正在糾結這個問題呢,家裡的青菜只夠明天吃了,後天必須要出門買菜。其實我就住在本市一個大型超市旁邊,疫情時期前兩次就是在這個超市裡採購的,可昨天我們市內最大的超市糧油區的一個售貨員被確診為新冠了,疫情防控部門正在通知尋找接觸者。說實話,再讓我去超市買菜真的很耽心!今天我在萬能的朋友圈諮詢了一下,一個朋友說有預訂送菜到小區門口的,並給了我聯繫方式,多謝朋友的相告,讓我買菜終於找到了更安全的方法了[微笑]



99真情


我是生活在農村的,村子封了,超市裡東西還挺全的,想什麼時候去買都可以,聽說白菜都漲到好幾塊一斤了,年前種的大白菜存了不少,瞬間感覺自己土豪了[大笑],還有胡蘿蔔白蘿蔔,婆婆為了保鮮自家院子裡挖了個坑埋起來了,吃的時候挖點挺新鮮的,不愁沒菜吃。最近雞蛋也挺便宜的,十塊錢一盤有三四斤,在家悶的不行了就去地裡透透氣放放風箏[呲牙]



王家姑娘02


座標深圳,我們樓下小超市,果蔬品種不齊全,而且價格貴大市場的一倍,只能去大市場,我們小區每家每戶,只有一個人有通行證,通行證有名字有身份證號,進來都要登記,我們家通行證辦的是我老公的。大市場稍微遠些,為了避免每天出門,都是買一個星期的水果蔬菜,儘量買些易保鮮易儲存的食物,買回來放陽光晾晾


我是廣東阿月


疫情還沒過,現在還是處於上升階段,就我們這個十八線的小城市,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現在這幾天也陸續通報了幾例,累計確診7例患者,現在小區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只有上午的9點到11點之間可以出去買菜,現在除了超市,菜市場也小販已經沒有人賣菜了,今天出去買菜,街上和路上很難見到行人,稀鬆的能遇到幾部車子,滿大街停的都是車子,因為本市的管控是所有車輛禁行,超市的菜基本都是被搶的,晚去一點連差一點的菜都沒有,大年初二從老家出來的時候,老爸給整了一袋子的白菜,自己家種的,也能應付一段時間,現在超市都不敢去了,因為確診的患者中,有那麼兩個人一直在超市轉悠,購物,不知道他們知不知道自己是病毒攜帶者,往後也不去超市了,超市陸續上線了王上超市,可以下單,夠100快管送,不用擔心不夠100塊,因為現在的菜價基本都接近10塊錢一斤,相比平時,就買菜這一項就是很大的開支,而且我們這個還沒有經濟來源,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吧!


小魚視頻娛樂匯


這幾天小區全封閉了,規定一家人三天下一次樓買菜,每天我負責買菜,老婆做飯。出門前把三天要買的菜記好後7:30分左右我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不坐電梯,走樓梯安全些,早點去買路上和菜市場人也少,買三天的菜回來。到家後,用酒精全身消毒一次。


生活添加劑


我所在城市是深圳,這邊小區下樓華潤超市從年前到年後一直營業,超市菜品供應還算可以,肉,蔬菜,水果,米,油,牛奶等都齊全的。也可以在超市的群裡先問有什麼菜,訂好再去拿。過年的時候就蔬菜相對缺,要早點群裡訂好,或者早一點去現場購買才行,上午10點左右一般難買到蔬菜的,除了這個其他都正常的。

到年後初八左右,小區樓下另一間專買蔬菜的“錢大媽”的超市營業了,蔬菜品又多了一個選擇的方地。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可以在網上訂購,但是隻能送到小區門口的。

接著小區又兩個網上訂購物的社區團也開始上班了,在網上訂購,等他們送到小區再下去拿的。

一般疫情期間我會在網上訂好蔬菜,是我先生去拿菜,或者是我先生買菜的。他讓我和小孩子在家裡待著,他帶兩個口罩,再下去小區門口取菜,或者在超市購買。

現在一般都是隔幾天才下去購買,家裡有一點菜都是儘量少下去,近期很多湖北或者其他城市返回的鄰居。

現在沒有就是沒有以前那方便,想買什麼隨時下去購買的。

小區的鄰居也有序來回出行,每天出門小區大門都要測體溫,登記。這次疫情,大家都理解配合小區管理。


欣然蕭遙168


在全民抗疫狙擊戰的當前,買菜是最主要的事情之一,而如何買菜,每個省份、城市因地制宜,採取的不同的措施手段。比如網購無接觸送貨、小區室外售賣、還有超市限時售賣。

我所在城市是山西一個小城市,買菜形式也跟隨疫情發展不斷調整。

年前,疫情還未波及到我們這裡,記得臘月二十八,我們小區附近早市還在,我帶著口罩置辦了年貨。

年後,隨著疫情日趨嚴重,早市沒了,改為超市購買,當然還是一副武裝,超市開門第一波進去,速戰速決。

最近一週,隨著本區域發展確診病例,安全起見,實施小區封閉管理,為便於大家買菜,減少聚集可能,小區內每天下午定點定時買菜,日常蔬菜水果基本都有,排隊間隔一米,有條不紊的購買,因為幾乎每天都有,所以也不用儲存太多。




辛草研物圈


首先希望疫情早點兒過去。

其次感謝黨和奮戰在一線的抗疫戰士們!

我住在一個小鎮上上的郊區,剛開始的時候,出去買菜,在站點的工作人員那裡做好登記,限制1個半小時。

去鎮上買菜,因為鎮上的菜店都是開著的,所以買菜是不成問題的!

到最後,疫情越來越嚴重,升級了防疫措施!村幹部組織大家建了一個群,然後誰家買菜,買什麼菜,在群裡說出來!

然後由工作人員幫大家去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