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秦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之後,為什麼諸侯還是要"卑秦"?

秦繆公是秦國的厲害人物之一。他在秦國的發展和壯大歷史上有極大的貢獻。他是繼秦襄公以來的有為君主。

秦繆公

秦國曆史上偉大的秦繆公

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

秦繆公當上君主後的三十七年,對秦國的貢獻是吞併了十二個西戎小國,開拓邊境東西南北達千餘里,成了西戎的霸主。連周天子也派出使者召公贈送了一面金鼓獎勵秦繆公。這無疑是再次提高了秦國的地位。使之與山東諸侯國並列了。

但是,這樣一個厲害人物,造就了一個新崛起的國家後,本該繼續前行,興旺發達。但是二年後他死去,強勁的勢頭戛然而止,秦國就開始走下坡路,在此後的二百六十年左右的時間裡,處於低迷狀態。那麼是什麼中斷了這種大好局面,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秦繆公為什麼會有"繆"作諡號?

秦繆公這個諡號裡,表達出了這個君主經常犯錯。其中他犯"崤之戰"的錯最典型,錯了之後勇於承認。

當初在與晉作戰時,他總結失敗經驗,並在祭祀死國難的將士們演講:

嗟士卒!聽無譁,餘誓告汝。古之人謀"黃髮番番,則無所過。”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謀,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記餘過。

秦繆公就從茅津渡過黃河,為殽山戰役犧牲的將士築墳,給他們發喪,痛哭三天。向秦軍發說,我要告訴你們,辦事要虛心聽取老年人的意見,才不會有什麼過錯。我自己不採納蹇叔、百里傒的計謀而造成的過失,我自己擔當。這點與漢武帝相媲美。但這點還不足以攤上"繆"這個諡號。當初周繆王是幹了幾件大事才與"繆"沾上邊的。同樣,秦繆公也幹了件大事,與繆沾邊了。

秦繆公活著時,有機會挽回了過失。但他死後採取"人殉"這種不人道的做法,卻沒法挽回。這讓後人接受不了。就只這麼一件事,諡之作"繆"就是足夠了,後世因此稱他作秦繆公。

秦繆公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要在他死後搞"殉葬"。殉葬就是主人家死後,用其他活著的人,跟著主人一起死,然後埋入主墓地的四周作伴。這種惡俗一直持繼到秦獻公元年。(當然秦二世也幹過,明朝也幹過,慘無人道)。

秦繆公在位三十九年就死了,埋葬在雍地。陪葬從死的人達一百七十七人,秦國的賢良臣子輿奄息、與仲行、與針虎這三個人也成了陪葬者,這三個大臣在秦國功勞很大,治民治國卓有成效,秦國人為他們的陪葬感到悲痛,為此而作了一首題為《黃鳥》的詩來表達哀悼,並對秦穆公進行嘲諷,遣責。

秦繆公

【史記】裡的秦本紀

二,秦繆公死後的秦國日益衰弱的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有三個方面。

第一,秦繆公陪葬制度的危害和影響

1,前面說了,秦繆公死後,帶走了一大批賢良能人。這無疑給他的繼承者造成人才"斷位",新舊政權上青黃不接。陪秦繆公殉葬的都是朝中的能幹大臣得力部下。秦國的賢良臣子輿奄息、與仲行、與針虎三個人也成了陪葬者,其中任何一個人存在,也不致於康公時出現政策失誤,國勢步步朝低處下滑。

2,殉葬有一百七十七人,規模不小,駭人心魄。自秦繆公一開始大規模地實行為君主殉葬制度,後代君主必須遵守這一制度,無論這種制度是否合乎人道。這就造成秦國吸納不到其他國家的人才進來,因為萬一侍奉的君主死後,陪葬的恐怕又要步輿奄息、與仲行、與針虎三個人的後塵。與其如此"送死″,還是躲著點為好。才智之士對此望而卻步,秦國沒有足夠的人才出謀劃策,必然畫地為牢,處於原始落後的政治狀態之下,舉步維艱。另外一方面,每個君主死後,得遵循先君成例,一代又一代,陪了許多人進去?秦國的君主又短命,此間二百六十餘年就更迭了14位君主,平均十八年一任,陪葬的自然就不是小數目了。上行下效,大臣宗室一死,也多少陪幾個。因此,秦國單此一制度,就死了不少人才。這是自己給自己製造滅亡之路。

3,秦人的國家形象倒塌,影響極壞。這件事與周王朝實行的道德觀念,禮樂制度背道而馳。秦人因此被周王室及其諸侯國鄙視,所以有"諸侯卑秦″一說。放眼當時各個國家,周天子承認了南蠻之楚國,西戎之秦國,但也只是表面融洽籠絡而已,並沒有真正地接納這兩個國家。而楚國那麼蠻橫的國家,也沒有使用殉葬這種非人的手段。秦人因此為秦繆公的殉葬制度孤立起來,在文明人眼裡成了可怕的"夷狄",不使之與中國同"諡”,不使之再與中國相提並論了。

4,這項制度實行的時間長。自秦繆公死後開始,到秦獻公元年廢除,大致有二百六十餘年。正是在這段時間裡,秦國一步步地滑進衰弱的深淵。秦獻公上臺後,立廢除這惡劣制度,開始挽救瀕臨崩潰的國勢,給他兒子秦孝公招致人才,搬開了非人道的殉葬制度邁開了第一步。這道門坎一通,從此六國人才向西湧來。

秦繆公

影視裡的秦繆公

第二個原因,秦繆公之後,秦獻公之前的秦國王室混亂,權利更迭頻繁引起內亂,削弱了自身的發展。

自秦繆公之後,他的兒子代立,是為秦康公。為簡便起見,只記君主與在位年段:康公20,共公5,桓公27,景公40,哀公36,惠公10,悼公14,厲公34,躁公14,懷公4,靈公13,簡公16,惠公13,出子2,獻公24。平均18年一任。

其中秦桓公,景公,哀公,厲公,獻公的時間比較長,不幸的是,關外的諸侯國迅速強大,侵犯秦國曠日持久。但凡時間短的,殺伐爭奪是主要的更迭方式。比如懷公4年,懷公是自殺而死,王室內亂的結果;出子2年,被殺的命運。這與後來的朱元璋,朱棣,朱標,朱允炆是一個模板倒出來的故事。

秦國的王位繼形態變化多樣, 不是兄終弟繼,也不是父子相承,而是誰有實力誰上位的一種強勢得位狀態?因此,秦國王室比同一時期的晉國,齊國,楚國更亂而且血腥。

秦王室內亂不休,外部勢力乘虛而入,秦國西北方的西戎經常擾邊,秦躁公二年,義渠人攻到了渭南,苴地南鄭又反。義渠,苴國這麼小的夷狄國家已經深入秦境,可見秦國內亂之下的積貧積弱該有多嚴重。

而晉國的六卿專權,向西擴張,把秦國的肥沃土地——河西地奪走了 。楚國與晉國打仗,把戰場擺在秦國的家門口,楚國的矛頭指向洛陽。齊國的田常已經得了姜家的天下,也開始強大得朝西方發展。

秦繆公

春秋時期,秦國弱小與其他國家的強大成鮮明的對比

所以司馬遷說:

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彊,奪秦河西地。

第三個原因,"國際"大環境處於周王室日益衰落,山東諸侯國強勢崛起,秦國固步自封,失去大片土地。

秦國自公元前的616年的秦康公在位時,與晉國連戰爭,戰敗丟了少粱地區。共公在位時,晉國楚國同時強大,向西向北擠壓秦國。

秦國勢力不強,已經再也沒有力量向西擴張,早就失去了秦繆公時代的優勢。當時的巴,蜀,苴與義渠等國均與秦國反反覆覆的交往。厲公兩年,西方的蜀王到了秦國,苴國又侵邊,義渠也不甘落後,乘機侵犯秦國。秦國這才是"四面哀歌",處境艱難。

蜀人來賂,躁公二年,南鄭反,義渠來伐,至渭南。

秦國沒有作為,也更無力征服這些小小的部落國家。在秦國內亂時,關外的諸侯各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晉有六卿專權,對內搞分裂,自強不息,六卿殺伐後變成韓趙魏,韓趙魏瘋狂向鄰近擴展土地,魏文侯用吳起,吳起在河西改革,對秦國虎視眈眈,結果把河西地給奪了。南有楚王稱霸,到楚莊王時期,人家居然去問鼎了, 沒有實力敢去嗎?齊國的田常已經奪了齊國的政權,自己做主人。沒有實力敢幹嗎?這三個國家加上趙,韓,魏,秦國就出不了關了,更撈不到一根茅草。秦國沒有勢力也就保護不了自己的土地。因此,被諸侯"卑下而妾出"。等於看不見,忽視存在感了。

秦繆公

秦國開疆拓土時代的戰士

六國以及其他的幾個國家,處於上升時期,而秦國竟然還在老地方徘徊不前,怎麼也走出貧困落後的處境。

秦國衰弱不堪走到了秦獻公元年,整個周王朝覆蓋之下各國的情況已經對秦國非常不利,情況更加惡劣。

黃河和殽山以東有六個強國,秦孝公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韓哀侯、趙成侯並立。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修築長城,起點從鄭縣築起,沿洛河北上,北邊據有上郡之地。楚國的土地從漢中往南,據有巴郡、黔中。周室衰微,諸侯力政,爭強相併。秦遠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會盟,把它看成是夷翟一樣的國家,這就是"諸侯卑秦"的現實情況。

四,結論

1,秦繆公時代,秦國強盛,晉國衰弱。才有所謂的"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則是指這一時期,晉國內亂,給了秦繆公崛起的機會。秦繆公死後,他的殉葬陋政害了他的國家,致使秦國因此被孤立於僻遠的雍州,他成全了晉國的復興,秦晉以此易位百多年,秦國在內亂外憂的處境裡艱難支撐,這一切是否可以說是秦謬公犯下的錯誤?古人總結說:

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彊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

秦繆公擴張了疆土,增加了屬國,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了西戎,但是他沒有成為諸侯的盟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死了就置百姓於不顧,還拿他的良臣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遺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沒有做到這些,更何況還奪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斷定秦國不可能再東進了。

秦繆公

秦孝公即位前的秦國的周邊關係

2,痛則思變

秦孝公痛定思痛,追逑先人功業時沉重地說: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

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脩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從前,先君繆公在岐山、雍邑之間,實行德政、振興武力,在東邊平定了晉國的內亂,疆土達到黃河邊上;在西邊稱霸於戎狄,拓展疆土達千里。天子賜予霸主稱號。諸侯各國都來祝賀,給後世開創了基業,盛大輝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厲公、躁公、簡公、出子的時候,接連幾世不安寧,國家內有憂患,沒有空暇顧到關外的事,結果晉國攻奪了我們先王河西的土地,諸侯也都看不起秦國,恥辱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獻公即位,安定邊境,遷都櫟陽,想要東征,收復繆公時的原有疆土,重振繆公時的政令。我緬懷先君的遺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賓客和群臣中有誰能獻出高明的計策,使秦國強盛起來,我將讓他做高官,分封給他土地。

秦繆公

衛鞅聽說秦國頒佈了這個命令,就來到西方的秦國

衛鞅聽說秦國頒佈了這個命令,就來到西方的秦國,秦孝公接見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