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朋友問我借錢年利息15%,願意將房產證抵押並公證,有啥風險?

0998霧裡看花


這個問答看似是經濟問答,實際上是一個關於人性的問題。

眾所周知,聰明的人不一定善良,但是善良的人一定非常聰明。做一個善良的人,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量和評估一個經濟行為。假如你貸款付出年利率15%的利息,您怎麼考量呢?

我認為,無論是用於消費還是投資,15%的年利率大概率會讓借款人脫離人性的束縛,是不可取的。應當和自己的朋友理性分析,放棄這樣的借貸行為。

一、什麼樣的經濟行為年回報可以獲得15%

銀行存款類的年收益普遍在0.75%--4.5%之間;市場中現有的金融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很難突破5.9%,且本金和收益的風險高於銀行存款。

經營性資金回報週期長,年收益或能超過15%,並且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和巨大的經營風險。

投資性資金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要獲得超過15%的高收益率,且需要滿足複合增長的條件,難度同再造一個巴菲特相當。

另外,放高利貸等民間借貸等看似高產出的行為。一方面,這樣的出發點就違背傳統觀念,減損福報;另一方面,身邊放高利貸的舊路,值得自省!

因此,意圖獲取高額回報的行為,無論公序良俗是否認可,還是法律法規是否許可,風險都非常大!

二、朋友失敗,和自己失敗一樣

風險大,意味著失敗並非偶然,用墨菲定律解讀,就是抗風險能力不強的人群,必然失敗。

朋友的失敗,出借人固然可以獲得房產的補償,財產不會遭受損失。然而,不理性的行為,造成朋友的重大損失,其實是作為朋友的自己,沒有履行制止的義務。自己從良心上和友情角度,都難辭其咎。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就是在朋友需要自己的時候,誠意地提供幫助。真正的幫助,是讓朋友越來越好。要讓朋友越來越好,應當包括但不限於從懸崖邊將其強行拉回等非順從措施。借錢給朋友,並不一定是在幫助朋友!

三、小結一下

朋友是友誼的載體,當我們對同一個事物的看法有分歧時,善意無疑是最好的行動指南。特別是,朋友將面臨巨大風險時,也只有朋友能把他從懸崖邊拉回來。

做為朋友的一方,明知對方風險巨大依然貪圖15%的年利率,是對朋友不負責任和不作為的行為。

朋友失敗了,失去的不僅僅是朋友;朋友成功了,自己失去的不僅僅是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