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45岁还能学习中医吗?怎么做?

盛益华通教育周伟仁


只要想学感兴趣,什么时候学都不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议多看一些中医理论书基础知识,把理论学完,有条件的话,跟个老中医实践一下,我感觉这样会快一些。


李新军


您好很高兴能为这个话题说几句

1.45岁开始学,一点也不晚,多久开始都不晚。读大学时(中医药类院校),我们学校有一个做行政管理的老师的老婆,本来学会计专业的,52岁时办理退休了。因为有一次感冒搞了一个把月,怎么吃药打针没好,后来学校一个中医内科的老师给她开了中药吃好了。从此产生浓厚兴趣。于是给学校交了一笔学费,跟着学生一起学习,非常勤奋,每次也跟着考试,成绩在中等。系统的跟着学了基础以后,后来又拜师师承。现在快70了,在一个社区医院独立坐诊,人非常精神。锦旗贴了一墙,每天看诊量不低。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探究的心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剔除那点机械的科学思维模式,千万不能看不懂,用科学的逻辑解释不了,就怀着各种否定去学,那永远也学不好。很多东西一开始会什么也看不懂,无法理解,很多东西需要记,做好心理被打击的准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有趣,有魅力的知识体系,因为是从零开始,也就意味着要能扎实的从基础开始,基础非常非常重要,可以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可以直接参考中医院校教材购书学习)。也可以先多看一些浅显的知识科普,从一些大的医疗理念开始。然后通过兴趣引导更深入的学习,一定要多思考,多记忆,多理解。

3.建立自己答疑解惑的渠道,建立自己兴趣专业的圈子,最好能找到好的,正规的学习群体(中医院校老师,朋友,圈子等)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不会钻在牛角尖内。

4.在安全用药,基础非常扎实,逐步有诊断思维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在自己,亲人,朋友中运用,去实践。西医西药也要不断做临床试验与验证,中医医生的成才也是要在基础扎实的基础上不断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强化自己的治疗与诊断的。

5.医德,个人心性的修养始终也是重点,贯彻始终,这也是中医药巨大的魅力所在。





45岁,只要静下心来,仍然可以学习中医。我的一个爷爷,他今年70岁了,他仍然自学成才,给自己家里人亲朋好友治好了很多。而且最成功的是一个亿万富豪吧,他有个过敏病啊,在很多医院看过,都不管用,吃了他配的几副小药还彻底根除了,赞叹他为神医,这是比较经典的那个事。因为他没有行医资格,他只是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治疗,别人都不接。那个首先要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还要有实践经验的学习。慢慢的摸索就会成为一个好的中医生。


招财猫的仓库


学习不分年龄,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年龄大的劣势,学起来肯定比较吃力。但凡事事在人为,(例如,宋末元初的朱丹溪,43岁时才正式拜师学医,最终成为一代名医)相信只要你有强烈的兴趣加上足够的努力,定能学有所成。即使你所学不能以此为专职,也可以以此作为养生知识吗。

至于怎么做,在以前都是师传身授,想学医不容易。现在是知识开放的时代,各种中医书籍很容易就能买到。建议你条件好的话就参加中医培训班。如果想自学,书上都是建议先熟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些经典著作。如果文言文阅读有困难,也可以先读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等一些通俗易懂的中医书籍。

在网上经常看到说有不少人读了许多中医书籍,却始终感觉到没有入门。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入门书籍,也是李可大国医极力推广的彭子益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仅是个人观点),希望你能学有所成!


杂谈中医


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中医,在任何岁数都不算晚。但是要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种,就是兴趣爱好,闲暇之余,消遣娱乐,打发时间。

第二种,专业补充,技能提高。

第三种,学习技能,谋生手段。

45岁对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来说,属于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年岁,可以把握,可以加强,可以充分利用,不光学习中医,学习任何东西都行,甚至还能取得不错的成就。

第三种情况,45岁就不建议学了。中医是术,博大精深,而且讲究师承,学习颇有难度。45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岁,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首先要满足养家糊口,学习中医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要求,一次不建议学习。

至于怎么做?中医特别讲究师承,你会发现每一位中医师在简介上都会标注自己师从哪位名师。想要学习,最好是先拜名师。在中医中,心得原比书本上的东西要丰富,而且重要。当然,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要一定要掌握,这是理论根基。


儿科医生话


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学习中医,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这样你才可以读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你才能弄懂《周易》的阴阳五行。华佗本是文人,因当时社会动乱、黑暗,仕不成才行医。张仲景本是官吏,业余行医,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其次,你得找一个好的师父,引导、点化你,这个很重要。高手在民间,现在学院模子流水式培养出来的中医学生,毕业后根本不会看病,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边学边实践,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再次,你必须懂天文、地理、风俗、人情。中医绝不是背点汤头歌诀就行了,中医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它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地理环境,时令节气,气候湿热都是有联系的。比如这次冠状肺炎,各省的处方都不尽同,湖南的方子,给北京的病人就不一定合适,因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这就需要辨症施治了。最后,你必须有灵性。能够点到即通,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形成自己的诊断治疗体系。


推松


一代明医王好古,就是四十几岁开始学医,市场经济框架下,很多人心浮气躁,乃学医之大忌。

四十五岁,若孩子完成学业,没有心理负担,静心积淀,是可以学好中医。


反岐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想学,如果硬件条件够,无家庭负担,无生活之忧,确实有时间的话可以学,如果有老师带路就最好了,闭门造车很容易走火入魔,45岁已经在生活上是老江湖了,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很多常识,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融会贯通,不过45岁,学习力,记忆力都可能有所下降,态度决定一切!拿出四五年的时间恶补一把感觉完全有可能,医学本科也是五年。给你一个励志名言:不论你学不学,再过五年你还是五十,你学了就会不虚度这五年,说不定可以学有所成!


活动拍摄专家老郭


其实中年人学中医比年轻人在理论理解上有优势。中医不能用现代知识体系去理解。他是扎根在华夏传统文化上的。是以朴素的辩证哲学为基础的,讲究天人合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理念 ,它不像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种治标不治本 ,刚学时侯有的中医理论你可能不理解,那不要紧你继续往后学。到一定程度你会一下明白的。


笑对人生运城


学习中医和年龄没有绝对关联。近代京城四大名义施今墨在河北省厅级领导转行,岳美中当老师多年改行。学习中医需要超强记忆力,逻辑能力,系统大局观,具有这些可以很快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