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育儿路上千万别做“直升机父母”

文/小路斑驳

育儿路上千万别做“直升机父母”


导语

第一次做父母,从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到小大人般的有样学样,看着孩子的每一次成长进步,父母的心里总是充满无以言表的喜悦!可是如何爱孩子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不断学习。

01

因为爱之深,在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都会百爪挠心、焦虑不已。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育儿路上千万别做“直升机父母”


其实,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我想起孩子孩子第一次入幼儿园的时候,我也是舍不得与孩子分离,我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要严重。

记得开学后两个月,孩子已经度过了最严重的分离焦虑时期,开始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面对每天上幼儿园这件事情也不再嚎啕大哭,最多嘟囔几句“能不能不去啊”,就投入老师的怀抱了。

那时候我是个“狠心”的家长,每次送完孩子,心中纵然有万般担忧,但还是快速离开。我绝不依依不舍的和孩子难舍难分,因为老师说过,那样只会让孩子哭的更厉害。

这一天,送完孩子正好有时间,我就趴在学校的围栏外面看孩子们做早操。学校的围栏很抢手,焦急的家长们都在趴在上面找寻自己家的孩子,所以想找个好位置并不容易。

一个老师在舞台上主持,播放音乐,全校同学跟着音乐做律动操,几首不同的曲子换着播放。一会儿,音乐声音变小了,老师让一个大班的孩子上台唱歌。我看到我家孩子在底下跟着节奏跳的不错,很是高兴。

正准备离开之时,看到老师让大班孩子归队,走到小班,把我家孩子领上舞台,然后,我家孩子在台上很大声的唱歌:“两只老虎爱跳舞,小兔子乖乖拔萝卜......”。

纳尼?我没有看错?是我家孩子!居然当着全校同学,丝毫不怯场,从容大方的唱着歌。响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我使劲揉揉自己的眼睛,没错,是她,就是那个我的可心小人儿。

老母亲一时间激动不已、骄傲万分,站在学校门口的众多家长中,并没有几个人认识我,但是我仿佛觉得周围的人都向我投来羡慕嫉妒的眼神,我的身后似乎有光环闪耀。

第一时间和家里人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大家都开心不已,夸赞宝贝能干。这是为人父母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孩子带给自己的荣耀,是比美酒更甘甜的感觉。

晚上孩子放学了,我假装不经意的说:“宝贝没听说你今天早晨当着全校同学的面上台唱歌了?”我家孩子说:“妈妈,那叫喊操,我都上台喊操好几次了,老师看谁唱歌声音大,就让谁上台”。啊?听到这样的回答,老母亲感到有些眩晕,幸福来的太突然,我有点措手不及啊!宝贝,你给妈妈的惊喜真是一个接着一个啊!

我是一个很容易害羞的人,上学的时候渴望上台发言,但是总是怯场,落落大方的上台讲话是我心中的梦想。宝贝这么小,就轻易的实现了我心中的梦想。所以,当妈的有点高兴的飘飘然。

沉浸在喜悦中的我,突然想起前一天我还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适应,敢不敢和老师说话,与小朋友互动的怎么样?今天看到这样的一幕,心中的疑虑全部扫光。

原来我的孩子不仅可以面对一切,还做的异常优秀呢!

育儿路上千万别做“直升机父母”


02

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曾奇峰写过一篇文章《有一门学科叫‘父母’》,里面写到:“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有两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母亲的预估,所以母亲对孩子的能力有相当大的贬低和成见。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母亲为了做母亲,在人格上准备不足,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缺乏信任能力,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

在此深深的表示认同,自己可不就是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吗?

孩子已经到了国家规定的入园年龄,她本就可以自己面对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了。她在这个小社会里,接触到的每一个大人、小孩,感受到的每一种情绪开心、失落,都可以自己驾驭、自己消化了,而身为母亲的我,还是在做无谓的担心。不了解情况的我,已经大大的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我意识到,之前的我被各种担心、假想的困难填满,头脑早就不清醒了。当我重新看待之前的自己,就明白应该如何做了:不再过度担忧了,正确的认识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信任,让孩子自信才是我的首要任务。


育儿路上千万别做“直升机父母”


03

闺蜜璐璐在幼儿园的后勤部上班,因为认识学校老师,所以她总是可以在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在教室里呆到很晚。

孩子已经中班了,她还是会帮孩子把书包挂到挂钩上,把椅子搬出来让孩子坐好,再陪孩子玩一会玩具再走。而别的小孩在经过适应后,这些程序都是自己完成的,璐璐觉得自己这样给孩子的特殊待遇,孩子应该会适应的更好。

可是事实却是相反的,璐璐的孩子是适应最慢的孩子,这个小男孩的眼睛里总是露出怯怯的眼神,一副被过度保护的样子。

斯坦福学者朱莉-丽斯科特-海姆斯曾经说:“教育孩子有不能碰的三条红线,否则就是害孩子:

<code>1.为孩子做他们已经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2.为孩子做他们几乎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3.教养行为的动机基于我们的自我,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code>

这三条红线振聋发聩,很多时候我的育儿标准就是这三条原则。

父母总是不自觉的就忘记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做到,总是习惯了帮孩子包办一切,小的时候包办,大了一样不放手,继续包办,啃老族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我叔叔全款帮儿子买了婚房,还继续出去打工。

他说:“我还得攒钱呢,孙子将来长大了不得问他爸爸要房吗?”家里的其他亲戚说:“你全部帮你儿子置办好,他还奋斗啥呀?”这一问,我也震惊了,怪不得弟弟平时游手好闲,全是叔叔一手培养的呀!可是,叔叔听闻这话后,却连连摇头:“唉,他不行,他不行,他没有本事”。

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我是了解的,他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好吃懒做罢了。

此刻,看到叔叔一颗疲惫的爱子之心,我觉得他是在害弟弟。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怜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历练孩子让他成长,才是父母最正确的选择。

育儿路上千万别做“直升机父母”


04

百度上说中国被称为“直升机父母的超级大国”,这个帽子虽然扣得有点大,但是也很能说明问题,当代的中国父母实在是太焦虑了,太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了。

曾奇峰说:无数的经验和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孩子母亲的关系,制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这个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够取得的成就和敢于享受的幸福。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远。不要再做直升机父母了,给孩子信任也是给自己信心,让自己轻松点。


做一个60分的父母,一个“刚刚好”的妈妈,让孩子品尝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咸,才是他最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