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商業向善,授人以漁”,俞敏洪空降快手直播間的“一節好課”

“商業向善,授人以漁”,俞敏洪空降快手直播間的“一節好課”

​導語

“畢業即失業”,這句話一直在大學畢業生中廣為流傳。

作為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獨木橋”,高考這條賽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2018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820萬人,2019年上升到834萬人,而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達到了874萬人。龐大的就業群體即將步入社會,加上疫情造成的連鎖反應導致就業環境進一步惡化,這一屆畢業生所面臨的境遇,堪稱“史上最難畢業季”。

教育應該如何做才好?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為了幫助年輕人緩解當前的焦慮,並給予未來發展的方向,2月28日晚8點,俞敏洪空降到了快手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了“一節好課”,和大家“談青年人的奮鬥”,與幾十萬網友一同聊了聊關於“學業”和“職業”的一切。


01

一節好課是怎樣煉成的?

“快手的各位老鐵們,大家好。”在一番接地氣的開場白之後,俞敏洪開始了主題為《四年青春年華,終身兼濟天下》的直播,這也是他在快手直播間的首次登場。

經歷過八十年代校園生活的俞敏洪,對大學經歷滿是懷念。“那時候不管文科理科,幾乎每個人都寫詩。我們臥談的話題,從柏拉圖到馬克思無所不包。”詩歌、吉他、科學、開放等一系列關鍵詞構成了俞敏洪大學時代的背景,也奠定了那個年代整個教育體系的底色。俞敏洪在八十年代所接受的教育,也成為了日後創辦新東方時的精神基礎。

“如果四年大學都沒有熱愛上學習和對智慧的追求,一生都很難有很大的飛躍。”在兩個小時的直播中,俞敏洪與眾多老鐵分享了許多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問題,這些看似宏大的問題,確實也是“教育”二字最核心的命題。

作為“一節好課”的系列課程之一,俞敏洪帶來的這堂特色課程,也體現了快手作為平臺在教育領域想要做出的效果。快手推出的“一節好課”系列課程,也是希望通過名師的講解,傳遞快手對於普惠教育一直以來貫徹的理念。除新東方之外,包括好未來、VIPKID等數百家教育機構都選擇與快手合作,吸引他們的一定不僅是快手平臺能夠提供的流量,更在於內容與社區。

去年的GES未來教育大會上,快手曾宣佈提供66.6億流量來幫助教育類賬號在快手平臺冷啟動,這不僅是一種入局教育的決心,更在於快手作為服務者、輔助者角色定位的展現。在教育的賽道中,知名機構林立,玩家眾多,以新東方為代表的老牌教育機構已經成為教輔行業的金字招牌。在這樣的基礎上,像快手一樣的內容平臺,對於教育的思考,更多在於能提供怎樣的輔助。

從創辦之初,快手的基因就是工具,一個服務創作者的工具平臺,如今對於競爭激烈的教育行業,快手的初衷並未改變——成為服務創作者和機構的基礎設施。


02

每個人都是知識的分享者,

每個人都能輕鬆獲取知識

春節前後,疫情帶來的影響波及各行各業,教育行業未能倖免。就教育行業而言,線下教培機構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或另尋出路、或只能生挺過去。許多機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轉型做線上,卻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在這種情形下,快手也在思考,能為教育行業做些什麼。在全日制中小學推遲開學的情況下,為最大程度幫助學生停課不停學,快手第一時間利用平臺的內容和社區優勢,2月1日在快手側邊欄上線了“停課不停學”(後更名為“在家學習”)專欄,這是一個春晚級別的流量入口,可以為入駐的在線教育內容提供總共達50億的額外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對於教育行業的支援行動中,快手並不是單打獨鬥。包括學而思輕課、新東方、跟誰學、VIPKID、尚德教育、猿輔導、作業幫等200餘家教育企業與快手“在家學習”合作,免費推出了包括K12、學前、職教等教育內容,攜手打贏這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

對於教育行業的各家知名機構而言,單純的獲取流量或許已經不是他們最核心的目標。在流量紅利越來越微小的今天,教育需要更為多元的玩法和操作,在快手平臺,社區氛圍和原生自老鐵的內容成為構成全新教育氛圍的必要條件。

什麼才是一個良性的教育社區氛圍?根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19快手教育生態報告》,平臺教育類短視頻累計生產量高達2億,作品日均播放總量超過22億,日均點贊量超過6000萬。這意味著在快手平臺,海量教育類內容 的背後有著同樣數量眾多的教育知識分享者。

他們或許不是專業的老師或者學者,有可能是某個領域的達人、業餘愛好者、比賽冠軍,共同的特點是將知識慷慨分享的表達欲和生產能力。當每個人都能成為知識的分享者和傳遞者,當每個人都能輕鬆地從一個內容平臺上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也意味著教育距離真正的“普惠”更近了一步。


03

普惠教育其實是

一個更為長線的事情

如果要評估流量效果,快手上的教育短視頻作者超過99萬,同比增長超過100%。而教育直播日均觀看時長約等於734年,日均觀看人數累計高達1億,日均直播評論超過2000萬。

但是從始至終,快手作為平臺,想要給合作伙伴提供的是一種下場做教育內容的安全感。不同於同類型的平臺,快手沒有參與到教育內容的自營生產和競爭,從始至終想要做的都是做好工具和平臺,為創作者提供分享的平臺,為教育機構提供展示的機會。

快手的目標,在於通過內容作為基礎,在老師、平臺、學生三者之間搭建一個橋樑,讓三者能夠共同在快手平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需,同時又能獲得補充。截止2019年10月,快手教育生態累計付費用戶已超160萬,且保持每月近乎100%的增長率。同時,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佔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9.2%;除了學前、K12、成人教育之外,知識內容的邊界延伸到職教、生活、電商、書法等內容領域,大量長尾需求被滿足。

快手教育從一開始就意識到:教育不是純流量型的生意,需要以一個更為長線的思維來看。因此快手教育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認知和定位,作為底層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教育行業賦能。

快手首先把短視頻當作一個強大的“消費工具”。以短視頻為載體在受眾上天然比其他形式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降低了傳播的門檻。但它更為重要一面的定位是一款短視頻的生產工具,鼓勵用戶產出更豐富的內容,通過與粉絲的互動(評論、點贊、關注等)給予了創作者生產動力,形成了一個從內容到直播再到內容的正反饋循環生態,延續了產品的生命週期。

快手追求的一直是平等與普惠,真實與向善。而價值觀在快手的社區機制表現為兩個方面:識別與匹配。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技術最終實現了、人和人之間建立更加的精準、高效的連接,將兩個人聯繫起來之後形成了社交關係。這種社交關係是從半陌生人轉變為私域流量的進化,重新構建了私域流量的價值。

相較於傳統教育,快手教育生態的受教者、施教者、教育內容都在擴大範疇。在接收端,學生不再只端坐課堂,快手挖掘了新消費群體的學習需求。

快手創始人宿華曾說:“去中心化的邏輯就意味著,每個內容,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這種去中心化的社區氛圍中,更容易發生漣漪傳播,每個參與學習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粉絲形成二次甚至多次傳播,從另一個方向提升傳播力和流轉效率。這讓我們對於短視頻直播在教育賦能這件事上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時快手對於教育行業的價值而言,也應該重新被審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