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疫情期間,各地紛紛進行網上授課,父母都以為孩子在停學的時候也能不落下功課,其實他們想錯了,真正愛學習、自律的人總是那麼一小戳,自律的學生只要有條件都能高效自主的安排學習。平常懶散的學生更是藉著在家上網課而更加懶惰,應付性的打卡。

有所成就的孩子往往是自律的,他們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學,即便環境再差他們都會去適應環境,最大化地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克服先天的不足。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參加節目、接受參訪的時候都多次表示感謝”嚴苛“的父親,是父親教會了她自律。父母在孩子養成自律習慣這件事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自律是什麼?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米歇爾教授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邀請了許多四歲的孩子參與這個實驗。開始時,他告訴孩子們,“這裡有顆棉花糖,我需要離開房間15分鐘,等我回來時,如果棉花糖還沒有被你吃掉,我就會再給你們一塊作為獎勵。”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當教授離開了房間,有些孩子馬上吃了棉花糖,有些過沒多久也吃掉了,有些等了足夠長時間最終還是把棉花糖吃掉了。然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住了,他們沒有吃掉棉花糖,有些閉上眼睛等待了十五分鐘,有些不停地用鼻子去聞、用舌頭舔一口,有些則是通過玩手指、唱歌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這個實驗過去了14年,米歇爾教授對參加棉花糖實驗的那些孩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當年能忍住不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優秀,更具有競爭力,他們的成績遠遠優於當年吃掉棉花糖的孩子。

這個實驗說明了擁有強大自我控制能力、更自律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養成了自律習慣的孩子,贏得的不僅是一時的好成績,而是以後更幸福更成功的人生。

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說過: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二、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

1、幫助孩子梳理日常事宜

自律的孩子大都能做好時間管理,知道輕重緩急,而不自律的孩子往往有拖延的壞習慣,導致這也做不完,那也做不成的,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可能受到老師或家長的批評,間接的後果就是帶來挫敗感,覺得自己不行,能力不足,懷疑自己。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跟孩子好好溝通,瞭解孩子生活上、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每天孩子需要完成哪些事項,具體化地列出來,有規劃有目標便容易落實。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2、儘量減少無關的干擾,掃除障礙

專注力是自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夠專注的孩子效率低下,減少外界干擾,讓孩子更加專注。當孩子專心致志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父母最好別去打擾他,給到孩子充足的空間,任由孩子去探索,除非孩子主動請求父母幫忙。

比如有些父母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老喜歡在旁邊盯著,甚至插話說:“你這道題做錯了。”“你太笨了!”諸如此類的話語。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父母需要適當的放手,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再支持一下即可。

還有一些父母關心過度,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會一會的過來給孩子遞水果、遞餅乾什麼的,“孩子,你辛苦了,來,媽媽給你削了一個蘋果,先吃了再寫。”“餓了吧,來吃點麵包!”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3、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選擇,在某些事情上孩子表現平平,除開特別努力了還做不好的因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孩子不是很感興趣,所以他沒有很大的熱情去做,也就缺乏內驅力,遇到困難沒有鑽研的精神與克服困難的勇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挖掘孩子的興趣點所在,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潛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便可以多觀察孩子,讓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

疫情過後,你與同桌的距離,差的不只是一個假期


寫在最後: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教孩子自律,才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 自律的孩子,總有一天,會站在曾經想要去的地方。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橙子育兒講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