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就是不學習,這可咋辦?

尛樹媽媽談育兒


這個春節讓全國人民都陷入了一種無奈之中了,基本上都宅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還好有手機,電視,否則都不知咋辦了!但問題也來了,學校開不了學,孩子在家裡整天就是玩手機,看電視,其實這是正常現象,想想大人不也是手機,電視消磨時間嗎!姑且不談大人,孩子這個樣子肯定不行,這是荒疏學業,糟蹋時間,作為家長,可以分兩步做,第一:和孩子溝通談心,講清楚道理,盡力讓孩子能夠理解,切忌不能暴力,因為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重。第二:如若第一種方法沒效果就直接採取果斷措施,斷電視,收手機,因為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差,就需要我們家長給強制提升孩子們自控能力,慢慢孩子就習慣了!如果這樣都不起作用(想來這樣的孩子畢竟是極少數)就只好是盡到作父母的責任,然後順其自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不是很成熟,大家見諒哈!毛主席不是也曾說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囉”


下里巴人之歸去來兮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應該陪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寫作業,你坐那看書或者做著家務,如果是小學生的話,適當互動一下,初中高中生的話,溝通一下,比吵鬧更管用。反過來想一想,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再那看視頻刷抖音,孩子肯定也想看,就會分神,就像我女兒說我一樣,為什麼你們大人可以玩手機,我就不可以玩,她心裡不平衡[捂臉],所以我就陪她一塊學,把手機放一邊,所以孩子不聽話,不學習的話,多從家長身上找一下原因吧


小齊544764612


我的外孫女2019年上的小學一年級,放寒假不久,隨父母來我們家小住。考慮今年是外孫女第一次過寒假生活,假期習慣的養成顯得非常重要。於是在外孫女來我們家的第二天,我就將放假前初步設計的寒假作息計劃通過外孫女能聽的懂的語言與其溝通。過程中我是主要拿她喜歡要我陪著她玩的習慣作為籌碼,一步一步引導她自願按照我設計的來。我安排的實際比較簡單務實,就是寫作業與休息交叉進行,休息時間相對固定(基本在30分鐘左右,便於固定小孩休息習慣),休息內容由她自己確定(都是玩或看電視,但我必須要陪著)。作業內容以寒假作業為主,做卷子(含訂正卷子)和課外閱讀等為輔。作業按項目來,每次時間一般1個小時左右。就這樣,通過幾天的磨合訓練,習慣漸漸養成,全家都佩服我的水平!到了春節,本來安排好全家出去旅遊,一場疫情打破了計劃。為了讓外孫女春節放鬆一下,過個快樂年。我順水推舟給她放假7天,過後繼續寒假生活。她非常興奮,滿口答應!我這個方法在今年疫情期間對於我家外孫女來說基本沒有影響,只是辛苦我了!為了下一代累並快樂著吧[可愛]


踩點未來


孩子愛不愛學習跟是不是疫情期間沒有關係。

愛學習的孩子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不愛學習的孩子就算你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還是不愛學習的,這是一個邏輯性的問題。

孩子在家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問題不是出自疫情期間,問題應該出在更早的時間裡,只是在疫情期間它顯得更突出了,所以這裡首先存在一個教育問題。

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考上清華北大,有的孩子只懂的和泥巴,我認為三分靠天賦,七分靠教育,而教育必然就離不開倆者,一是父母,二是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老師是傳遞給孩子知識的輸送門,而父母是決定孩子愛不愛學習的奠基者。

有句諺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

雖然這句話存在偏差,但它還是有它一定的道理。你是龍,你孩子將來成為老鼠的概率就會大大減小,你是老鼠,你想讓你的孩子將來變成龍你就比龍付出更多,當然,這中間還存在一種叫天賦的東西,但是除了天賦之外,你可以這樣去理解這句諺語: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是存在一定的影響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回到問題的根本上來,你孩子為什麼愛玩手機愛看電視而不愛學習?這個時候,這個問題你不需要問孩子,也不需要問任何人,你只需要問你自己。你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看電視,尤其是在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你整天抱個手機刷抖音,看電視,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在你孩子漸漸長大的認知裡最早出現的就是手機和電視,毋庸置疑。

孩子越小模仿的能力越強,行為烙印就越深,很多父母就忽略了這點,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就沒顧慮這麼多。錯了,等他懂了,你的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也已經在他腦海裡根深蒂固了。

所以教育孩子應該從胎教開始。

當然了,也不是說你從小教育好了孩子就百分百之百就愛學習,但是你不從小教育引導,那麼你孩子肯定是不喜歡學習的。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

最後再來回到問題的另一面。孩子小時候沒教育好,或者說孩子小時候教育好了,可是如今又不愛學習了,怎麼辦?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有的孩子小時候很愛學習,很聽話,但是大了之後由於外界的各種因素與誘惑,就出現了厭學,叛逆等一系列不穩定因素。這個時候很多父母軟硬兼施,用盡神通,恨不得鑽進孩子的腦子裡去,甚至有些極端的父母採取暴力手段,到最後的成效但還是微乎其微,並且還變本加厲,為什麼呢?

這又是一個邏輯性的問題。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叛逆?

首先還是得找到問題的根本,我相信很多父母都還不夠真正的瞭解自己的孩子,一出問題就是就是打罵,從不會深入到孩子內心去解決問題。

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是短暫性的,在他突然接觸到某些個新鮮事物時,他會發現這些事物原來比學習更有趣,更快樂,從而開始不想學習。

這個時候父母的教育就會顯的舉足輕重,有的父母會採取強制性的遏制,逼著孩子去學習,這樣做不僅沒有得到好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跟你反目成仇,試問,要是別人逼著你去做一些你不喜歡做的事情你會怎樣?何況還是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孩子。

而有的父母的教育就顯得高明些,與其跟孩子爭執不下,還不如適當的給予,每一個人都會有天生的獵奇感,更何況還是這麼一個對世界充滿幻想的孩子呢。等他的新鮮勁過了,愛學習的他還是會去學習無需你多言。

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是持續性的,你叫他幹什麼他都很樂意,但是一提到學習就嗤之以鼻。這又得回到之前的問題上,從小的行為教育就出了問題。當然,現在後悔是沒有任何意義,關鍵是如何挽救。

此時,你再跟他講學習是多麼多麼重要是沒有用的,孩子已經打心眼裡討厭了學習,你再從這個切入點進入,那麼孩子除了討厭學習之外又會多一個討厭的東西,那就是你。

學習的目的不一定就是為了考上清華北大,學習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容器從而不斷的儲備新的知識,活到老學到老。

孩子不喜歡讀書或許並不是不喜歡學習,讀書跟學習是倆碼事,很多知識也不僅只有在書本上能學到,與其逼著孩子去讀那些他不喜歡的之乎者也,還不如成全他去專心研究他喜歡的興趣好愛,因為世間所有的知識都是學習給予的,這樣他就水到渠成的又回到了學習上。

說到孩子興趣愛好,不得不說說如今的一種社會現象。

現在的父母普遍有這麼一種理念: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逼迫孩子去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毫不誇張的說有的孩子同時報了不下好幾種的興趣班,把孩子弄的苦不堪言。

殊不知,人生處處都是起跑線。殊不知,藝不在多而在精。

孩子不再為了興趣而上興趣班,而是為了起跑線在奔波,學了一身本事,弄的暈頭轉向,但能拿的出手的卻寥寥無幾。因為這個時代看重的不是你會什麼?而是你精什麼?會的人很多,但精的人卻很少。

千萬不要給孩子去定性,有的人說我老王家的孩子今後必須得怎樣怎樣,那是扯淡,你沒有權利去定性孩子的未來。孩子不是屬於你個人的,孩子他應該是屬於他自己的。



豈無酒


現代生活中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可以避開電視和手機的影響,而孩子一旦沉浸其中,怎麼能跳出來

假如父母強行干涉,孩子就鬧,每天都要靠大吼大叫才會聽話。可看到被嚇得一愣一愣的孩子,內心又會後悔不已。

那有什麼好辦法呢?

我認為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有這三招特別管用。

首先,讓孩子有事可做。

我覺得孩子常常被大人們誤會,所以才會有形形色色的標籤——“愛看電視”、“愛哭”、“愛發脾氣”、“不愛閱讀”……可真相呢?就拿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來說。

在批評他們之前,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他們可以做什麼?”

因為可怕的不是孩子玩手機和看電視,而是放下手機和離開電視就不知道幹什麼。甚至將學習棄之不顧,對父母的管教不聞不問,或者大發脾氣對抗。 在我們家,因為週一到週四晚上不開電視,也不能玩平板和手機。那孩子玩什麼呢?

我發現他大部分的時間在閱讀。所以家裡那些喜歡的書都幾乎被翻破了。

其他的時間就是在玩自己的恐龍模型,自導自演要麼就是在玩積木搭建。有時他甚至會剪紙、畫畫。他總是能找到事做。

一個人不被打擾,安靜地忙活,這樣的感覺真好。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更豐富一點的資源。

比如好的圖書、優質的玩具。不需要太多,定期增添就好。



利適文化


難得有這機會,怎麼不樂樂呢。別急懂事


周先生89218


這關係到家長的訓導,可以在網絡上學習一些課外知識。


柏茵斯特傢俱樊啟文


我爺爺輩、父輩、我這一輩、兒子輩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棍棒下面出好子”[捂臉]


用戶5113382449326


把握一個字“嚴",嚴格管控。


大海15629345831


孩子好玩是天性,孩子任性是不成熟的表現,這是自然定律,孩子需要培養,教育,引導,這是父母,老師的責任,可是非常時期孩子只能宅在家,不能去學校,管理孩子的責任都落到了父母身上,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拿出作息時間和計劃!

具體計劃如下,供參考。

1、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質量!

2、網絡課程準時到位,認真聽講,記錄,並按規定執行(如體育課,課後休息),完成網絡佈置的作業!

3、早晨起床時間,安去學校時間執行,並保證早讀時間!

4、在確保網絡課程的收看,完成作業後,可適當給予孩子一些興趣,愛好活動,比如:遊戲,電視,手機,書法,朗誦,體育活動,或者吃點另食,水果等。

5、孩子的興趣,愛好活動,家長一定要確定時間,不得讓孩子任性,否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記住無規矩,不成方圓!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方法要得當,千萬不能粗暴,在孩子的適應上下功夫,非常時期,健康最重要,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做到防疫,學習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