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請問你怎樣看待當今詩壇的沒落與復興?

雸夜青藜


當今的中國人對傳統詩詞的認同,是植根在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和血液中的。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詩詞選擇出現的方式是什麼?他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這才是討論詩詞興衰的關鍵,這就是非常關鍵點。

如果你覺得當代詩壇正在衰落,那麼請耐心等待,黎明前的黑暗將會過去。但詩歌興盛的出現載體,也不會是以前課本中學到的文言體,也不是古代詩詞的曲牌形式,它的出現就是現在流行的歌曲傳唱體。

中國的詩詞曾經在唐宋王朝的興盛代表,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延續之一。

古代的文人墨客,以詩詞詩歌的形式,留給我們今天的人寶貴的文化財富,讓我們讀懂當時文化對今天有著寶貴的借鑑意義。

而隨著今天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變化。古代詩詞歌賦的形式,也很難適應今天的現實生活,比如唐詩宋詞元曲,他就是一代一代文化形式的傳承方式,雖然方式不同,但意境相同,

從以前的古代的詩詞的曲牌形式,到今天的白話詩體,散文體,傳唱詩歌體。它是我們日常文化生活的轉變方式。雖然方式轉變,但他的精神與魂並沒有改變。一些作者寫出的經典的詩詞詩歌傳唱的到處可見。

今天一些優秀的詩詞大多與歌曲載體出現。以傳唱的形式進入了大眾的生活。你不能否認,每一首優秀的歌曲,它都是一首美妙的詩詞。歌曲優美的文字,靈魂高尚中詩歌的意境,都敘述了中國詩詞詩歌文化之美。有的人聽詩歌的音律美妙。有的人卻欣賞他詩詞的魅力。

這就是思想觀念的改變,能學到悟道的東西內涵,不能只桎梏古代形式的停留,以與時俱進的思想接受今天眼前的觀念。

從49年建國到2000年。中國出了多少膾炙人口的歌曲詩詞?又出現了多少古代曲牌性質的詩詞呢?我想我們不去統計,也能知道答案。

事實就是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影視作品中的金曲詩詞。

有多少人現在一直愛不釋手,現在一直在傳唱。這就是今天看到的詩詞形式的出現,但從2000年以後我們看到的一些傳唱的詩詞歌曲寫作意境出現了偏差,很少有些精品的出現,大多都是一些口水的東西,這是一些人為了商業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只看到的是金錢,商業利益以大於一切,

不管古代的詩歌到現代的詩歌,他就是優秀文化傳承,但有些語言形式也需要與時俱進,正確的形式也需要去堅持發揚,有些也需要堅決鬥爭摒棄,,

比如:我們以前朝代的官話文言文,我今天的普通話,還有現在90後,00後孩子們所說的一些聽不懂的網絡語言。

作為社會中堅的我們是看不懂,聽不懂,讓我去寫文言體,讓寫曲牌體詩詞歌賦我們可能不會寫好,就是寫好了也沒有那麼多的推廣價值,讓我們寫新興人類的語言,我們可能也不會,但文化的傳承,必須還是不能斷代,所以一定要用國家的力量,把現代孩子們的思想意識觀念拉回來,

所以詩詞的沒落,就是文化領域的沒落,也是現代人思想觀念對傳統優秀文化認知的沒落,

這種思想關鍵的沒落,是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的證據,解決只能靠國家教育,因為我們現在學習的思想是公立教育,一些人在機械的數據鏈條上學習,學到的知識和文化用於日後的博取功名,名牌大學,象徵著身份地位。

而現在學歷取得的只是專術業,只是對於自己一一技之長的認同

在文化詩詞領域,在文化認感知領域,是一個人學習的道,悟出文化的道,是悟道的過程

這就是綜合素質的對比,近幾年有一些優秀的詩歌在歌曲中的傳唱,文字意境優美的,有靈魂有內涵的很少。

這就是詩歌存在形式又一沒落的例證,雖然我們現在不去傳承古人的詩詞形體,但今天的詩歌體也不要丟棄,在社會上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挽回這種頹勢,儘管央視和其他電視機構也開展了詩歌形式的節目,但古代的詩歌體也很難挽救,它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雖然現在電視臺,也有大量的選秀歌唱比賽,但大多數是鸚鵡學舌,都是為了出名,都是為了賺錢名利,自己寫詩歌詞的優秀選手幾乎沒有,

希望用國家的力量來挽回文化的保護,

改變今天中國式教育西化的現實,不在盲目的去跟從西方的教育,沒有自己的根脈,就不會再有自己的靈魂。找回本屬於自己民族文化的尊嚴,

隨著現代中西方在各個領域的博弈,我肯定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對國家認同,會對中國的歷史認同,那麼相對認同的也會出現在中國傳統的詩詞文化上,

希望國家加大力量的引導教育形式,詩詞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他都會是中華文化優秀的呈現。


圓融博愛


詩詞或者詩歌,在古代是人們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存在。遠至《詩經》,以至後來的春秋戰國,秦漢隋唐,魏晉南北朝,宋元明清;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層出不窮,湧現出一大批可以稱之為詩人的文人墨客,方有詩壇。乃至民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出現了一大批不受格律約束的新詩。可謂欣欣向榮,那是因為人們在飽食之餘,廟堂文社,酒肆茶樓皆有此需要,因為有詩人以及文人雅士。吟詩作賦,咐庸風雅,詩壇遂成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共和國成立之後,國家大政主要放在了強軍建國,發展經濟之上。詩詞歌賦的需求逐漸少了許多。而現在已經無所謂詩壇了,因為沒有了氛圍,缺少了詩人,致使詩詞文化日益衰落。現在的文化界,除了少數堅持傳統國學的文化人之外,零星幾個書畫家仍然在堅守這塊領地。看當今的孩子們,要麼工科技專業,要麼精心於行政事物,要麼終日吃喝玩樂,更有甚者沉溺於玩手機,打遊戲。的確實是精英輩出。然而對於詩文,卻鮮有興趣。漫說是格律,就連寫詩應當押韻都不懂。最可悲的是有些年輕人竟然問我,韻為何物,為什麼要押韻?讓老夫羞於言對,好不尷尬。猶如有人問,吃飯還要用餐具?方便還要上洗手間??所以說,當今的中國文化界已無有實際意義上的詩壇了,因為量變產生質變。那塊地方已經萎縮退化了。至多僅存點殘渣碎片了。好不悲哀,令我讀書人傷感。


澤西園孟慶一


我國的詩壇,曾經繁榮過,也昌盛過——堪稱令人豔羨的“詩歌王國”!而當今的詩壇,的確是沒落了。

有詩友對此論不服,並舉出現在有多少多少詩人,出版多少多少詩集來反駁我。我笑了,反問他:“詩人多,詩集多,就等於詩壇(詩歌)復興了嗎?”

我認為,評價一個時代的詩歌成就,主要是看其藝術價值,而詩人與詩集的數量,則是次要的!請問:當今的詩人,有幾人能與唐宋比肩?又有幾人不落入前人的窠臼?當今所謂的詩集,用來當枕頭我都嫌硌得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按此推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藝術品種,我們不應機械地重複前代——春秋有《詩經》、戰國則有《楚辭》、漢代有賦、魏晉是五言詩、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高峰,眾體皆備,群星璀璨!宋代自知不如,乃以詞取勝;元代詩歌等而下之,遂為元曲;明清無路,只好去寫小說了。

其實,當今沒落的不止是詩壇,而是整個文學界!關門歇業的文學刊物有多少種?請問現在有幾人還在看當代的長篇小說?所以說,詩壇的復興,不過是沙漠中的幻影而已!


乒乓球804


其實,現代詩歌在民國時期開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比較興盛,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才開始衰落。

民國時期的文學思想主要受西方影響,當時中國開始實行白話文運動,引起了新舊文化兩派之爭。提倡白話文的文化先驅者們,如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人,提出解放文化思想,提倡科學發展。應從教育開始,發展白話文,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替代文言文,普及全民教育,提高人民思想覺悟。

改革思想一旦萌芽,必會大肆瘋長。這時候魯迅先生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應運而生。在魯迅先生吹響這聲號角之後,更多的新派詩人湧現出來,最著名的像徐志摩,郭沫若,戴望舒他們。

詩歌對比小說,形態上更加簡明易懂。詩歌簡短明快,有韻味,有美感。詩歌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可以自由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從而快速的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節奏感,這種韻律美,畫面感極強 ,讓人回味無窮。

民國時期的詩歌流派主要有五四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為主,八九十年代中的中國當然以朦朧詩為主,而當今詩壇則以新生代為主。

我覺得民國時期的詩歌更加具有美感和象徵性。譬如徐志摩那種膾炙人口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詩人通過這篇抒情詩歌,表達了自己對母校依依不捨的離愁別緒。幾番惆悵,幾番深情,讓人感動不已。

我們再看看戴望舒的這篇《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這篇《雨巷》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江南雨巷朦朧陰冷的畫面,詩人彷彿表達了一種孤寂憂傷,彷徨無助的心情。但是當他在看到這個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的時候,他的鬱悶心結一下子就打開了!原來表情愁苦的姑娘,看上去卻如夢一般美麗。他似乎立馬從這個如丁香花一樣的女人身上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力量,於是輕鬆的愉悅的走過這條幽深寂寥的雨巷。

中國八九十年代的詩人以顧城 海子,汪國真等人作為典型的代表。我們看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位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是啊!這首他臨死之前寫的詩歌多麼美好,彷彿詩人重新開始了希望,他要全心全意去做一個普通的人,去工作,去勞動,去找一個愛人,去生孩子,去賺錢,去孝敬父母……什麼煩惱,都是騙人的,見鬼去吧!

向舊生活說再見,平凡之路才是幸福!

詩歌到了二十一世紀,好像詩歌就已經死了!人們不再需要詩歌,不再追逐詩歌,因為,人們的信仰已經變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更多關心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至於精神生活,我們選擇的娛樂方式簡直太多了!

有人說,詩歌變得小眾,現在不是有些人還在寫詩嗎?什麼梨花體,咆哮體的嗎?我只想呵呵,一段簡短的直白文字分幾段就算詩歌?請問,有什麼美感和意義可言?上次那個雲南彝良縣文聯主席陳衍強的詩歌《仰望天空》,那叫詩歌嗎?不僅侮辱湖北人,其內容毫無深意,就是一段差強人意的寫白。

詩歌要有美感,也要講究韻律,不是隨便寫幾行字就叫詩歌的!所以說,詩歌確實沒落了,如果再想復興,恐怕是漫漫長路了!





Wait柏拉圖


物慾橫流,

早已淹沒了詩情。

所謂詩篇,

不過是白話譯文。

詩是風雅,

不是變態和神經;

詩是李杜,

不是海子與顧城。

哪怕是孤芳獨秀,

我也絕不人云亦云。

因為我堅信:

詩人千古,

一脈長存。




梅園詩隱


當今詩壇,沒落不是問題,因為興盛的場景不多見。至於復興,我以為還是少談為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文學藝術也是如此,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各臻妙境,各領風騷。文學創作,離不開時代,離不開現實的土壤。生活在今天,不要奢求複製昨日的輝煌。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走到哪個時代也該譜哪個時代的曲。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壓力日見加大。人們的價值觀,審美意識,精神追求,生活情趣,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不可能也不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其文學樣式,表現手法理應同社會生活同步。

所以,詩歌,尤其是舊體詩詞,作為一種過往的精粹,我們閱讀、品味、讚歎,不失為調節愉悅身心的有效方式,若想著恢復其曾經的輝煌,恐怕只能是一廂情願的痴想。


鄭顯亮


沒落原因:1、不少人連什麼是詩都搞不明白,認為隨便分分行,有點生活氣息或思考就是詩。2、把持詩壇的人自身水平都極有限,試問怎麼慧眼選出好的詩歌?3、詩壇相互吹捧,內部提攜,依私好取捨,完全就是一個利益小圈子。4、缺少有力量和高素質的詩評家或美學家。5、泛娛樂化時代,絕大多數人吃得都是快餐,有營養的東西都是要細品的,人心浮躁自然難免會被束之高閣。6、缺少“工匠”的認真精神和儒者的羞恥之心,今日之中國不僅詩壇如此,各行各業亦是如此。

復興問題:1、短期內不要指望有所謂的詩壇復興,看看各個重點期刊的作品,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2、中國什麼時候都不缺少“逆行者”,他們才華橫溢卻能忍受孤獨和不解,或許活著時沒有太大名聲和作為,但歷史會給予他們公正評價。3、或許哪天從國家角度被重視起來,並以嚴謹的態度扶持詩歌的發展,或者能見到一片曦光。


文史醒言


幾個字成一行,一句話成一行,寫出幾行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去解釋的話,卻有人吹捧好詩。什麼是詩,很多人讓這種現象吹捧的真是亂了不知該怎麼去評說。說幾句正話,卻引來了連文都沒發過的噴子,一陣亂噴。不寫行不。不評論行不。說話自由、評論自由,為什麼你還要噴呢!不愛看、不順眼你飄過去。不成詩的文卻一吹再吹。擾亂詩壇,擾亂了文壇。現在就是這種現象。雖然寫不出唐風宋韻,終該有一個好的文風才不失自稱文人的風彩和修養。


尋你25


詩歌衰落是必然,復興是空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萬物有新陳代謝,必有生命之逝。唐詩宋詞元曲,都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時期,聳起永遠無法超越的高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就詩歌而言,今人不管多麼努力,也不會再有李杜。為什麼?因為產生這種東西的土壤沒有了,環境沒有了,高樓頂上不會長出蘑菇,高速公路上也不能賽馬。正如古代的編鐘古琴不會復興了,古典文學不會復興了,繁體字不會復興了一樣,風、雅、頌、楚辭、樂府都不會復興,古風、格律詩也不會有什麼復興!

既然如此,今人在古典詩歌方面的作用是什麼?傳承!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不要讓它湮滅,就要傳承。國家設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就是這一初衷和目的。古風有人寫,格律詩有人寫,自由體有人寫,打油詩有人謅,就行了。


春雨書齋


內容上除了一味表現自我外,就是下半身和摸奶之類;藝術上不用人話寫作,晦澀難懂;規則上拋棄詩歌須押韻的傳統,沒有音樂感;詩評上圈子內互吹互捧丶發表;組織上,掌握詩歌話語權的人,毫無創作實力,沒有經典之作,誤導詩歌生存和發展的方向,如此詩壇,豈不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