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如果不曾有汉字出现,中国还会是现在的中国吗?

伟大的安格斯


中国的由来;“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

古之“中国”并非今之中国。“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周朝,当时的华夏民族因为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领导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

他们看周围的四夷仍旧在裹着树叶兽皮靠打猎为生,于是感到一种优越感,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与四夷区分开。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称为“中国”,意即中央之国,其是相对于周边的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而言。

这时的“中国”并非指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其意与“中州”、“

中夏”、“中原”、“中华”差不多。就地理范围而言,“中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西周时期,“中国”泛指西周极其附属国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东周时期,随着诸侯国的膨胀,楚国占据的湖北、四川等长江流域地区也被包含在了“中国”之内;秦汉时期,“中国”进一步扩大,基本包含了今天的除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外的地域。

汉代之后,人们通常将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为取得汉人的心理认同,往往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北魏后自称“中国”,将南朝叫做“岛夷”;而当时的南朝汉人政权虽已逃到南方,仍以“中国”自居,称北魏为“魏虏”。又如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中国”在古典文献中有时还被用作诸如京城、中原地区、天子直接统治地区、国内等意。


汉字的出现是一种文化的记载中的衍生一种形式,没有汉字还会衍生出另外一种方式和文字来取代。无论是何种的记录方式,我们的中国依旧会是现在的中国,无论是现在和将来都会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的中国。


国学趣舍


晚清民国以来,汉字文化圈的几乎所有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废除汉字运动“,中国、越南、韩国、日本都出现过。中国在晚清民国时代也出现过“汉字废除运动”,汉字废除运动也叫汉字拉丁化方案,也就是说把汉语变成拼音文字。
有人说,汉字变成拼音文字了,那怎么区分那么多的同音字?完全没法阅读啊。注意,汉字拉丁化方案不是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仅仅是为了注音的,相当于英语的音标,而不是字母文字,如果变成真正的字母文字,则拼写方案要复杂一点,另外还要增加词尾的曲折变化,尽量的使用长句子。这样汉字拉丁化方案才能实现。
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汉字拉丁化方案。
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方传教士早就开始了汉语拼音化的方案,他们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的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05年意大利人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具有开创性意义。1626年耶稣会士金尼阁出版的《西儒耳目资》是最早用音素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所用的拼音方案是利玛窦方案的修正。
1840年以后,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人需要对中国的一些地名和人名进行拼音化才能放进他们本国的文字,这个时候,中国缺少官方性的、成系统的汉语拼音方案。对于汉语拼音化的要求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1867年,威妥玛(Thomas F. Wade)创立了一个拉丁化的威妥玛拼音,威妥玛拼音对汉字的拉丁化起了重要作用,以后的拼音方案都参考了威妥玛拼音,威妥玛拼音比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要复杂,看上去更像字母文字,如:Peking(北京)、Taichi(太极)、Taoism(道教)、I Ching(易经)。
192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特点是用字母的拼法来表示汉语的声调,拼写的变化比较多,如果一直推行下去,大有取代汉字之势,但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这套拼写方案没有普及开来。
我们来看看国语罗马字,茶 char、同 torng、神 shern、羊 yang、黄 hwang。国语罗马字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音调,而无需用符号,如:ai、air、ae,ay就是ai的四声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继续推行汉字拉丁化方案,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就是汉字拉丁化方案的“试运营”,但是汉字拉丁化方案最终没有实现,最后形成了简体字的折衷方案,这样持续了将近100多年的汉字拉丁化方案最终被迫放弃。
晚清民国时期,提倡汉字拉丁化方案的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如鲁迅、林语堂、钱玄同等人。为什么他们提倡要废除汉字,把汉字变成字母文字呢?因为他们认为汉字难学、难认、难教,中国人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学语言文字,这样就束缚了科学的发展。因此当时比较著名的一句口号就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为什么提倡了几十年,汉字还是没有被废除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汉语的特点,语言和文字是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由于汉字单字比较复杂,所以汉语向来是一个字一个意思,很少用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词语,汉字单字复杂,所以汉语的语法简练,没有多少曲折变化,汉字的词尾也不需要增加曲折变化来表示词性和语法。如果汉语的语法和词尾都有曲折变化,那汉语不得了,简直没法书写了,因为单字就很复杂了,如果再添加别的东西,那会更复杂。
汉语和汉字互相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了,民国时期突然提倡汉语拼音,其中遇到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同音字怎么区分?比如清水、蜻蜓、青山都用“Tsing”,那么文学意味立刻没了。有人说这三个“Tsing”可以用不同的拼法,用不同的拼法来区分什么是清水的清,什么是蜻蜓的蜻,什么是青山的青,可是这样一来,汉语拼音就复杂了,把汉字换成了字母还需要背单词,这和背汉字有什么区别?而且汉字换成了字母,就必须多使用长句子和词组,另外还需要在词尾增加一些东西用来表示语法和词性,这样一来这套汉语拼音远比汉字要复杂。
因为以上这些现实的原因,所以汉字拉丁化方案一直没有实现。更何况,废除汉字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文化的割裂和断层,字母文字一旦普及开来了,后代的人就看不懂汉字了,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用汉字写的。
韩国废除汉字以后,就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没法区分同音字,所以韩国的身份证人名的后面都要用汉字写,否则同名的人太多了。韩国的一些法律文书也是用汉字写的,这样更正规,不会产生歧义。废除汉字以后,韩语的文学性大大的降低,因为韩语中70?字是汉字词,这些汉字词最后变成了拼音,通过拼音完全没法了解词的本意,所以在韩国想当文学家,必须懂汉字。另外更重要的就是文化的割裂,韩国在二战以前的历史都是用汉字写的,现在的韩国年轻人如果不懂汉字,根本就看不懂以前的文化典籍。这也是近些年来,韩国要求恢复使用汉字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

超级科学奶爸


这个问题,如果不曾有鸡,我们怎么吃蛋?那不还有鸭和大鹅吗?




十四阿哥郎春涛


这取决于你对中国的认同核心是什么 。如果你把汉字看成中国认同的核心,则无汉字即无中国。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文字语言构成民族认同的核心。汉字固然有缺点,但是也有优点,满足了汉语的表达需求。废除汉字并拉丁化的建议,更多的是一种怒其不争的激愤之言。


缺氧不缺激情


如果没有昆仑和青藏高原便没有黄河长江;如果没有黄河长江也便没有其形成的中下游阶地和平原;如果没有上述高原和江河现有的国土可能大面积都是海洋;如果……就没有中华民族形成的根基,也就没有古老的农耕文明;如果压根就没有这片土地和文明,华夏、中国、文字或汉字都无从产生。我把你的如果扩大、从根上“如果”是否更能说的透些?!


昆仑139100429


有没有汉子,和会不会有现在的中国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这个结晶的产生汉子只是其中一个工具。

汉子只是人与人传递信息的媒介,这个媒介可以有无数种方式。

假如中国没有了汉子,可能会出现别的什么字,比如秦字,唐字都有可能。

不会对我们的今天有太大影响吧[酷拽][酷拽][酷拽]


一笑万年长


在我看来,汉字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他是一种必然。


寻城鹿鸣


文字是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记录者,也叫活化石,如果没有文字,文化或文明就会消失或灭亡,或者被别的文化同化,我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就是有我们的方块字的记录传承,生生不息,流传千古。


韩朋家讲易经


如果不曾有汉字出现,中国还会是现在的中国吗?我的回答是:该提问者这个假设提问不成立。

汉字的出现:是伴随着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一样,完全是先天性的自然生态、天然自然资然,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的,是天赐自然科学法则和规律、规范字的汉字。

有远古、上古华夏民族,就有汉字,有汉字,反过来讲就有远古、上古的古华夏民族,即中华民族。如果没有汉字的先天性自然生态的产生、诞生,就没有先天性天赐自然生态华夏民族的产生和诞生,两者之间是同样、一样的相辅相成、生死相连的天赐生态自然科学法则和规律。

是古华夏的神州大地天然自然资然生态,天生造就了、成就了华夏民族,天生造就了、成就了汉字…………

如果没有汉字,我们今天的中国一切都无法谈起,一切天然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本质上的变化和变通,很难想象蜕变成了什么形象和样子…………“也许不复存在一切”,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自然科学法则和规律。


袁聪


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我们中华文明薪火相传5000多年,是有一定因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