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刚刚入职企业的大学生,直接进入机关工作,还是应该到基层锻炼?

职场问道


个人觉得还是先到基层锻炼好。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学得多,也就是理论知识学得多,但实际知识却很少。十几年的学校生活,除了大学期间有一些实习外,基本没机会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在自己的脑海里再多的理论都是空洞的,抽象的。就算大学期间有实习,那也是浅尝辄止。如果入职企业后先到基层锻炼一下,遇到具体问题,他就知道,哦,原来我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和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他一下豁然开朗,心里就有数了。经过一次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心中的理论就得到了升华,以后再进入机关他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办事的效率高,多好!


西南276504947


毕业那年,我有两个同学下基层了,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他们的路完全不同。

他们下基层真的很低,大学生村官,都是偏远山区。下基层的时候,做的事情也是类似的,也基本属于同一个区域。

现在,一个是当地不小的领导,副市级了,一个自主创业每天想着做点啥。

选择的前提,是自己有能力选,到基层锻炼的前提是,自己有能力把握命运,随时让自己锻炼的成果在更大的范围里发挥作用。

你品,你细细的品,什么叫“锻炼”?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很好思考:

你能有把握随时在机关和基层之间切换嘛

如果有能力有把握,去基层会让你更有实践经验。如果没有,建议还是去机关吧。

去机关,有四个好处:

1,培养大局观:看到的领导决策,都会涉及各平行部门,和更多基层的情况,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这时怎么做?

2,更多接触面:除非是纯文员岗,否则一定会有各种会要开,各种事要做,接触面远大于基层。基层可能接触面永远都是那么一亩三分地,偶尔出去开会,也不会让新人去。

3,大型活动(项目)操盘能力:不是说基层没有,而是相对经历的事情没机关多。办个会,搞个活动,参加其他部门的活动,机关肯定比基层多。

4,有去下基层的选择权:真的觉得需要了,你还可以再去基层锻炼,打报告写申请,而是也更知道哪里的基层更适合你。如果直接去了基层,可不一定能有去机关的机会。

总之:见多识广,这四个字就是为去机关准备的。

最后:“锻炼这个词”不是一个初入职场的人的状态,而是一个已经身在机关人的选择,不一样的。最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


沉睡海洋


作为一个从基层,不仅是基层,几乎是最最基层干出来的老哥我,给你的建议是:能去机关一定要去机关。没有听那些说去基层的,他们没干过。

为什么必须进机关?

不管什么单位,机关都是服务于中枢的,任何的提拔重用,不管是不是在基层,都是由机关发出的,机关最大的好处就是离中心近。

在基层不是没有出色的,也不是没有干出来的,但是客观说,机会极小。

和我一起干工人的同事,现在还是在干工人,连出来当主管专责的都不多。

但是机关不一样,你在机关就算混得再差,以后都是个小领导。

再说,基层很辛苦,事情其实很多,即使让你当个小班长,这个工作量实际上不亚于干部门领导,兵头将尾是最辛苦的。

所以我建议你,一定要去机关,除非是上头让你到基层去锻炼,你的组织关系还在上头,否则能不去就不去。别听那些去基层的人瞎说。


谈笑阁


对刚刚入职企业的大学生直接到机关还是到基层锻炼?我认为不必刻意困惑伤神。我谈点观点供题主参考。

工作的岗位,不完全取决大学生的主观意愿,而是企业根据岗位的需求而决定的。

现实生活中,一个企业要新入职一批大学生。这些入职新人是留在机关还是放在基层,不完全取决于大学生本人的意愿,而是企业要根据机关和基层的不同岗位的需求而决定的。

肯定的是,选在机关工作的要比到基层的岗位少,而且要求的条件要苛刻一些。换句话说选留在机关工作的大学生某些素质上要高于在基层工作的,这是不容质疑的。

就其在发展的路径上说,在机关的工作的比在基层工作的要快一些。有两个因素:

1,在机关工作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决策步骤、宏观要求、业务指标、管理规范等企业宏观管理的东西要掌握和熟悉,这都是在基层工作不容易碰到和了解的。

2,在机关工作与公司决策层次的人接触的多,工作成绩能被领导直接掌握,认象深刻。

由于直接为领导服务,容易与领导加深个人情感。在提拔和任用上有优先的机会。

在基层工作的优点是从基础工作做起,经过摔打磨炼,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为以后成长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开刚始就工作在基层的大学生经过努力,发展到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的大有人在。但是与起步就在机关工作被拔重用的相比概率不会高。

目前,无论是机关还是在基层提拔人才都是要求既要有宏观领导能力,又应该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有些在机关工作的拟提拔对象要派到基层锻练。反之,在基层工作的也可以到上级锻炼,以达到全面提高他们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必要刻求在机关还是到基层工作。只要心有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努力进取,谦卑不躁,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会有好的发展的!

题主朋友,我的分析到位吗?我的观点您赞同吗?


传峰看世界


在企事业单位,目前同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不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从基层选拔优秀的公务员承担机关相关工作,可见,基层锻炼的重要性。

理由一:基层锻炼更助于自身基层经验积累

我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能力直接进入机关单位工作固然可行,进入机关单位后也同样可以申请调至基层工作,基层工作的扎实层面直接影响你后期的干部提升机会。当然,很多人也同样提高,干部提拔基本靠关系、靠人际圈子,我认为固然不排除有这样的现象,但作为年轻人宁可相信“一股清流”,扎实自己的基础性基层工作经验,将会对自身带来极大的益处。

举例:银行大堂收营员,每天需要经历不同角色的人,面对不同性格的人,且时常遇到“刁难”的客户,那么处理这一些问题的同时,极大的积累了为人处世的个人基层工作经历,提升了工作业务能力,为将来能提升为经理、行长等职位提供很大的基层经验积累。

【结论】因此,大学毕业生可谓一张白纸,起初的基层历练一定会让自己打好扎实的基层,为后续的成功摸下伏笔。

理由二:国家重视基层选拔用人管理的推行

其次,从国家层面上,越来越注重从基层或一线选拔优秀的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领导。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极大的鼓舞了基层员工的奋斗。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出自东周·战国时期韩非《韩非子·显学》,这是韩非选拔官员的名言。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结论】从国家层面重视基层选人用人,更说明了基层历练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年轻人,我认为在基层的锻炼将会开启你职业生涯的扎实的第一步。

总结: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接受社会经验最好的年龄,基层的锻炼定会让自己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将来的个人的职场生涯提拔带来极大的基层经验基础。将来有幸能成为领导干部,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思想领悟绝对会让你更加的成功,回馈社会给予你的培养,对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职场励志事儿


你这个问题不错,先去基层还是先进机关,这个分开来说。

首先,先进机关再去基层,这个优点就是你在机关时间长了,对企业的人员结构都了解了,同时,在机关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去基层,起步也会比直接下基层高一些(不过也有限)。

这样做的缺点在于,你在机关工作一两年之后,肯定已经成家生孩子,那么再去基层,不能照顾家里,同时你如果不去基层,肯定会很快触及职业天花板。

其次,现下基层再去机关,这样的优点在于,你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如何处理一些即发情况(机关的工作比较有计划,而基层的工作突发性很高),同时,也有了基本工作经历,能够助力以后的工作,另外,你刚进去的时候,去基层没有牵绊(没成家,自己可以全心投入工作)。

不过这样的缺点在于有可能去了基层,就会一直在基层上班,失去了进去机关的机会,同时,找对象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如何抉择还在于你自己职业规划,基层锻炼人,不是说说而已,确实很锻炼。


贫困山区的亮光


你好,我给你的建议跟其他人给你的建议不一样,我们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我给你的建议是直接到机关工作,尽量不要下基层。下基层固然好听,也能接触到最下面的问题,但是你要知道在这一方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际关系没有错吧?

你在基层的话能接触到什么关系呢?你下到机场几年时间接触到的是什么人呢?

并不是说在基层就一定能锻炼到能力,在机关得不到锻炼。同样的在机关也能锻炼到很强的能力,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

一定要记住一点,以人为本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二手牛栏山


我认为进机关。看法如下:

1、工作环境和模式相比,机关视野开拓,能锻炼人。年轻人像一张白纸,启蒙和第一站非常重要。机关讲究的是规矩,是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和程序,工作的程序和过程大于结果。而基层比较粗放式管理,因为事物琐碎 ,量大,在办事议事程序方面,不太讲究逐级汇报或者公文,结果大于过程,能简单就简单,为了效率。我收到过基层打来的报告,居然是一张白纸上打印的,没有红头文件形式,不太规范。这样下去,不利于年轻人养成规矩意识和习惯。

2、工作内容和重点相比,机关公文要求高,能提升综合能力。众所周知,体制内的人员要能写,而且要善于写作,工作报告,会议总结等等一系列材料都要写。而且机关要制定政策文件,需要文字功底。基层的话,主要是落实上级要求。拿我们县级部门和乡镇举例,基层主要负责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征地拆迁,新农村建设等,和材料接触不多,主要与群众打交道。当然,必要的基层经历要有,但是可以采取下派锻炼的方式解决。下基层容易,进机关难呀。

3、工作舒适度和便利相比,机关在城里,照顾家方便。哪怕同样是加班,机关10分钟的路程就到单位了,而基层可能要30分钟,来去的路程就多了40分钟 。另外,我们这里有个机关幼儿园,专门接受机关的孩子 而基层的是没有享受的。包括平时防洪强险,防火,双禁值班等等,基层的值班任务要重,离家远了就不方便了。

综上所述,还是去机关吧,起点决定终点。而且,机关规格越高,越锻炼人。比如,我们市里的处长(中层)到县里就是局长,可想,还是机关好的。



老刘的3次方


选择基层是没有捷径的捷径


实践证明,越是愿意扎根基层踏实研究的人、越是愿意奔赴一线探索的人、越是愿意面对挑战的人,他们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对于很多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大家心里是忐忑的,作为一个工作了12年的职场老人,作为一个从一线业务人员做起的老同志,具体给你一下建议:

一、克服几种心态,调整好心情

一是高估自己的实力与能力。很多年轻人会认为自己应学习了很多知识,甚至不乏少部分年轻人已经在学校或者个人领域小有成就,因此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就容易导致“眼高手低”。从而对工作未来期许非常高,也会对工作理想化的认为回像向上跳台阶那样一帆风顺。但事实上,任何成功都不容易:

当你看到老板的光鲜靓丽的背后,你可能从来没有注意到他夜以继日的周旋、烂醉如泥的窘迫、夜不能寐的焦急。

当你看到科学家站在聚光灯下时,你可能无法体会到千百次的失败挫折打击、忍受孤独的毅力、冥思苦想的困惑。

二是面对未知的恐惧而退缩。当我妈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因为对社会的不了解,对于很多充满未知的环境及条件充满恐惧。这就会导致我们本能的拒绝基层、拒绝挑战、拒绝改变。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是觉得工作应该轻松快乐。当我们初入职场之时,我们意识里大多数人的形象均是“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表演时候的场景”,这些场景给到我们的是轻松、愉悦、还有荣耀等。我们会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我们的工作也是那样的。

二、万丈高楼起于垒土

一是历史伟人多成于深入一线的基层经历。纵观众多伟大认识的发展轨迹,无不是成长于基层,无论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等均是如此。伟大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深入社会各阶层,了解民风,方能提出“影响千年的儒家思想”。老子为学习只身赶赴“曲阜”求学,一路经历奠定对社会民风深刻认识,方才成就“流传千年的道家思想”。

二是基层经历是现代人成长进步的摇篮。中国现代著名企业华为的人才观很重要一条为“猛将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我国现有的伟大创业者企业家很多均是从最艰苦的一线成长而来,马爸爸当年作为推销员到处推广“中国黄页”的时候积累了初步的互联网经验,为后面“互联网经济”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实践中出现巨大成就的典范,也说明基层一线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三、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奋斗路径

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需要认清目前的形式。当前社会处于“高速变革期”,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没有哪一个行业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哪一个行业是敢于保证可传承百年而不被革新所影响的。而这些“创新、变革”的源泉均来至于基于现有的状态的创新,如果对于现有的状态都不了解,何来创新,而要对于现有状态了解,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所有。

综上所述:

一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及伟大抱负的青年,鼓励你选择去基层锻炼。在这里,你讲收获业务知识、实践经验、社会知识、创新源泉,这些都将成为你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核心竞争力及动力源泉。

另一方面,如果你能够在职业上找到一个师傅愿意“传帮带”,那么恭喜你,你非常幸运,你讲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迈入职场快车道。


微点讯


要辩证的看,也要结合你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各有利弊,去哪不重要,但有先后顺序,都是为你的目标服务。

我是90后沪漂老叔叔。专注职场干货分享。

我认为先下基层,再回机关。

基层让你看到问题,心理有谱。

机关让你研究方案,扩大产能。

两者结合,相辅相成。

其实很多公司已经这么执行,新员工入职必须在基层待够一年,再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申请外调,这是很多公司的基本要求。

当然也有人说,我怎么看到有些人一毕业就进总部了,有的,有些岗位需要研究型人才,会特招一些研究生或博士,但是你放心一段时间后,公司同样会安排他们下基层历练,再调回总部。

总而言之,答案在现场,没有基层现场的经验,很难走的远。

加油,我是90后沪漂老叔叔,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