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没读什么书的人也会书法吗?

汉钦15


读书的多少与书法有一定的关系,但确切的说关系不大。这里边有个人的天份,喜好等等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就跟读书多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水平一样,那些真正获取的知识往往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的,比如说有些读过几年私熟的老先生们,他们的学历不高,但他们的书法水平,历史知识,文学水平均不是当代大学生所能比拟的,当然,当代大学生在科学知识,数,理,化方面远远优于这些老先生们。


邊疆处处赛江南


你相信人有前世来生吗?

我表哥小学都没毕业,家境贫寒但生就写的一手好书法。他说他第一次握毛笔就感觉以前写过毛笔字,果真一写就停不下来。

表哥现在70多岁了,从年轻直到现在,每年年关他都在我们老家镇上支桌子写春联,年年他的桌前排队人最长,经常他从一早摆桌写道天黑看不见写排队求字人还有一大帮……

你说说,这和学历文凭等有关么?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上辈子就是写字的。


来听故事


没有读什么书的人也会书法吗,这个问题需要划分几个层次来回答。

首先,“没有读什么书”的程度是怎么个标准,还有这个所“读的书”指的是什么类型。
另外,这个书法是泛泛而指,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要求。


读书多少与书法水平的高低也确实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比例的。没有读书多的一定写得好,读书少一些的人一定写的差这样的必然。

书法的写,有技巧的因素,手头的控制和掌握的能力。不是有一个说法,叫做小脑发达的人,动手能力强。所以从临摹的角度,从拿笔写画的角度说,有些人



就是比其他的人容易写得好。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小脑发达的人就是比较写的好的人。

书法的写,以一般的层次来说,确实是不必需要很多的学问的。初学和初级的阶段是以技巧为主,所以有些中小学生也能把字写的很“好”很“漂亮”。而对于深层次的把字写好,对于字外功夫的追求,不但写出漂亮的结构,精妙的笔法,而且使得写出的



书法具有高雅的气质,深厚的修养,独特的个性,则不单单需要读比较多的书,更需要淘养自己诸多方面的情感德性,做好书写以外的功课。END


钱塘泊庐




被称为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钱穆先生,“第一学历”并不高,中学都未毕业,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学问家,书法造诣也是十分了得。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文化程度也只是中学毕业。我们看梁老的字,满满的儒雅斯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风流潇洒的书卷气。



而家喻户晓的书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连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地地道道一文盲。作为最老资格的“北漂”族,齐老的生平,就是充满能量的励志故事。他自评诗第一,书法第二,印第三,画画是老末。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评价,不必深论,亦可见齐老对他的书法那也是相当自信的。虽不以书法著称,但齐白石先生的字的确很有气势,见风骨。


上举三例,可见书法与学历没必然关系,但与后天的文化学养与积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钱、梁、齐三位大师,虽没有很高的文凭,但都属于天赋极好又非常注重学习的人,他们的文化积养,尤其是对书法领域的学习研究,已经远远超过常人,所以这并不妨碍他们最终成为名家大手。

换言之,没有文化的支撑,肯定谈不上好书法。文化之于书法的作用,在于赋予作品独特的气质精神,而这种独特的气质精神,就是书法人文化性情的艺术袒露与形式表达。


刘熙载所著《艺概》中有言——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说,书法的修为不仅在于对书写技巧的临摹习练,也在于对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领悟,这就是常说的字外的功夫。字外的功夫,不仅在浩如烟海的理论典籍,更在于经世阅人、修身立德、陶冶情操。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没读什么书的人也会写书法吗?

我国的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前几天看抖音,有人用蒙文写书法,看了字体也很美,但不知念什么。)从汉始,书法就上升到一个层次和高度,书法理论也逐步成形,认识字才能写书法,读书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才能练好书法。

写书法是一门艰苦的艺术劳动,不管是谁,读过什么书,读过多少书,只要和书法联系起来,就要费时流汗,否则是写不好书法的。在写书法中,讲究对称,均衡,呼应,这都是美学意境的巧妙运用;练习书法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技巧,二是练毅力,这是历代书法家总结出来的理论。在学技巧上,有书法技巧和书体技巧。

书法技巧;执笔要指实掌虚,运笔要腕运自如,用笔锋铺毫,如:控纵,收拓,按提,起落,使转,断连,轻重,疾涩。

书体技巧;有:楷,行,隶,篆,草,及行楷,行草的书写艺术。

第二就是毅力了,古人练书法达到忘我的地步,象洗墨池,吃墨汁,笔迹透石等等,是否读过什么书也是很重要,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书法写作的认识,只有下苦功夫,坚持练书法就会出成绩的。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拜在草圣张旭门下,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导下一举成名;但张旭没有半点书法密诀透露给他,只给他介绍一些名家字帖,叫颜真卿临摹。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密诀很着急;一天,颜真卿红着脸问张旭:“老师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密诀吧。”张旭听后说:“学习书法一要勤学苦练,二要领悟,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多次告诉你了吗?”颜真卿又说:“老师说的我懂,我想学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请老师指教。”张旭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的草书是看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别的没有什么诀窍。”又给他讲王羲之教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接着又说到:“学习书法,不下苦功夫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的。”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从此他扎扎实实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了大书法家。所以,只要有毅力,付出常人无法付出的劳动,必定能练出可喜的字来。

因此,应该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学好每一步,多看书,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先摹后临,楷书起步,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七水三山


我认为书法并不是学问高的专利,有些大学生别说书法,就一般的硬笔字也写不好,其实,硬笔字,一般从小学四五年级写的好坏就形成了,写书法的人主要是爱好,当然也在点天赋,多练习如在有人指点,虽说不可能成为书法家,但也能拿出手的,我村有个“魏广义”初中时,每周星期六在任丘学习书法,后来上高中就不学了,就上到高中毕业,如今成为农民书法家了,你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到,有的就初中毕业也写的一手好字,所以并不是写好字的都文化高。


东方火炬


这是个很遗憾的问题,我觉得读书不够就不能写好书法。

这里说的读书不是指学历。我有个同乡,小学就辍学了,但家里有写毛笔字的老人,此君十多岁就跟着大人在街上写春联卖。再大些更是精临各种贴,二王书谱颜真卿这些都有临习,还参加过省级临帖展。现在业余带着一帮小朋友开蒙。和他交流时,听他谈吐,不会觉得他读的书少,可以感受到他对书法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也只有这样的兴趣,激发不断学习的热情才有可能达到他今天这样的水平。

相反见过一些书法爱好者,学历也有,从未见他讨论过什么书的东西,写字也是从前现在一个样,写的内容通常是天道酬勤家和万事兴那些,虽然写得也很认真,时间长了也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样的你会觉得他的书法算好吗。如果一个书法人一生只练那几招,最终只能是一个写字技师,和书法关系不大。

所谓功夫在画外,一个练书法的爱好者,肯定是要不断读书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气才能有韵,好的书法不就是讲究出气韵吗。


一个老豆


读书的多少跟会不会书法,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老爹认为:

“读书的多少跟会不会书法,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一个人即使没读过什么书,也有可能写得一手好书法。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也可能书法的水平很差。我们不能对他人,抱有偏见。”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着“书圣”之称。

相传在王羲之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小池。王羲之每次练完书法后,都在这个池里洗笔。久而久之,这个池子里的水,都变得跟墨水一样黑了,被人称之为“墨池”。

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假,谁也不知道。

但是,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一点:

一个人的书法水平,跟他练习书法的用工程度,是分不开的。

换句话说,一个人会不会书法,跟他会不会读书,读过多少书,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

老爹有话说:你对“没读什么书的人也会书法吗?”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发表你的看法。如果你认可老爹的看法,记得点个赞哦。


老爹有话说


您的意思没读过书是上学时间短吗?这其实是两码事儿。

应该说写字好的人大都爱读书,读书与学历基本无关,只不过会有所偏好,偏向于文学书法方面罢了。

书法其实是一种爱好,可是这种爱好必须建立在爱读书的基础上,而这种多读书,很多是在工作之余抽空去读的,这种读书方式的最大好处是来自于兴趣,因为是在可读亦不可读的状态下自愿做出的选择,成果与否则必用心!

我并不是要否定在校学生读书就不用心了,毕竞学校生活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个阶段,我只是想说像我们这些没有在校读过多少书且又爱好写字的人,是的,也许我们没有学霸们的超级大脑及由此而给他们带来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我们这些让书法在重重烦锁生活的夹缝中生存的人生中,那些别样的风景不必急于介绍于他人,想想看,不说书法,能安静的读书写毛笔字的有多少人??




读书耕田人王七


这个问题有些宽泛,读书是狭义的读书,还是接受教育的读书呢?我理解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指接受正规教育。按照这个意思理解,我觉得能不能学成书法与文化知识水平高低密切相关,而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

接受教育的人,甚至是接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书法水平可能很烂,这的确是事实,尤其是现在电脑手机相当普及,很多人连钢笔字都不写了,还练习什么书法。我认识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有一次和他一起出差,偶然间我发现他的字,写得简直是惨不忍睹,让人难以置信。

接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只要刻苦自学,补上文化知识素养这一块,刻苦临帖,笔耕不辍,只要天份不要太差,一样可以取得很高的书法成就。回答这类问题我经常会拿已故老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举例,今天我讲讲怀素。

怀素十岁就进入寺庙修行,几乎没有来得及接受什么正规教育,但在寺庙里,怀素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学习书法条件的种种不足,自学各种经文,临写各种碑刻、钟鼎文,加上极高的书法天赋,20岁就已经名重潇湘,戴叔伦、李白等等都为他专门赋诗赞美他的草书艺术。

因此,是不是接受正规教育去读书并不直接决定书法学习的成败,但有条件去接受教育,当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