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釘釘,企業微信,華為welink,頭條飛書,各有什麼優勢?

輕尋輕尋


古典電商市場格局,阿里之下

阿里價值3萬多億,亞馬遜市值接近7萬億。

兩者是電商領域現在的王者,也是所有電商平臺競相模仿的對象。

但兩者的模式是電商的終極模式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原因並不複雜。

這兩類電商平臺模式都是以消滅其他企業利潤為自己的盈利手段—全網競價。

利潤是市場的氧氣!讓其他企業都無利可圖的模式本身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同理,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廣義電商平臺都具有該類屬性。這類企業不僅自身虧損,還造成同類企業的普遍虧損。京東9年累計虧損188億、滴滴創業6年虧390億,拼多多3年累計淨虧損為78億元,美團過去3年累計虧損141億…

背靠資本的科技公司通過虧損形成的護城河模式,把整個市場拖入了競底的泥潭,利潤快速蒸發,債務如泡沫般的膨脹,所有人實際都是受害者。

只有全民持股,才能是社會發展趨勢,否則你只是免費的打工者,未來,將是無工可打。有興趣看看《公共網絡》白皮書


雲飛影


嘗試著回答下你這個問題。

華為welink沒有用過,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都體驗過,也和身邊的朋友們偶爾聊起過這些軟件,談談個人對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的理解和感受。

釘釘和企業微信其實可以放到一起來談,因為從我個人的使用體驗感受來看,這兩者雖然功能上略有差異,但是其軟件所強調的基本上是一樣的,那就是更側重於企業的管理,強調對於團隊中“人”的組織——說白了,企業的領導者可能會更喜歡。

如果非要做下優勢的區別,那麼阿里釘釘的優勢在於先發吧,畢竟是2014年就已經問世了,而且這麼多年也市場上砸了不少錢在裡面,相信無論哪個企業的領導和員工,多多少少都聽說過釘釘的這個名字。相較之下,企業微信則在2016年才開始推向市場,而飛書則更晚,2019年才開始正式對國內用戶開放,不過聽說飛書到是在字節跳動內部就先開始採用了,時間應該是在2017年下半年左右。

相對來說,阿里釘釘比較側重內部的管理和溝通,解決企業後端需求,例如領導或者HR部門對於組織內員工的統一管理,以及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溝通。可以說,釘釘將這種內部組織的“管理”功能做得最好,也是最明顯優勢。

企業微信則側重外部的溝通好展示,解決企業前端的需求,例如企業和用戶之間可以更好地藉助於企業微信平臺,進行業務上的溝通和往來合作。比較明顯的優勢在於,企業可以統一管理員工對外形象,員工在微信用戶的通訊錄和會話中都會有企業身份的展示;可自定義成員的詳細資料頁面,添加官方網頁、店鋪小程序等,並支持不同成員展示不同信息等。在展示企業的對外形象方面更有優勢。

而飛書,個人感覺和釘釘或者企業微信相比,更加“另類”。在實際體驗中感覺最深刻的一點,是飛書更側重於企業組織和個人的辦公協作,它深度整合使用率極高的辦公工具,並在一個“平臺”上,讓企業成員實現高效溝通和協作。

這樣說可能會比較虛,我舉個例子吧。飛書其實是類似Google 的Guit這樣的辦公套件,它將即時溝通、日曆、在線文檔、雲盤和工作臺“深度”整合在一起,通過開放兼容的平臺,讓所有成員在一處就能實現高效的溝通和流暢的協作,實現企業效率的全方位提升。以我和同事使用比較多的日曆功能為例,它可以讓我很輕鬆地通過“訂閱”方式,看到同事和領導們的日程安排,這樣我就能很方便地規劃和共享日程,更好地組織會議或者進行項目排期等高效操作。

而在釘釘和企業微信上,這方面其實是難以實現的——所以說,個人感覺飛書是真正從高效工作的角度出發,儘可能地把內部協作做好,把事兒做好,而並非管理——現在飛書還沒有把所謂的考勤打卡應用放到APP的入口,僅僅通過應用平臺的方式,支持企業接入,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證明。

另外,在使用中另外一個很明顯的感覺,是在信息的高效流轉方面,飛書完勝釘釘和企業微信。這也是我上面所強調的不同辦公工具的“深度整合”特點,和飛書相比,雖然釘釘和企業微信都有例如聊天、協作文檔等功能,但不客氣地說,這些只是彼此割裂的“功能”而已,而只有飛書是真正地將這些功能深度融合,讓信息在這些功能之間得以高效流轉。

我舉個很明顯的場景來解釋會更好:如果我們不同同事之間要進行會議(部門內部同事,或者跨部門同事),那麼在飛書裡,我們只需要在日曆中通過訂閱大家的日曆,就知道什麼時間段是彼此都ok的,然後快速地在日曆裡面制定會議,並通過日曆組織會議,可快速向同事或整個群組發出邀約,參與者會在飛書裡收到通知,日程也會自動同步到其日曆中,非常便捷。

當創建會議邀約後,還可一鍵創建會議群聊溝通群,共享會議相關文檔,讓討論更專注更充分。

在會議室視圖下,可以同時查看多個會議室的預約安排,哪個會議室可用一目瞭然,快速找到合適的會議室,合理規劃會議。另外,當我們收到會議邀請、日程開始前、日程時間地點發生變更、或日程有衝突時,都會在飛書裡面及時收到消息提醒,以防忘記。

在線文檔功能同樣如此,雖然釘釘可以在線編輯文檔(企業微信的文件盤不支持在線多人編輯),並支持多人的共同編輯。但飛書在此基礎上,還支持協作編輯者針對某個內容或者整個文章進行評論,甚至可以通過@的方式,給特定的同事進行提醒。而所有的評論信息也好,以及被@的同事也好,都會在飛書上第一時間收到通知提醒,立即進行查看,這同樣是讓信息在文檔和IM之間的高速流轉。

當然,在企業管理這裡,釘釘和微信的優勢表現得更加明顯。特別是釘釘,在考勤、審批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提升企業的組織管理效率非常明顯。

還有一點是三家目前不相伯仲的,那就是平臺化功能。說白了,釘釘,企業微信,飛書都秉承開放的心態,支持更多的ISV在各自平臺上面開發出更多的功能出來,如果你用釘釘,那麼會發現所有標註“合作產品”的都是第三方ISV的開發,企業微信也有相關的標註。從數量上看,釘釘和企業微信的第三方應用數量是最豐富最多的,這也和這兩家的成立時間有很大關係。

寫了這麼多不容易,給個👍唄!!

飛書核心功能

釘釘的主要功能


smartercisco


對於熙熙攘攘的諸多遠程辦公軟件,個人也看好這四家:平頭哥的釘釘、鵝廠的企業微信+騰訊會議、菊廠WeLink、頭條系的飛書,直接原因是這四家這次表現出很大的誠意,根本原因就是這四家足夠牛叉,兩個互聯網的扛把子外加一個互聯網新貴,再加個通訊行業跨界來的大拿湊齊了一桌。

下面把這四大家打開來看,主要從兩個維度觀察,一看市場份額,二看軟件背後雲平臺的實力,各家的軟件能力都不差,真正比拼的是跑軟件的雲資源池功夫。

先說市場份額,手上沒有各家實際用戶的數據,為了公平起見統一取用各自官網發佈的用戶案例數做為觀察點,來推斷各自市場份額:

釘釘佔盡了先機,在沒有巨頭競爭情況下四處攻城略地,用戶規模排在首位是毫無懸念。企業微信官網的用戶案例沒寫公司規模,雖然數量遠不及釘釘,但看用戶的名稱不乏知名公司,用戶的咖位不輸於釘釘。飛書給出了四個用戶案例,和入場時間相符。Welink官網沒有用戶案例發佈,主要是因為剛入場。這個用戶案例分佈大體能反映出各自實際的市場權重。

再說說各家的雲平臺能力,採用業內公有云排行來評估各家實力,看了好多機構的榜單,排名順序基本差不多,貼一個榜單出來做結論:

可以看出,雲平臺能力是飛書明顯的短板,這一點從飛書的產品規格上也能看出來,飛書官網發佈的旗艦版音視頻會議支持50人同時在線,與其他三家比有明顯的差距。

綜合以上兩點分析,當前的態勢應是釘釘、企業微信穩居前兩位,WeLink、飛書在後這個排序比較合理。

最後展望下未來,隨著巨頭紛紛下場,釘釘做為既得利益者,肯定是用打麻將的策略,盯住上家、看緊下家、防著對家,當務之急是把提出“免費用三年”的先摁住,平頭哥從顛覆者變成被顛覆者,終於活成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但因為有巨大的先發優勢,短期內釘釘的領頭羊地位應無人能撼動。

鵝廠愛玩左右互搏,這次搞出的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即互有補充又相互競爭,真不敢說是好還是不好,畢竟人家微信、QQ互搏玩得那麼成功,他家估計保住老二的排名就不錯了。

WeLink預計短期內將會有快速增長,菊廠視頻會議系統本來已搞了多年,很容易引導客戶融合到WeLink,本身菊廠在政企市場也有多年積累。不知菊廠把WeLink定位的是啥級別,按菊廠的風格,要是定成上甘嶺,拿下第一沒都有可能。出於對菊廠硬剛A國的敬意,代表群眾給WeLink下個任務令“保三、爭二、望一”。

最看不清的是飛書,年青,一出手就是大招,感覺不是來搶桌上的飯吃,而是直接上來先把桌子掀了,氣勢猛如虎。飛書最要緊的是補齊雲平臺能力的短板,否則走不遠,那三家都是有N年應對過海量用戶衝擊的主。飛書若補齊這一課,加上類似“大年初一請全國人民看囧媽”這種神操作助攻,未來可期!


開元亭長


welink相當不錯,華為內部全球員工自己用的,兩年多了,尤其是開會視頻,投屏,會議討論等等。集成郵箱,聊天,打卡,都很方便


yl227016142


企業微信最大的差異能力就是直達11億微信用戶的【客戶聯繫】【客戶群】【客戶朋友圈】


誤打誤闖


釘釘和企業微信的功能大同小異!兩者都具有移動化內部辦公的功能。而企業微信因為具有10億的個人微信基礎,所以在溝通和通訊方面更具有優勢。



飛哥說新零售


釘和企微應該加強兩項功能1、遠控功能,能運用密碼進行遠控!2、開通電腦版打卡功能,由企業自行決定打卡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