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成年人如何从零开始学好古文和诗词?

塔罗右手


成年人如何从零开始学好古文和诗词?


人人有基础

如果是个老外问这个问题,是合理的。作为一个中国成年人,学古文和诗词谈什么从零开始?常用汉字几千个,都不认识?虽然说大陆的我们现在不系统学习繁体字,但是能猜不?看古装电视剧吗?“之乎者也”大概在古文的什么位置出现没问题吧?看“中国诗词大会”吧?看房地产广告吗?

中国的古诗词作为精炼的韵文浸透在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之中。“八荣八耻”总会背吧,这就是稍加改变的古文结构。所有的两句标语,都有文言文、诗词、打油诗的特色在里面,顺口、清朗、感情昭彰就是古文最基础的表达方式。

谈什么从零开始?

更不要说那些经过十二年教育后成年的年轻人了,哪一个不是在初高中的时候,古文背到吐?

说没有古文功底,那就不算个成年中国人了。即便小学没毕业,顺口溜总念过。古文和白话文虽然相差有点远,但是汉字的根在这里,跑不到哪里去。而汉字的发音规律又决定了从古到今大部分语言结构,韵律节奏是一致的(注意,大部分,别杠),德云社的相声、山东的快板总听得懂吧?没有一处不浸润着汉文化和诗词文化。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古文、诗词难点分析

前面是扯淡,这里认真讲讲,作为一个骨子里就有底子的中国人,如何学好文言文。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这其中语言文化的承续尤其难得,虽然历经多次战乱,最终还是一直承续发展。

而文言,是什么意思呢?“文”就是装饰,“言”就是说话。所以“文言文”就是用修饰过的词语写成的文章,即使在古代,普通人之间的交流也不是用“文言”,这只是一种经过提纯、加工用于记录和传播交流的书面语言。

经过修饰的书面语言,反过来丰富口语,这种口语与书面语言的相互影响是持久的,在中国也从未断裂。而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这个古汉语并非只是口语,同样包括了大量的文言文词汇。

古文和现代文的之间的联系和传承,一直都存在。这与中文和英语之间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不同的语系,所以需要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中国人读古文,未必能全了解,但基本字都认识,因为本身就是一个体系的不同阶段。即便是二千年前的《道德经》、《论语》,我们现在也不至于看不懂文字,只不过有不同的意思理解罢了。

文化从未中断,文言也并不孤立于现代汉语。了解了这一点,至少就可以让我们不害怕学习古文以及诗词。

说起来容易,可依旧很多朋友一看见古文就阅读困难。文言文的理解难点到底在哪?

识字、语法、句读

我们回想我们从小学语文的过程,认字、识词、造句、成文。这几个步骤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样的,我们往古文上来套一套,看看那个地方最难,搞清楚了这一点,自然就知道该如何着手学习文言文,再学习古文中的高端文艺形式——诗词。

认字识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即便是繁体字我们有不知道的也关系不大,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古文都有简体字版,除了那些还没被专家考证出来的金文、甲骨文疑难字。

那么造句呢?造句说高大上一点就是语法。

文言句子的特殊语法,其实并不多,我们都不需要进行大量阅读,就能形成理解习惯。由于我们有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的成语文化,大量文言文语法结构的成语一直在流传、使用,直到今天还是我们小学生的文章是否有文采的判断基础。这些特殊语法所构成的文言词汇、词组,现代汉语中大多也在用。比如“唯利是图”,就是典型的宾语前置,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有些朋友认为文言文和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标点符号。这确实是一个难点,但只是我们太不关注引起的,一旦真正想开始学习古文,“句读”肯定是要学习的。其实古文并非没有标点符号,只是符号系统简单,和西方传进来我们现在使用标点符号系统没法比。

古文的标点符号只有句号,一个空心圈,逗号,一个实心点。但是大部分书籍并不使用,因为古文的书是给识“句读”——知道如何断句的人读,然后自行标注。

那么在没有标点的情况下,如何断句?

文言文中存在一些虚词。不过这些虚词数量不多,包括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常见文言虚词20个。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实际上要么用在句子最前,要么用在句子最后,起的就是断句作用。

难吗?不难。二十多个而已,死记硬背都问题不大。

虚词不难,认字不难,语法不难。那么到底难在哪里?

难在实词

如果是正常阅读的话,文言实词需求量在1000字左右,这比白话文日常使用汉字2500-10000的数量比起来,还是不大。问题在于“同字不同意”,也就是说文言文中的实词很可能与今天的词意有变化。有时候变化比较大,有时候却又差不多。难就难在这种没有边界的含混。而正是这种容易产生误解的含混会让许多人干脆放弃文言文,因为在今天来说,古文没有什么功用性,只起到混淆我们精准定义的反作用。

我们要学习文言文,是要在字形相同的情况下增加1000多的理解意义,这比新学1000个英文单词要难。很多人就放弃了。

比如我们现在说“走路”,那就是是“慢悠悠地行进”,但是在文言文中,慢悠悠地走是“步”,所以才有“七步成诗”,而“走”却是“跑”的意思,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我们其实平时也用得到,就是成语“飞沙走石”。这个“走”,明显就不是慢慢移动。

正是这种字、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导致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会产生误会,误会多了,就甚至完全读不懂。

这也就是为什么赏析诗歌的文章那么多的缘故,对古今释义做出区别理解,如同翻译一样,翻成完整的现代汉语我们才能通读。

我们就找到了成年人学习古文、诗词最基础的一步,记忆文言实词。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攻克的,并不能像繁简体字一样,看到了,不认识,半推半蒙也可能对。这种区别本来就是让我们产生混淆的根源,如果我们再去猜测,只会如坠五里雾中,完全不懂。

对付文言实词的难点,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多读,看到不懂,或者不好理解的部分,立刻查、问、然后做出标注,在脑海中加深印象,这和学其他语言一样,并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

唯有多读多记。

了解虚词,熟悉语法,背读实词,是不是就能读懂文言文了呢?

很遗憾,不能。

文化背景

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要面对——社会背景、历史环境。

打个常见的比方吧,我们知道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夸赞李白的诗写得好,好得什么样子呢?“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字都认识吧,语法结构也没问题吧。

李白的诗文清新俊逸得像南北朝的庾信、鲍照一样。

这样翻译出来肯定没有问题,但是真的读懂了吗?庾信为什么叫“庾开府”?鲍照为什么称作“鲍参军”?庾信的诗就都是清新的,鲍照的诗都是俊逸的吗?这两人为何名声不大(注意,这是零水平起步学古文的人),却能被杜甫用来表现李白的诗风?这不是还在李白之上?李白听了这两句,会不会不高兴?

一句话,杜甫为什么要这么写?背后的整个南北朝诗歌画卷一旦展开,几百年的瑰丽文史才是真正的引人入胜。

没有对整段历史、庾信、鲍照两人生平、诗风的了解,那么对杜甫这句诗的理解,也就平平无奇。无非就是写李白的诗像这两个人嘛。

这就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了。

要想学好古文,学好诗词,必须要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中国诗词史报有极大的兴趣,有追根问底的态度,才能在古文和诗词的发展脉络中真正体会生动的历史和人物。

前面说的,都是形式,而这一点,才是学好古文和诗词的灵魂。

无用之学

庾开府,鲍参军,虽然都是文言实词,但是已经是专有名词。而专有名词就不再属于文言范畴,而属于知识范畴。

我们阅读理解现代文,语境训练、词汇掌握、文化背景缺一不可,文言文学习也是一样。

真正给我们造成阅读障碍的,不是文言词汇和文言表达习惯,而是相关的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储备,是我们今天日常用不到的,是需要我们去刻意拓展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大多懒得去学文言文、诗词规则的原因。为什么小孩子大都可以,因为学习就是他们的任务。

作为一个吃喝玩乐、车房压身的成年人,你有这个兴趣支持你熬过前期的枯燥,去学习一门“无用之学”么?


梧桐树边羽


前言

最近五年来,本人先后在诗词论坛、学习群、头条开展了多届古诗词免费培训,培训了数百人。其中,有不少年纪在五十岁以上的学生,因此,本人对成人学古文和诗词较有经验。

那么如何从零开始学习呢?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学习方法和机巧

1、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作为一个想学习古文和诗词的成年人,首先,你至少要有小学文化水平,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否则,就不是从零学起了,而是从无学起。

2、持之以恒的毅力

立志于学习古文和诗词的人,应该有坚定的恒心和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颠簸不破的真理,适合于任何立志有成就的人。

3、明确学习方向,准备工具书

一定要明确学习的方向,准备好工具书。对成年人来说,古文的吸引力应该没有古诗词的吸引力大,毕竟,古诗词的内涵和优美程度不是古文能够比拟的。

因此,准备古诗词的工具书不外乎三类:一是检索类的,如《汉语大辞典》、《平水韵书》、《笠翁对韵》;二是诗词意境启发类的,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王摩诘诗选》、《陶渊明诗选》,不要选得太多,也不要经常去看其他著名诗人的著名作品,哪怕是你特别喜欢的风格;三是辅助和鉴赏类的书,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入门》,《随园诗话》、《人间词话》。

准备了上述书籍和工具,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4、明确学习的顺序

学古诗词,应先从古诗学起,古诗有了相当的基础,再去学词牌。因为,诗讲究雅正清老,正心正人;词是诗之余,讲究长短相较,以情理入,风格偏曲婉瘦硬,且各个词牌有不同写法,记忆起来也比较复杂。

明确了诗和词的学习顺序,我们还要知道诗的学习顺序。

按照本人的经验,从容易到困难排列下来,分别是‘四句古风-四句五古-五绝-七绝-七律-五律-长排律’;如果再往上那么就是‘四句以上的七古和五古’!

5、明确学习的各个阶段性

第一阶段,在‘四句古风-四句五古’这个学习和创作阶段,要多读《唐诗三百首》、《王摩诘诗选》、《陶渊明诗选》,学会用‘秀才语言’说话,在心中蕴养‘清雅正老’的诗意。

直到你看到任何事物都想吟两句的时候,再开始写古风和五古,并保证偶数句的末尾要押韵,以及满足‘起承转合’的排章布局的要求。

这一阶段的时间保持4-6个月。

第二阶段,当‘四句古风-四句五古’练习有2-3个月,可以开始学习诗的格律,并参考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入门》。

诗的格律包括了平仄、对仗、音韵、声调等,而其中的对仗又包括节奏、结构、词性、句子成分等(可以在下一个阶段学习)。因此,在学习格律的同时,一定要自己下手推演,明确诗的格律忌讳和记忆技巧,直到熟练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把学到的格律应用到‘四句五古’中去,并坚持使用‘秀才语言’,避免雅语和俗语同用。这样慢慢过渡到五绝,练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然后可以写七绝了。

七绝比五绝每句多了两个字,但是七绝趋向于密丽,而五绝则应趋向高古,以体现‘清雅正老’的‘无邪’风格。

五绝、七绝的练习应坚持5-6个月,并尽量用凝练的‘秀才语言’来表达,同时参考学习一些著名诗人的诗选。



第三阶段,五绝和七绝熟练后,就可以进入律诗的创作。

律诗中最重要的是对仗,熟悉了对仗的基础要求后就要单独练习。对仗的练习很简单,在头条上有很多对联创作者出对,想学习的朋友可以随时去练习。

这个阶段持续5-6个月,并坚持学习、对照杜甫、黄庭坚等律诗大家的律诗选集,就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第四阶段,在律诗写得比较熟练的时候,我们就要深入到炼字炼句和炼意中去。

炼字炼句和炼意一直贯彻了诗人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用到《随园诗话》、《苕溪渔隐丛话》这样的诗话书了,包括《古文观止》、《诗经三百首》、《楚辞》等巨著,深入学习古人炼字炼句炼意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包括古诗人的志向与情怀,逐渐走上诗词大神之路!

在律诗熟练之后,我们是可以同步学习词牌的。

学习词牌,应该从简单的《十六字令》、《鹧鸪天》、《浣溪沙》、《木兰辞》学起,并逐渐掌握词牌的格律要求和填词技巧,逐渐深入学习中令、长令,甚至《莺啼序》、《薄媚》大曲这样最显词艺水平的词牌。



6、遇到瓶颈和困难时的应对方法

虽然明确了学习的顺序、阶段,但是有的朋友在创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写作不下去的困难,或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不是很满意。

不要紧,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审视自己:是自己的作品一直徘徊在一个水平上?还是创作的源泉枯竭了? 又或者写的作品没有了新意?

如果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上述问题,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学习和创作的环境太闭塞了。

这个时候,就要走出来和外面的诗友一起沟通、交流,扩展视野,审视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短板,持续吸收经验。这样下去,你就会继续大步向前了!



结语

总之,学习古文和诗词并不难,特别是知识信息获取特别简便的今天。只要有时间、有毅力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学习古文和诗词还是比较方便的。

当然,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一个有相当鉴赏能力、有系统理论知识的老师来引导,可以避免走弯路,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其次就是边自学、边和广大的诗词朋友一起交流、印证,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再次才是闭门造车,一个人独行摸索。

古文诗词路漫漫,西山愿与诸君同行!


西山诗词客


对于古诗词与古文零基础不要紧,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古诗学起。一开始学起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这时候不要着急,更不要强迫自己去硬背一些古诗才觉得有成就,可以在网上查查这些古诗背后的古诗,读着读着就进入到了诗歌的境界中了。这里推荐一个学习古诗词的网站,叫《古诗文网》,里边有非常详细的注解。再者,可以兼顾宋词的学习,因为,诗歌比较简练,讲究的是格律对称,而词篇幅比较长,教诗歌没那么精炼,可以更好理解。

古文学起来一般比较枯燥,一篇古文里包含字、词、句式以及通假字等六中文言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同的挑战。不过不要紧,学习古文只要你肯坚持,就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可以在网上下载高中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从实词入手,每天看五个,掌握基本的实词意思,然后再读文章,抓住文章里的各个知识要点。这样,一天天坚持,你就会发现自己渐渐能够读懂很多的文言文。所读的文言文也要有所侧重,可以从人物传记入手,再读游记散文。有一篇文章叫《乌有先生历险记》里边几乎包含了高中阶段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浅薄看法,望对您有一些帮助。


2017的我们俩


我只能从自己的学习历程,来试着抛砖引玉,投砾收珠!

六七十年代正经八百的农村娃,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幼学教育,靠着小学教材里的几首唐诗、中学的几阕宋词和国家选定的古文学习,基本上就是成人之前的古典文学学习的全部了。而后成了家有了工作,责任多了,钱又挣得不多,打牌掷色的爱好,始终培养不上路。于是乎,又重拾书本,用不多的工资购买一些古典文学的相关书籍,甚至还试着背那些名篇,但多因心浮气躁夭折了事。

人生之路不断延伸,梦见在现实中膨胀,几经闯荡游弋,碰壁折戟。一晃近在而立,恍然沉静,再掸灰尘,重捧古文。记忆竟能有所突破:什么《滕王阁序》、《长恨歌》,《千字文》、《陈情表》……又唐诗宋词元曲遍览,旁枝有所涉猎!近又爱上了科幻,并将十年前构思的作品创作了第一部三十余万字,在QQ空间中以日记的形式,上传了上千首旧体诗词歌文!

由此可见,成年人如果想学习古诗文,有其优劣之势。劣势:基础差,俗事杂,很难陪伴到天涯。优势:有阅历,有故事,只要当机立壮志。

多读经典作品,潜心记诵格律、词牌!记诵《平水韵表》、《词林正韵表》等。

相信自己!你比我优秀!


空谷幽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动力,一切无从谈起。既然有此一问,想必多少有些爱好,也就有了走下去的可能。

学诗什么时候都不晚,哪怕行将就木,看到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也会有所感悟,吟一句“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心情也会大好,有道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动了学诗之念,第一要务是先要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诗?如果认为所谓“诗”就是把句子分一下行,说几句俏皮话,调一下侃,那这样的“诗”不用学,即使不识字也没关系,找人记下来即可,说不定比大诗家获大奖的《闯海歌》更生动,更吸人眼球。

学诗词要一点古文基础,但诗词完全不同于古文,基本上没有之乎者也,更适合朗诵,更白话化、通俗化,只要多少明白一点古代汉语语境,看过一些古典戏曲,也就更易理解。因为唐宋以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大多通俗易懂,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背诵;“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谁读都能感到震撼。就算是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诗句,只要查一下“蒹葭”是啥,谁会不懂呢?

只要不想当专家,古文也不用刻意去学,读几遍《三国演义》,再选《古文观止》中几篇名篇,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加以朗读背诵,多少就会有一点底子了。

学诗词其实也挺简单,不用去找这样那样的教科书,只要把《唐诗三百首》熟读熟记,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古人遗训,入门须知,有了这些基础,想不进步都 难。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熟记死背还是“吴用”,必须加强练习,勤动笔,才能学以致用。笔者开办的《大家玩对联》栏目,是专为初学爱好者开办,两年来,许多爱好者目前诗作已象模象样,假以时日,谁敢说里面以后不会出“诗人”呢?有此一问的朋友也不妨试试,多玩一下也许会有收获。



云卷飞山


学习任何事物都得有需求才去学!激发对这件事物的兴趣,对这个兴趣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学习!比如,你喜欢音乐,你对音乐感兴趣,你的内心渴望接触它!古诗文,一个成年人零基础,小时不学,对古诗文接触过少了,激发一个成年人的学习兴趣远远没有儿时简单,成年人世界更多的人是为利益,或古诗文让他感觉到成就感。相比古诗文国外名著更吸引人去阅读,古诗文生涩难懂,相信会有很多字很多人不认识会读错音,国外很多书确比较容易读懂,《人性的弱点》《羊皮卷》等要销售得更好。古诗文也有译文,但记得译文记不住原文,怕是也会让人笑话吧。古诗文很有价值,但深奥了些。


小人物卢深


我认为,成年人如何从零开始学好古文和诗词 ,首先要从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一百首》《宋词一百首》开始,先背熟这些,打基础,培养兴趣,循序渐进。其次再进一步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大名著》要熟读才行。第三要买一本《古代汉语词典》一部《辞海》等工具书。第四要多向身边的古汉语、古典文学老师、专家请教,不懂就问,学懂弄通。


国色天香牡丹花


从前年参加了老年大学古诗词创作初级班学习,受益匪浅。退休前就喜欢诗词,不懂什么平仄格律,写的诗词基本都是打油诗。自从上了老年大学上课,学到了好多诗词方面的知识和写作技巧,一年半多创作诗四百余首,填词六十余首,还在一些报纸诗刊发表了,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增加了生活乐趣。目前的写作水平还是初级阶段,继续加油努力学习!


简静M


其实无所谓零基础,就拿诗家经典开篇之作《关雎》来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每个人都能讲上两句,从此看出,学习古文诗词最好的还是多看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读的多,读的熟,古文修养自然会上升,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多读,多看就行。


晨间小道


首先,你喜欢吗?感兴趣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才愿意学,认真学。

可以读诗词赏析,王力诗词格律,等等书,百度里面也可以搜到各种资料。如果真心想学,可以进网络学校,静心坚持学三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