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英國小說家毛姆的作品《面紗》,男主角沃爾特臨終前最後一句話“死的是那條狗”,耐人尋味。為了尋求這句話的答案,讀者不禁會多讀幾遍這部小說,思考著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與命運。

《面紗》的故事,從女主角凱蒂與查理偷情被她丈夫沃爾特發現開始。這樣的開頭,為整部小說打下了陰鬱、憤怒、不祥的底色。後來沃爾特帶著凱蒂去了霍亂橫行的湄潭府,後者的心靈在那裡得到了救贖,沃爾特卻死了。

《面紗》曾被拍成電影,但不管是小說讀者還是電影觀眾,對沃爾特的做法都有些不解。首先讓人感到困惑的,是他發現凱蒂出 軌後的態度。

凱蒂提出離婚,沃爾特卻說:“假如湯森太太向我保證她會跟她丈夫離婚,假如他給我一份書面承諾,保證在兩份判決生效的一個星期內娶你,我就答應你。”

結果查理根本不願意離婚娶凱蒂,並且正告她: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也不能讓多蘿西(他的太太)摻和進來。

這樣一來,凱蒂就沒法跟沃爾特離婚,只能跟丈夫一起前往疫區了。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劇照


沃爾特的優越感為他的命運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按照慣常思路來看這件事,被辜負的人往往站在道德制高點,最直接、最理智的做法,是提出離婚並控告那一對男女。

沃爾特並沒有。

身為細菌學專家的沃爾特,擁有理性的頭腦,處事方式向來冷靜,即便是提出這一要求時,他也有一種勝券在握的氣勢。這隻說明一件事:他不肯跟凱蒂離婚。

愛情,恐怕在很多時候是與理智不相容的。對於沃爾特來說,尤其如此。

他深知凱蒂不愛他,他甚至深知凱蒂不值得他愛,但他還是深深愛上了這個女人,從此陷入了愛情的深淵。

沃爾特在遭遇背叛後不答應凱蒂的離婚要求,看起來是他不肯放手,細想一下,又不盡然。

因為沃爾特瞭解查理的品性、為人,知道這個人並不愛凱蒂。倘若凱蒂出軌的男人真愛她,沃爾特為他和凱蒂設定的離婚阻礙自然會被擊破,他不肯放手也得放。

冷靜的沃爾特,此時強壓著憤怒,無法接受的是一個毫無理性的真理:愛情是盲目的。

凱蒂瞎了眼,所以會愛上冷酷無情的查理,視真愛她的沃爾特為空氣。

沃爾特又何嘗不是?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劇照


“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貨色,但是我愛你。”

事實上,當沃爾特和凱蒂沒有離婚,雙雙前往湄潭府時,在愛情面前,他們倆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愛上了不愛自己的人併為此受苦。

沃爾特深受其害,卻不能理解同樣深陷其中的凱蒂,自認為他的愛情比凱蒂的愛情要高尚。這樣的優越感和虛榮心,為他的命運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劇照


沃爾特和凱蒂,都是遭遇情感重創的人

我們必須承認,沃爾特要求凱蒂去湄潭府,是對她實施懲罰。

我們也必須承認,要求一個在情感上遭遇近乎毀滅性打擊的人保持冷靜、客觀和慈愛,極其困難。

也許只有寄望於時間,才能讓一切平復下來,到那時,讓男女主角再重新規劃、安排各自的生活,才是合理的。

而現在,細菌學家沃爾特非要帶著凱蒂前往霍亂橫行的疫區,他們很可能會死。沃爾特的做法,等於是將他倆的命運交給了命運。

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沃丁頓很快就看了出來,沃爾特來到疫區,狂熱的工作背後,看不到他對垂死之人的憐憫,也看不到他對科學的興趣。

“他為什麼來這兒?”

“我不知道,不知道是你讓他滿心拒斥,連靠近你都讓他起雞皮疙瘩,還是他心中愛火熊熊,出於某種原因不讓自己表露出來。我懷疑你們兩個是來這兒尋死的。”

表面的冷靜之下,工作狂的表象背後,是面對情感廢墟時的悽惶無措,是內心世界的分崩離析。

相比之下,反而是凱蒂更沉著一些——也可能只是更魯鈍些。

她在跟沃丁頓閒談時將話題扯到查理身上,就像一個在廢墟中努力尋找精美瓦礫的孩子,徒勞無功,大失所望。而她故意吃蔬菜沙拉,雖然很不明智,卻是她報復沃爾特的方式,也是她藐視絕望的恐懼的精神勝利法。

總體來說,凱蒂雖然恐懼,雖然難受,她的精神狀態卻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凱蒂會在工作中獲得心靈的沉靜,甚至在一刻不停的忙碌中感到自己正在成長,是極其自然的。

從一個較為狹隘的生活圈子中來到另一個新鮮陌生的人群中,從一個只專注於自己的一點點小事的人,到關注他人的世界。這些改變會幫助凱蒂擺脫恐懼,也會幫助她擺脫情感上的痛苦,意識到自己的愚蠢。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劇照


同樣是在疫區,同樣是在工作,同樣是情感上受到創傷的兩個人,結果卻並不相同。

沃爾特迴避著凱蒂,同時也迴避著面對他們之間情感上的難題。他用高強度的工作來壓制內心的痛苦,結果只能是身心上的雙重受傷。

凱蒂卻在與他人的交談和接觸過程中,紓解了情緒,在工作中獲得了心靈的救贖和自身的成長。

雖然有人會說,沃爾特是受害者,沃爾特愛得更深,所以他很難走出心靈的困境。

就他與凱蒂的婚姻來說,確實如此。

然而,將沃爾特和凱蒂看成兩個獨立的個體,但從各自的情感世界來判斷,他們的遭遇並無本質區別,都需要尋求走出困境的途徑。

而在這方面,顯然是選擇直面挫折、不拒絕成長的凱蒂,做法更為可取。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劇照


“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想明白了嗎?

沃爾特的死亡,與凱蒂懷孕的消息密切相關。

時間原本是撫平心靈創傷的良藥,就算沃爾特應對創傷的做法不夠完善,假以時日,或許他也能較為平靜地處理與凱蒂的關係。可惜,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新的問題出現了,凱蒂懷孕的消息,在沃爾特的心湖裡再次投下巨石。

凱蒂沒有選擇撒謊,而是實話相告,她並不知道孩子是誰的。這樣說已很委婉,因為凱蒂知道這孩子多半不是沃爾特的。

沃爾特明白這個回答的背後含義,他徹底垮了。

這個回答,對於凱蒂來說,是從習慣撒謊到實言相告的可貴進步,是她真正成長、成熟,完成靈魂救贖的一個象徵。

對沃爾特來說,卻是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劇照


原諒有多難?原諒凱蒂,並非是為了讓凱蒂好受,而是讓沃爾特自己恢復內心的平靜。可是虛榮心卻阻止了沃爾特這麼做。他太敏感,太極端,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沒有辦法做到放下。

凱蒂已不再為沃爾特的這種虛榮心而憤怒,因為她已在湄潭府的修道院的工作中獲得了新生,看到沃爾特沉浸在痛苦中,她只感到深深的遺憾。

沃爾特死了。死前他已決定要凱蒂離開此地,遠離危險。

死亡對他來說是什麼呢?

“我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但現在已經全好了。”

他已經想明白了。

沃爾特的臨終遺言“死的那個是狗”,寓意很深。

這句話取自十八世紀英國作家奧利弗·哥德史密斯的詩《一隻瘋狗之死的輓歌》中的最後一句。這首詩的大意是:鎮子上有一位大善人,做了很多好事,有一次他收養了一條流浪狗,某天狗突然發瘋,咬了主人一口。所有人都以為善人會死,但是“死的那個是狗”。

如何理解這句話?

死的是沃爾特,所以沃爾特是狗。而他帶著凱蒂到疫區時,最開始是希望凱蒂死的,這更能說明他是那條發瘋的狗。對應來講,凱蒂就是善人了。

收養狗的是善人,被狗咬的是善人,最後狗卻因咬了善人而死。

凱蒂不愛沃爾特,卻接受了他。沃爾特因凱蒂的背叛而瘋狂地想讓凱蒂死,結果凱蒂在疫區完成了成長與心靈救贖,沃爾特死於自己因愛生恨的瘋狂與痛苦。

“死的那個是狗”。愛情是如此不可思議,令人嘆惋不已。

參考書目:《面紗》(毛姆)

  • 書看完了容易忘,做點筆記記得牢。書裡書外,都是人生。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本賬號持續更新讀書筆記,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