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2020年的新冠肺炎给中国式旅游带来哪些良性思考?

YJM雪中情


我知道网上很多人倡导恢复“五一长假”,我是不赞成的,甚至我觉得十一都没必要放长假,而那些所谓的小长假也没啥必要。

对于热门景区来说,这种长假是很恐怖的,对于景区工作人员来说如此,对于游客来说也更是如此。把放假时间都集中在一个档期呢,这本来就不科学,更何况我们是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尤其是在国家富裕、老百姓有条件出来旅行以后,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可怕。

所以我们每次长假都会看到很多令人惊心的照片,长城被堵得寸步难行,张掖丹霞栈道艰难行进,青海茶卡盐湖挤得排队拍照等等。这些都给人的和生命安全增加了危险系数。另外,黄金周时期,旅游价格飞涨,什么价格都涨,游客出去不仅是体验不好,更是各种“破费”。

所以,要落实的是带薪休假,而不是强制的节假日。尤其是小长假东拼西凑,有时候要连着上8天班,太不科学了。

可能有人会说,老板不给放假你怎么办?我们国家是有法律保护带薪休假的,我曾经一年里没请假,到了年底被强制多休息几天,就是因为我的假期没用。如果规范化、合理化保护员工,我觉得带薪休假不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在公司里,请假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与老板沟通,如果公司忙得如火如荼,你偏赶这个时候请假,就有点不像话了。另外,如果公司不忙,你去请假上司又不给,我觉得这就是公司的问题,也有岗位之间协调的问题,但不属于宏观问题。很多人拿微观的事儿去证明宏观,那是幼稚。

带薪休假有几点好处:

1. 可以避开出现黄金周人挤人那种情况。当然有一些景区,比如婺源,到了油菜花季节就是人满为患,这个没办法,谁让我们中国人多有钱呢,这不是放假制度的问题;

2. 员工可以更加合理利用时间去旅行,花费也不一定那么多。通常十一黄金周以后的半个月里,价格都会减半;

3. 对于景区来说,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平时没客人,然后忽然来了一大堆。接待能力不够还被游客骂,有的挣不了多少钱还被骂太黑了,所以满肚子委屈。

对中国旅游的思考:

1.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中国旅游从传统的走马观花方式在往深度度假旅游方式转型,所以才会有全域旅游的概念呼之欲出,以及打造中国特色小镇的概念。但对于景区来说,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门票,这种门票经济,会拖累转型;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的转型主要就是模仿别人,比如全国古镇千篇一律,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同质化太强了,严重的影响了旅游体验;

2. 加强地方管理:就像雪乡宰客事件,全国有多少个这样的地方,还有打游客的地方,低价团到处都是,市场乱象何时休;

3. 加强科技进步:我一直感觉有很多地方在宣传上特别的笨,以为拍两个宣传片就把自己宣传出去了,哪有那么简单,思维意识上一定要跟上新媒体时代;同时,对于一些受季节性影响较强的景区来说,应该在网上科学地公布旺季时期游客数量和分布——景区或者热门旅游目的地应该起到引导游客旅行。当然,前提是休假制度的落户。

疫情对中国旅游的好处

我觉得疫情当然是影响了旅游经济,别说中国,泰国都损失惨重。但换个角度来看,通过这个时期,也应该成为地方自身管理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做好转型工作的时期。对于一些比较保守的思路,需要有学习新东西的时间,当然不学习那就是自身的原因了。

中国的门票价格一直是被网友诟病的,所以国家限定了门票价格。但很多景区把景区大门往外摆的更远了,这样就可以乘坐摆渡车进景区,花的钱一样多甚至更多——这对于大多数景区来说(不具备独一无二资源的景区),不是良性的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