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50多年前嘉兴公派出国厨师周宝祥,马里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厨师

50多年前嘉兴公派出国厨师周宝祥,马里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厨师

周宝祥

1965年4月,中国外交部发文在浙江省挑选几名厨师,他们将被派去驻国外的中国领事馆烧菜。选送的条件,一定是要工人或贫农家庭出身的师傅,在当时,这一条是任何人都很难暗箱操作的。

然后,就是还要具有餐饮业10字标准的鉴定书,这里说的10字标准,是指灶台上的炒、爆、溜、糟、烤、炖、焖、炸、卤、烩等烹饪技术。

50多年前,厨师要走出国门,这在嘉兴好像还是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文件一传达,嘉兴饮服公司下属各家酒楼饭店的厨师们,各自对照选送条件,每天在灶台上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更来劲了。

千载难逢的事啊,听说有的厨师在梦里也被选中了好几次。经过嘉兴餐饮业大师傅的推荐和各有关部 门上上下下的排列讨论,那时正在嘉兴五芳斋饭菜部当厨师的周宝祥,因具备各项选送出国的各种条件,被浙江省人事局列为选送对象,并报请中国外交部进行再一轮政审。

从发文、选调到正式出国,经过了四年多的手续过程,1969年8月,周宝祥正式填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工作人员”登记表,以国内一等厨师的资格被派往马里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任厨师。

50多年前嘉兴公派出国厨师周宝祥,马里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厨师

周宝祥1921年出身在浙江绍兴东浦乡下,作为一个贫农家庭里的苦孩子,他13岁就背井离乡,到杭州艮山门建德村的一家菜馆做学徒、干杂活。

15岁那年,嘉兴餐饮业里的前辈蔡春荣师傅,将周宝祥带在身边,留于嘉兴望吴桥中南饭店学烧菜。由于他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诚实做人,所以很得嘉兴餐饮业里老板、师傅们的看好。

吴震懋菜馆是一家创建于1897年的百年老店,就在周宝祥19岁那年,菜馆老板把周宝祥请到店里,聘他为厨师。后来,因时局动荡,他先后到过嘉兴聚和菜馆、刘禾兴菜馆、嘉兴飞机场和民丰纸厂食堂等地方烧过菜、当过厨师。

用周宝祥自己的话来说:我从小到老都是吃油腻饭的。是的,周宝祥在烹饪上的功底之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正因为吃了一辈子的油腻饭,周宝祥才成了嘉兴餐饮业里最先公派出国烧菜和名载史册的烹饪大师傅。

当年曾听吴震懋菜馆负责人许师傅说过:“周宝祥只要一走进厨房,就会把思想集中到灶台上。他干活认真细心,擅长做墩头、蒸笼碗菜,还能一个人烧全席菜。”

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周宝祥被吴震懋菜馆聘为厨师后,60多年的时间里,他在嘉兴餐饮行业里的徒子徒孙,就象种子一样撒落在本地或外埠的各家酒楼饭店。如荣获中国烹饪大师证书和中国烹饪国家一级评委的嘉兴名厨苏强,就是周宝祥1965年收的学徒。苏强传承了周宝祥师傅的浙菜烹饪手艺,是当前嘉兴餐饮业厨房中公认的一块金牌。

名师出高徒,后继有传人,这是我们嘉兴餐饮业的兴旺所在,也是我们每位食客的口福所至。

50多年前嘉兴公派出国厨师周宝祥,马里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厨师

记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吴震懋菜馆还开在建国路上(香花桥以南),我家就在它的马路对面。我和附近的小孩在放假时常到该店的河埠边去看菜馆员工挤虾仁、划黄鳝之类杂活,有时还拿了一个大碗去找周宝祥大师傅,买些剩在大锅底下的不能上碗的乳腐肉。

他待人温和,老小无欺,每次打给我们的锅底乳腐肉,几乎是半送半卖。为此,在吴震懋菜馆的众多厨师中,我对周宝祥也算是比较熟悉,有来往的。

人说10个厨师9个胖,周宝祥虽然也在灶台上尝遍了酸甜咸辣各种调味,其人却与常见的胖乎乎的厨师不一样,他显得清瘦干练,眼神里充满着大厨师们常有的那种不凡气度。

从时间上算,周宝祥出国那年,他已是48岁的中年人了。他的妻子顾云珍也是与丈夫一根藤上的苦出身,她快言快语、性格开朗,邻里亲友都喜欢和她交往。顾云珍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奉者,她在碰到我的时候,经常会重复跟我说:“宝祥出国前,我特地请了一尊木雕的弥勒佛要他带在身上,出门在外,风风雨雨,菩萨保佑他量大福大。”

50多年前嘉兴公派出国厨师周宝祥,马里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厨师

同时,她把周宝祥出国一事也看作是自己和家庭的荣耀,单位领导几次询问她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她总是这样说:“我也舍不得宝祥离开家里到国外去烧几年菜,但为了服从革命工作的需要,我不能抱住他不放呀。”

实际上周宝祥一走,困难还是有的,只是他们没提什么过多的要求而已。

其一,家里一男一女两个十多岁的孩子都要大人照顾。

其二,那时买东西都凭票、排队,生活的节奏远比现在累得多了。

还有,周宝祥长达六年多时间的出国分别,一个想家,一个想亲人,传统的家庭观念,旧式的通讯方式,真够人相思的了。

好在嘉兴饮服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每逢过年过节常会给周宝祥家属送去关怀和温暖。有几次,我也见到周宝祥单位里有人把凭票买的煤饼,帮助代送到他们家里。这些看起来像平常事,但在当时已是光荣人家的待遇了。

周宝祥从马里回国后,有时也会在亲朋好友面前聊起在国外的工作、生活经历。我曾听他说:“中国厨师在马里,很受大家的尊重。我在那边是给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主要官员负责一日三餐,中餐为主,也要备点西餐。

马里总统和他的政府官员有时来到丰沙里中国总领事馆,他们都很喜欢留下来吃中餐,总统看到我们厨师后经常会和大家握手,并用硬绑绑的中文说:‘好吃好吃’。我们做厨师这一行的,一想起那种场面,真是荣光满面,快乐无比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