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實名用戶超3000萬!“粵省事”支撐精準防控,助力復工復產

2019年4月,實名用戶註冊量突破1000萬;

2019年10月,實名用戶註冊量突破2000萬;

2020年2月26日,實名用戶註冊量突破3000萬;

南都訊 作為全國首個依託微信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廣東“數字政府”改革的首個重要成果,“粵省事”自2018年5月上線以來,以實際行動快速“吸粉”,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壓力測試”中奮力前行:通過不斷地迭代更新,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有力支撐疫情防控工作。

時間回溯到1月30日,那是大年初六,經過幾個日夜的鏖戰,“粵省事”正式上線疫情防控服務專區。全國疫情實時動態、疫情線索尋人、個人健康申報、發熱門診查詢……12項防疫服務功能的相繼推出,讓廣東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群防群治和政務服務上,迎來“數字政府”的強力支撐。

疫情形勢變化迅速,廣東“數字政府”快速跟進。剛進入2月,防疫專區就新增了司乘“入粵登記”、網格居民健康情況採集等7項服務,一週後又推出疫情防控“粵康碼”、出具解除醫學觀察電子告知書等6項服務。為助力企業科學復工復產,“企業員工健康信息申報”“中小企業訴求應答平臺”等功能火速上線。

“粵省事”因其強大的辦事功能訪問量實現了快速攀升。開通不到一個月,“粵省事”“疫情防控專區”累計訪問量3725萬次,訪問人數1241萬人次,其中疫情信息2月25日單日查詢4.1萬次,累計查詢477萬次。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2月第一週的整個‘粵省事’平臺日均訪問量達到1654萬,較上週上升334.77%,第二週達到2006萬,又上升了21.3%”。並且不到一個月,實名用戶註冊量就新增了360多萬。

截至2月26日,“粵省事”實名註冊用戶已超過3000萬,平均每4個廣東人就有1位在使用“粵省事”。上述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人表示,戰“疫”當前,廣東“數字政府”將在權威信息推送、大數據分析共享和全流程在線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粵省事”極速上線疫情防控服務專區

1月23日晚,廣東正式啟動重大突發衛生公共事件一級響應,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那幾天,快速發展的疫情引來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魚龍混雜,以權威信息“掃盲”、提供精準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充分發揮“數字政府”一體化平臺優勢,著力“建機制、搭平臺、推應用”,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科學化、精準化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僅用不到一週時間,便迅速搭建起疫情防控服務平臺,於1月30日在“粵省事”上線“疫情防控服務專區”,涵蓋全國疫情情況、權威防疫資訊、群防群治和防疫便民等四大內容。

一方面,該專區“一站式”提供及時、權威的疫情信息和專業的防疫知識,開通實時播報和闢謠專欄,消除恐慌情緒。另一方面,專區匯聚了各項與疫情相關的應用模塊,如疫情線索尋人、個人健康申報、新冠肺炎諮詢、發熱門診查詢、疫情群眾監督等群防群治管理功能。

例如,用戶可通過專區的“全國同乘疫情查詢”,輸入近期本人乘坐的航班車次等信息,即可一鍵獲取曾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否列入可疑疫情範圍。

不僅如此,如果有認識的湖北老鄉需要在當地住宿,用戶還可進入專區選定地理位置,查詢本市全國指定接待湖北遊客酒店信息,並直接一鍵撥號諮詢房源信息。

市民李女士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就是用“粵省事”解決了朋友的燃眉之急。“我朋友從加拿大多倫多回國,曾途經湖北,後來要飛回多倫多,但國內有航班的機場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由於北京、上海允許入住的酒店受限,他一直很焦慮,希望在廣州找到酒店入住。”李女士想起了“粵省事”,通過平臺查到了指定接待湖北旅客酒店的信息,立即分享給了朋友。

入粵登記”暢通行

粵康碼”推動“一人一檔”健康檔案管理

2月3日,眼看著部分單位、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廣東返程高峰在即,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保順暢工作,按照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總指揮部相關部署,“粵省事”疫情防控服務專區新增了“入粵登記”服務。據悉,該服務主要面向外來入粵的司機、乘客群體,在進入廣東省時登記個人信息並記錄體溫。

“入粵登記”等功能上線,讓“粵省事”迎來了歷史性的信息吞吐量。據上述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負責人介紹,2月1日-7日,“粵省事”平臺日均訪問量達到1654萬,2月8日-14日的平臺日均訪問量達2006萬,峰值高達2940萬。這無疑為“外防輸入”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提高疫情排查效率,推動人員安全流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也為全面實現公民健康信息“一人一檔”管理奠定基礎,一枚小小的“粵康碼”在“粵省事”上線了。

“‘粵康碼’雖然只是一個二維碼,但它背後是一項項便民利民服務的集成,信息彙集量很大,功能也很強。”2月2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高尚省積極為“粵康碼”代言,他介紹說,“粵康碼”整合了多渠道採集的個人健康數據,實現“一人一檔”健康檔案管理。同時,支持快速便捷的採集和查驗,並大幅提升了數據分析能力。

高尚省舉了一個2月22日發生的例子,“一位外地回珠海的人員使用‘粵康碼’過程中,系統反饋該居民是潛在密切接觸者。社區和街道掌握情況後,立馬啟動相關的應急機制。”他表示,這就是粵康碼的功能,“通過彙集疫情數據實現健康數據聯網,為疫情動態管理、重點人群排查,提供了重要依據,助推疫情早發現、早處置。對群眾來說,這既是保護自己,又能關愛他人”。

2月24日晚8時26分,在家“憋”了40多天的四川籍務工人員胡志君,終於搭乘廣州首班免費返穗返崗專列抵穗,和他一同下車的,還有587名返穗務工老鄉。他出發前一天在四川做好了身體檢查,並在當地開具了有效期為3天的健康證明,下車後在“粵省事”完成實名認證,就在“粵康碼”服務中看到四川省提供給自己的健康證明。

據瞭解,這是廣東省有關部門迅速對接四川、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建立的健康信息跨省互認和共享機制。有關省份返粵務工人員只需打開“粵省事”,就能便捷出示外省健康證明,為他們返工返崗、生活通行帶來極大便利。有了“粵康碼”,胡志君心裡更踏實了,“在家就聽說廣東(防疫)管理很好,對自己嚴格也是對他人友好。只要大家一起遵守,一定不會有危險的”。

聯動“粵商通”助力中小企

訴求響應平臺辦理率超90%

“入粵登記”的數量與日俱增,意味著各行業迎來了“復工潮”。“粵省事”與“粵商通”平臺打通,共享個人健康信息,有效減少員工重複填報,支撐企業有序安排復工復產。然而,不少中小企業正面臨疫情帶來的發展衝擊,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讓老闆們不知所措。

2月11日,廣東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臺正式上線啟動,在線受理疫情期間企業反映突出的用工、融資、稅務、進出口等方面的訴求,並在後臺建立聯通全省各地、各部門的信息歸集和精準分發機制,第一時間響應、最快速度處理。

佛山某科技公司負責人正為企業還貸日期將至而發愁,聽聞這一消息,他迫不及待通過平臺提出訴求,“如果按照往年正常復工,還貸是沒有問題的。但疫情發生了,沒開工企業沒有收入,同時還要支付工資,年前已經沒有多少流動資金,希望可以延期還貸。”他還希望,能夠再融資300萬元,用於資金週轉和發放工資。

很快,該負責人接到了一通來自佛山市金融工作局的電話,對其還款問題與貸款的申請途徑進行了明確而清晰指導,“他們表示將幫助我們找到貸款銀行”。他認為,該平臺及時解讀政府政策,給企業帶來利好信息,未來還需為企業落實資金等問題,真正幫助中小企業挺過難關。

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已有7000餘家企業訪問平臺,訪問量超過27700次,累計提出訴求1678個,已響應1598個,辦理率超過95%。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高尚省曾在上述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們對企業訴求進行了分析,發現用工訴求數量最多,其次是融資、稅務、出口三類訴求。”他還表示,廣東省有關部門將持續跟蹤推進企業訴求的快速解決,更好地幫助企業應對生產經營方面的困難。

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研究近期防控重點工作。會議強調,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要把各項惠企政策儘快落實到位,完善政策配套實施辦法,在一體化政務平臺上建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專欄,使各項政策易於知曉、一站辦理。

高尚省表示,中央的決策部署非常明確,指導性很強,就是要我們發揮好政務服務平臺的優勢,以網上服務為抓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去年,我們面向全省1200萬商事主體推出的粵商通APP,已經匯聚了全省300多項涉企政策,廣東企業家一機在手即可隨時查詢。這兩天,我們按照中央及省的部署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梳理全省已發佈、擬發佈的相關政策措施和網上服務系統清單,迅速開發上線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專欄”,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精準服務。希望我們的這些努力,可以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廣大企業,政府和企業攜手一道共克時艱,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实名用户超3000万!“粤省事”支撑精准防控,助力复工复产

採寫:南都記者 莫郅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