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文|寶藏男害

二十世紀福克斯斥資1億美金打造航母級影片,入圍76屆威尼斯電影節,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提名。17年7月開拍,19年6月預告,12月5日大陸首映,前後兩年多時間的匠心打磨。好萊塢巨星布拉德皮特飾演主人公羅伊。

“整部電影是講述在探索中敞開心扉,這是一段神話之旅,荷馬史詩般的旅程。”影片導演詹姆斯·格雷

談到格雷,就不得不想起他眾多作品透露出的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戲劇性衝突。如《小奧德薩》、《兩個情人》等作都可嗅出藝術香味。他的作品常窺見家庭、種族、個體這類元素,想來也是與他作為猶太移民後裔的經歷有關。

將《星際探索》看作一部哲學系科幻片,是因為它並沒有將重點放在講述宇宙框架、生命交流上。儘管整部影片的畫面曼妙非常,深邃太空與孤獨火箭相得益彰。然而這部作品將主要焦點聚集在了父子二人的自我救贖之路。

父與子的關係,既是人類基因上的代際傳承,又有自然界雄性動物的自在聯繫,更是人類社會的倫理平衡。

但影片把理論的框架稍加改變,將父子關係放到了無盡宇宙中進行觀察。父親追尋外星智慧,並樂此不疲,以至於瘋狂。兒子追尋父親,既是執行命令,更是要帶父親回家。

故事裡的父與子總是存在著既極度相似又迥異非常的特點,這也預示著結局二人走上了各自屬於自己的路。

他拍攝到了比以往都詳細的奇異而遙遠的世界,很美,很壯觀,充滿驚奇。但在壯麗的外表之下,什麼也沒有,沒有愛與恨,沒有明與暗。他只能看到那裡沒有什麼,卻錯過了眼前的東西。

——影片中羅伊對父親的評價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尋找異星文化背景下探討地外倫理的太空歌劇

影片使我想起太空題材遊戲《無人深空》,獨自一人探索數百億的星星,解開宇宙的最終奧秘。每每回憶影片羅伊獨自一人乘坐火箭折返於行星間,腦海中不自覺的湧出一股孤獨感。

浩瀚宇宙,孤獨深空,永遠是屬於人類探索者的孤獨。無垠星海與“一葉扁舟”的蔚藍地球、無盡星辰與“縹緲一粟”的人,這種對比所產生的強烈反差是震撼人心的。

然而尋找異星文化,探索地外智慧生命是人類的願景,因為人類渴望不再孤獨。

《普羅米修斯》所講述的尋找異星文化、人類起源的故事就很不錯。睡眠航行、異星建築、物種衝突等元素,都試圖在告訴觀眾無論人類起源於何處,在星系之間總還有“其他人”。

而本片的背景就是尋找地外智慧的“利馬計劃”。 老羅伊是太空探索領域的英雄,利馬計劃試圖將飛船航行至星系邊緣避開恆星頻率干擾,探索太陽系以外的智慧信號。

很難想象,羅伊的父親帶領船員離開家園探索外太空,是如何被孤獨感所吞噬,變成了狂熱極端的離群索居式的“探索者”。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儘管利馬計劃對於地外智慧文明一無所獲,老羅伊仍然不願離去。他是個驕傲的人,是第一個登上木星的英雄人物。

他選擇叛變,殺掉所有想回家的人,最終獨自一人守著這艘船,在海王星邊緣。

衝突還讓這艘反物質驅動的飛船損壞,以至於太陽系爆發潮湧,人類面臨滅頂之災。

“為了追尋真相,你願意花費多少心血?”——科幻電影《普多米修斯》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人類心靈中的一切罪惡,作為一種傾向被包含在潛意識中。”這不得不使我聯想,或許老羅伊因為建功無數,自尊過強,未能實現預期目標而羞愧難當,無顏面對父老;或許宇航員這個職業,讓老羅伊放棄太多情感,變得麻木不仁,拋棄妻兒,已無掛念。

但是格雷導演的藝術畫筆並未對此濃墨重彩。這在他看來僅為背景,他的真實目的是在太空框架裡創造一幕歌劇。

為何將這部影片視作太空歌劇,從地球、月球、火星以及海王星的航行時間來看,短不過一天,長不過兩個月;從羅伊接受任務奔赴海王星的兩個月看,飲食休眠等諸多現實因素並不符合目前的天文學、以及宇航技術等知識標準。

不僅如此,影片的主要焦點放在了羅伊這位傳奇英雄之子的身上,全片對於羅伊的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全作無不流露出濃郁悲情的理想主義色彩。

引人深思的哲學系科幻底蘊

生活在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丁


談到羅伊,也就是談到了影片的核心。影片帶有哲學意味,試圖在太空視角下論證父子關係、人性、親情、倫理道德等存在的必然性。

劇情的主線是羅伊尋找利馬飛船和父親,但意不在此,而在此過程中羅伊的心理變化。

與此同時影片中的意識流很明顯,通過內心分析、內心獨白等方式講述羅伊自小的冷酷無情使他從事宇航任務時理智機敏。整部影片大量使用旁白(羅伊內心獨白)的方式,輔之以蒙太奇手法刻畫他的人物形象。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藝術化的視聽細節

著名美學家張瑤均在《論電影藝術的美學本性》講道:“電影既如雕刻、繪畫等是視覺藝術,又如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以視覺為主視聽結合的藝術。”

影片的場景調度極具藝術化,並將足夠多的信息通過特有的空間效果傳遞。

鏡頭的切換,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的合理使用有效的使觀眾沉浸於太空。

尤其是在失重的太空裡發生的故事,鏡頭都很真實的展現出搖搖晃晃的感覺。

影片之所以提名音響獎完全有其緣由。關於聲音的把握和背景音樂的使用恰到好處,月球激戰的爆炸、火箭升空的爆炸都以真實的無聲來代替,羅伊偷渡仙王座飛船時緊急燈光打開,紅藍黑在寂靜太空裡並不起絲毫波瀾。

開頭的太空長梯,由一片寧靜到潮湧爆發,代入感也很強。畫面將爆炸火焰和寧靜宇宙相對比,並注意運用頂光、背光等光線效果。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自我救贖之路

故事裡羅伊前妻親吻他的後頸,羅伊下意識的閃躲。如果我們聯想到後面羅伊找到父親後老羅伊下意識將手躲避這一細節,很容易理解父親對兒子的深刻影響,無論是基因或是後天。

兒子16歲時,老羅伊前往太空,故事中講到那時的錄像表示老羅伊對兒子充滿了愛,他說道:“I love you, son.”然後離開。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缺少真實的父愛,羅伊的成長逐漸偏向孤僻冷漠。

羅伊作為宇航員接受心率監測,儘管遭遇再大風險,他總是心律穩定。

一個毫無波瀾的人,面對慌亂理智應對,其在情感上的承受能力也是極強的,甚至極端。

羅伊對周圍的事情無感。月球的一場激戰,海盜掠奪資源,周圍人死去,上校和羅伊死裡逃生。

經歷生死,一場浩劫。有趣的是,羅伊僅僅認為像看過了一場不明所以的小丑表演,他永遠以冷靜客觀的角度審視這個世界,像個看客,從不放入情感。

就像生物學家觀察動物習性,並不認為兩隻猩猩交配是因為愛

有人曾說,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旅途中,羅伊的心理漸漸發生變化。得知父親活著,但是被司令部拒絕參與任務。羅伊的心率再也無法平衡穩定,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軟肋。

兒子在父親離去十多年後成為了一名傑出的宇航員,去追尋父親的腳步。這不能否認有情感因素的羈絆。

羅伊得知司令部要用核武器摧毀利馬號,在受到火星基地負責人的幫助偷渡火箭後,聽到負責人說:“我要對我的人負責。”

羅伊的心中,開始思考人性的意義,情感的存在必然性,他越來越覺得,腳踏實地,愛身邊的人,遠比孤獨的逃離更有意義。

在社會科學領域,人是社會人,具有社會屬性。人是天生的社會動物,離開了社會,作為個體的人是難以生存下去的。

儘管這個世界上有極端人,他們追求自我放逐、自我隔離,但是仍無法面對與社會相聯繫的事實,由古及今,並未改變過。

羅伊在海王星找到父親時,父親堅持認為飛船就是家,無情離去。他不再在乎妻兒,並將全部精力用在尋找外星生命這一事業上。

此時羅伊內心的思考與鬥爭到了極點,他理解了孤獨個體在無人宇宙的悲哀。這種力量將人從社會中分離開來,人一旦不具有社會性,人性也隨之離去。

最後羅伊駕駛飛船回到了地球,他開始理解周圍人,開始明白人性的意義,開始湧現自我情感。人的意義,就在於活在當下,熱愛生活,去愛自己和愛別人。


哲學、意識流、藝術,你確定這是6.8分科幻電影?


寫在最後的話

這部“意識流電影”通過太空視角下刻畫人的心理活動,反映出了人的意義,人活著的價值。其實探索未知並沒有錯,但是不可盲目狂熱去尋找不存在或是小概率的事物。

現實生活中的賭博,人們總是認為自己的運氣還沒到,總是覺得下一把能贏回來,最終陷入極端心態,自我毀滅。

上世紀的淘金熱,人們總是認為發現金礦的是自己,再挖一會再挖一會,其實大多數人都失敗了。

過度遊玩的電子遊戲,許多人上癮後總想著再玩一局再玩一局,沉迷於自我認知的虛擬世界浪費青春。

從電影中可以窺見很多哲理,導演格雷其實也在告訴人們:活在當下,把握人生。

一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向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



我是寶藏男害,歡迎關注 。本文僅代表個人理解,朋友們可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