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戚繼光行賄受賄錢財無數,為何死時家徒四壁?

提及歷史上著名的抗倭英雄,想必許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戚繼光。

而他,除了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就外,還在書法和文學方面也有著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然而,即使像戚繼光這樣的英雄,也不免被那個腐敗的朝代所影響,參與到了“賄賂”事件之中。

戚繼光年少時,雖家境貧寒但他卻胸懷大志,常常廢寢忘食地讀書,精通儒家經典和古今歷史。由於年少時家鄉就飽受倭寇的侵害,戚繼光一直希望能夠殺賊報國。後來,他繼承了祖上職位,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幾經輾轉,又被調往薊鎮。

戚繼光行賄受賄錢財無數,為何死時家徒四壁?


在戚繼光被調到薊鎮之前,福建一帶的倭患基本平息,但是,北方邊境卻時常遭到韃靼的侵擾,對首都北京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陝西道李叔和與工科給事中吳時來的相繼舉薦之下,當時,正在擔任福建總兵的戚繼光被召入京,與他一同進京的,還有自己的頂頭上司——福建巡撫譚綸。

譚綸同樣是一位抗倭名將,每次打仗的時候,他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在軍事上頗有才幹。對於戚繼光的才能,譚綸一直都十分欣賞,兩人明面上雖是上司和下屬的關係,但私底下卻是一對肝膽相照的摯友。在戚繼光平定倭寇的行動中,譚綸一直對他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次年,譚綸被朝廷調往薊遼擔任保定總督,同時,兼管糧餉。譚綸上任之後,立即向朝廷舉薦:建議將戚繼光調到北方負責練兵事務。出於對譚、戚二人的欣賞,朝廷很快就批准了這個請求。很快,戚繼光正式擔任薊昌保定練兵事務一職,在昌平、薊州、保定一帶,所有總兵以下的武將均要受到他的節制。

由於,戚繼光從小生活在北方,後來,更是在薊門服役五年,因此,對於薊鎮一帶並不陌生。而朝廷方面,將保衛首都北大門如此重任交付於他,也足以看出朝廷對他的器重。更重要的是,與他交好的譚綸,這一次仍舊是他的頂頭上司,在行事上不必擔心有人從中掣肘。

因此,戚繼光一開始對於這個職位,還是相當滿意的。戚繼光剛一上任,便開始為自己的雄偉計劃付出行動,他先是向朝廷請求調撥十萬士兵交給自己訓練,接著,又補充了士兵挑選、糧草徵集和武器製造等許多方面的建議。然而,他的請求剛剛傳到朝廷,便遭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極力反對。

且不說當時明朝國力空虛財政緊張,無力承擔十萬士兵的軍糧,更重要的是,戚繼光剛上任不久,將十萬士兵都交到他的手中,無異於養虎為患。如果,戚繼光有任何不臣之心,那麼,其帶來的威脅絲毫不亞於北方的韃靼大軍。朝中甚至有人指責他求望太過、志意太侈。

十萬士兵終究是不可能的事,最終,朝廷也只是撥給他三萬士兵讓其操練。此事不久,戚繼光的職位又再次發生了變化,原本他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譚綸,但一年後朝廷又突然調走了薊鎮總兵郭琥,並由戚繼光頂替他的位置。如此一來,戚繼光的地位就與昌平、保定的總兵平級,對方再不必再受他的節制。

為此,戚繼光很長一段時間都表現出了憤憤不平,覺得自己最大的對手不是來自於邊疆以外,而是朝廷內部。外賊無法給自己造成多少困擾,如今,卻一直被朝廷大臣掣肘,又怎能不叫他氣憤?

原本,懷著一腔熱血想要報效國家的戚繼光,在遭到朝中大臣的輪番打壓、屢屢碰壁之後,終於明白:如果想要有一番作為,必須得到朝廷的支持。於是,戚繼光開始著力於處理自己與朝中重臣的關係,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高拱、除階和張居正三人。為此,戚繼光甚至不惜使用一些齷蹉手段。

在張居正的回憶錄中,有著這樣一段記載:

“戚繼光曾經派他的弟弟給自己送來厚禮,但是,自己只是象徵性地收了一點,其餘的都讓對方退了回去。”除了回憶錄中記載的這一段,我們也不難猜到戚繼光平日裡的其它作為。更何況,他後來能與高拱、除階和張居正三人同時交好,自然是下了血本的結果。

戚繼光行賄受賄錢財無數,為何死時家徒四壁?


以至於,後來史學家為戚繼光立傳的時候,才會說:“俞大猷與戚繼光均為名將,但是,戚繼光的操行卻不如前者。”這顯然是暗指他行賄之事。

除此之外,明朝文學史家王世貞,還曾經寫下過一篇張居正傳記,說:“戚繼光常常花錢購買姬女送給張居正,以至於,後來對方縱慾過度、疾病頻發。”不過,這種說法也僅僅只是一家之言,缺乏有效的證據加以佐證,而且,王世貞與張居正私底下有間隙,也不排除惡意抹黑對方的可能。

當然,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張居正後來確實與戚繼光關係很好。在張居正擔任首輔的十年時間之內,一直對戚繼光加以重用,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每次,朝中有人想要為難戚繼光的時候,張居正便為他出頭,不僅使戚繼光在無數風波中倖免,還將那些企圖陷害他的官員盡數調離或者罷黜。

這樣的袒護,也為戚繼光日後的軍事生涯,創造了極其良好的環境。對於張居正的偏袒,戚繼光一直都心懷感激,不僅平日裡大小禮品不斷,當張居正因為父親病故而回家奔喪的時候,戚繼光還特地派出了一隊士兵保護張居正南行。

張居正作為朝中重臣,身邊自然不缺人保護。不過,對於戚繼光的這種行為,張居正還是留下了六個士兵以示領情。在張居正出發之前,還一直擔心自己走後戚繼光會遭到朝中大臣的報復,因此,他將自己的學生梁夢龍安排為薊遼總督,即:戚繼光的直接上司一職。

不僅如此,張居正還親自寫信給戚繼光,告訴對方梁夢龍與自己的關係,讓他不必擔心。

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戚繼光在政治上同樣有著很高的覺悟,他在進京之前,就能和自己的直系上司譚綸搞好關係,進京之後,又能同時和高拱、除階和張居正三人保持良好關係。但是,這三人看上去關係甚好,實際上,卻一直是矛盾不斷,私底下暗暗交鋒。

原本,首輔之位乃是除階擔任,後來,卻被高拱取而代之,最後,這個職位又落入到了張居正之手。而令人驚歎的是,在首輔之位的幾度輪換之中,戚繼光卻能夠一直站穩腳跟,這其中,與他的政治智慧,有著莫大的關係。遺憾的是,戚繼光的這種好運,並沒有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戚繼光行賄受賄錢財無數,為何死時家徒四壁?


在張居正病逝之後,他的好運也基本到了頭。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張居正的死正是明朝由盛轉衰的重要事件,而對於戚繼光本人而言,張居正的死,也是他整個人生盛極而衰的開始。實際上,儘管張居正一直在朝中執掌大權,但是,萬曆皇帝卻對他積怨已久。

萬曆皇帝即位的時候年紀尚幼,朝中之事一直由張居正代他處理。可是,當萬曆皇帝逐漸長大之後,張居正卻絲毫沒有要將權力歸還的意思,而且,還對皇帝大加限制,以至於,皇帝連賞賜侍女的賞錢都拿不出來,心中自然痛恨對方到了極點。

並且,張居正在把持朝政的十幾年中,自然是樹立了不少敵人。

他的許多改革措施,雖然,使得明朝走向繁榮,但是,卻也同時得罪了許多貴族集團的利益。這些人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自然不敢與之抗衡,但是,如今張居正已死,他的“餘黨”自然要遭到全盤清算。而早已被貼上“張居正”標籤的戚繼光,當然就是首當其衝。

張居正死後不久,朝中便有人開始上書彈劾戚繼光結黨營私、貪汙腐敗,甚至,有人舉報他意圖謀反......幸虧,此時的萬曆皇帝還不至於昏庸到了極點。他雖然心中對張居正極度痛恨,但是,卻不至於因為一些捕風捉影的言論,就對名將痛下殺手。

當然,雖不願殺了對方,但是,對於戚繼光的“張居正餘黨”這一身份,萬曆皇帝一直覺得心裡有塊疙瘩。況且,當時戚繼光在軍中早有威名,又是統領著數萬大軍,即使現在沒有謀反,也很難保證將來沒有不臣之心。出於以上的種種考慮,朝廷最終將戚繼光調到了南方。

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戚繼光在南方有許多抗倭功績,在北方卻少有大功,因此,南方更加適合他的發展。”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戚繼光此次被調往遠離京城的南方,失寵的跡象是再明顯不過的。而戚繼光,雖然不願意離開自己經營了十幾年的薊鎮,但是,迫於朝中勢力,最終,也只能落魄離開。

戚繼光行賄受賄錢財無數,為何死時家徒四壁?


可以說,戚繼光原本有一腔報國熱心,但是,在那個腐敗的朝代卻無處施展。想要報效國家,甚至,不得不使出“行賄”這樣齷蹉的手段,這也足以說明,當時的明朝政治是何等的腐敗。而戚繼光,前半生因為有張居正等人的欣賞,能夠報效國家,但是,卻在張居正死後鬱郁不得志。

對於此,除了感慨他個人的命運之外,也只能說是生不逢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