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是自卑還是自信?

用戶110765718205


獨處-合群,是人格概念中的兩個維度;自卑-自信,是性格概念中的兩個維度。我們的人格更穩定持久,相比較而言性格更易變、可塑。

簡單解釋完兩個概念,我們就能發現:獨處與自卑(自信)雖然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是本質上是屬於兩種概念的,進一步地解釋就是,獨處或合群,與自卑或自信並沒有直接關聯。獨處的人可以自卑也可以自信,同樣,合群的人有自卑的也有自信的。

一、獨處且自卑

社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這些名詞可能大家都聽過,這背後的原因,就包括自卑。

二、獨處且自信

特立獨行、獨來獨往的人,多半就是比較自信的。

三、合群且自卑

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他們沒辦法自己給到自己指引、嚮導、反饋,因此就需要依靠別人來給他們這些。這部分人,就會表現得合群且自卑。

四、合群且自信

對各種人際關係駕馭自如、張弛有度的人,就是合群且自信的代表。

歡迎評論,我會對每條評論進行回覆。

【心理PM】專注於提供心理層面的解決方案,敬請關注~~


心理PM


這個問題抓的很好,我一朋友就非常喜歡獨處,經常一兩個月不出門。而獨處需要非常強大的能力,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這話怎麼講呢,自信和自卑通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人才會有自卑。下面給大家講講我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一個劇作家,也是一個內心非常強大的人。靈感來了非常的瘋狂,最長一次7天沒有睡覺,只在中間累了的時候小憩一下。這個時候大家都不能打擾他,一般不熟的電話都不接,給他發信息經常幾天才回。創作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他最自信的時候,那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所向披靡無所不能,聊起天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有的時候這傢伙又會很自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活著沒意思,還總覺得自己要死了,絮絮叨叨的跟人說,說完就把自己關起來,幾天不見人。有一次約好去他辦公室找他,敲了半天門沒開,電話也沒人接,心裡急了把門一推,發現門居然沒鎖。辦公室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直接上2樓,發現哥們正對著牆壁說話。問他怎麼沒有員工,他說自己心情不好,給員工都放假了。又問屋門怎麼沒鎖?他說他的門從來都是虛掩的。

最近哥們老覺得自己活不長了,滿世界亂轉,從南到北那些小縣城小鄉鎮,他沒去過的都要去一遍。前段他轉過來半首詩,分享如下:

我問他在做什麼生意

他說正在死

一秒鐘死一次

每一次都比永恆徹底

絕對不會復活

你不要眨眼睛

你會錯過很多次



17譚


一個人獨處,不和他人相處的人。

第一:是自卑,我身邊就有很多,就像我的堂哥,他天生身體有缺陷,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使他一直不和別人來往,上學的時候,做什麼事都低著頭,不和同學有太多的言語,自己做自己的事,踏入社會也是如此,就連工作都是家裡人安排的,身邊除了家人沒有幾個能說得上話的。

第二:是個性。我們身邊應該也有那麼一個人,這種人對什麼都好像不感興趣,感覺他瞧不起任何人任何事。就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第三:也可以說是自信。他的自信來源於什麼呢?要麼他成績很好,要麼他家裡特別有錢,或者有權。目空一切,不削比他差的人結伴。

第四:應該可以說是(高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有這種人他會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獨處,他並不是不願和別人相處,而是他更喜歡安靜的思考問題,不喜歡喧鬧,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

第五:也有可能是失戀的人,😂😂我失戀的時候幾乎沒怎麼說話。





SMR丶清宇


我特別喜歡一個人待著,獨處在一個房間裡。

自己親密的朋友有時說到我家玩,我就會拒絕他,逃避這些話題,不喜歡和認識但不熟的人打交道,特別是不認識的人完全無視掉。

有的時候在親密的朋友或是家人面前喜歡熱鬧的場面,越是熱鬧的那種,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很活潑的樣子。

但是有時候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喜歡自己和自己說話,特別是在黑暗中的時候,喜歡一個人鎖在房間裡,把整個房間變成黑暗,不開燈,拉上窗簾。

在熱鬧的課間什麼時候,有時候常莫名的感到孤獨,很想哭。

看著別人的談話,總感覺自己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

不是自卑更不是自信,只是有的時候喜歡這種感覺,僅此而已。



魂牽夢繞醉相伴Y


我喜歡獨處,或者和愛我的人相處。

我覺得這是自卑。

為什麼這麼說呢?感覺從小到大,都一直把自己的缺點看得太重。小時候,學東西很慢,總是受到責罵;在小學時,總是因為長得胖而嘲笑,外號數不勝數;到了中學,我開始變得默默無聞,想專心於學習,於是我一直努力,通過中考考上了當地的一所好高中,於是在高中達到了我自卑的巔峰。我高中的新班級沒有一個認識的同學,進班後發現大家都三五成群,而我卻很孤獨……慢慢的,高中三年過去了,我也沒有交到一個好朋友,到現在,我和高中同學都失去了聯繫。

上了大學,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競選班委,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多交一些朋友。但是慢慢的發現,我不喜歡這樣。一個人獨處,可以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時候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在一個不熟悉的人面前,真的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以至於討厭那種尷尬的氣氛,變得不喜歡和大家交流。

自卑不是一個好東西,讓人會很膽怯,什麼都會不敢嘗試,懷疑自我。就算機會在你面前,你都會覺得不是自己的或者自己沒辦法做到。希望大家都可以沒有自卑,明天都開開心心,自信滿滿!





慕容白茶


在人的固有思維定勢裡,喜歡“獨處”的人是更多會與“不合群、不願與人交流、自我封閉、性格孤僻、內向性”等詞語聯繫起來,看似會與自卑與缺乏自信有關聯,其實不然,與自卑並無特別的關係。常人的思維定勢裡:一切在自我認知領域範圍與自己或者大眾不一樣的行為,都會被定義為“另類”。其實,只有那些真的喜歡獨處的一類人才會明白,其實你並不瞭解我,“吾不是魚,怎知魚之樂?”,同一類群體只有他們才會心心相惜的心領神會。

曾今網絡上非常火的一句話,也是一句非常動聽的歌詞中所唱:“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我們習慣的以為人多才是聚會,才是發洩內心情感,抒發自我的最佳途徑,可是對於那些喜歡獨處的人來說,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極度的自我摧殘,不僅排解不了內心的苦悶和憂傷,反而會更加孤單。

記得林清玄曾說:“人間最美是清歡”。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思維最活躍、最清晰的時候,會讓你想清楚很多你不明白的事情。人生的過往都會在完全屬於自己那個時空裡慢慢的沉澱下來,變成一種記憶。獨處的時候,不是寂寞難耐,反而是快樂的,是在享受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

獨處,它應該成為一種享受。人的一生不會風平浪靜,總會波瀾起伏一番。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所以,即使身邊最親的人,或者朋友,都不一定會陪伴自己一輩子。你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出生、上幼兒園、外出求學,直至畢業後異地工作,每個人都會度過一段獨處的時光。所以獨處≠孤獨≠自卑,他們並無直接的關聯,只能說喜歡獨處的人,他是自卑的人一種共性。

在大眾的某個媒體採訪我們大眾非常喜歡的星爺時,星爺說自己平時並非像大家看到熒幕中的自己那般活潑無厘頭,相反私下生活裡自己是一個非常安靜,喜歡獨處的人。其實,不僅僅是星爺,很多從事藝術工作創作的人,都是非常享受獨處的習慣的。他們不熱愛社交,不喜歡合群的聚餐,不願意去那種鬧哄哄的場合,更願意的是一個人靜靜的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找尋更多的生活靈感。

年輕的時候,人總是害怕獨處,喜歡追逐熱鬧,覺得如果萬一不與小朋友合群在一起,自己就會被他們排擠,甚至被拋棄。我們都不曾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不合群的,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

我們努力去社交,去不停的應酬各種飯局,只為認識更多的人,增長自己的見識,擴大自己的人脈圈。總想著某一天,這些人脈圈能為自己所用。可最終發現那都是枉然,這個社會永遠遵循都是平等交易利益互換的原則,強者與強者的吸引,弱弱與弱者聚集。當你自己都不夠強大時,比你優秀的人憑什麼助你,除非他與你有血緣關係,亦或是你真的能為他所“利用”,創造屬於他的價值。

我們不排斥喜歡獨處的人,這只是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應該得到每個人尊重。我們更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合群的人,因為不合群的人總會在社會中顯得那麼孤獨。獨處,它不應該成為你社交的障礙,它應該成為你增值的最佳途徑,讓你在社交中獲得更引人矚目的自信目光。


五號樂吧


我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有很多原因:

1是性格內向,不善於語言表達,從小就和父母相處較少,是跟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長大,接觸的人不多,時間久了他就習慣獨來獨往。

2是因家庭變故或父母離異,造成在單親家庭成長,膽小怕事,同時還要擔負家中勞動,使他與外人交往極少,養成了孤僻習慣,甚至見到人還會害羞和靦腆的人。

3就是自卑和自信這兩種情況了:①自卑包括技不如人,腦子沒人家好使,家裡條件也比不上別人,與人相處總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抬不起頭,與其被人恥笑,還不如獨處一人,不與別人打交道。因此而產生強烈的自尊心之後又轉變為自卑心理。②自信包括有些驕傲自滿,看不慣任何人,認為自己了不起,求人不如求己,認識太多的人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寧願獨處,也不想去人群中湊熱鬧,這種人就是過份自信的人。

最後一種喜歡獨處的人就是文化人,由於他們熱愛寫作,甚至是靠寫作為生,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了寫作事業,而這個事業是要耐得住寂寞和不能被人打擾的,因此大部分時間是在獨處一人的空間裡完成的。所以這類人也是喜歡獨處的人之一。


空巢歲月


獨處,既不完全是自信,也不一定是自卑。

久處紛繁的人群,需要一份放鬆的環境,而獨處是最好的放空,你可以肆意的發呆,盡情的享受一個人的時光,隨心所欲,也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著各種的可能和不可能。

獨處不會自卑,反而通過獨處可以建立起更多的自信。真正有意義的獨處,可以有更多支配自己思想的空間,昇華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你的人生層次。獨處時,可以有更多思考與整理的時間,喧鬧後的人需要有一份恬淡,多看書,多閱讀,通過閱讀來培養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感,這樣不僅不會孤獨,反而能夠加強你人際交往的質量,以便於使自己從容自信地與人相處。

獨處只是一種狀態,你可以選擇與朋友一起出行,也能選擇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獨行,可以享得了人群中的狂歡,也能適應一個人靜靜地發呆。獨處不孤獨,處得了繁華,守得住清歡。

獨處是一種精神釋放的自由,不用擔心在人群中說錯了話,避免了很多無價值的社交和矛盾衝突。人與人走太近就是麻煩,恰恰是通過獨處,可以使自己得到內心需要的那份充實與沉澱,空泛的喧鬧往往容易荒廢掉人很多的時間,從而造成時間上極大的浪費,生命之於人的短暫,有多少虛無可以追回?獨處,是豐富人生最佳境界的安靜。

正常的人類的生活必需要有獨處的時間,獨處不是讓你與世隔絕,而是使人在這個時間裡整理思緒,安靜狀態下的人更容易認識自己。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使自己在相對更寬鬆舒展的狀態下擴充思想的緯度,相處是將自己無限縮小,小心翼翼的照顧他人的情緒反應。獨處是優化靈魂的最佳途徑,它表面上看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實際上是在儲備與他人更好接近的能源。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獨處是因為自卑而導致,因為膽小不自信而逃避人群,還有一顆敏感容易受傷的心,利用獨處的方式才能得以更好的自我保護。自卑的人又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因為這種複雜的情緒的交織,所以極容易產生孤獨,希望與人走進又害怕與人接觸,渴望靈魂的依賴卻又拒人千里之外。一個人的性格與生俱來,與先天所處的環境有關,很難糾正和改變,我們常常通過各種不同的文字方式去灌輸一些健康的人際交往方式,卻往往收效甚微。

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我們不是演員,很難達到那種包裝以後產生的狀態,表面上的歡愉只是一種假象,它很難觸及到人的心靈,事實上虛假的歡愉更容易給人帶來內心的孤獨。


楓樺葦岸


每個人身上都有惰性,懶於溝通,懶於交際,懶於帶上自己的那副面具。喜歡獨處,不一定是自卑或者自信,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來做自己。


獨處時我們不需要防備什麼,不需要思考著要聊什麼話題讓氣氛不尷尬,不需要擔憂自己的什麼舉動會有不好的影響......


短時間獨處對情緒有鈍化效應,即短時間的獨處能夠平復我們的情緒。Thuy-vy T. Nguyen(2017)通過一個獨處實驗發現獨處的被試,無論是積極情緒(如興奮)、還是消極情緒(如憤怒、焦慮)均有下降。


獨處能讓進行更好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安靜的大腦會處於更自覺、更有意識的狀態裡,有助於對你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評價進行客觀和深入的思考。


人與人心理研究所


世人皆醉我獨醒。

——致喜歡獨處的人

看了一期關於猴子生活圈的故事。猴子的等級制度森嚴,猴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它享有食物專屬權,擇偶專屬權......已然封建王朝的簡易版。

猴王身處金字塔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被猴們前呼後擁,另左擁右抱,還一呼百應,真是相當的威風。簡直了看人不如猴,錯,看人不如猴王。

猴王以外,幾乎無一倖免,單身狗猴比比皆是,無法,沒權沒勢活該了。於是很多單身狗猴們,要不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要不閒得無聊約架互毆,要不獨自閒看白雲悠悠過。

猴王熱鬧日子轉瞬即逝,無它,眾多單身狗猴憋屈,於是集體造反來了,總有覬覦猴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一群猴單挑猴王,幾乎無一倖免,猴王孤獨一個逃亡去了。

於是,又多了一個獨處的猴。

上文目前有兩隻獨處猴。一隻是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天邊雲捲雲舒的單身狗猴。一隻是逼得脫離猴子生活圈的猴王。

獨處若分境界高低,無疑前者屬享樂型,後者屬無奈型,前者安然自在,後者實屬無奈,前者幸福快樂,後者冷風淒雨。

獨處若分主動性,兩者都屬環境所迫被逼無奈,但前者是主動選擇和環境妥協,看透自然本質也自然和自己和平共處了。後者是主動選擇和環境抗爭,可是天意難為無奈和環境妥協,終是心不甘意難平,自然無法和自己和平共處了。



若問獨處是自卑還是自信。獨處有因必有果,究其因必知果,想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他當時所處背景也是時代的一股清流罷了,另“竹林七賢”也是如此類型。

南唐後主李煜,那些獨上西樓登高望遠的詩詞,又是後者即猴王一類。(詞王,在此失敬了)


所以獨處是自卑還是自信,初衷都是被逼無奈型。至於獨處時的狀態可分出自卑還是自信來。

獨處時衣食無憂,自由自在,享受獨處的好當然自信感會有。

獨處時衣食不保,擔驚受怕,接受獨處的壞當然自卑感會有。

獨處需要能力,一是身體安放的能力,一是靈魂安放的能力。

不然人不能任其獨處,充其量是逃避現實而已。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我是小柳說說,願看更多精彩分享,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