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觉得喜欢独处的人是自卑还是自信?

用户110765718205


独处-合群,是人格概念中的两个维度;自卑-自信,是性格概念中的两个维度。我们的人格更稳定持久,相比较而言性格更易变、可塑。

简单解释完两个概念,我们就能发现:独处与自卑(自信)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本质上是属于两种概念的,进一步地解释就是,独处或合群,与自卑或自信并没有直接关联。独处的人可以自卑也可以自信,同样,合群的人有自卑的也有自信的。

一、独处且自卑

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这些名词可能大家都听过,这背后的原因,就包括自卑。

二、独处且自信

特立独行、独来独往的人,多半就是比较自信的。

三、合群且自卑

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他们没办法自己给到自己指引、向导、反馈,因此就需要依靠别人来给他们这些。这部分人,就会表现得合群且自卑。

四、合群且自信

对各种人际关系驾驭自如、张弛有度的人,就是合群且自信的代表。

欢迎评论,我会对每条评论进行回复。

【心理PM】专注于提供心理层面的解决方案,敬请关注~~


心理PM


这个问题抓的很好,我一朋友就非常喜欢独处,经常一两个月不出门。而独处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力,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这话怎么讲呢,自信和自卑通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人才会有自卑。下面给大家讲讲我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一个剧作家,也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灵感来了非常的疯狂,最长一次7天没有睡觉,只在中间累了的时候小憩一下。这个时候大家都不能打扰他,一般不熟的电话都不接,给他发信息经常几天才回。创作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他最自信的时候,那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所向披靡无所不能,聊起天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的时候这家伙又会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没意思,还总觉得自己要死了,絮絮叨叨的跟人说,说完就把自己关起来,几天不见人。有一次约好去他办公室找他,敲了半天门没开,电话也没人接,心里急了把门一推,发现门居然没锁。办公室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直接上2楼,发现哥们正对着墙壁说话。问他怎么没有员工,他说自己心情不好,给员工都放假了。又问屋门怎么没锁?他说他的门从来都是虚掩的。

最近哥们老觉得自己活不长了,满世界乱转,从南到北那些小县城小乡镇,他没去过的都要去一遍。前段他转过来半首诗,分享如下:

我问他在做什么生意

他说正在死

一秒钟死一次

每一次都比永恒彻底

绝对不会复活

你不要眨眼睛

你会错过很多次



17谭


一个人独处,不和他人相处的人。

第一:是自卑,我身边就有很多,就像我的堂哥,他天生身体有缺陷,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使他一直不和别人来往,上学的时候,做什么事都低着头,不和同学有太多的言语,自己做自己的事,踏入社会也是如此,就连工作都是家里人安排的,身边除了家人没有几个能说得上话的。

第二:是个性。我们身边应该也有那么一个人,这种人对什么都好像不感兴趣,感觉他瞧不起任何人任何事。就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第三:也可以说是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什么呢?要么他成绩很好,要么他家里特别有钱,或者有权。目空一切,不削比他差的人结伴。

第四:应该可以说是(高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有这种人他会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独处,他并不是不愿和别人相处,而是他更喜欢安静的思考问题,不喜欢喧闹,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

第五:也有可能是失恋的人,😂😂我失恋的时候几乎没怎么说话。





SMR丶清宇


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待着,独处在一个房间里。

自己亲密的朋友有时说到我家玩,我就会拒绝他,逃避这些话题,不喜欢和认识但不熟的人打交道,特别是不认识的人完全无视掉。

有的时候在亲密的朋友或是家人面前喜欢热闹的场面,越是热闹的那种,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很活泼的样子。

但是有时候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喜欢自己和自己说话,特别是在黑暗中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锁在房间里,把整个房间变成黑暗,不开灯,拉上窗帘。

在热闹的课间什么时候,有时候常莫名的感到孤独,很想哭。

看着别人的谈话,总感觉自己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

不是自卑更不是自信,只是有的时候喜欢这种感觉,仅此而已。



魂牵梦绕醉相伴Y


我喜欢独处,或者和爱我的人相处。

我觉得这是自卑。

为什么这么说呢?感觉从小到大,都一直把自己的缺点看得太重。小时候,学东西很慢,总是受到责骂;在小学时,总是因为长得胖而嘲笑,外号数不胜数;到了中学,我开始变得默默无闻,想专心于学习,于是我一直努力,通过中考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好高中,于是在高中达到了我自卑的巅峰。我高中的新班级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进班后发现大家都三五成群,而我却很孤独……慢慢的,高中三年过去了,我也没有交到一个好朋友,到现在,我和高中同学都失去了联系。

上了大学,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竞选班委,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多交一些朋友。但是慢慢的发现,我不喜欢这样。一个人独处,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在一个不熟悉的人面前,真的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以至于讨厌那种尴尬的气氛,变得不喜欢和大家交流。

自卑不是一个好东西,让人会很胆怯,什么都会不敢尝试,怀疑自我。就算机会在你面前,你都会觉得不是自己的或者自己没办法做到。希望大家都可以没有自卑,明天都开开心心,自信满满!





慕容白茶


在人的固有思维定势里,喜欢“独处”的人是更多会与“不合群、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内向性”等词语联系起来,看似会与自卑与缺乏自信有关联,其实不然,与自卑并无特别的关系。常人的思维定势里:一切在自我认知领域范围与自己或者大众不一样的行为,都会被定义为“另类”。其实,只有那些真的喜欢独处的一类人才会明白,其实你并不了解我,“吾不是鱼,怎知鱼之乐?”,同一类群体只有他们才会心心相惜的心领神会。

曾今网络上非常火的一句话,也是一句非常动听的歌词中所唱:“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我们习惯的以为人多才是聚会,才是发泄内心情感,抒发自我的最佳途径,可是对于那些喜欢独处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极度的自我摧残,不仅排解不了内心的苦闷和忧伤,反而会更加孤单。

记得林清玄曾说:“人间最美是清欢”。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思维最活跃、最清晰的时候,会让你想清楚很多你不明白的事情。人生的过往都会在完全属于自己那个时空里慢慢的沉淀下来,变成一种记忆。独处的时候,不是寂寞难耐,反而是快乐的,是在享受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

独处,它应该成为一种享受。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波澜起伏一番。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所以,即使身边最亲的人,或者朋友,都不一定会陪伴自己一辈子。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从出生、上幼儿园、外出求学,直至毕业后异地工作,每个人都会度过一段独处的时光。所以独处≠孤独≠自卑,他们并无直接的关联,只能说喜欢独处的人,他是自卑的人一种共性。

在大众的某个媒体采访我们大众非常喜欢的星爷时,星爷说自己平时并非像大家看到荧幕中的自己那般活泼无厘头,相反私下生活里自己是一个非常安静,喜欢独处的人。其实,不仅仅是星爷,很多从事艺术工作创作的人,都是非常享受独处的习惯的。他们不热爱社交,不喜欢合群的聚餐,不愿意去那种闹哄哄的场合,更愿意的是一个人静静的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找寻更多的生活灵感。

年轻的时候,人总是害怕独处,喜欢追逐热闹,觉得如果万一不与小朋友合群在一起,自己就会被他们排挤,甚至被抛弃。我们都不曾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不合群的,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

我们努力去社交,去不停的应酬各种饭局,只为认识更多的人,增长自己的见识,扩大自己的人脉圈。总想着某一天,这些人脉圈能为自己所用。可最终发现那都是枉然,这个社会永远遵循都是平等交易利益互换的原则,强者与强者的吸引,弱弱与弱者聚集。当你自己都不够强大时,比你优秀的人凭什么助你,除非他与你有血缘关系,亦或是你真的能为他所“利用”,创造属于他的价值。

我们不排斥喜欢独处的人,这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应该得到每个人尊重。我们更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合群的人,因为不合群的人总会在社会中显得那么孤独。独处,它不应该成为你社交的障碍,它应该成为你增值的最佳途径,让你在社交中获得更引人瞩目的自信目光。


五号乐吧


我觉得喜欢独处的人有很多原因:

1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语言表达,从小就和父母相处较少,是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长大,接触的人不多,时间久了他就习惯独来独往。

2是因家庭变故或父母离异,造成在单亲家庭成长,胆小怕事,同时还要担负家中劳动,使他与外人交往极少,养成了孤僻习惯,甚至见到人还会害羞和腼腆的人。

3就是自卑和自信这两种情况了:①自卑包括技不如人,脑子没人家好使,家里条件也比不上别人,与人相处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与其被人耻笑,还不如独处一人,不与别人打交道。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自尊心之后又转变为自卑心理。②自信包括有些骄傲自满,看不惯任何人,认为自己了不起,求人不如求己,认识太多的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宁愿独处,也不想去人群中凑热闹,这种人就是过份自信的人。

最后一种喜欢独处的人就是文化人,由于他们热爱写作,甚至是靠写作为生,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了写作事业,而这个事业是要耐得住寂寞和不能被人打扰的,因此大部分时间是在独处一人的空间里完成的。所以这类人也是喜欢独处的人之一。


空巢岁月


独处,既不完全是自信,也不一定是自卑。

久处纷繁的人群,需要一份放松的环境,而独处是最好的放空,你可以肆意的发呆,尽情的享受一个人的时光,随心所欲,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着各种的可能和不可能。

独处不会自卑,反而通过独处可以建立起更多的自信。真正有意义的独处,可以有更多支配自己思想的空间,升华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你的人生层次。独处时,可以有更多思考与整理的时间,喧闹后的人需要有一份恬淡,多看书,多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分寸感,这样不仅不会孤独,反而能够加强你人际交往的质量,以便于使自己从容自信地与人相处。

独处只是一种状态,你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出行,也能选择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独行,可以享得了人群中的狂欢,也能适应一个人静静地发呆。独处不孤独,处得了繁华,守得住清欢。

独处是一种精神释放的自由,不用担心在人群中说错了话,避免了很多无价值的社交和矛盾冲突。人与人走太近就是麻烦,恰恰是通过独处,可以使自己得到内心需要的那份充实与沉淀,空泛的喧闹往往容易荒废掉人很多的时间,从而造成时间上极大的浪费,生命之于人的短暂,有多少虚无可以追回?独处,是丰富人生最佳境界的安静。

正常的人类的生活必需要有独处的时间,独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而是使人在这个时间里整理思绪,安静状态下的人更容易认识自己。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使自己在相对更宽松舒展的状态下扩充思想的纬度,相处是将自己无限缩小,小心翼翼的照顾他人的情绪反应。独处是优化灵魂的最佳途径,它表面上看似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在储备与他人更好接近的能源。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独处是因为自卑而导致,因为胆小不自信而逃避人群,还有一颗敏感容易受伤的心,利用独处的方式才能得以更好的自我保护。自卑的人又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因为这种复杂的情绪的交织,所以极容易产生孤独,希望与人走进又害怕与人接触,渴望灵魂的依赖却又拒人千里之外。一个人的性格与生俱来,与先天所处的环境有关,很难纠正和改变,我们常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字方式去灌输一些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

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不是演员,很难达到那种包装以后产生的状态,表面上的欢愉只是一种假象,它很难触及到人的心灵,事实上虚假的欢愉更容易給人带来内心的孤独。


枫桦苇岸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懒于沟通,懒于交际,懒于带上自己的那副面具。喜欢独处,不一定是自卑或者自信,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来做自己。


独处时我们不需要防备什么,不需要思考着要聊什么话题让气氛不尴尬,不需要担忧自己的什么举动会有不好的影响......


短时间独处对情绪有钝化效应,即短时间的独处能够平复我们的情绪。Thuy-vy T. Nguyen(2017)通过一个独处实验发现独处的被试,无论是积极情绪(如兴奋)、还是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均有下降。


独处能让进行更好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安静的大脑会处于更自觉、更有意识的状态里,有助于对你的自我概念及自我评价进行客观和深入的思考。


人与人心理研究所


世人皆醉我独醒。

——致喜欢独处的人

看了一期关于猴子生活圈的故事。猴子的等级制度森严,猴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享有食物专属权,择偶专属权......已然封建王朝的简易版。

猴王身处金字塔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被猴们前呼后拥,另左拥右抱,还一呼百应,真是相当的威风。简直了看人不如猴,错,看人不如猴王。

猴王以外,几乎无一幸免,单身狗猴比比皆是,无法,没权没势活该了。于是很多单身狗猴们,要不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要不闲得无聊约架互殴,要不独自闲看白云悠悠过。

猴王热闹日子转瞬即逝,无它,众多单身狗猴憋屈,于是集体造反来了,总有觊觎猴王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一群猴单挑猴王,几乎无一幸免,猴王孤独一个逃亡去了。

于是,又多了一个独处的猴。

上文目前有两只独处猴。一只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边云卷云舒的单身狗猴。一只是逼得脱离猴子生活圈的猴王。

独处若分境界高低,无疑前者属享乐型,后者属无奈型,前者安然自在,后者实属无奈,前者幸福快乐,后者冷风凄雨。

独处若分主动性,两者都属环境所迫被逼无奈,但前者是主动选择和环境妥协,看透自然本质也自然和自己和平共处了。后者是主动选择和环境抗争,可是天意难为无奈和环境妥协,终是心不甘意难平,自然无法和自己和平共处了。



若问独处是自卑还是自信。独处有因必有果,究其因必知果,想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当时所处背景也是时代的一股清流罢了,另“竹林七贤”也是如此类型。

南唐后主李煜,那些独上西楼登高望远的诗词,又是后者即猴王一类。(词王,在此失敬了)


所以独处是自卑还是自信,初衷都是被逼无奈型。至于独处时的状态可分出自卑还是自信来。

独处时衣食无忧,自由自在,享受独处的好当然自信感会有。

独处时衣食不保,担惊受怕,接受独处的坏当然自卑感会有。

独处需要能力,一是身体安放的能力,一是灵魂安放的能力。

不然人不能任其独处,充其量是逃避现实而已。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我是小柳说说,愿看更多精彩分享,请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