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兴起两大新型酒席“冷席”和“无酒席”,咋回事?

新大风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无论是远方之客,还是村舍近邻,中国自古对待客之礼都非常重视。婚丧嫁娶、添子中第等都要举行仪式来招待亲邻,对“舌尖上的中国”来说,酒席自然必不可少,所以在民间,一般事由都不说,直接说成“吃酒席”或“赴席”。

“吃酒席”这种形式曾给村民之间的交往起到很重要的“润滑”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的变化,“吃酒席”这种形式正在面临着“解构”,也就是说,过去的“酒席”形式,已经仅仅变成“形式”而存在,甚至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状态了,所以出现了“冷席”和“无酒席”现象。

所谓“冷席”,就是很多人只“随份子”不吃席,使很多餐桌都坐不满,本来红红火火的仪式,变得冷冷清清。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已经吃腻了,对酒席上的饭菜不再那么敏感了;并且人们现在工作都很忙,不像过去有“农忙”、“农闲”之分,抽不出时间也就很难“赴席”了。

所谓“无酒席”,就是人们就餐时不喝酒只吃菜,即便主人家准备了好酒。我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客人来了“没喝好”,就显得主人怠慢了。但现在人们出行都有自驾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就有了很多“无酒席”。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和您一起回味乡土、乡村、乡情!

大乡


中国有着独特的“酒桌文化”,一直以来农村的酒席都是“无酒不成欢”,如果没有酒,一桌子人单吃菜,聊天都不是那个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在我小时候村里人还是很稀罕参加酒席的,有酒席的时候,小孩子哪怕有课都要跟老师请假去吃席,过去村里谁家有酒席基本上都是人头熙攘,人们热热闹闹,有说有笑,一片热闹氛围;但是现在农村的酒席,基本上很多人都是随个份子,人不到,在村里哪家举办酒席,院子里也只有稀稀拉拉几张桌子,人不是很多,可是记录酒席随份子的红色账目本上的名字却并不少。

而随着人们观念上的转变,现在的酒席不光出现了上述说的“冷席”现象,“无酒不成欢”的农村酒席文化,也在发生着改变,甚至出现了很多“无酒席”,大家互相寒暄吃菜,却无人喝酒。

如今的农村为什么会出现“冷席”,“无酒席”的现象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好了,对参加酒席提不起兴趣来。

过去农村生活条件有限,我们小时候一个月难得吃一顿肉,也就在亲戚家举办酒席的时候,可以痛快的大吃一顿,大家也都特别热衷于参加酒席,那时候的酒席才是真正的“座无虚席”,女人孩子坐一桌吃菜聊天,男人们坐一桌喝酒吹牛,不过男人的一桌主要以喝酒为主却很少吃菜,往往一桌人都痛快的喝倒了,桌上的菜都没怎么动。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大家平时在家里什么都能吃到,想喝什么就也都能喝到,自然没多少人再热衷于参加酒席。但农村人讲究礼节,有人邀请酒席,份子是要随到的,因此农村出现“冷席”现象并不意外。

(2)农村年轻人多在外打工,平时家中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全国物价飞涨,毕竟在家种地不赚钱,很多农村人都常年在外打工赚钱,一年也就春节前后回家几天。平时农村举办的酒席,没时间过去,也就参加的少了,可是礼金会随,人不去而已。

而家中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邻居、亲朋举办酒席,这部分人会去参加,他们又多不喝酒,再准备酒水显然没必要。从这一层上看,农村出现“冷席”、“无酒席”也并不意外。

(3)如今农村生活条件好了,都开车参加酒席,有的则是健康意识增强,因此出现“无酒席”。

但凡现在农村有参加酒席的年轻人,都会开着小汽车过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部分人喝不了酒,其他人喝也没意思,而且现在的人更注重健康养生,对于喝酒兴趣本身不大。而曾经爱喝酒的那代人年纪都大了,如今想喝也喝不动,或者身体有烊,也不敢太多喝酒。

所以现在很多酒席,一则参加的人少,二则来的人都不喝酒,干脆也就不上酒水,有几个喝的就跟主人说一声,主人会将准备好的酒拿给对方,久而久之,“无酒席”也就成为现在的一种现象。

(4)其他方面的因素。

另外造成“冷席”、“无酒席”的其他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一些主家举办名目繁多的酒席,存在通过酒席敛财的目的,让人反感,要不不去参加,要不就随个份子人不过去,要不就过去了也不喝酒。

其实,现在农村出现“冷席”、“无酒席”这样的现象,并不一定不是好事,在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思想进步的一种表现,以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反应。人们交流感情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并不在局限于参加酒席,喝酒聊天这种形式了。


李阿冰


“冷席”和“无酒席”不是人们刻意追求的新型酒席,却迎合和反应了未来城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所谓“冷席”,实际上就是人们感觉到现在农村的酒席越来越少了,包括办酒席的人次少了,酒席上的客人少了,规模小了。

这种现象一方面来自于上面破除陋习,反对铺张浪费的倡议和持之以恒的治理。上面有关规定的出台遏制了公*zhi*人员和村里*干*部层面的大操大办,影响带动了民风,老百姓对大操大办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从前人们出于攀比心理和回收礼钱的心理,赶着鸭子上架,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办大规模的宴席,现在正好就驴下坡,规模能小则小,数量能少则少,农村人办酒席也没原来那么累了!

另一方面因为农村地区空心化严重,农村在外打工的人数居多,即使有亲友举办酒席,这些人也很难得回来。大多数人都捎个礼回来,或者在手机上发个红包就把礼数解决了。除了特殊近的关系,农村人是不会因为邻居一家婚丧嫁娶专门儿回来了!



所谓“无酒席”,就是没有酒喝的宴席。国人传统上讲究“无酒不成席”,酒席上没有酒的话,主人会觉得没诚意,客人会觉得不尽兴。可是现在,有不少主人家不准备酒了,客人也很少要喝酒了。

一方面是人们的观念和认识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了,知道喝酒对身体健康的诸多害处,所以能不喝尽量不喝。

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大都有了汽车,酒驾和醉驾那后果是严重的,而且喝酒产生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如果一个人因为喝酒出了事,主人家会因为准备了酒,还有一个桌子上喝酒的人会有连带的赔偿责任,所以备酒的主人和喝酒的客人自然都要少了。

你到农村的宴席上看看,即使主人家准备了酒,往往也会原封不动,人们大都没有以前那种喝酒的冲动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冷场,怀念过去轰轰烈烈的酒席场面。但大多数人觉得这样节俭办酒席的风气其实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既节俭又健康,更省去了主人家无谓的操持,大家伙儿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你觉得呢?你喜欢这种冷席还是喜欢以前热火朝天的宴席场面呢?对于喝酒,你有这什么样的感受和期待呢?欢迎留言分享。


村姑说村事



现在,人们对于红白喜事,办的规模,招待的人数,办酒的范围,都逐步缩减,造成了现在的冷席。

造成冷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外打工的人很多,红白喜事的很难每次到场,造成了酒席上的亲戚朋友迅速减少。


二是场面越排场,赔的钱越多。以前拉拉的长,一个婚礼动轭就是几百上千人。看着排场了,收的礼金多了。其实这些礼金除了算饭店的帐外,基本所剩无几。那剩下的就是要一笔一笔的还债。请的人多的,每年要还数十甚至上百笔,就按一笔一二百算,每年也要支出一两万的。在我们这些三四线城市,基本上就是一个人半年的收入呀。

这样的礼金,已收不起,还不起了。所以,有些人就会故意的把酒席冷了下来。

因为办酒席造成了众多的麻烦。所以,象满月酒,搬家酒等,人们就开始不办或小范围的办,而不是大办特办了。

对于酒席的最大翻转就是无酒席。在酒桌上,过去海吃海喝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就是一桌上的一瓶酒基本不开,就是开开的酒瓶也是喝去的不多。造成了无酒席。其原因大概就是女人不喝酒,男人开车不能喝酒的缘故吧。

总之,人们对酒席的认识开始逐步趋于理性,不再讲排场,大操大办了。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这是人们消费理念和这个传统宴席文化的一种升级,首先减少食物的浪费和,以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次随着人们对对健康的重视,不喝酒,办宴席,反而是一种新时尚!


塞外牧场


就目前还是听说,有席无酒不热闹。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谁还在乎哪点吃,都是为席间有酒,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把酒一叙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