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近日,看了一個陳行甲甲哥的視頻直播後,方知甲哥一直沒離開過我們。自他裸辭之後,他一直在進行全職公益工作。<strong>目前他身兼三職:1、是深圳市恆輝兒童公益基金會的創始人;2、深圳市基金會發展促進會的執行會長;3、同時受王石主席的邀請擔任鄉村發展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

那麼在陳行甲之所以這麼受人愛戴,在裸辭之後仍然有很多人在呼喚他:“甲哥,回來吧!”的聲音背後下面有著怎樣陳行甲的人生軌跡。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壹、陳行甲~在媽媽羽翼下成長的小甲哥。

陳行甲,湖北省興山縣人,曾任湖北省巴東縣委書記。2015年6月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2016年底辭去公職,轉場成為全職公益人。陳行甲自述,他是從農村出生長大,從小跟著媽媽一雙腳板山裡來山裡去。媽媽是他的人生中第一個導師,也是最重要的導師。陳媽媽只念過兩年書,不懂得給他講什麼人生大道理,但是她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了小小的陳行甲。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1、母親的善良與善念影響著陳行甲人生成長的軌跡。

在陳行甲的童年記憶中,家門外的階坎,是過路的背腳伕必須要歇靠的地方。因此他們家門外總是掃得乾乾淨淨的,因而每個過路的背腳伕,也都會願意到他家討口水喝,順便也許就跟他們一家人聊聊外面的新鮮事。這就是陳行甲的母親自掃門前雪所帶來的蝴蝶效應。人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陳行甲家自此多了很多南來北往的朋友,不亦樂乎。

陳行甲的第二個故事,是來自他們偏遠貧困的村莊。村子裡有一戶很特殊的人家,男主人姓潘,甲哥叫他潘伯伯,女主人姓王,王伯孃。他們家有七個孩子。記憶中潘伯伯一家在村子裡不受人待見。潘伯伯常年佝僂著腰,拿著個菸袋,走到哪咳到哪,吐到哪;王伯孃似乎永遠沒梳過頭,總是蓬頭垢面,因為潘伯伯動不動打她,她總愛哭,眼裡總有眼屎。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就是這家人,經常會到小行甲家借鹽吃。陳行甲回憶說:“我很少看到他們還過。大抵因為面子的緣故,他們時常換不同的孩子來借。但是,我媽媽從來沒讓他們空手回去過。少不更事的我曾經問過媽媽,他們總說借,總不還,為什麼還要給他們借?還記得當時媽媽拉下臉呵斥我:人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又怎麼會借鹽吃?我們不借給他們,他們就沒地方借了,以後不准你說這種話!還有一次,夜晚媽媽給我洗完腳,準備招呼我睡了。這時窗外傳來斷斷續續的哭泣聲,打開門一看,是王伯孃。原來是她家三女子有媒人上門提親了,可是沒有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王伯孃大致也是無路可走了,又到唯一的求救處來哭泣。那一晚,我親眼看見媽媽把她出嫁時穿的白色帶暗紅格子的確良衣服,送給了三女子。”

陳行甲說從他的童年到少年的過程中,親眼見到或者聽到潘伯伯家老少一個一個死去,到最後只剩下大兒子一人,坐牢回來繼續在村裡生活著。他們家多數是病死的,也有到外地賣血感染艾滋病死的,還有在外地做小偷被人追到地裡打死的,比餘華的《活著》講述的徐福貴一家人還要特別。他們家因為太窮,葬禮都很寒酸。記得童年的一個清晨,得知王伯孃夜裡去世了,小行甲遠遠地看見媽媽趕過去幫助料理王伯孃的遺體時痛哭失聲。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2、母親的精神是他人生成功的源泉動力。

<strong>而陳行甲回想起媽媽的不容易,眼裡常常是噙著淚,他說他們一家人雖然也窮,但是媽媽就像村裡的菩薩,悲天憫人。她在用她不大的力量,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比她更孱弱的人的尊嚴。正是陳行甲媽媽的這種人物尊卑貴賤的思想,深深的印象了年少時的小行甲,他就是這樣看著母親,為人處世、關照弱勢群體中一路成長了起來。這為他長大成年後,想要為貧困山區的人們做點事情的志願和理想奠定了基礎。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陳行甲一家

童年和媽媽在一起的生活,日子雖然過的不富裕,有時甚至捉襟見肘。但是讓陳行甲感覺最富有的就是擁有媽媽溫暖的愛。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尤其是家長不吝惜讚美和支持,給予的愛,才是一個人成長最初的動力和激情。陳行甲在採訪中驕傲的說,他一直是父母引以為豪的好孩子,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會讚揚他,鼓勵他。因此他的學習生涯也彷彿一路開了掛一樣,一直考進了清華大學,攻讀完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在鳳凰衛視採訪他的時候,他和主持人驕傲而自豪的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那裡的一草一木,乃至每一座雕像都讓他如數家珍。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走在清華大學校園裡的甲哥

母親那博愛的胸懷和寧可自己吃虧也要體恤他人的品質,深深的影響著陳行甲。媽媽那親切的笑容,溫暖厚重的愛,一直包容著陳行甲,每當他遇到人生中過不去的坎,就會想起媽媽的呵護,那份慈愛,足可以融化冰雪,成為他人生力量的源泉。

貳、走馬上任的陳行甲,母親最是那個讓他來不及感恩的人。

陳行甲說,他一生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優秀百名縣長”的稱號。但是當他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他在家裡面大哭了一場,因為他說他得了這麼高的容易,媽媽卻不知道了。因為他的媽媽在他上任前就患癌症去世了。但是他在一次演講中說:“只要我像我的媽媽一樣,乾淨善良的活著,我還在,我的媽媽就還在。”因此媽媽的精神就是他的精神,是他人生中的支柱。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1、無論走到哪裡,媽媽是陳行甲唯一放不下的牽掛

你如果去到過陳行甲的辦公室,推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書櫃中那張母親的遺像。<strong>陳行甲說,媽媽曾經跟他說:“甲兒,媽媽的要求也不高,將來你走到哪兒,一定把媽媽帶上。”因此在媽媽去世後他一直把媽媽的照片戴在身邊,同時作為鞭策他乾淨做人的原則底線。

他把媽媽童年一直潛移默化影響他的做人準則,化作了巴東縣精神口號。直至今日,他已經卸任了多年之久,“乾淨 自強”四個字仍然掛在巴東政府大樓上,而這四個字,就是媽媽一生對他說的最多的四個字,也是對他生而為人的要求所在。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陳行甲的母親

說起來這四個字也是有淵源的,陳行甲小時候也愛調皮搗蛋,有一次他從外面回來,弄的一身土一身灰,就要進屋時,媽媽一下子呵斥住了他,要求他一定要把身上的灰塵拍拍乾淨才能進屋。小行甲不屑的說:“反正是補丁的衣服,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媽媽聽了這話很生氣的說:“甲兒,你聽好了哪怕是補丁衣服,我們也要穿的乾乾淨淨!”媽媽的意思無疑是在告訴他,人窮不怕,但不可以志短!更不可以因為不夠富足,就可以把自己為人的體面丟掉!從此,小行甲也深深的記住了這四個字。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2、在媽媽的監督下,陳行甲只情願接受百姓們的“情感賄賂”。

<strong>在採訪中陳行甲風趣的說道:“當然我也不是那麼另類的,當然老百姓給我送的豆腐乳,我是照單全收的。有人說我這是在接受“情感賄賂”,而我情願接受這樣的賄賂。”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陳行甲辦公室一角)

在這個辦公室裡,<strong>陳行甲當著媽媽的面,不曾收過一分錢。他拒絕過藏著現金的襯衣,也拒絕過價值十幾萬的手錶。因反對官商勾結,他從來不懼錢貴,守住了自己的底線,而往往卻斷送了某些人的財路。

用一個網絡語言形容這位“網紅書記”那就是“剛”。 在仕途和官場上那麼高調,他試圖在打破一些規則,突破傳統。和大部分從政者不同,為官20年,陳行甲身上幾乎看不到什麼官僚氣,更多的還保留了清華學生時代那種對“家國”的赤子之心。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從山區赤腳走出,走過清華,踏足美國,最難能可貴的是,見識過大山外面的世界後,依然能選擇歸來,紮根貧困縣,拿一個月5千元的公務員工資。用陳行甲自己的話說:“我這一生都沒有富過,但我從小到大一直不缺一樣東西,就是愛,愛讓我感受到富有。”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陳行甲在鳳凰網《捨得智慧講堂》中接受採訪)

3、鼓勵教育,成就了陳行甲開了掛的學習生涯。

陳行甲在不同場合曾多次提及自己的母親,一個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水平的女人。她身體力行地在孩子心裡一筆一劃為“愛”加註腳。他提起母親對他的誇讚是,忽而像個孩子似的笑著說:“媽媽總是說,甲兒,好棒啊,甲兒,好行啊!”正是這種鼓勵讚美教育,讓他一路考進了湖北大學之後又考上了清華碩士。

在陳行甲出生的那個年代,山裡人給孩子起名從不會講究什麼,只是為了區分,把“乙丙丁戊己庚”用了好幾輪,但從沒有人敢用“甲”,唯獨這個不太識字的女人用了。也許真的是名字起了作用,後來的陳行甲不僅真的成為了村子裡的“一甲”,還在官場上為更多地區的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而陳行甲又是怎樣從一位縣委書記以及市長成為了一名網紅的呢?2016年6月20日,陳行甲和他的臨時教練、美國翼裝飛行員哈特曼“連體”從3000米高空跳下,緩緩降落在巴東體育場。陳行甲這一跳,果然吸引了全國對這位“另類”縣委書記的目光。原來,陳行甲為了給巴東旅遊做宣傳,竟然親自“驚世一跳”成為“網紅”。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其實,從2015年開始,陳行甲的名字就在網上逐漸“走紅”了。2015年,為宣傳當地旅遊,陳行甲兩次出鏡演唱歌曲並錄製MV。他發佈了自己的演唱的MV《美麗的神農溪》,網絡點擊量達73.5萬次、社交網絡轉發量高達12萬次以上。2016年4月,陳行甲再次演唱歌曲《巴東之戀》,也在一天之內點擊播放量高達10萬次。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陳行甲卻在網絡大紅之後這樣說:“我不需要大家點贊,就是希望大家到巴東玩,我不想我們美麗的巴東這麼孤獨地美著。所以,我願意像個小丑一樣唱歌給大家聽。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知道有人看不慣我這麼特立獨行,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他看不慣是他的事,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叄、陳行甲並未離開,甲哥在行動~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對公益活動提出的深思

那麼說完了甲哥的上半生,甲哥這幾年在哪裡?又在幹什麼呢?這就是我在文章第一段說到的,陳行甲這幾年做了全職公益人。這也是他在鳳凰衛視的採訪中對主持人說,他就想真正的做點公益事業,為人民實實在在的做點什麼。那麼這次我們來看看甲哥在這場疫情中都在做什麼呢?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1、疫情中的陳行甲積極呼籲深圳公益基金會在行動。

甲哥說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鄉村發展基金會與網絡合作開辦了網上大講堂,因此近期甲哥等一行知名公眾人士會在直播間給大家加油鼓勁,同時傳達正能量的講座。甲哥透露,自己在春節前回到湖北家中,並與家人一直處在湖北疫區的家中,與大家共患難。而他所講的主題則是疫區的公益人,在這個時段做了什麼,和所處的處境以及他自己所見所聞之後的深度思考。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在封城期間,甲哥所住的樓棟,也遭遇了封閉,他的整個小區因為有六個確診病例而遭遇到整體封閉。但是甲哥的在正月初一上午,就在家進行了網絡辦公,他在網上向全深圳的公益基金會,發起聯合基金的倡議。當天就有30家基金會積極響應了。他們組建了深圳基金會的工作群。

他們主要幫深圳市基金會發展促進會做一些整理需求、資源對接、協調物資清關等等事宜,通過信息共享,幫助深圳所有的基金會投入到疫區的公益捐贈活動中來。在他們的號召下深圳所有的基金會整體捐贈了13.9億元。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2、在這場疫情中,各種公益組織起到的作用和暴露的問題。

<strong>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歷史興衰更替的規律,甲哥講公益組織是應該起到對社會參與度和推動社會力量的進程中來。公益組織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活動中發揮了重大的力量。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同時主要對人心起到了很大的安撫和安慰作用。

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各個公益組織參與的空間和通道仍然有限。公益組織之間的協調和關聯性不夠,導致一些問題的不必要的重複和錯綜複雜的情況發生。其實除了疫情之下的一線物資與資金捐贈問題,還有很多民生問題需要公益組織共同發現與行動起來,比如環保公益組織,可以治理小區過渡使用的消毒水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還有一些寵物被大規模的放逐的情況,還有很多自身災害在發生,這些都值得公益組織去關注。因此公益組織在這次疫情中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應該給予反思。甲哥認為,各種公益組織也應該整合起來,包括一些民間自發的公益組織。然後再共同針對不同的受災情況,設計應急預案,來從各方面進行公益救助。到時候可以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樣來把公益活動行之有效的運行起來。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最後甲哥還提到,這次疫情中,公益活動應該最大程度的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公益組織只有在平時做到賬務的透明、運作的透明,帶著感恩的心態被公眾監督,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這樣,在戰時才能更及時的募集到資源並高效的分配資源。由公眾募集來的每一分錢,都應該去到他該去的每一個地方,人民的心意不應該被辜負,更不能浪費。

3、什麼樣的公益組織才是一個合格的公益組織?聽甲哥給你答案。

公益組織應該耐心的給公眾以解答,不應該在公眾不知情的追問下, 而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對公眾橫眉冷對。應該無論何時都給予公眾耐心的解答,以及允許公眾最大程度的監督,這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好公益活動。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這次疫情是對我們人類生存的一個考核,更是對公益組織存在意義的考核。甲哥認為應該把做教育、醫療、環保、工業等等一系列的公益組織積極的整合起來,然後一起登場。才能更好的做好公益組織的災難應急機制工作。所以,甲哥說期待公益組織能夠做的更好,更長久,更規範,以期待如果再有下次不可避免的災難來臨之時,讓公益組織能夠更好的進入國家的政府聯動工作中去,與國家行動達成一致的步伐。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寫在最後的話:

非非曾一度在看完某衛視對甲哥進行的訪談視頻後,寫出了一段呼喚甲哥回來的微頭條。並一度引起了轟動,當時那條微頭條上了地方熱議,並收穫了50W的爆款認證。那時候我想在我的微頭條下留下呼喚甲哥回來的粉絲和我一樣,有著對甲哥澎湃的期盼。但是當我這次看到甲哥在直播間,講述的他正在積極籌劃著的,並全身心投入的事業的時候,我便釋然了。一個有才華的人,在哪裡他都能用他的光和熱,更好的服務於民。那麼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拘泥於他在哪裡的問題呢?

全職公益人陳行甲在行動,身未動,心已遠


同時我們也願意看到陳行甲,我們熱愛的甲哥,去真心做他喜歡做的事情,保持他率真的本色,把我國公益組織和諧統一的整合起來,水滴能穿石,聚沙成塔。我們相信在甲哥的領導下,公益組織將走向一個更高的臺階,既不要被無辜詬病,也不能渾水摸魚。真真切切的把偉大的公益行為,發展壯大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