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王陽明與曾國藩誰更勝一籌?

手無劍心無塵


李鴻章評價恩師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後開始收徒講學,但並無揚名立萬之學生;李鴻章名列稍遜其師曾國藩;為將者,兩人都有相似經歷:王陽明平朱宸濠叛亂,朱宸濠叛亂氣勢小;曾國藩平太平天國之亂,太平天國氣勢大,佔據中國半壁江山,立國14年之久,太平天國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王陽明居朝庭高位但並未為相,曾國藩相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曾國藩立言《冰鑑》為後來者察人用人之教科書,王陽明對孟子“性善”與荀子“性惡”作了完善與補充:“無善無噁心之本,有惡有善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即有些人天生便善,有些人天生便惡,有些人後天環境改變其善惡;“性本”理論架構完美無缺。





四維正邦


對這個問題我看提問者那下面的解釋,我覺得說的也挺好。我再次在這裡稍微加深擴展一下。還有改正一下王陽明不是政治家。

1、幼年天姿

出生於詩書世家,父親王華為前朝狀元。王陽明雖然說話晚,但是剛開口即背出《大學》全文,令爺爺驚呆。少年時期頑劣,愛好刀槍棍棒。以于謙為偶像,立志做聖賢。不願走科考至仕之道。經父親點化,第二年考上進士。

曾國藩有同少年時期反應遲鈍。有個故事講一個小偷打算去曾國藩家偷東西,看到曾國藩背了一晚上,早上還沒記住。就說:我都背下文章了。可見曾在天賦上比較普通。最後也只是過考了個舉人。

2、品德純良剛正不阿

王陽明考中進士後在朝廷做了個小官,當時魏忠賢把持朝政。他被魏忠賢陷害抓入詔獄。經歷九死一生出獄。又被魏黨一路追殺,於錢塘江設計逃脫。去了貴州農場驛。

曾國藩青年時期一路坦途,沒有受到重大的挫折。

3、立功

王陽明軍事功績:①,平叛寧王之亂,②,廣州剿匪。王陽明軍事行動多采取攻心計,反間計等。動搖對方的軍心,以極少代價獲取勝利。

曾國藩的軍事功績主要是平叛太平天國運動。他採取的是結硬寨,打硬仗。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4、立言

王陽明被稱為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它完善了儒學,創立了陽明心學。王陽明一生最愛是講學。在貴州龍場驛悟道講學,然後去北京授命吏部期間講學,在平定寧王叛亂期間講學,在廣州剿匪期間講學。他用四句詩概括全部的學問:無善無惡意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從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方法論講了他的陽明心學。陽明心學傳揚廣大學生眾多,嘉靖朝的徐階,張居正都是他的信徒。有人甚至將王陽明和孔子並列比較。

對於曾國藩的教育方面,我們知道較多的就是他的《曾國藩家書》以及《冰鑑》。曾國藩也是王陽明的信徒。曾國藩思想主要指的是修身方面。“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曾國藩辦事的一個方法是注重細節。

對王阿明和曾國藩的比較,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總的來說還是王陽明完勝。它比較符合我們心中的聖人形象。


倚雲


王陽明與曾國藩都是名動古今的人物,在歷史上都有極高的評價。毛主席曾經點評曾國藩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點評曾國藩說: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而曾國藩則對王陽明評價非常高,他認為: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王陽明與曾國藩一個被稱為“聖人”,一個被稱為“半聖”,二人各有千秋。王陽明多智,曾國藩守拙;王陽明會做人,曾國藩會做官;王陽明感悟天地,曾國藩感悟人生。

王陽明多智,曾國藩守拙。

王陽明出自書香門第,他老爸是狀元,他自幼也是非常聰明,十五歲就到邊關遊歷,還揚言“帶領五萬部隊,就能平定塞外”。後來到朝廷當官之後,他因為反對太監劉瑾,被放逐到貴州,劉瑾還派人在路上刺殺,為了躲避追殺,王陽明偽造跳水自殺,最終逃過一劫。王陽明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對儒道釋三家都有涉獵的“大家”,他後來的心學就是融匯了三家的思想。

曾國藩幼年並不聰明,講的比較多的一個故事,是有關曾國藩背書的故事。話說一天有一個小偷到曾國藩家裡偷東西,遇到了曾國藩正在背書,小偷就想等曾國藩背完書睡覺後再動手,於是就躲在角落裡面,結果曾國藩背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有背會,最後小偷實在等不了,當著曾國藩面把書背了一遍後揚長而去。“盜賊背書”的故事雖然不能確定真偽,但是側面也反映了曾國藩並不屬於神童,曾國藩能取得以後的成就,主要來自他的努力和刻苦。

王陽明會做人,曾國藩會做官。

王陽明非常會做人,他平定寧王之亂之後,朱厚照就沒啥事幹了,王陽明為了顧及朱厚照的顏面,又將寧王給放了,讓朱厚照好好的過了一把癮。但是王陽明並不會做官,他年輕就直言要除掉劉瑾,後來又不得皇帝賞識,雖然嘉靖帝上位後給他一些高位,但是做的也都不大。

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會做官的人,他考中進士之後,就巴結權臣穆彰阿,然後就是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成為了一名二品官員。後來道光皇帝去世,咸豐皇帝上臺,曾國藩本來是被咸豐厭倦的人,但是他又憑藉團練重新崛起,使得朝廷不得不依仗他,最後官居一品。曾國藩卻並非是一個會做人的人,他在頓悟之前,感覺世事艱難,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湖南,他和當地官員關係都不好,這些官員給他拆臺子。

王陽明感悟天地,曾國藩感悟人生;

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後,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也將儒學帶入了一個新領域。王陽明感悟的是天地自在心中,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

曾國藩在組建湘軍的過程中艱難重重,與太平軍作戰又遭逢失敗,為此曾國藩幾次想自殺,這不是演戲,因為曾國藩當時“心理苦”,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感悟到人生,他明白“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自己的敵人不是太平軍,而是那些掣肘的官員。明白這一切的曾國藩對人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曾國藩改變了很多策略,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總體而言,王陽明與曾國藩都是很厲害的人,他們都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而非要論一個高低,我覺得王陽明更高,因為王陽明的境界更高,而論及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曾國藩更加實際。


帝國烽火


人們習慣稱明清兩代有兩個聖賢,一個叫王陽明,一個叫曾國藩。兩個人又都是活生生的、摸得著的真實的聖人,留下了大量的人生細節,和孔孟周公等不同。不過這兩個人反差很大。但要談起誰更勝一籌,就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吧。

王陽明是曾國藩老師,王陽明比曾國藩大300多歲,曾國藩應該認真研究過王陽明。


從出身來看: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本身就是進士,官至吏部尚書,王陽明基因好、家教好,天資高。雖然喜歡到處浪蕩,但在27歲那年中了進士,位列二甲第七名,排名比較靠前。

曾國藩是鄉下人,沒有王陽明家那樣好的條件,但曾國藩比較勤奮,也是27歲那年考中進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排名很靠後了。


才智方面:


王陽明自幼家教極好,見解不凡。王陽明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各方面天份都極高,做什麼成什麼。他年輕時想做俠客,學習武功,武功特別高強,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後來他又想學道,白日飛昇,當神仙,跑到山裡去當道士,結果不久就有了神通,能未卜先知。有一天,他坐在山洞裡,預感到有四個朋友來拜訪他。他於是派他的弟子分別到四條路上去迎,告訴他們會來一個穿什麼樣衣服的人,是來找我的,你們去迎一下。結果這些弟子都迎到了。所以王陽明身上有很多神奇的地方。

曾國潘天資就沒有那麼卓越了,曾國潘考了七次狀元才中選。

與曾國藩相比,王陽明很有自己的特點。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曾國藩的思想是為其做官服務的,“怎樣做官”、“怎樣做大官”、“怎樣做穩官”始終是其考慮的核心問題,他的為民、忠君等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


王陽明有自己的社會理想,對個人、國家、歷史、社會等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的做官,是為實現自己理想服務的。當做官與這個理想有衝突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從本質上講,王陽明是個讀書人,曾國藩是個官員。曾國藩和王陽明都曾鎮壓過農民起義,兩者都屬於忠君行為。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王陽明更厲害一點。


歷小史


但凡有良知人性平民百姓,對禍國屠民王陽明、曾剃頭、李鴻章、蔣介石這類皇犬儒狗、漢奸國賊不但沒興趣,而且會告知周圍人,把民族敗類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至於無廉無恥無良知無人性賊子賊孫,金粉塗飾國賊敗類,以賊祖宗為榮,那是牠們自已的事,也不會引起社會大眾認同和共鳴。

因為人類始終是個真偽善惡醜美交織混合體,大眾才是辯別真偽善惡醜美真正智者。



有一個說法稱量從古至今有幾個聖人,說的是一共只有兩個半,開創儒學的孔子是一個,開創心學的王陽明算一個,清末能臣的曾國藩算半個。孔聖人是無可爭議的,可是要論王陽明和曾國藩誰更強,那真是有的說道了。

其實王陽明和曾國藩兩個人確實是很應該被拿來做比較的,因為想要成為聖人的三功,立德、立功、立言的三標準,這兩個人都完全符合。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孔聖以禮和思想弟子傳承成聖,剩下的功高蓋世的、思想影響極大的可能成聖的就是他們兩個。

如果真的量化比較的話,在聖人這個標準上,兩人是相等的,完全沒法比較。但第一在軍功這個層面上,曾國藩的功勞確實應該打過王陽明。因為從曾國藩一生的對手太平天國的實力來看呢,它的軍事實力和煽動能力,王陽明打倒在地的反叛藩王寧王是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的。

先是太平天國這群人會利用宗教和往生淨土的說法來洗腦勞苦大眾,自身的反叛基礎非常強大,而且清朝對百姓的壓迫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按現在的話來說是階級矛盾無法化解,所以太平天國的起義竟然能攪動大半個中國,持續時間長達13年。

第二呢,太平天國軍隊兵多將廣,優秀將領是不缺的,比如翼王石達開、英王陳玉成等,士兵也沒有退路十分的為自己拼命。而明朝的判王寧王雖然當時影響也極為深廣,但並沒有對朝廷有什麼傷筋動骨的傷害。

第一這寧王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辦法發動大多數勞動群眾,沒有辦法把朝廷拖進“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裡去。第三,寧王只是一個出身高貴的庸才,和萬民之中脫穎而出的洪秀全不一樣,謀略不行指揮不會,只佔了一個皇族的身份。

所以寧王被王陽明一舉擊破,那當然是可以預見一件事情。所以從這方面來看,王陽明應該和曾國藩共分一個聖人的名號或者二者都是聖人啊!


雜談歷史


我推薦左文襄公左宗棠大人,對中國海軍的貢獻(福州船政大臣)、平內亂長毛、督陝甘暴亂、收復新疆160萬、開西北科舉制度、促進西北屯田發展、扶植西北製造局(制呢廠)、二平回亂、綠化大西北(左公柳揚名),供職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兵部尚書(這幾個職位曾國藩李鴻章等都沒有同時做過),主持福建防務,(病逝於欽差大臣,署理福建軍務任上),力主對外不妥協不投降,寸土必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唯和唯一


他們二人都是牛人,王陽明在其所在時期號稱“一哥”,他是“知行合一”學說的創立者,曾文正公,也是不世出的奇才,是19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清帝國一顆最耀眼的星。在文治武功成就方面,文正公無疑要略勝一籌,但,恰巧文正公是王陽明“知行合一”的鐵桿粉絲和踐行者,就哲學思想方面,王陽明應該還是文正公的先師。(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斧正)


染塵儒生


人是沒有可比性。有些人的成功是集先天優越的條件所成的。而有些人的成功則是用後天努力勤奮,彌補自身本來的先天不足取得的。王陽明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而曾國藩是後者的典型代表。他們兩人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政治生涯裡無論是用人,還是治國都有自成體系的謀略。不可以因為王陽明出身高貴,就覺得他佔了太多優勢。他沒有因為出身世家,而成為紈絝子弟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他懂得自律,自律才是他成為名垂青史的關鍵因素。曾國藩的成功更多的是,後天的勤奮後程發力。潛心研究治國之道,在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用智慧在為那個病入膏肓的大清帝國續命。兩個人所處年代不同,但他們的政績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和政治價值肯定是一樣的。如果把兩個人的年代置換,結果也是一樣的。王陽明還是那個文功武治都很強大和著書立說兩不誤的王陽明,曾國藩還是那個備受後世推崇,完美的政治導師和那個處世金句玉律的先行者。如果把他們放到同一時代,毋容置疑王陽明肯定更勝一籌,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王陽明出身高貴父親是狀元,而曾國藩出身卑微社會底層,這樣王陽明就佔得了先機,憑王陽明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就不會有曾國藩什麼事了。顯然這種對比是有失公平的,但非要比也只能這樣比。不是在同等條件和同一規則以內,的對比都是不合理,所以說人與人是沒有可比性的。


雷人記憶


王陽明和曾國藩誰更勝一籌?這個問題得分角度看,從有的角度看,王更勝一籌,從另一個角度看,曾又佔了上風。所以沒辦法得出一個總結論,說誰就是比誰厲害,這不科學,不符合辯證法。下面,我就分幾個角度講講我的看法。

一、從個人資質看,王陽明是天才兒童,是學霸。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王陽明家世優越,有良好的讀書環境。相傳王陽明五歲還不會說話,但能夠墨記別人讀過的書。其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中的一段話:“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其取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始說話了。十二歲時,開始就讀師塾。老師問其志向,他一開口就語驚眾人:“我要讀書做聖人。”可見,幼年的王陽明,智力和胸襟都是不同凡響。

(王陽明)

幼年的曾國蘑則是另一番景象。還算殷實的平民之家,地處湘鄉偏僻之地,決定了曾國藩讀書就學的環境並不是太優越。幼年時期的曾國藩應該是比較魯鈍的,考了七次方才考上秀才。可見資質確實一般。

二、從個人學問上看,王陽明是開山立派的大宗師。曾國藩在學術上的成就主要在於,他將王陽明的學說身體力行,不斷戰勝自己的慾望和缺點,從而使人格不斷完善,使事功不斷精進,從實踐層面證明了王陽明學說的正確性。

王陽明早年服膺朱熹的理學,以格物致知為己任,所以發生了著名的格竹子的故事。1506年,由於得罪了大太監劉謹,王陽明被廷杖四十,流放貴州龍場驛。在那裡,發生了中國哲學史最著名事件之一:龍場悟道。一天半夜,王陽明突然覺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從此,王陽明成為中國心學的集大成者。

(龍場悟道)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我不做理論的闡述,只舉一個例子:一箇中學生,一個人在家,父母臨行前讓他先做完作業。這個時候他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先玩電腦,還是先做作業。他心裡有一個聲音:應該先做作業;這個時候另外一個聲音:可是我想玩電腦!人在大多時候,都面臨著“應該”和“我想”之間的抉擇。王陽明心學就是告訴我們:要扶持“應該”戰勝“我想”。

曾國藩是王陽明學說最著名的實踐者。他有記日記的習慣。他的日記就是他進行自我教育重要手段,在日記中,他反思自己沉迷社交,擔誤學習;意氣用事,與人爭辯;遇見美色,動心亂性。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曾國藩語錄)

由此可見,在學術上,王陽明的成就和影響更大,曾國藩更多的是是王陽明理論的實踐者,也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實踐者。

三,從事功層面上,曾國藩取得的成就更大。王陽明雖然也有指揮軍事行動平叛,但是由於規模更小,難度更小,時間更短,所以事功成就要讓曾國藩一籌,更何況曾國藩還有倡導和引進洋務的功績。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曾國藩以文人起兵,編練軍隊,舉薦人才,歷經苦戰,消滅了這場蔓延大半個中國的運動。在這一過程中,他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便熱心倡導和引進西方技術,於1861年在安慶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近代企業:安慶內軍械所,並於1865年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蒸汽輪船“黃鵠號”。從此古老的中國調轉了航向,開始了近代化歷程。

王陽明自龍場悟道後,人生髮生了逆轉。朝廷重新起用他,他先是在江西贛州收服了危害多年的土匪,後在回京途中碰到了寧王的叛亂,他利用江西的地方武裝,用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了叛亂。這個時候,朝廷來平叛的大軍還在路上。

王陽明的事功就到此為止了,從難度、規模和時間來看,比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都要稍遜一籌。

四、總結

我從不同的角度比較了這兩位偉人的一些事蹟。可以看出,這兩位同學都是時代的佼佼者,優異地回答了時代賦予的命題。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比較的結果,恕我𣎴能做到。關公戰秦瓊,不僅沒有可比性,而且對誰都不公平,不是麼?

我是金十七,歡迎關注我。祝大家七夕節幸福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