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欲书,不知书写什么,不知该怎么书写,怎么办?

因因墨风


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如果不是参赛参展,或者出书出帖,书法创作的内容其实是比较自由灵活的,写什么我觉得都可以;如果是想要严肃认真的去创作,内容的遴选上则要把握住“四性”——完整性、统一性、可读性与高雅性。



具体而言。①完整性,内容不能有首无尾,只讲半句话,让人厘不清头绪。这个要对应于纸张大小来确定篇幅。②统一性,不能前面一段汉字,中间夹着外文字母,文字内容线条符号复杂凌乱。③可读性,不要写晦涩难懂又不具内涵的文章文字。④高雅性,内容必须积极健康,最好是具有哲理性、文学性、情怀性的文字。


抱庸以为,内容的选择是有层次性积优先级的。第一等,个人原创诗词散文。古人经典十之八九都是自己原创的诗词文章。这个不强求,但是如果自已擅诗词,将会为自已加分。第二等,古今优秀诗词,古文短篇,古文典籍精华摘写。比如我就常写《战国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第三等,名人名言,哲理锦句,福语吉言等。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比如看到春天的美景,想要将之记录下来,却突然发现不知从何写起,唐,贺知章就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展现春天美好的景色。

可以从身边最小的事写起,心里有了感触,就写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想家了,思念父母了,孤独了,痛苦了,迷茫了,路边的一朵小花,回家楼下遇到的猫……都可以写。

看了一本书,有些什么感受,写下来,哪怕觉得很肤浅,文字不够,只要你写了,就会不断进步。如描写爱恋“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中爱你美丽,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空。”

成长感悟:“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你以为你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其实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看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养成看书和写作的习惯,一些小碎片,久而久之就可以拼成一篇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勇敢的迈出那一步,后面就容易了。

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很重要,从别人的描写中,你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等到自己也写时就会生出很多的感悟。万事万物与你与我都有不同的展现,与他是喜与你是悲,如何写?不过实话实说,文字的修饰放在后面。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面看,会有不同的描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不可为赋新词强言愁,所有的文字都是你真实的想法。当你写花的时候,花如在你眼前绽放。当你写思念的时候,那人如站在你面前。

当你有动笔的冲动时,表示你心里有了灵感,一吐为快,那就把它写下来。


海内一知己711


我的观点:多读经典,学习其中优秀段落、句子。多看文章,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多联系生活,将身边事融入创作中。

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快乐的原因是写作可以分享观点给别人,享受写作后带来的成就和快感。痛苦的原因是,我们经常欲书,但无处下笔,头脑没有思绪。



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读经典,多读对你有益的文章,学习别人的写法,学习别人的段落,学习别人的用词,为我所用。经典的句子和段落,值得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模仿。例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篇:“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这是《百年孤独》的开头。这个开头,以其采用了从将来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被后人津津乐道,并被称之为经典式开头。这的确是经典式杰作,但是其功力不在于新颖的倒叙结构,而在于它以经典的手法呈示了人生的经典经验。当人们面对死神的时候,脑海里究竟会想起些什么?不错,是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连。但是恐怕更多的是对人生旅程的追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开头告诉我们,面对死亡,人最容易走进自己的记忆深处,人生过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经历在远处熠熠闪光。



其次要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儿,将自己生活的事情写入文章中,更容易调动自己的情绪,发挥自己的文采。写作就是对日常生活的突围。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思路,融入文笔写出来。



再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看写作方面的书。看如何写标题,如何结尾,如何归纳中心思想,如何用句子标点符号,这些小的细节往往影响文章的质量。《成为作家》《写作之书》等是比较好的写作方面的书,有时间可以读一下。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写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如果你想写,必须坚定信心,大胆的写,并坚持的写下去。长期下来,你会有所收获,如果只是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结果的。



希望以上的观点对您有益,也预祝您在写作道路上越来越成功。


大志读书


欲书,不知书写什么,不知该怎么书写,怎么办?

这种时候需要激发一下自己的热情和激情。


书法的创作或者书写有时候会失去动力,会没有了想法,没有了头绪,没有了兴奋点,如同生理上出现的不应期。其实是自己学养不足,需要补充能量。


(祝允明)



(郑夑)

这是由于一段时间下来,自己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越过了一个目标,完成了一个历程,进入了平坦阶段,要长期盘整,陷入了牛皮胶着状态。这个时候很痛苦。

记得有名人说过,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写。虽然他本来说的是作文做小说,我想与书法学习和创作应该是同一个道理。

因为思路上没有想法,感情上没有触动,手头上也就没有了活力。所以,这个时候如果

(泊庐)

一定付诸于行动,进行“创作”,那就是“硬写”,除了浪费纸墨没有更多的意义。

解决的办法,或许每个人有不同的经验。我认为这几点很有效:


一,借机出游,无论远近,游山玩水,借河山美景激发自己。




(朱新建)

二,参观展览,档次要高一点的,学习补充,增加的能量。

三,观看戏曲,音乐会等等,丰富自己的旁通学养。

四,读书,找找自己喜欢的或者可以宽泛一点的书来学习。

五。拉几个酒友同学,喝酒聊天侃侃大山也是挺不错的办法。

以上办法都是补充能量的“祖传秘方”,总有适合你的。如果有异性朋友与你一起度过,效果会更加明显。可以保证的是,这一段时间里,自己还是时常的“心向往之”,念念叨叨于笔墨之间,回过头来,定会有一个向上的飞跃。(END)


——钱塘泊庐


钱塘泊庐


很多时候都会碰到的事。

需要自我训练和情感酝酿。

1.沉密神采,如对至尊

蔡邕《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姿(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2.有乖有合

孙过庭《书谱》节选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平时读书、书写积累经验,一字,两字,三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

4.《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一章明明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第二章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章止于至善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











清扬有仪


“欲书,不知书写什么,不知该怎么书写”,这是知识贫乏的表现。要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读书求知,在这个基础上学会写作。

读书求知,要注意:⑴选好有益自己进步的书籍,这些书籍读懂后,能起到一个作用:让自己去发现真理,领悟之源广开。⑵刻苦攻读,坚持不懈,“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⑶看完一本书,能理解,作一些笔记,对今后写作会有一定的帮助。⑷多看书。看书多,知识面广,写作速度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就是这个道理。(注:古代万卷不多,还没有现在的几百本)

学会写作,注意把握:⑴学些写作基本知识。⑵勤练习,特别是锻炼思维能力,即通过学习和实践,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能力。能保持这方面的良好修养,对于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很有好处。⑶写作有一条很重要经验,那就是观点统帅材料,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

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基本上就可以书写文章了。


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


我看你就放下这种非份之想吧!欲书,不知书写什么,是说你肚子里什么都没有。比如人生啊,工作,事业,爱情,生活,理想等,这些感悟什么都没有,那你怎么写书呢?况且是写书,这么大的胃口,就是一般的作者,一般的学者,一般的科学工作者,也只是写篇小说,写篇论文之类的,他也不敢轻言去写一本书。你这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就想写书,是不是有点那个了。

如果你真想写书,那么就从零开始,先看书,再写读后感,然后去思索人生,总结工作,研究事业,感悟爱情,体会生活,丰富理想。随着写一些随笔,杂文,散文,故事,简单的小说等,锻炼一下自己的文笔。如果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料,那就赶紧停止,不要妄费心血。如果你是那块料,自然文采飞扬。

不知该怎么书写,这好办。这只是技法问题,找几本有关技法方面的书看看,就可以掌握了,关键是你肚子里要有东西。

如果你经过了一段时期,或者相对来说很长一段时期,还感觉肚里没有东西,即不知书写什么,那么我劝你,赶紧放下把,你不是那块料。





寂语堂斋


你所问的问题,是想要写点东西,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吧?我也一样,总想写点什么,但不知道写什么好,不知道从何处下笔,所以往往一个题目都定不下来。往往写下一个开头,回头一看,不对,就把它撕了,从来一次,又撕了。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神来之笔在哪里?我们日积月累,确实读书也不算少了。这里面肯定有奥秘,别人能够来神,我们为什么不能。难道我们是读死书,难道读书也还有读活书一说?这个自己还真不知道。

有人说读书要融会贯通,要知一反三,要推此及彼,这谈何容易。不知道谁有什么好的法子没有?我可能是知识面太窄了,写起东西来,打不开拳脚,不能旁征博引,总是捉襟见肘,因此感到写出来的东西很干瘪,很寒酸。

没有办法了,还是去硬着头皮看书,去体会别人的用心之处。揣摩别人的写作手法,看文章骨骼怎么构架,看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怎样连接,看哪里要修饰一番,看哪里需要简洁。笔下出一百字,至少胸中要有一万字才行,那样才够调兵遣将。

扩大知识储备很重要,这不只是向书本上去寻找。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在广阔天地里扩大视野。名山大川,古往今来的沧海桑田,时空的变幻,要多了解宏观世界。也要深入到局部,到微观,了解某个个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真伪美丑。

自己内心里有写的冲动,手头有了一定的技巧,对外部又有了足够的了解,这样内外结合起来,就可以用笔去把它们表达出来。并通过不断地加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要相信古人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吃了苦,总是会有回报的。


读书工


说二句,写首小诗回答。《随书梦》,提毫入梦画千里,周游诗海摘几棵。墨香再波成幻影,醒来诗画显神灵。欲书面对混元影,落毫不见上八仙。蓬莱仙阁风雲聚,八人对坐笑淡间。刘伶醉酒仙体现,积德行善都是仙。写不尽兴天下事,放飞风筝一线牵。好似悲鸿群马奔,恰似義之桃花园。挥手大江兵百万,泌园春雪今朝还。一带一路兴五洲,华夏族人凯尔康。浅谈欲书不能写。



手机用户乌龙


古人云:欲书,先散怀抱。我理解为写书法之前首先要放松的意思吧。想要写一幅作品,拿起笔来又不知道写什么,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

其实此时自己的内心还是很拘谨的,想要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但是一方面怕自己的水平不够,写的不好,另一方面又要思考书写的内容,所以一下就卡在那了,不知道写什么了,于是随便画上两笔,便放弃了。

所以古人说的是对的,先不要书写,首先要放松下来,想一想自己以前写过的内容,用心去寻找一篇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从手机上查出来,作为平时的书写,也不必太刻意,我手写我心就可以了,至于写成什么效果,先不必太在意,书写,就是现在的心情的抒发,而练字是以后的事情。

但是,如果出去参加笔画或者同行聚会,现场书写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太好了,所以,还是建议你背上几篇自己的拿手作品,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书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