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宇宙早期会诞生许多质量超高的恒星,而现在好像就不会呢?

地球的50亿年


为什么宇宙早期会诞生许多质量超高的恒星,而现在好像就不会呢?

对人类来说,宇宙的时间与人类的时间不在一个尺度上,通俗的说法宇宙在137亿年前就在一个奇点爆发了,而人类的存在,就算恐龙时代就有人类的话也不过6500多万年前。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只不过刚刚开始

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学家们没有结论。如果137亿年前有一个奇点爆发了,产生了宇宙,我们最多只能看到137亿年前的宇宙,也就是说我们按天文单位我们这只能看到137亿光年。但是,科学家们发现不止如此,人类通过计算竟然能看到900亿光年。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如果宇宙137一年前形成,我们就不能看到900亿光年;如果宇宙900亿年前形成,137亿年前奇点宇宙大爆炸就不能成立。

二.星系的形成对人类来说想看到是不可能的

假设宇宙中正在形成一个星系,对人类而言是不可能“看到”的,因为人类的寿命不可能看到一个星系的形成。哪怕是一颗很普通的恒星也是如此。

太阳就是一颗恒星,从有人类以来,对人类来说,它就没有过什么“变化”。我们只能借助现有的技术观看到地球身边的偶尔的变化,比如1994年,千千万万的人亲眼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宇宙事件,那就是“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太阳系中的最大行星——木星相撞。

这对人类来说,能够观测到这次相撞是人类难得的机会。

三.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到超新星爆炸

“SN 1987A”是超新星的编号,“1987”表示在1987年爆发,“A”表示该年里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

超新星爆炸正是宇宙演化的证据。应该说宇宙无时无刻不再发生着变化,只是对人类而言,尺度较大而已。

小结: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推论来看待我们的宇宙,我们要客观地看到,人类在宇宙中的生存时间相对而言只不过是瞬间的时间,而新的恒星形成对我们人类来说,时间套漫长了,以至于我们人类感受不到他们的形成而已。


任哥论道


在宇宙演化的早期,星系中中普遍分布着氢元素和氦元素构成的气体云团。

那个时候诞生的恒星几乎由氢元素和氦元素聚合成,金属丰富极低或者是零金属的丰度的存在,被称之为初代恒星。

这些恒星普遍为大质量恒星,恒星质量越大,其核聚变反应就愈加剧烈,因此初代恒星的寿命也很短。

由于当时的环境缺乏重元素,这便导致了初代恒星即使处于演化后期的红巨星阶段,也不会存在比铁更重的元素。

当初代恒星演化到末期后,其中大质量的恒星便会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产生出大量重元素散布到宇宙空间。

这些重元素与原有的星际气体云团混合,然后从中再诞生出来的恒星便是第二代恒星了。

二代恒星与初代恒星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除氢氦元素之外的重元素。

时至今日,早已存在了六代甚至更多代的恒星,这些恒星体内的重元素更多。

从恒星换代的趋势来看,越是诞生得靠近现代的恒星,其寿命往往越长,也就是说其核聚变反应不如早期恒星那么剧烈,这也是导致如今恒星质量不如早期恒星质量大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