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唯恋无名


真正背叛岳飞并充当诬告急先锋的是两个人:王贵、王俊。

秦桧陷害岳飞的背景

岳家军以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著称,被誉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一切都源自岳飞的严格要求,岳家军的将士绝大多数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岳家军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铁板一块,即便是岳飞麾下的将领,也有个别意志不强之人,这些人被秦桧利用来陷害岳飞。

当赵构和秦桧决定除掉岳飞,不惜一切代价与金人议和时,首先需要的是杀害岳飞的理由,而谋反无疑是最有力的,大将张俊向来嫉妒岳飞,首先向赵构上书揭发岳飞与部将张宪通书谋反,赵构下令逮捕岳飞下狱,并彻底查明岳飞谋反一案事实。

但秦桧、张俊根本没有岳飞谋反的证据,甚至连迹象都没有,想做实就要有人告发,而且最好是岳家军内部,秦桧的党羽使用金钱诱惑岳飞部下告发岳飞谋反,但没人上当,他们便转而寻找曾受过岳飞处罚,对岳飞存有不满情绪的人来发难,结果找到两个人:王贵、王俊。

王贵对岳飞的背叛

王贵担任都统制官,本是岳飞爱将,他曾两次被岳飞责罚。

一次是在颖昌大战中,王贵怯战,岳飞战后怒火中烧,要斩杀王贵以正军纪,但在诸将说情之下获免;还有一次是,岳家军驻地有百姓家中失火,王贵部下有一个士兵趁火打劫,偷了百姓家的芦筏,岳飞得知后当场斩杀了这个士兵,并追究王贵的领导责任,打了王贵一百军棍。

秦桧、张俊等人觉得王贵必定对岳飞怀恨在心,于是派人诱使王贵诬告岳飞,但王贵一开始是拒绝的,说“岳飞无论赏罚都是为了维护军纪,我并不怨恨”。

秦桧、张俊见王贵不上道,就让人到处搜集王贵的隐私,过了一段时间,张俊再度出面,抛出王贵家中一些不可告人的私事,用以威胁王贵,要他诬告岳飞。在张俊的威逼利诱下,王贵害怕了,他屈从了强权,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王俊对岳飞的诬陷

王俊,小名喜儿,原本是个刽子手,后来靠出卖同伙被提拔为副都头,从此尝到甜头,专以告发他人营利,大家在背后都叫他“王雕儿”。

王俊隶属岳家军后,“从战无功,岁就不迁”,他认为都是因为岳飞太过严格所致,而且这个人人品不正,心术不端,屡屡遭到上级张宪指责,对张宪十分不满,秦桧一派人过去诱惑,王俊立刻就投向了秦桧的怀抱,秦桧派人草拟了一份“首告状”交给王俊,指使王俊告发岳飞。

王俊按照秦桧的授意,趁张宪外出时,急忙找到王贵说“张宪与岳飞通书,谋据襄阳为变”,王贵听了自然心里有数,让王俊写成书面状纸送来,然后派人专程护送王俊和他亲自写的状纸急送镇江枢密行府的张俊处。

张俊收到告状后不久,张宪与岳云抵达了镇江枢密行府,张俊趁机扣押张宪、岳云,并私设公堂,对张宪、岳云进行严刑拷打,自此开启了岳飞冤狱,直至将岳飞诬陷至死。

由此可见,王贵、王俊两人为了一己私利,在诬陷岳飞过程中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他们理应受到后人的唾骂,所以河南汤阴岳飞庙、江西庐山岳母墓前的五个奸臣跪像,其中一个人就是王俊。当然,谋害岳飞的最大元凶还是赵构和秦桧这一对无耻君臣。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岳飞手下10大将背叛的有3人,分别是:王贵、董先和王俊

1、王贵

王贵是岳飞结拜大哥,谨慎,细致,是岳飞管家式人物,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副将张宪

王贵还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从岳飞起兵就随岳飞转战各地,战功卓著

秦桧等人罗织岳飞罪名时,王贵因受张俊胁迫,参与诬陷岳飞

岳飞遇害后,

王贵自知处境艰难,引疾辞职。绍兴二十三年八月病死

2、董先

董先原在九宫山为盗,后来与张宪一同归顺宋军。

加入

岳家军后,董先作战勇猛,不失“急先锋”本色,被任命为先锋军统制,屡立战功。

但是此人好财利酒色,为岳飞所不喜后来出卖岳飞,成为张俊查处岳飞的重要证人。

岳飞死后董先继续领军,病死于鄂州,官至节度使。

3、王俊

王俊也算是岳飞手下大将,因为他做到了张宪副手的职位。

王俊原本不属于岳飞手下,靖康年间他隶属范琼,范琼被张德远捕杀后,王俊归受李纲领导围杀杨么,后来岳飞平杨么,王俊才归顺岳飞

王俊刁滑无能,生性险薄,俗名王雕儿,但可能有后台,所以岳飞不得不用。

最后岳飞被罢兵权,就是王俊首先告发岳飞,才酿成惨案。

王俊最后竟得以善终,严重怀疑他是张俊安排在岳飞军中的卧底


老虫


背叛岳飞的部将共有四人,即中军统制王贵、岳家军统制傅选、前军副统制王俊和踏白军统制董先。这四人都是岳飞手下猛将,均在关键时刻因各种原因背叛了主帅。

众所周知,岳飞手下猛将如云,除了上述四位外,还有张宪、岳云、杨再兴、徐庆、姚震、牛皋、吉青等。其中张宪和王贵别誉为岳飞的左膀右臂,随岳飞时间最长。

我们先简要的介绍一下背叛岳飞的这四位大将。

王贵,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汤阴),是岳飞的结拜大哥。此人一生谨慎细致,是岳家军中的大管家,军中地位仅次于张宪。跟随岳飞大战宜兴、讨伐曹成,收复襄阳、邓州等地,克复郑州、洛阳,大败金兀术。

王贵官至承宣使,在岳飞账下任中军统制。岳家军归隶枢密院后,王贵改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岳飞遇害后,王贵引病辞职,十一年后因病去世。

傅选,原为江西大使司统制官,绍兴三年调往岳飞部,任岳家军统制。先后与徐庆平定筠州叛兵,与岳飞屡败杨么水军,与王贵、董先在唐州大败金兀术。绍兴十一年,改任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

王俊,原为东平府雄威将,在靖康年间属范琼部下,范琼被捕杀后,在平定平定杨么叛乱后,归岳飞统领。此人一直没有获得什么军功,但却官至张宪副手。因此有人怀疑王俊是张俊安排的卧底,最终才善终。

董先,河南洛阳人,是大将牛皋的好友,自伪齐归来投奔岳飞。董先军功没得说,但却好财利酒色,岳飞对此比较厌恶。先后攻京西,克邓州,与王贵战唐州、克金兵,岳飞去世14年后,侍卫步军统制董先卒。

这四人背叛岳飞的过程: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第二次达成议和,此时的岳飞已经赋闲在家多时。金兀术向秦桧修书,言明非要杀死岳飞才能实现两国真正的议和。一年前,岳家军在颍昌大败金军,金兀术因女婿被杀而要报仇。

金兀术的密信让秦桧寝食难安,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只能遵照执行。秦桧开始借机瓦解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使三人赋闲在家。当初秦桧在陷害韩世忠之时,岳飞曾通风报信,秦桧得知后对此痛恨不已。

在秦桧的授意下,张俊开始编造谣言陷害岳飞,秦桧趁机指使其党羽右谏议大夫万俟卨(mò qí xiè)弹劾岳飞,要朝廷罢去岳飞枢密副使的职务。秦桧的其他党羽,如御史中丞何铸、罗汝楫等人纷纷参与弹劾。

宋高宗因母亲回归之事也对岳飞不满,积极配合秦桧进行诬陷。岳飞蒙受不白之冤,决定上章请辞,高宗随即解除了岳飞的枢密副使职务,仅保留少保的官阶。罢官只是秦桧陷害岳飞的第一步,之后王贵登场。

王贵曾在颍昌大战中有怯战的神色,岳飞本要将其斩杀,因众将恳求方才赦免。王贵还因部下纵火,而被打过一百军棍。秦桧本想利用二人的嫌隙进行挑拨,谁知王贵根本不吃那一套,张俊又以王贵家眷为要挟。

无奈之下,王贵为保全家人只能被迫屈从。再说王俊,身为前军副统制,不仅没有什么军功,还擅长坑害无辜。遭到上司张宪的多次打压,因此心有怨气。在秦桧党羽林大肆造谣之际,王俊被秦桧相中。

王俊还串通收买了姚政、傅选和董先三个统制。同年九月,王俊向王贵投呈诬告状,诬陷张宪图谋威逼朝廷将军权交还岳飞。随后王贵违心地将状纸转交秦桧党羽,之后张俊拿着诬告状将前来镇江的张宪逮捕。

在一系列的连环诬告之下,宋高宗下令将岳飞送至大理寺审讯。一个月后,岳飞被逮捕入狱。在这设计缜密的诬陷案中,王贵、傅选、王俊和董先都背叛了岳飞,王俊直接参与了诬告状的草拟,他的罪行最大。

其他三人虽然罪行稍轻,但对岳飞的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让人不能宽恕的是他们的背叛行为,为后世人所不齿。他们背叛岳飞的原因也很多,有的为了保全自身利益,有的为升官发财,还有报仇的。

综上,背叛岳飞的四个部将分别是王贵、傅选、王俊和董先。陷害岳飞的罪魁祸首是秦桧、王氏(秦桧老婆)、张俊、王俊、万俟卨,他们的跪像也在岳飞墓前受人唾弃。


野史也是史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岳飞手下有四大将军,这四大将军都背叛了岳飞。为什么背叛岳飞呢?原因很简单,跟着岳飞没前途。同样的问题什么叫前途呢?答案是钱财和官职。

事件回顾

第1位背叛岳飞的人,他叫王俊。简单来讲,他是一个有能耐有本事有野心,希望能够进步的人。王俊最开始的时候死心塌地跟着岳飞,甚至成为了岳家军的2号人物,但奈何贪心不足蛇吞象,王俊最终离开了岳飞,并且在离开之前狠狠的踹了岳飞一角。

第2位背叛岳飞的人叫王贵。王贵和王俊之前就有一腿,双方之间也有着某种猫腻和联系,正是在这种猫腻和联系之下,两个人的关系越走越密切,最终给了岳飞一下子。

第3位和第4位分别为董先和傅选。他们背叛岳飞的原因相差不大,为了自己的前途把自己的主子给卖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好像自古以来越是忠勇之士、越是侠肝义胆之徒,往往下场就越凄惨,好像压根儿就没有人愿意追随他们。

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不对,是两个.......)用两个成语来详细解说,一个叫阳春白雪,一个叫下里巴人。这两个词语本身都是褒义词,但今天我们要赋予他们另一种韵意,那就是曲高和寡。

岳飞做到了极致,侠肝义胆他是头一位,忠勇他也是头一位,因为无论是武略还是谋略、训练行军的办法,他都是刚刚的。似乎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住岳飞,而且很多情况下岳飞能够做到一言九鼎。

当然夸岳飞的话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晓得,可这样的人很难让人去追随,因为岳飞就如同一缕光一样,一丝不染。与此同时,后面还有一大片的黑暗,把这束光给围住了,大片黑暗告诉这缕光,只要你屈服于这一片黑暗,你就可以拥有高官厚禄,可以拥有数不尽的钱财。

岳飞坚持了一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岳飞,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走岳飞那条路,于是岳飞之前的兄弟伙伴们为了某种利益纷纷离开了岳飞。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背叛岳飞的将领其实是秦桧等人为了谋害岳飞的棋子,对于岳飞“定罪”的意义并没有相传的那么大,若将岳飞抗金前后事件连贯来看,只能说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的岳飞墓前跪着五个铜像,其中的秦桧夫妇为罪首、张俊为主要操盘手、万俟卨为审案执行者、王俊便是背叛岳飞提供假口供之人,但此处还漏掉了另一个主要背叛者王贵,以及附和的董先与傅选。

君令臣死的理由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题翠岩寺》

近些年流行一种说法是岳飞的政治敏感度与其军事天赋极不匹配,常将“迎二圣”挂在嘴边的岳飞引发赵构不满,最终导致莫须有之罪。其实这种说法我认为太过浅薄,因为最早提出迎二圣口号的就是赵构那句“同徯两宫之复”,赵构这个口号出于建炎元年(1127)应天府的登基大典之上,这是一句富有拉拢民心目的的政治宣言,这个口号并非岳飞附和,而是南宋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都激荡于心的复国信念,岳飞只不过借着这个浪潮作诗一首,以此表达内心驱除鞑虏的志向,唯一不同的是岳飞用行动证明了这个口号是有可能达成的,这才可能会引起赵构的不安。但就整个抗金过程来看,这种不安并非迎二圣的口号带来的,而是岳飞的个人行为让赵构觉得难以驾驭。


岳飞的第一次出格行为是“靖康之变”后,时为军中小将的岳飞,面对赵构南迁的计划上千言书,虽不知这个上书是怎么被赵构看到的,但给予的回复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也就是说岳飞不知天高地厚,卑微小臣也敢轻言国家大计,这也正应了如今所说的言轻莫劝人,岳飞因此事被革除军职、军籍,并被赶出军营。

“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岳飞

到了赵构称帝的下半年,岳飞又只身投入张所军中,并因勇谋被张所提拔,分拨于名将王彦麾下,而此时的赵构有意向金乞和,于是有意打压主战派。先是将李纲罢相,后将张所发配岭南,裁撤河北西路招抚司。此时的岳飞正随王彦攻打卫州,成为归无定所的孤军,王彦作为这支孤军的统领,面对聚围前来的金军,决定坚守石门山。而岳飞年刚二十五,正直年轻气盛,先将自己的领导王彦痛骂一顿,再私自带领部众出战迎敌,虽成功夺下新乡县,却暴露实力,引来金军主力,至七千余宋军折损过半,岳飞突围之后率残众转战太行山区,进行游击作战,与王彦分道扬镳。这一次出格的行为是岳飞难以驾驭的开始,之后多亏宗泽为其洗白污点,并多加教导,才收敛心性。但岳飞是个倔脾气,后来王彦也归为宗泽帐下,且级别比岳飞高,王彦再令岳飞驻守荣河亦遭到拒绝,宗泽只得从中调和,将岳飞留在身边。



宗泽去世之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成为开封军区的前沿总司令,而随着金人南下,赵构继续南迁,杜充打着勤王的口号放弃开封率军南下,这也直接导致后来的开封陷落。赵构向金请和无果之后,金兀术继续向南用兵,杜充不听岳飞建议,至宋军屡次战败,最终建康城也陷落,杜充降金。岳飞则独立于边境发展,且获得了军民之间的良好口碑,不仅收编了溃散于建康城外的宋军,还连战连捷痛击金军,最终收复了建康城。时地方人民传唱“父母生我易,公之保我难”,大江南北将岳飞传唱为再生父母,岳飞也是在此之后得到了赵构的第一次召见,可能赵构也好奇这位百姓口中的再生父母、军中领袖到底是何方神圣,好奇的背后有没有一点畏惧就不得而知了。


(赵构与岳飞剧照)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乞出师札子》

赵构接见岳飞之后拨调兵马充实其军,牛皋和董先就是此时被岳飞所得,此后,岳飞便带领岳家军所向披靡的收复了襄阳等六郡,又于绍兴五年(1136)平定了洞庭湖附近的农民军势力,继而于次年两次北伐伪齐政权,在此之间继续壮大了岳家军实力,可谓是名利双收。又是在岳飞获得如此收获之后,赵构再次接见岳飞,这次接见是在赵构的寝宫之内,并受到赵构“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的高度认可。如果将赵构此话当作正面理解,那就是在褒奖岳飞的战功,若从反面理解,或许带有试探和敲打之意。



因为此次召见赵构口头答应岳飞拨调刘世光部五万军给岳飞,岳飞慷慨激昂谢恩之后便上了一道《乞出师札子》,强调北伐决心,此时再不说迎接二圣,只说迎韦太后回朝,将太上皇的遗体带回,并将钦宗写为“天眷”,表示赵构为正统,钦宗为高宗的亲眷而已。此札子一出,赵构便收回拨调五万军的口谕,史料中说这是秦桧和张俊做梗,但我觉得虽然岳飞言语委婉,但还是表露了对迎回徽钦二帝的念想,说明赵构此举应该有试探之意。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岳飞因为此事撒手不干了,留下一封辞职信,未等批复就回到老家,赵构连忙请人前往邀请,才将岳飞寻回军营,这可以说是岳飞难以驾驭的另一件事。



没等岳飞迎回二圣,宋庭就得知金人要将宋钦宗的太子赵谌送归南宋,这显然是金人扰乱宋朝内部的小伎俩。按理说此时的外臣理应都闭口不谈,但不知岳飞是否想表忠心,针对此时插嘴建议赵构立其养子(赵构唯一一个亲儿子已亡)赵瑗为皇储。这个忠心表的有点太失臣节,按照岳飞自己的话说是“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但赵宋开国以来,太祖杯酒释兵权奠定了文人议政的格调,怎么能容忍一个武将指手画脚皇帝家事,岳飞的这个不顾形象的愚忠行为确实成为赵构反感他的一个因素,甚至可能引起赵构对其野心的猜忌。

“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赵构

与皇帝家事如出一辙的便是战与和的议论,赵构作为南宋皇帝,需要通盘考虑,立足未稳之时不可能拿全部家当赌中原兴复,相比之下的金朝在强大经济实力下,三年一大征,打的南宋疲于应付。而在绍兴七年(1137),金主动向宋议和,同意归还黄河以南故地,并放回赵构生母韦皇后以及宋徽宗梓宫,岳飞则向赵构谏言“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虽然岳飞是一片忠心,但赵构所言皆属肺腑,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乎,还谈何国家。岳飞言论之间矛头直指主张议和的秦桧,秦桧误国则是赵构用人不明,哪个皇帝喜欢臣下这么暗讽自己呢?在议和达成之后,南宋朝廷大赦天下,岳飞拒绝附和,并对朝廷嘉奖的开封府仪同三司之官拒授再三,最终由赵构特下“温诏”才勉强接受。


当绍兴十年(1140)金人再次毁约南下,岳飞在这一次对金作战中完胜金兀术,战争打到最后,金兀术欲放弃开封城时,得到一汉人的指点“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这便有了金人联络秦桧谋害岳飞一事,朝廷内部在秦桧等人的运作下,将胜利在望的岳飞召回临安,接踵而至的则是金兀术重新夺回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大部分地区。回朝的岳飞心知前功尽弃,于是请求辞职回乡,赵构不准,又令其参与了次年的对金淮西战役,这也是岳飞最后一次抗金战役。

岳飞案的主谋及背叛者

  • 幕后大佬赵构

上文以大量篇幅讲到了高宗杀岳飞的理由,综合起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皇帝猜忌武将,这一点是由北宋立国以来的军事系统瓦解所造成。自宋太祖开始,北宋全国的正规军分别划归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三衙掌管,但军队调用权力又归枢密院掌控,这种形式有效的消除了武人专权的隐患。而靖康之乱后,宋政府的正规军编制基本被打散,抗金武装大都在战争中建立,常由各镇招抚司自行募兵,这种私募武装虽为国效力,却是实打实的私人武装,三司与枢密院都无法调配,他们皆以主将作为最高领导,如“岳家军”、“韩家军”、“刘家军”都形成将领拥兵自重的隐患。岳飞的岳家军在战争中逐渐壮大,并在河南、淮西等地赢得当地民心,他们虽然是赵构自保河山的精锐,但岳飞动则擅自出兵、一言不合辞职离营,这样难以驾驭的将领,手中重兵在握,怎能不成赵构的心头之患。加之岳飞治军有方、口碑极佳,敢谏逆耳忠言,若在唐太宗这样的皇帝面前,他几乎是完美的不可挑剔,宋高宗草创之际怎能不惧?



其次,淮西事变成为转折,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是发生了什么,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刘光世所部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顶替刘世光的监军吕祉,带领全军四万余人,百姓十余万叛投伪齐。这便是赵构擅自撤换私募武装将领带来的恶果,这个恶果也直接导致了南宋北伐策略的停止,南宋由反攻中原转为长江沿线的防御态势,提出这个换人策略的宰相张俊因此卸任,继而由主和派头领秦桧出任宰相。这说明南宋国策方针此刻已经发生了转变,风向标指向了议和,这也为主战的岳飞埋下祸根。此后岳飞频繁上书请战,抵制议和进程,这不仅让赵构厌烦,更是与秦桧政见不合,这里就有了一些见风使舵之人附和秦桧,岳飞政治敏感度的缺陷也多指此事。相比之下,韩世忠、刘光世、王俊欣然接受赵构的加官进爵,以表服从,岳飞则一再推授开封府仪同三司的提拔,就像个哄不好的孩子。


(秦桧与岳飞剧照)

最后,岳飞挑战了赵构的底线,岳飞忠义流芳百世,甚至为了抗金大业,没能为死去的母亲守孝。自古忠孝难两全,可赵构就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金人提出议和的条件中涵盖了诛杀岳飞一条,给出的回馈则涵盖了送还赵构生母韦太后一条。金人点名要杀岳飞,常理说来岳飞应闭口不言,赵构也会念及其功劳,在谈判中给予争取,大不了解除一切职位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但岳飞心存复兴之志,仍然坚持抗金思想,这是明摆着不让人家母子团聚,赵构便也不会再为其性命考虑,一并接受了金人的议和条件。但也有学者提出金人提出了“释母必杀岳飞”的交换条件,此一条若成立,那么岳飞就成为赵构救母的献礼。

  • 赵构的帮凶秦桧

由于一些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将秦桧描写成主导岳飞一案的罪魁祸首,将所有的谋划全部算在秦桧头上。其实在秦桧去世以后,赵构为许多人平反,也有诸多大臣上书为岳飞鸣冤,可赵构偏偏就是不肯为岳飞恢复名誉,由此可见祸首还得是赵构本人。秦桧作为主和宰相,赵构身边最信任的大臣,成为此案的台前真凶并不奇怪。且岳飞一案在史料里被称为诏狱,也就是皇帝钦命的案件,罪犯的罪名必须由皇帝亲自下诏才能定罪,这件事可操作的余地在于司法程序之中,但宋代大理寺审案在审讯、详断、判刑、评议、定判、复核等程序中皆有严格规定,秦桧也许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要完全操控案件走向,非赵构本人不可。


而就当时的大环境而言,秦桧正忙于主导议和大业,且面临不杀岳飞,难成议和之困局,这便为秦桧提供了诛杀贤良的内在驱动;恰逢高宗动了杀心,因而岳飞一案理当是高宗与秦桧唱的双簧戏,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台前这位自然就遗臭万年。

  • 审时度势的“伯乐”张俊

张俊按道理来说算是岳飞的伯乐,位列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之首,在岳飞还没有打出名声之前,就已经与韩世忠并称赵构的左右手。所以在岳飞飞速成长之后,张俊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嫉妒岳飞的势头,但这个嫉妒之心不至于转化成谋害他的理由,因为张俊还是一个颇有格局的人物。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后,赵构分别将张俊、韩世忠、岳飞调离军队,安排到临安枢密院任职,张俊很清楚的看到了赵构的心思,于是向赵构提出收回宣抚司兵权,这个建议非常迎合赵构的思想,很快便落地实施。次年,张俊再请求交出枢密使一职,得到赵构恩准之后,获封清河郡王,做了个逍遥快活的“地主老财”。

由此也能看出,张俊是个非常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在任职枢密使时,与岳飞一道巡查楚州韩世忠旧部,鼓动岳飞一起分解楚州军,这便是迎合赵构收回兵权的思想,可惜岳飞并没有答应此要求,因此回朝的张俊“建功”不成,打起了排挤岳飞的念头,便有了与秦桧合作的一系列事件。张俊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此时陷害岳飞与当时提拔岳飞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能够实现,所以这样的人不便用善恶来评价,这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 审案程序中“策反”的岳飞亲信

在审理岳飞案件时,万俟卨首先诬陷岳飞与其子岳云给张宪写信,令张宪谎报军情以动摇朝廷,以此设法让岳飞回到军中,但因张宪并没有配合,故而此案没有成立。最终定下的罪名是淮西战场迟滞不前,这个罪名使岳飞被罢黜枢密副使一职,充“万寿观使”的闲差,岳飞则自请回庐山老家赋闲。但这个罪名并未将岳飞置于死地,于是便有了进一步“策反”岳飞旧部提供谋反证词的举动。
(王贵剧照)


“桧、俊不能屈,乃求得贵家私事以劫之,贵惧而从。”——《金佗稡编》

人都是有弱点的,在秦桧等人的“策反”中也是抓住了岳飞旧部的弱点,当然,针对岳家军里的这些硬汉,屈打成招是不可能的,如“张宪、岳云露头赤体,各人杻械,浑身尽皆血染,痛苦呻吟”这般惨状依旧不吐半字。所以张俊等人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针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办法,如王贵曾在郾城大捷后的肉搏战中怯战欲逃,战场上被岳飞痛骂,战后又要将其斩首以定军心,好在岳云等人求情才作罢;王贵手下士兵曾盗取老百姓家里的芦筏,岳飞知晓后又将王贵仗责一百。秦桧便拿此两件事诱导王贵就范,可王贵并不在意这些事,但王贵家人曾犯法未责,秦桧便以此事相挟,王贵这才顺从了秦桧之谋。

“自出身以来,无非以告讦得者,军中号曰王雕儿,雕儿者,击搏无义称也。”——《三朝北盟会编》

王俊这个人曾为东平府一小卒,因为检举揭发而当了都头,这就导致他得到的提拔经验就是揭发别人,史书中则说他“自是以告奸为利、不问是否”。而在军中,尝尝也获得战功,但皆未获得升迁,并因此对岳飞有看法,而每次又都是因为告发别人而获得提拔,因此更坚定了他这个人生信条,军中则称他为“王雕儿”,所谓的雕就是毫无情谊的抨击他人。更巧的是在军中,王俊为张宪的副手,张宪秉承了岳飞赏罚分明的治军理念,估计王俊也不是个守规矩的人,故而常受张宪惩罚,因此心中颇有怨言,正愁没人揭发张宪的秦桧抓住了此事,便成功将王俊“策反”。



在宋代史料中说董先与傅选也一并附和秦桧,提供了假证词,但并未详细记载。而在诸多野史杂论中以董先好色、傅选贪财而被收买,这个可能性有,但并不会太大。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秦桧等主和势力已经崛起,岳飞失势已成定局,这些手下旧将本来都是“半路出家”投靠的岳飞,并不像张宪这样至始至终跟随,故而树倒猢狲散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导致岳飞冤案的核心在于他与宋高宗两人,君臣关系从暧昧走向破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以来局势的变化,以及由康王变成高宗后的适应与调节。岳飞至始至终的精忠报国未能打动赵构的抗金绝心,草创之际求稳的心态不可能支持岳飞的北伐事业,且由于岳飞势力庞大后过多的插嘴国家大政,成为赵构心头之患,金人的议和条件便成为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至于岳飞手下的“叛徒”,都是一些微小到尘埃里的棋子,政治家如何摆弄已经身不由己,假如没有王贵,还有李贵、张贵提供伪证,故而无需过多在意叛徒这个问题,在证词呈上之前,岳飞的结局已经注定,只不过需要给天下一个交代,但这个交代也成了“莫须有”,叛徒之名有些冤枉。

参考资料:《三朝北盟会编》、《金佗稡编》、《宋史》


棍哥观史


背叛岳飞的部将有五人,即:

王贵、王俊、傅选、姚政、董先。

王贵

先来说说王贵吧。

王贵,相州汤阴人,于北宋末年投军,很早就追随岳飞征战,岳飞因出于同乡之宜和对其才能的欣赏而屡屡提携王贵。

借着赫赫战功和岳飞的照顾,王贵官至中军统制,和前军统制张宪一起,被岳飞视为最值得信赖的左膀右臂。凡是军中要事,岳飞肯定会找这两人一起商量后再做定夺。


当时,宋金之间的议和即将达成,而岳飞坚决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由此,岳飞就遭到赵构、秦桧等君臣的嫉恨。宋高宗赵构因担心岳飞阻挠议和的进程,就在岳飞北伐事业即将大获成功时,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班师回朝,并将军队交由王贵统领。

岳飞班师回朝后,就被解除兵权。

随即,岳飞遭到秦桧、张俊等人的诬告,被打入牢狱。而为了搜集岳飞的“罪证”,秦桧和张俊就引诱王贵一起诬告主帅岳飞。


王贵在颖昌大战中有怯战的表现,事后,王贵遭到岳飞的训斥和责罚。王贵还曾因为部下纵火而被岳飞下令打过一百军棍。

秦桧和张俊本想利用两人的嫌隙,让王贵诬告岳飞,但遭到后者的拒绝。秦桧见王贵不肯乖乖就范,又用王贵的隐私来要挟他,最后王贵不得不听从秦桧和张俊的安排。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记载:

会秦桧主和,命飞班师,宪亦还。未几,桧与张俊谋杀飞,密诱飞部曲,以能告飞事者,宠以优赏,卒无人应。闻飞尝欲斩王贵,又杖之,诱贵告飞。贵不肯,曰:“为大将宁免以赏罚用人,苟以为怨,将不胜其怨。”桧、俊不能屈,俊劫贵以私事,贵惧而从。

在王贵的配合下,秦桧和张俊等人利用捏造的证据诬告岳飞,最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赐死于大理寺狱中。


王俊

王俊,外号王雕儿。这个人没啥能力,但反复无常,尤为善于出卖同僚。

王俊是第一个跳出来诬告张宪谋反的,他将上司张宪逮捕后,对他使用了各种酷刑,要张宪诬告岳飞父子,可张宪坚决不从。后来王俊就自己编造口供,并呈交给秦桧。

可以说,在背叛岳飞的部将中,王俊的罪行最大,因为他直接参与了诬告状的草拟。


傅选、董先、姚政

在秦桧、张俊对岳家军威逼利诱时,这几个人选择了背叛,附会王俊一同诬告岳飞。概括来说,背叛岳飞的部将中,王俊的罪行最大,其次为王贵,余下的几人罪行稍轻,但这些人的背叛行为,同样为世人所不齿。


金兔历史


现在很多人说岳飞之死是因为岳飞过于刚直以致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因为他老是囔囔着“迎还二圣”所以赵构一心想要除掉他云云!还有人说他养私家军犯了皇帝大忌,当然得死!以致还有人说他的大将都背叛他,可见岳飞有该死的地方!


现代人就喜欢用现在的制度约束去想象古时状况,总以为现在的军队有纪律约束,和民事民政系统界限分明,古代就应该也是这样,如果不是,那么这些大将就是军阀这些军队就是私家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军队是军阀部队还是中央统御,要看制度架构和执行情况,要看钱粮甲仗、重要职位人事任免权在谁手里,并不是看军纪如何以及军头之间会不会乱斗,如果拿最后两条看的话,那么从上古时期直到民国,中国的军队基本都是军阀都是私家军!

其实岳飞基本上是当时所有大将中的“三好学生”,不但朝廷的诏令都不折不扣的立即执行,而且也不骚扰地方,也不和屯驻地的地方官乱掐架,也不和其他大将打架,也不虚报战功,也不替自己的亲信和亲属乱要官职封赏,率军征战时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军事行动结束后也主动缴还,甚至还上报朝廷说我的属官名额多了,请考虑裁减一下!

说到“迎还二圣”的口号,当金人有了扶立“丙元午子”也就是钦宗之子、动摇赵构统治合法性的图谋后,岳飞不但从此在公开场合和奏章中,绝口不提“迎还二圣”,而且对钦宗的称呼也改成了“天眷”。可见他对政治敏感度并非传言的那么不堪。

历史上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越,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有着中国传统中所理想的君子人格,但绝非刚直耿介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人,只不过他的军事才华和年龄优势已经严重威胁着金国的生存,以致当时金国实际掌权人兀术点名要清除他,也因为他的君主赵构是个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奇葩,放着大好的局面不要只求偏安江南还要得到金国册封,而秦桧在其中的作用和动机,金人还在议和的秘密条款中要求赵构不许撤销秦桧的相位,也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秦桧为了陷害岳飞,买通了岳飞手下的将领,让他们栽赃陷害岳飞,他们分别是王贵、王俊、傅选、姚政、庞荣。

王贵是岳飞的汤阴小同乡,与张宪都是“岳家军”的副帅,是岳家军的主要战将之一,王贵在岳飞冤案的作用,就是在王俊诬告后,违心的没有阻挠和压下王俊的告首状,而是递交上去,从而帮助秦桧、张俊陷害张宪,继而牵连岳云,迫害岳飞。张俊为了陷害岳飞,先让张宪副手王俊写了诬告信,但王俊级别不够,张俊便想到岳飞的左右手王贵,张俊先是跟王贵提到他之前被岳飞处罚的两次经历,想以此引起王贵对岳飞的怨恨,但王贵的态度很明确,他丝毫不怨恨那两次处罚。然后张俊甩出了王贵的隐私,以此相胁,有说是张俊以美色引诱王贵,王贵上钩后被张俊抓了把柄,也有说王贵家人犯了重罪,王贵包庇他们,若是被揭发,必定连累王贵丢官甚至获罪,是以王贵被迫接受了王俊的诬告状,递交给了镇江枢密行府,是王贵的再一次不勇敢,导致了岳飞被害!


王俊是岳家军中的副统制,是张宪的副手,是一个最惯于反复变诈、喜欢出卖同僚的人,外号“王雕儿”,先是靠告讦补了本营的副都头,在后来的表现可以看出能力很一般,在讨杨么无功后,宋廷将他派到岳飞营下,当了前军副统制,象他这种能力一般的还能当上副统制,很有可能就是秦桧等人有意识的安插在岳飞身边,就是王俊第一个跳出来诬告张宪谋反,张俊将张宪逮捕后对他严刑逼供,要他诬陷岳飞父子,张宪坚决不从,张俊无奈,最后只好编造口供,呈给秦桧,秦桧最后也只能以“莫须有”将岳飞害死,张宪和岳云一起被害!王俊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诬告来升迁!

傅选原是江西制置大使司统制官,绍兴三年所部拨归岳飞,任岳家军统制,随岳飞平定杨幺与北伐,亦有善战名声。

姚政是岳飞同乡,在建炎三年,驻守宜兴的刘经试图吞并岳飞人马,刘经的部下王万将此事悄悄告诉岳飞,岳飞即令姚政驰归宜兴,将刘经斩首,可见姚政曾经也是深得岳飞信任的部下。

庞荣,原为扈成军中统制官,扈成死于与戚方的火并后,庞荣辗转代领人马投奔岳飞,后来亦成为京湖宣抚司重要统制官。

在张俊对一些岳家军将领威逼利诱的时候,傅选、姚政、庞荣因附会王俊告首状各有迁转,正是这些人在忠诚与背叛上选择了后者,靠着出卖从前的战友和主帅来升官发财!

那段历史真的很考验三观,越好的人死的越惨,越坏的人越得意!现在还有人不遗余力的抹黑岳飞!是不是很可悲?


历史红尘


实在弄不懂前面那几个人的混账逻辑,据实举报岳飞就是背叛?帮助岳飞欺骗朝廷就是忠义?请问你们这几个振振有词的“岳吹”,驻鄂州御前诸军(岳家军)的军官们到底是朝廷的军官还是岳飞的私兵将领?他们拿的是朝廷的俸禄还是领岳飞的银子?请你们认真看看究竟有多少人“背叛”了岳飞。

王贵 ;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中军统制,行提 举岳家军一行事。

牛皋 ;四厢都指挥使,承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提举一行事务,鄂州御前诸军左军统制。

傅庆 ;鄂州御前诸军前军统制。

庞荣 ;鄂州御前诸军右军统制。

董先 ;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

姚政 ;鄂州御前诸军游奕军统制。

傅选 ;鄂州御前诸军背巍军统制。

李道 ;鄂州御前诸军选锋军统制。

李山 ;鄂州御前诸军破敌军统制。

王俊 ;鄂州御前诸军前军副统制。

综上所述,岳家军十二营主将中有九营主将都证明岳飞确实有书信指使张宪“异动”,而参与岳飞父子和张宪之间书信往来跑腿的六名岳家军幕僚孙革,于鹏,智浃,僧泽一,王处仁,蒋世雄(此六人均被判决徒刑,流行)都已经招供了岳飞致信张宪,岳云,令其“措置别作擘画”的事实。如果一定要把举证岳飞称之为“背叛”的话,那么这么多人都“背叛”了岳飞,说明岳飞要么是人缘太差,要么是罪证确凿,否则堂堂的“岳”家军,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指证岳飞呢?


狼的影子716


岳飞手下有著名的10大将,后来背叛岳飞的有6人,分别是:王贵、王俊、傅选、姚政、董先、庞荣。

一、王贵

王贵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岳飞麾下中军统制,岳家军的二号人物,王贵与前军统制张宪是岳飞的左膀右臂。官至武安军承宣使、鄂州驻扎御前诸军权都统制,接替岳飞掌握兵权。

王贵往镇江枢密行府参见枢密使张俊,遭到胁迫,返鄂州后,于九月被迫接受前军统副统制王俊的诬告状,递发镇江枢密行府。宋廷遂据以设置冤狱,杀害岳飞等人。然而在此冤案中,王贵本人仍受牵连,说他与张宪共同接收岳飞策动谋反的书信,当即焚烧。 岳飞遇害后,王贵自知处境危困,遂引咎辞职。

公元1153年八月,王贵病死。 公元1158年,宋廷追赠王贵为宁国军节度使。


二、王俊

王俊也是岳飞手下大将,他是岳家军三号人物张宪的副手。

王俊原本不属于岳飞手下,靖康年间他隶属范琼,范琼被张德远捕杀后,王俊归受李纲领导围杀杨么,后来岳飞平杨么,王俊才归顺岳飞。

王俊刁滑无能,生性险薄,俗名王雕儿,但可能有后台,所以岳飞不得不用。

最后岳飞被罢兵权,就是王俊首先告发岳飞,才酿成冤案。 但王俊最后竟得以善终,他有可能是张俊安排在岳飞军中的卧底。

三、傅选

傅选原参加过王彦的八字军,后被南宋朝廷归入岳飞部下,随岳飞参加镇压杨幺起义和北伐,后来在赵构、秦桧的授意下,张俊暗中对一些岳家军将领威逼利诱,而傅选就选择了跟随王俊,诬告张宪,进而诬陷岳飞谋反。

四、姚政

姚政是相州汤阴人,从岳飞起兵,建炎四年(1130)与岳飞杀建康留守司统制刘经,并有其军。绍兴三年(1133)任岳家军正将,屡战有功。绍兴九年(1139)任岳家军游奕军统制。绍兴十年(1140)岳家军北伐,与张宪赶顺昌援刘琦,战临颖获捷。绍兴十一年(1141)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

姚政也跟随王俊,诬告张宪岳云起兵谋反,进而诬陷岳飞谋反。

五、董先

董先是河南洛阳人,南宋建炎中从京西制置使翟兴抗金,权任商虢镇抚使,后伪降刘豫,旋归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 年)因李成南侵失镇,诏隶岳飞军,任踏白军统制。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 )攻京西,克邓州。 绍兴六年(公元1136 年)与王贵取卢氏县,战唐州、蔡州,皆大捷。绍兴十年(公元1140 年)随岳飞北伐,从牛皋、傅选等战汉上,以功除正任承宣使;与王贵、岳云战颍昌,再克金兵。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 年)董先与王贵、王俊等一起诬陷岳飞谋反。先后任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侍卫亲军步军统制等职,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 )病死。

六、庞荣

庞荣原为扈成军中统制官,扈成死于与戚方的火并后,庞荣辗转代领人马投奔岳飞,后来亦成为京湖宣抚司重要统制官。

在张俊对一些岳家军将领威逼利诱的时候,庞荣与傅选、姚政等将领因附会王俊告首状各有迁转,正是这些人在忠诚与背叛上选择了后者,靠着出卖从前的主帅来升官发财!


总而言之,宋高宗赵构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岳飞在迎二帝回朝、建议立储君、拒绝赵构屠城命令、30岁做节度使与赵匡胤自比、淮西大战提出围魏救赵等很多事情上激怒了赵构,加上赵构必须以杀害岳飞为代价从金朝接回母亲韦太后。

在赵构的主导下,秦桧、张俊、杨沂中等人都参与陷害岳飞,杨沂中负责诱捕岳飞,张俊负责分化瓦解岳家军将领。

因为张俊、杨沂中等抗金名将都是赵构的亲信,而不是秦桧的亲信,正是在赵构的主导下,岳家军将领土崩瓦解甚至对岳飞落井下石,最终造成冤案。


厚德载物49847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一代抗金名将岳飞遭到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被投入大牢,1142年,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冤杀,年仅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死前在状纸上仅仅留8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00多年来,岳飞的冤死令无数人为之惋惜、叹息。众所周知,害死岳飞的元凶是赵构,帮凶是秦桧。但是岳飞的死也和其手下部将的背叛脱不了关系。

到底是岳飞的哪些部将背叛了岳飞?为何?

王俊

王俊作战勇猛,但有勇无谋,原本属于王燮的部众,被岳飞收编。他一身蛮力二杆子般的存在,多次被张宪处罚,自然没有什么升迁。他对于自己的仕途不满,嫉恨岳飞、张宪。

秦桧想对岳飞一招致命,就把谋反罪的帽子扣在岳飞头上。但这需要岳飞的部下出面告发,于是指示王俊告岳飞。受到秦桧的利诱王俊很快上套,告了岳飞谋反。

王贵,

岳飞的副手兼同乡,他和岳飞都是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王贵又是岳飞最亲信的将领。在跟随岳飞闯世界时,官至中军统制,在岳飞多次进京开会时他代掌岳家军。

因王贵曾在作战时私自撤军,差一点被岳飞咔嚓了。张俊就钻这个空子密诱王贵背叛岳家军,虽然张俊遭到王贵打脸,但此举初见成效,对于王贵这个贪生怕死之人,经过张俊挑拨,也对岳飞有了间隙。

张俊又生一计,用王贵的隐私威胁王贵,王贵的小辫子被张俊揪住,最终妥协加入张俊陷害岳飞的团队,当了害死岳飞的协从。

面对张俊和秦桧对岳飞的诬告状,他不但不拦阻还参与上传诬告状纸,使张宪被屈打成招。明知是秦桧对岳家军下黑手却保持了沉默,不为好兄弟申辩,估计是看岳飞当时没有任何兵权了吧。岳飞死后他为了避嫌卸甲归隐,面对朝廷的屡次呼召都拒绝再任任何官职,张俊出马“奉劝”,他接受了朝廷所给的官职。就这样王贵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前途背叛了昔日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岳飞死后12年王贵病死。

傅选

傅选本为江西制置大使司统制官,岳飞提拔他任岳家军统制,作战勇猛多次击退金兵战果辉煌,绍兴十一年(1141),改任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在秦桧残害岳飞的过程中,他参与做了旁证,明知岳飞冤枉还附会秦桧,在岳飞通往死亡的路上又推了一把。目的就是邀功取宠、汲求富贵。

董先,

盗贼流寇出身,贪财好色。投奔岳飞后岳飞虽然不喜欢他这一点,但是他作战勇猛,成为“急先锋”,还是被岳飞留用了。没想到,董先最后还是把自己害了。就在张俊拿出的白花花的银子面前他不惜出卖了岳飞。



以上这些人最终遭到后世百姓的唾弃。这些人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如果他们团结起来以抗金大局为重,齐力反对赵构乞和岳飞何至于死?历史终归是历史没有如果。岳飞死了,秦桧、张俊等人的目的达到了,但却在耻辱中千古长跪、遗臭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