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蒙城縣地處淮北平原中部,它歷史悠久,商朝時為湯都,稱為北冡,西周時稱為漆邑,公元前 595 年歸屬楚國,稱楚北地為漆園。


蒙城縣城北有莊子祠,始建於北宋元豐元年(1078),知縣王竟創建於渦河北岸漆園城。現存莊子祠是蒙城縣政府在宋代莊子祠舊址上新建的,總佔地面積3.5公頃,全祠由祠堂建築群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主要建築有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臺、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莊子祠


走進這裡,便能感知莊子的人生與思想。


莊周因為有才能,年輕時做了漆園吏。當時,梁惠王、齊宣王都十分欣賞莊周的才華,想封他做官。莊周對做官不感興趣,喜歡外出遊歷。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莊子塑像


遊歷一番後,莊周開始用手中筆,寫思考,寫人生真境界。他不願意板起面孔來教訓世人,而以寓言的形式,讓人們從中體會到一種逍遙自得的精神。


《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七篇寫完之後,莊周兩鬢已添了不少銀絲。他自嘲地對學生說:“勞心費神,著此七篇,而能瞭解其中真味的人,不知道能有多少?”


後來人們將莊周及他的門徒後學所寫的文章彙集成《莊子》一書。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尊之為《南華經》,封莊子為南華真人。


莊子的文章,描繪了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是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他追求獨立自由人格和逍遙自適生命境界的精神,使中國文人在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外,有了另一種生命追求,從而在厄難面前不驚不亂,曠達自適。


正因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老子、莊子,都誕生在淮河流域的亳州,這裡已經形成了“道源問道”文化之旅。從亳州的道德中宮、天靜宮、莊子祠、陳摶廟,到淮南的茅仙洞、八公山,一路行程 190 千米,可以充分領會老莊哲學與道家自然觀的奧秘,品味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於是有人說,在這裡抓起一把黃土,揮灑出去,落下的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閃光金片。


呈坎 陰陽相生 天人合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誇呈坎:“江南第一村”。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


如今,“遊呈坎一生無坎”的旅遊廣告詞更讓呈坎這個傳統古村落充滿謎一般的魅力。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據說,呈坎村的村址是來自南昌的羅氏兄弟發現的。這兩人是堂兄弟,一個叫羅天秩,一個叫羅天真。唐末,他們為躲避戰亂來到此地,見這裡群山環抱, 山水相依且腹地隱蔽,符合他們避世安居的初衷,於是在此定居。這裡原名“龍溪”,他們改名“呈坎”。因為“地仰露曰呈,窪下曰坎”。這是呈坎村名的最早由來。他們倆也成了呈坎村羅姓始祖。


在村落建設上,歷代羅姓人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按《易經》“陰(坎), 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佈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自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佈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巧妙融合,這就讓呈坎有了特殊的魅力。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呈坎鍾靈毓秀、英才輩出。南宋初年,無論羅天真一族(前羅),還是羅天秩一族(後羅),家族人口都已發展到四五十人。羅氏後人開始走上仕途,羅汝楫官至殿中侍御史。


宋末元初,前羅誕生了一位頗具風骨的人物,他就是羅榮祖,字東舒。據說他“堅不仕元”,他在《答招隱》詩中說:“東皋足舒嘯,南畝可充囷。”明朝嘉靖年間,為彰顯他的“清標傲骨”,羅氏族人為他建了一座宗廟式的祠堂,名曰羅東舒祠。


元代國子監祭酒羅綺,明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羅應鶴、制墨大家羅龍文、地理學家羅洪先,清代朝議大夫羅宏化、奉直大夫翰林羅廷梅、“揚州八怪”後起之秀羅聘,近現代欽點內閣中書孫中山秘書羅會坦、文物鑑賞家羅長銘,當代物理學家羅遼復等,他們的出現讓羅村成為當之無愧的“文化村”。


許多人去呈坎,都奔著“遊呈坎一生無坎”的心願去的。去了之後,發現它真的是一個能讓人慢下來的地方。呈坎的民居大多沿河分佈,兩側民宅青牆黛瓦,淡雅清秀,長街短巷犬牙交錯,宛如迷宮,湖光山色,步移景異。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三)

呈坎 劉永利攝


羅東舒祠自然是重要的景點。它的欞星門仿的是曲阜孔廟的建制,石礎石柱木構,六柱五樓牌坊樣式。享堂正面懸掛著董其昌書寫的巨匾——“彝倫攸敘”。彝,指法度、規矩;倫,指倫理、道德;攸,指永遠;敘,指條理、秩序。合起來就是告誡族人要將先人立下的道德規範永遠保持下去。


羅東舒祠的後寢雕工神妙,全方位施彩,用的顏料是從礦物質中提煉的彩色石粉,讓莊嚴的祠堂有了絢麗的呈現。據說,羅應鶴續建祠堂後,看到後寢比前面稍顯低矮,便讓侄子在後寢上加蓋一層,取名“寶綸閣”。


陰與陽,呈與坎,萬物相生相剋,萬事隨緣流轉。謎一樣的呈坎村,讓每個身臨其境的人都有所思,有所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