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线上博物馆】《武威文物精品图集》连载二十三——汉、魏晋、五凉时期文物

莫道武威是边城,文物前贤启后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体现了“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武威城市精神,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编纂的《武威文物精品图集》以文物类别为构架,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翔实地展示了全市馆藏文物的精品资源,生动地介绍了武威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它是一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学术与鉴赏相结合的精品力作。该《图集》是由读者出版社所出版,我们相信,《图集》的出版发行,对保护历史遗存,延续文明根脉,承载文化灵魂,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凉州文化品牌,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更好地宣传展示武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品“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微信公众号将长期推出《武威文物精品图集》,欢迎历史文化旅游爱好者浏览、欣赏。

【


汉、魏晋、五凉


“白马作”毛笔


【


汉代,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墓群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通长23.5厘米,杆径0.6厘米,笔头长1.6厘米。笔杆竹质,中空。精细匀称。笔杆中下部阴刻篆体“白马作”三字,“白马”是制作工匠的名字。笔头外覆黄褐色软毛,笔芯及锋用紫黑色硬毛,刚柔相济,富有弹性,适于在简牍上书写,笔杆后端尖头削细,以便于插入发髻。长度约合汉尺一尺,与《论衡》所谓“一尺之笔”相吻合。“白马作”毛笔是汉代毛笔的代表作。


丸墨

【

汉代,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墓群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高4.5厘米,底径2.8厘米。略近圆柱体,顶部渐收分为圆弧,底平,有使用过的痕迹,墨色乌黑透亮。汉墨的基本原料一般采用松烟或桐油烟,墨性浓黑光洁,此丸墨是现存最早的块状合成墨,为汉墨中所罕见,为我们认识墨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蟾形青铜砚滴

【

东汉,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出土,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长12.8厘米,宽9.8厘米,高10.2厘米。蟾立姿,口含耳杯,两前腿有圆形插笔孔,背部中间有一注水孔;两前腿直立,两后腿下蹲。


人物图绢底平绣


【


汉代,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墓群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二人作对话状。


四神白彩铭旌

【

东汉,凉州区张义镇张庄村出土,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长75厘米,宽44厘米。丝质,长方形,线赭色,用黑、白两色绘四神图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