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什么是二次核打击能力?

一抹烟花淡


二次核打击能力就是己方在遭受敌方首轮核打击,甚至是饱和核打击之后,还能有能力进行核反击的能力

简单点说就是你被人家敲了一棍子,但敲不死你,接下来你还能拿板砖上去跟他拼命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别人就越不敢打你。


所以说,核大国往往会使用核三位一体来保证自己的打击能力,毕竟发射井这种传统路基不能跑,首轮核攻击肯定打这些地方,因此空基,尤其是海基潜射平台就非常重要了。毕竟鬼知道你家有核打击能力的潜艇藏在哪儿,一旦本土遭遇核打击,路基发射平台损失惨重,那海基就是拼死抽死对方的王牌。

PS:讲道理路基也不是一次性能毁掉的,还有一大堆机动的导弹车,甚至还有混在民用车队里的伪装导弹车,列车等等。


疯狗的轻武


打比方说,咱们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候就宣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么一来,二次核打击能力就显得重要了。我们的核武器必需要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然后对敌进行反击。这个就是二次核打击。我们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二次核打击做准备的,因为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敢声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个原则,咱们使用核武器的条件是敌人已经对我们使用了核武器,我们遭到了核武器攻击后才使用核武器对敌反击。所以我们的核武器必需要能够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

怎样才能让核武器在敌方的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呢?

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这个数量规模是多少,呵呵,我就不知道了。因为这是个“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能说”的秘密。网上宣称中国有多少核武器的文章,你看看就好,不要当真,因为这个全是瞎编乱造的。

其次要将它们好好的藏起来。这东西藏在哪,咱也不知道,因为这也是个“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能说”的秘密。

最后,要分散部署,动静结合。咱们中国那么大,任何国家或国家联盟都没有能力用核武器对我们进行全面覆盖式的打击的。这就为我们的核武器生存提供了条件。东南西北中到处都藏有,总有一个地方能保存下来。特别是咱们有了战略核潜艇后,将核武器放在核潜艇里,藏在茫茫的大海海底,敌人想要一次性摧毁我们的核武器就更加难了。哪怕是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中将陆地和空中的核武器全摧毁了,只要大海中还有一艘战略核潜艇生存下来,都可以将敌人炸回到石器时代。


血染战旗红


核战最重要的,是讲究二次打击能力,问什么叫二次打击能力?就是遭到敌人第一波核打击,仍然有能力向敌人核反击,这叫二次打击能力,有这个能力的国家,会更加令对手不敢轻举妄动,令对手掂量掂量。

通常这些国家宣布不首先用核武器,就是这样可能会遭受第一波核打击,但不代表没有核还击之力,只要受到敌人第一波核打击后,还可以完全有能力去核反击,那敌人就算是核大国都会掂量,顾忌,不敢乱来。

我来说说二战的日本,日本投降,我认为是原子弹令其投降,当时美国搞到第一批核专家,所以先研发出原子弹,也是第一个出原子弹的国家,就急不及待拿日本做试验场,逼其日本投降,如果日本先有原子弹,历史就改写了,就算日本手中有原子弹不用,那历史都会改写,事关美国未必敢投原子弹,一投,换当时日本肯定也会用原子弹去反击!



低调普通人


俗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打核战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双方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抢先发动核打击的一方肯定相对占据优势。因此一个国家的核力量首要任务是如何防备来自对手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否则的话这个国家的核力量将无法对对手形成有效威慑。


二次打击能力是遏制核战爆发的有效威慑手段

这就要求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必须具备二次打击能力,也就是说在遭到对手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以后,依然能够保存足够的有生力量,并实施强大的核反击给对手造成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对手不敢冒着同归于尽的风险主动挑起核战。

SS24“手术刀”铁路机动洲际导弹

二次打击能力对核武器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要求极高,目前核大国的二次打击能力主要依靠陆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和海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部署在固定发射井的陆基洲际导弹和配备核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由于生存能力相对较低或者维持战备效率较低,通常不作为二次打击手段。



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导弹

陆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和铁路机动两种方式,主要代表性装备有俄罗斯的亚尔斯、白杨M、手术刀和中国的东风31、东风41,还有美国尚未装备的侏儒导弹。这些导弹可以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以及地下洞库在己方广大的内陆纵深实施有效隐蔽和快速机动,通常具备无依托野外随机发射能力,对手的第一波核打击很难对它们造成伤害。


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执行海基二次打击任务的利器

海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则是另一个深藏海底的隐蔽杀手,茫茫大海是它的天然隐蔽场所。主要代表性装备有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搭载的三叉戟D5导弹、俄罗斯北风之神核潜艇搭载的布拉瓦导弹、中国094型核潜艇搭载的巨浪2导弹。

潜射洲际导弹可以给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

战略导弹核潜艇载弹量大、隐蔽性好、战备巡航时间长,是一种威力巨大的二次打击利器。一旦爆发核战,只要有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幸存,就可以将数以百计的核弹头扔到对手头上,这是任何一个意欲发动核战的决策者都难以承受的代价。


刻雨无痕


二次核打击,即二次核反击,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是一个国家在遭受敌方一轮核打击之后,还有进行核报复的能力。说具体点,就是在核战争爆发后,由于核捆绑政策,拥核国家相互发射核武器,打击敌方境内所有的有生目标。在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一轮齐射之后,国家的大部分设施会遭到核武器毁灭,但是一些潜伏在隐蔽处的核武器依然处于战备状态,并且立马发射,报复敌方的核打击。


现如今几大核拥有国的核打击方式主要有三类四种方式。

第一,陆基核打击。陆基核打击分为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另外一种则是使用TEL运输车运载,公路机动,无依托发射的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这是固定发射井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所有设施都建在地表下,且有钢筋混凝土包裹,发射井设置有数米厚的高强度钢质井盖,拥有极强的抗打击能力。同时,导弹发射井一般布置在山脉之间,位置非常隐蔽,虽然不能机动,也拥有出色的战场生存能力。
▼这是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使用TEL运输车运载,最新的TEL运输车集运输,起竖和发射三个功能于一体,战时在我方掩护下沿着公路网机动。不仅可以利用国土延长射程,增强战术灵活性,还能提升战场生存能力。而且,公路机动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燃料在导弹出厂时就已经填装完毕,不需要在发射时临时加注。这么一来,导弹发射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到达阵地后可以迅速发射,发射完即离开,生存能力比固定式发射井要高一些。


第二,海基核打击。现代海基核打击使用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平台,在战争发生的最开始,弹道导弹核潜艇就会立马离开港口,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前往事先标定的发射阵地待命。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而且水下还有海水作为掩护,所以只要弹道导弹核潜艇噪音足够低,隐蔽性就非常出色,可以避开地方的探测。而且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任务时进入海洋,原理本国国土,不会受到敌方核武器打击。所以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最隐蔽,战场生存能力最强的一种核打击方式,也是各国二次核反击的主要方式。

第三,空基核打击。空基核打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携带核弹头,经过上万公里的飞行到达敌方上空,然后投掷核弹头或者发射装备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这种核打击方式是三种核打击方式中最早的一种,也是效率最低,生存能力最差,打击能力最差的一种方式。所以现代战略轰炸机的主要作用其实已经不是核打击,而是核威慑。无论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海基的核潜艇都是国之重器,不轻易与人,只有战略轰炸机整天出来转悠,吓唬敌人。
总得来说,承担二次核反击任务的武器装备需要在敌方第一轮疯狂的核打击中存活下来,才有机会进行报复,所以承担二次核反击的武器装备需要极强的隐蔽性和战场生存能力。在三类核打击手段中,陆基和海基都具备出色的战场生存能力。陆基一般是发射井洲际弹道导弹负责第一次核打击,生存能力更强,更灵活的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负责二次核反击。而隐蔽性出色,远离国土的核潜艇一般在第一轮核打击中不会露面,它是二次核反击的主力,也是核大国国家安全的最后基石。


赤焰哒哒哒


二次核打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第二次进行核打击的能力,一般来说注重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都是一些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比如中国。这些国家注重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原因是,如果真的爆发大型的核战争,这些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一定会遭到其他有核国家的核捆绑式打击,为了确保自己的核反击力量能够在第一次核打击中存活下来,并且成功的进行核反击。

比如中国为了加强自己的战略核反击能力,在部署了诸多的核弹发射井之外,还部署了多种车载洲际弹道导弹,比如东风31AG、东风41等,目的就是增加核反击单位的机动性,让他们没有那么容易在第一次核打击中被毁灭,并且可以再遭受打击之后成功的对敌对国家进行核反击。而前苏联则部署了全年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不停息的运动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这些机动性优良的陆地核导弹就是与核弹发射井不同的二次核打击力量,也被称为核反击力量。

但是因为陆地目标始终会暴露在敌人的间谍卫星之下,所以那些注重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还把大量的核反击力量深藏于水下,把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安装到核潜艇上面,这就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的海军部分,中国装备了092和094两种战略导弹核潜艇,其中094型核潜艇常年深藏于水下,目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核反击,让中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生效。


区域拒止


很多人对“二次核打击”这个词的理解基于字面意思:己方核力量在核战争第一轮的战略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并有能力继续发动核打击。

但是这样的理解其实是错的。

“二次核打击”的二的用法类似于文言文中的复数词,可以理解为多次的意思。

所以这个词更多的时候,是指代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在一场战争中能够一直维持核威慑的能力。

(你要是现在去广岛和长崎,没人给你说的话你绝对不知道这个地方挨过原子弹)

美国是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给日本扔了俩原子弹。这也就是唯二的核武器使用案例了。因为用的少,实际上没人说的清这东西在战争中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们只知道核武器很厉害,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核武器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对核武器对一场战争的影响缺乏一个准确的判断。

(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

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核弹打出去互相毁灭,然而实际上从1950年到2010年全世界所有的核试验加起来,炸了将近2500枚各型核弹,这其中就包括5000万吨当量的“沙皇炸弹”,而这2500枚核弹的总当量超过5亿吨TNT当量,在冷战的最高峰,美苏一个月就要以实验的名义炸上二三十枚核弹。

然而实际上,这么多的核试验加起来对气候的影响可能还不如我们今天的碳排放严重。

但是我们又不能说核武器威力小,因为当初被核爆的长崎广岛在短时间内确实变成了“死城”,这两座人口20-30万的城市被一枚核弹完全瘫痪掉了。

(而另一方面,全机械化的苏军战略集群以战斗队形展开的情况下,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丢下去都炸不完一个团)

不难看出,如今我们对核武器的认知还是很浅薄的,我们不知道它会对战争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我们只是基于两次核武器炸城市的案例在想象它的破坏力。

基于此,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战争进行到什么时候,我们必须一直拥有核武器,当核武器发射时,能够造成很大的破坏,而没有发射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既然不知道核弹有多大用,那么就在可能的时候试出来。

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们需要多种多样的核打击手段,海上的,天上的,陆地上的,都要有。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让核力量能够存活下来,所以弹道导弹发射井必须在深山老林中,机动发射车必须一刻不停地保持机动,核潜艇必须在水下藏着,在敌人无法消灭我们的核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足够多的核弹,能够把敌国的每一寸土地炸个三四遍,我们不知道多少核武器够用,但是投射尽可能多的核武器就更可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

(在冷战最巅峰的时期,美苏核武器下放到师一级,各种能发射核武器的平台都要有对应的核弹头)

不难看出,二次核打击这个词的含义其实很复杂,从微观,也就是技术装备的角度讲,它强调的是核武库的规模,核武器投送能力的强大。

而从宏观,也就是核战略的角度讲,它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威慑”的层面,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以“全面核战争”作为标准来打造自己的核力量。


战斗机解说家


所谓二次核打击,叫“二次核反击”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遭受敌方核打击之后遂行核报复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生存和核打击能力的重要标准。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中国这种宣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特别重要。


东风-5B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衡量是否,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主要看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多位一体核能力。目前大部分有核国家,仅具备基本的陆基核打击能力,像巴铁、北棒等。主要是通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携带有限的核弹头,以固定发射井或者机动发射。这种模式生存几率相对较低,容易被敌方发现并摧毁。

分导式多弹头示意图

除此之外还有海基和空基核打击手段,主要通过战略核潜艇和远程战略轰炸机两种载体来实现。相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型和空射型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更高的生存几率和更强的威慑力。但相应的,这种技术手段的门槛也很高。目前拥有国产战略核潜艇的国家,仅有中美俄英法而已。至于远程战略轰炸机,更是只有美俄装备。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可最多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

目前中国具备成熟的两位一体核反击能力。由于轰6k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轰6N换装发动机,航程有所增加,但隐形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欠缺),所以中国并不具备成熟的空基核打击能力。
轰6N轰炸机,加装空中受油管,航程得到提高


下一步,发展媲美美俄的国产远程战略轰炸机,完善三位一体核反击能力,是中国国防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则寄托在传说中的轰20身上。
轰20是中国紧缺的国防重器


兵者诡道也


所谓二次核打击能力很好理解,就是在别人对你进行了第一次核打击之后,你所保存的力量还足以支撑你对敌人进行核反击,这就是二次核打击能力。要具有二次核打击能力,必须具备两个个条件,第一保有足够的核弹头数量,第二,核打击平台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数量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数量即使勉强发动反击也难以重创敌人,而防御能力是核心,强大的防御力可以让自身核武库在遭遇核打击后依旧保存足够的核弹头数量,二者结合才能确保在遭遇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后保存住足够的力量,最后成功发起反击,



二次核打击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核潜艇隐藏在面积广大的水下,并且行踪不定,很难被发现和消灭。核潜艇在和平时期执行的战略巡航任务,对敌人其战略威慑作用,而一旦局势趋于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核潜艇就会马上前往预定作战海域待命,保持静音状态,最大限度隐藏自己,一旦本土被核弹攻击或者即将遭遇攻击,核潜艇马上就会上浮至排气管深度迅速发射潜射导弹对敌人本土发动二次核反击,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二次核打击力量中最为薄弱的自然要属陆基弹道导弹,而陆基弹道导弹中又以固定发射井导弹最不抗揍。发射井都是固定的,虽然都经过了伪装和遮盖,但是敌人通过空中卫星搜索和地面间谍打探,很容易就能知晓发射井的大概位置,一旦这一位置被标定,在战时只要往这一区域发射大当量核导弹,发射井就很可能被摧毁而失去反击能力。目前所能做的只有不断提高发射井的耐压能力,提高抗爆性能,苏联的R36M撒旦洲际导弹发射井采用加强型混凝土结构,发射井盖为加厚的钢材制造,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365千克以上的压力而不发生明显形变,并且发射井和导弹上的电子设备大多采用电子管,能够有效减少核爆电磁脉冲的影响,提高反击能力。
▲弹道导弹发射井

及内部构造
▲撒旦导弹发射井井口

为了防止人员在敌方先发核打击中损失过多而没人来控制导弹发射,苏联还曾经发明了著名的死手系统。当核战争的爆发几率超出一定限界,死手系统会被人为打开,从休眠状态转为半休眠状态。一旦国家被核武器攻击,分布在各地的传感器就会收集并分析土壤、空气、水流中的核污染物质,确定本国是否被核武攻击。一旦确定,死手系统就会尝试连接其控制者和最高领导,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联系,死手系统就会被触发。在触发之后会有多枚通信火箭从地下发射井射出并横穿国土,上面携带的无线电装置会持续向全国各地的导弹发射系统发出启动指令,从而将所有还健在的核导弹全部向预定攻击目标发射!



而对于空中核打击力量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战略轰炸机了,目前拥有这一实力的只有美俄两国,中国因为轰6K算是半个。空中核打击和核潜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借助于水隐藏,一个借助于天隐藏,只不过因为雷达技术比声呐技术能够侦查和搜索的范围以及精度强太多,并且飞机的续航能力完全比不上核潜艇,因此空中核打击力量在战时很容易被敌人直接摧毁在机场或者在天空击落。所以空中核打击的存在就是先发制人,直接隐身或者超音速突防,飞抵敌国前线,对高价值进行首轮点穴式核打击,最大限度地削弱其二次核打击力量,而后再用陆基和海基导弹进行饱和式攻击,彻底打残敌人!

▲图160战略轰炸机

至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手段来进行二次核反击力量的,这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身国情来制定发展战略。例如英国和法国,虽然有陆基弹道导弹的技术实力,但是本土地形单一,人口密集,面积狭小,陆基导弹压根没什么地方可以躲,所以他们就都废除了陆基导弹,重点发展核潜艇作为自己的二次核反击力量。而俄国面积最大,有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可以利用,因此在陆基导弹上最为成熟,不仅有导弹发射井,还有陆地轮式机动导弹,甚至还发展了导弹列车。作为美国而言,虽然土地面积也很大,但是在核潜艇和空基力量方面实在太强,因此陆基目前也保留了民兵3固定发射井导弹这一种。

▲白杨M奔驰在西伯利亚的丛林中


军武吐槽君


众所周知,核武器是维护当今世界和平平衡的一个关键。如果没有大国之间的核对抗和平衡,而是仅仅某一两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其他国家都将遭受到核威慑和核恐吓,我们中国在没有研制成功核武器之前就曾经遭受过美帝的核恐吓。而拥有核武器和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又不是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拥有二次核打击能力更能彰显核大国的地位。

二次核打击(也叫二次打击)是一种专门用于核打击的战略术语,也称核报复。具体指在敌人首轮核袭击后还有存活下来的核力量,并且能够进行反击。这种关系不难理解,就好比别人过来把你打一拳,而你也有随后回击对方一拳的能力。如果对方一拳将你打死了,那就完全没有所谓的反击。从核武器独有的威慑角度来看,二次核打击能力愈加强烈,两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几率越小,因为对方都明白对方有再次打击自己的能力。鉴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哪怕仅仅只是有少量的核武器攻击到首先发起核攻击一方的国土上,都算输。

拿我们中国来说,我们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种情况下拥有二次核打击能力就显的很重要了,别人能打来我们同时也能够给予回应。核武器的发射方式不外乎这么几种,通过陆基导弹,通过潜射导弹,通过空中远程战略轰炸机来发射。这三种核武器发射方式被统称为三位一体核能力,其中的陆基打击发射存活的效率相对比较低。陆基发射通常以固定发射井或者机动发射,对大多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发射井发射是主要发射方式。这种固定的发射方式,最大缺点是很容易被对方提前侦测到。如果全部都是这种固定的发射,那对方完全可能在一波打击中就几乎做到全部毁灭,什么二次核打击也就谈不上了。

陆基的机动发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被干掉的风险,但还是不够太过于灵活机动,生存率依旧不是特别高。目前,弹道导弹潜艇和远程战略轰炸机被视作二次打击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弹道导弹潜艇。相对应的,通过潜射和空射方式发射核武器的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目前世界上同时具备真正意义上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即使中国现在也只是具备陆基和空基的核武器发射能力。

以上两种发射方式实现的难点在于载体研发制造的难度,不管是弹道导弹核潜艇还是远程战略轰炸机都是国之重器,这种级别的武器研发制造难度不亚于航母。虽然最新改进型的轰-6N增加了航程,但在隐身和续航能力上还是有所欠妥,当前只能说是凑和先用着。据悉,我国当前正在研发中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已经基本成型,在不久将来会装备空军部队。到那时,中国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