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換親是無奈還是惡習?

星空迷上了山野


農村換親首先是更多的無奈,其次才可算是陋習惡習,過去農村貧窮落後封建迷信,換親常見,現在不同了,很少見了。



農村換親,是指兩姓兩家的兄妹或姐弟間互換成婚,沒有自由選擇餘地,多是迫不得已的無奈才會這樣做,要是有條件的都不會這樣做,再一種是親表互換,這是近親結婚,對繁殖後代是很不好的。所以我國婚姻法有規定,五代內的近親不可結婚。


過去農村貧窮落後,人又封建迷信,家族要繁延,香火要傳承,近親又不宜婚,自由選擇又因種種原因而達不到,在十分無奈之下,只可採用之種下下之策,這在男女之間,是很不尊重女人權利的。在過去男尊女卑,重男輕女之下,女人就是物一件,沒有多少自由權,任由父母處置擺佈的,為了兄或弟的婚姻,只好用己去交換,對方好壞是由不得自己選擇的,只有服從,這實在是不尊重女人的做法,但又不得不如此,所以說是很無奈的。換親的兩家境況多是不好的,甚至對象是有殘疾弱智的。表面看,互換親成婚是平等的,細析起來,是重輕大有不同的,公平之下多不平的,還活生生的剝奪了人的自主權。其中也體現父輩用心良苦又是迫於無奈,是無計可施後而為之。現在社會昌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長主導的換親現象已極少見了,但還沒有絕跡。


樹德漢碩


我們村,有五對夫妻是換親,離我最近的是我的發小,他小時候活潑機靈,不論上山挖藥材還是剜野菜,數他利索,剜的又多又幹淨,不像我,草屑、泥土一把抓。

不知為何,到了婚配年紀,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一耽擱就到了三十歲。在農村,三十歲的男人不結婚,是很嚴重的問題。正趕上他父親氣管炎嚴重,隨時都有換不過氣的可能。這時候他的小妹初中畢業,答應換親。如今,兩家人都幸福美滿,他的兒子讀六年級,今年媳婦又生下一千金。

當然,當初選擇換親,絕對是迫於無奈。不然他父親怎麼會把不滿十八歲的女兒換給奔四的男人為妻呢。

還有一個例證,是我表哥,我大姑家的兒子,表姐為他前後換過兩個女人,結果都沒走到最後。如今表哥已過五十,和失明的姑姑相依為命;表姐為了給表哥換女人,落下精神失常,到現在說話顛三倒四,還被婆家趕出家,獨自在外打工。如果不是為了成全姑姑一家人,表姐何苦落得如此下常,她當初可是村裡的第二個女高中生!從前到後,有多少無奈,又有誰能體會?


蘇臺文苑


小趙愛學習回答:我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現在還有沒有這種現象,目前在我們河南駐馬店農村這種現象很少了,但是在1985年以前,這種現象很普遍。我記得我小時侯隨老爸轉業到遂平縣沈寨公社,當時老爸任武裝部長,我家在公社院內住。當時我就看到不少因為轉親和換親引起的家庭糾紛。過去兩家叫換親,三家叫轉親。只要一家出問題,其餘全家亂,那真叫熱鬧。當時解決婚姻問題的職務叫秘書。當時,沈寨的秘書姓尚,有時尚秘書忙的飯都顧不得吃。目前,我們現在基本上沒這種現象了。


小趙愛學習


在文革時,換親是地富反壞右,走資派子女討不到媳婦,父母不得不將其女兒與人家成親給自己的兒子換個媳婦。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階級鬥爭不能再搞了!


劉480909厚德載物


農村換親有的只是無奈,還談不上是惡習。

換親消失的年代其實距離現在並不久遠,也就在改革開放前後。那時候農村窮啊,如果誰家有幾個兒子卻沒有女兒的話,那這幾個兒子打光困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有女兒就不一樣了,可以用換親這種方式來解決兒子的婚姻問題了。換親對於這種人家來說,只能是無奈。

有時候換親還能鬧出人命來。有這樣潘姓兄妹兩人,因為家裡窮,為了給哥哥娶個媳婦,只好答應給哥哥換親;換親的對方是姐弟兩個,也是同樣的問題。兩家經過媒人說合,同一天出嫁、同一天結婚娶媳婦。出人意料的是,潘姓妹妹在當天晚上上吊死了,因為她換的丈夫是一個智力嚴重低下的人,二十多歲了的人了,解手也不知道避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解決。潘姓妹妹其實早就存下了死的心了,她以為只要一過門,她哥哥就有媳婦了。可憐的她哪裡知道,當她的死訊夜裡傳到她孃家的時候,她哥哥剛換回來還沒來得及親熱的媳婦也上了吊,原因也很簡單,她感覺對不起自己的弟弟和父母。

還好,隨著人們逐漸富裕起來,換親,這種在特殊年代的特殊現象已經遠離了我們的生活。

所以,一株吊蘭說,換親,只能是無奈,哪裡能講是惡習呢?


一株吊蘭


農村換親是無奈何,才走向了迫不得以走上換親,農村有二換親,有三換親,二換親,就兩家一兒一女和另一家對換,這叫換親,三換親,比兩換親好一點,春節串親親互不見面,兩換親就不行了,春節串親親都會見面的,換親並不是農村惡習,是孩子真娶不上媳婦,才走上這一步的。





心語114212036


農村換親是無奈還是惡習?回答是肯定的“無奈”,為什麼這樣肯定,因為,1、是一個經濟問題造成的,由其是經濟不好的家庭,兒子到成親娶媳婦的年紀,而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拿不出彩禮,男子又無自己去搞對象的本事,家裡正好有妹妹,這時父母就會想用他妹妹為他換親,會託媒婆為兒子去找和他家相似的家庭,通過換親,使兩家的兒子都能成家。

2、因為家裡的兒子失聰,沒有女孩願意和這樣的男子成親,父母也會找媒婆去為兒子找和他家相似的家庭換親,為兒子成家。

不管是哪種換親法,受傷害的都是個個家庭中的女孩子。過去女孩子是沒有地位的,全靠父母作主,媒妁之言。而且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約束。

現在的農村雖然還有挽親的,但第二種換親的是不會有的,因為現在不全是父母說了算,女人的家庭地位也提高了,父母也不捨不女兒往火坑裡推的,自由戀愛,父母也不能完全作主。

現在換親完全是經濟問題造成的 ,這樣的事情很快就不會再有的,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消滅貧困,到時沒有了貧困,男女都會是自由戀愛也就不會有換親一說了。


土木tutututuabc123


三四十年前農村換親現象是經常有的,現在早已沒有了。不能說是惡習,應該說是一種基於貧困基礎上的封建陋習。

幾十年前我們的莊子上就有兩家是換親的。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正式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農村還比較貧窮 ,加之那時候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所以農村家庭人口多,每家幾個孩子是很正常的,我們村最多的一家有十個孩子。孩子多,又是農村,經濟狀況可想而知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過去,當農村家庭中的孩子到了結婚年齡時,是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拜親託友找媒人說媒,如果撮合成了,男方就要考慮蓋新房子,置辦婚禮,家庭困難的人家就會到處舉債為了兒子結婚。孩子多,家庭特別窮的家庭真的是娶不起媳婦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好多光棍,就是因為家裡太窮了,又沒有姐妹可以換親,所以一旦錯過了結婚年齡,後來就成了光棍。條件稍好的家庭在當地基本上都能娶到媳婦,特別困難的家庭有很多家庭娶得都是更窮的外省媳婦,我們莊子上就有幾家娶的都是四川媳婦。與其說是娶的還不如說是買來的。的確如此,那時候,這種情況在農村太普遍。

有女孩子的家庭,如果哥哥或者弟弟到了結婚年齡,家庭又窮,父母只能通過換親的方式為兒子去媳婦。我們莊上有兩戶換親的人家,這樣的婚姻怎麼可能幸福!怎麼可能會有好的結果。結婚那天,兩家女孩都哭的淚人一般,但又有什麼辦法呢!這是時代的悲哀,是封建無知和貧窮落後的產物。我們莊上換親的一家中,換來的媳婦真的是個美人,可丈夫又黑又瘦,用鮮花插在牛糞上形容一點不為過。聽說結婚幾天新媳婦都不願同床,天天晚上哭,結果被丈夫打的鼻青臉腫。後來,她只能向命運屈服。幾年後有了一雙兒女,日子勉強過的去,可誰曾想丈夫遭遇車禍翻下了山崖……,瞬間,她成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寡婦。又幾年後她嫁給了一個大她十幾歲的城裡人……

換親,是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村地區出現過的一種社會現象,它的發生不是偶然,而是愚昧、貧窮、封建和落後的產物。是一代人的殤!


文一多


換頭親古往今來都是存在的,直截了當的說就是一種無奈的婚姻選擇。

某村五六百人口,就有五六家換頭親。既成親,互換的雙方相互制約,婚姻都很穩定,一般離婚逃婚的現象不會發生。

換頭親的雙方家庭的男方都是大齡青,各種原因婚姻問題難以解決才由雙方父母做主決定的。

出現這種婚姻狀況互換的婚姻雙方都條件對稱,兩相情願,而不是有所威逼。

有些大齡青年硬是打光棍,也不拿妹妹的青春年華做交易。


白雲3498


農村換親純屬無奈,這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們村就有這麼一對,那是在特殊年代,兩家都是成份高,那時是講成份論,男的長的挺帥,而女的長的也算漂亮,男女都過而立之年,男的有個妹妹,女的有個哥哥,家庭原因,女方哥哥沒找,也沒人提,女的為了哥哥,答應男方的妹妹做她嫂子,兩家換親,男方妹妹考慮哥哥,同意換親,女方的哥哥和男方妹妹,也是郎才女貌,世代造就人,也是亂點鴛鴦譜,換親總是要犧牲一方的,換親真是天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