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会头疼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太“熊”,不仅在家管不住,在公共场合也让人厌烦。最重要的是,孩子越是调皮就越是不听话,无论你怎么指责都没有用。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而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你会发现,日本的孩子大多十分听话,不仅懂礼貌,而且十分注重自身的礼仪,像中国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十分少见。于是就有不少父母疑惑,为什么日本没有那么多“熊孩子”呢?

其实孩子是否“熊”,跟家长是有直接关系的,熊父母们的最常说的几句话基本都是“哎呀,孩子还小,你别跟他计较”、“不就是一个破玩具嘛,你再买个就是”、“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跟小孩子计较”。

想必这些话大家也都听过不少了,大部分熊孩子其实都是缺少来自父母的管教,而父母的这些话又成了熊孩子们“免死金牌”,让他们横行无忌,肆意妄为。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而日本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则十分重视,日本熊孩子少的原因,跟日本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和礼仪教育,孩子能耳濡目染地在一个礼仪社会里长大,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

总结一下,日本家庭教育的这几个特点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1、注重孩子礼仪教育。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所谓礼仪,包括孩子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礼节与礼貌。日本的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名为“不给别人带去困扰”(他の人に迷惑をおかけない)的准则。所以日本人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得彬彬有礼。

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日本家长也会对孩子特别要求,比如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动筷孩子是不能动筷的,上学的时候一定要跟父母打招呼说“我走了”,回到家则要先喊一声“我回来了”。也正是因为在家庭里耳濡目染的教育,才让孩子能在外面做到礼貌,收敛。

2、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日本家庭十分注重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孩子只要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开始自己做家务,家长也经常会让孩子参加一下孩子自己完成的比赛项目,如学校组织的远足郊游,甚至是少儿马拉松,以此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也正是因为日本孩子能过早地受到这种独立教育,使得日本孩子能从小脱离父母,而不会被父母过度的溺爱和娇惯,从而不会出现一系列因为骄纵而产生的问题。

3、家长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日本人看起来好像是有很多规矩的,比如你携带雨伞,就不能拿着伞的时候一边走一边甩,上车前一定要把雨伞收起来,不能上车在收;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要用“公共筷子”将想吃的菜夹到自己的碗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这些看起来都是基础又细琐的事情,日本人却能在生活中做到坚持,也正是成年人对这些行为的重视,孩子才会去模仿,去以此为榜样,进而成为礼貌又守规矩的孩子。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而中国的家长很多情况下都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过多的重视,却不知孩子已经在无形间养成了各种不好的习惯。仅仅是考虑教育子女这一点的话,日本人还是很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也有自己的育儿习惯,但不得不说的是,国外很多优秀的育儿经验是值得中国家长借鉴学习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从外国家长的教育中获得启示,寻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育儿方针。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在此,我为大家推荐这套外国妈妈育儿系列丛书,该套丛书共有四册,分别为大家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犹太家庭中一些教育子女的经验,供中国家长借鉴学习。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本书以中国妈妈的视角,观察外国妈妈如何教育儿。中外对比,以吸取生活中的教子片段和精华,可以说是中外教子经验的集大成者。

本套丛书采用小说的手法讲述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与传统的说教式的育儿书不同,可读性趣味性特别强。同时在故事之后提供方法,实用性强。

为什么日本很少有“熊孩子”?看看日本家长的育儿观点就知道了

现在这四本教育家庭教育书籍总共仅需75元,平均一算也是非常便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