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天妒英才,為何聰明至極的曹沖年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

烏文俊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啥英才啊!那是英才加天才好不啦!曹衝不死,歷史上也就沒有曹丕什麼事了,他安心做個一方諸侯就算了。

至於司馬懿這老頭那就更不用嘚瑟了,啥七十歲,啥三千死士的,洗洗早點睡了就算了,廢那勁!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曹衝不就稱了個大象嗎?至於這麼誇嗎?”

瞧您說的,他要真就只稱了個大象,俺也不會這麼說。

按照知道曹沖人的說法,這人那是才高八斗勝子建,學富五車如東坡啊。

子建是誰?曹植啊!曹植能力大傢伙是有目共睹的,曹衝的才華可以和他哥哥曹植一較高下甚至比他還高一截,東坡咱就不說了,那更是個人物。

曹衝是曹操的第二繼承人

別的不說,想當年曹操最為鐘意的繼承人是他的長子曹昂。但可惜的是,曹操挑大樑徵張繡。

你說你徵的徵吧,誰讓你拳頭最大,張繡也老實失敗了做一武將他也忍了。

結果曹操好死不死的老毛病犯了,一時手癢就去撩人家張繡的嬸嬸,你這不是當面打人家臉嗎?

張繡肯定不樂意,一傢伙可就反了,乘著曹操還樂呵呢?就偷襲曹操,這傢伙把個老曹嚇的這頓跑,曹操大小子曹昂押後做掩護,被張繡給殺了。

這好曹操是賠了夫人又折兒子的,繼承人沒了,曹操首先考慮的就倆兒子一個是曹植,另一個是曹衝。

最後這繼承人的帽子落到了曹衝的頭上了。有人說,也就是這頂帽子,把曹衝給坑了,這帽子壓的有點子早嘍!那麼想要把這問題整明白了,咱還的從曹衝本人身上來說,不然沒根沒嘮的這回答支撐不起個架構來。

曹衝

咱從曹操的這次挑選繼承人中,您就不難看出曹衝的能力,真不是蓋的,曹操作為一代梟雄他的眼光咱不能否認吧!

不僅曹操經常誇獎曹衝,大堂上文武百官也特別的喜歡曹衝,不僅僅是他的聰明折服了大傢伙,還因為曹衝很仁厚。

所以在人脈這方面曹衝做的比曹操其他兒子要好很多。

說道這裡估計小夥伴們要說了:“仁厚?曹衝死的時候,才十三歲,你那個眼窩瞅出來曹衝是個仁厚的人?”

當然就這麼空說,肯定不服,咱說的實際,整點事讓大傢伙體會體會。

在《術智部.曹衝作者》有這麼一段記載,大傢伙巴喳巴喳味。

話說曹操的一應衣物,這都是有專人管理。在當時啊天下他也不太平,不說天天打仗,但也差不離。

所以很多事情這都實行的是軍管,加上曹操這人乾點啥事不喜歡那拖拖拉拉,喜歡那法度衡量事。

這不有一天管理曹操雜物的官員,打倉庫裡邊走出來,臉色刷白。

沒別的曹操的馬鞍被老鼠給啃了,這事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曹操的脾性讓這官員往壞處想,所以他就打算把自己個捆起來找曹操認罪。

這事要是曹操心情好心許就沒事了,這要是撞槍口上就得要命。

所以這官員長吁短嘆的就打算認命,就這個時候,曹沖走了過來,瞅到他這模樣,就問:“咋回事?”

這官員知道曹衝心眼好,這就嘚不嘚嘚不嘚的把這事給說了明白。

曹衝啥人,立馬明白這官員的擔心,他就說了:“認錯是應該的,這樣你三天以後再來認錯,現在先回去吧!保你沒事!”

那麼曹衝是咋乾的,回頭他找了一把匕首,擱自己的衣服上戳了倆洞,然後去見了曹操,就那小臉蛋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

曹操瞅著自己著兒子,就心疼的問:“咋了?這是!”

曹衝就說了:“衣服被老鼠給啃了,人們都說這樣不好,對主人不吉利!所以難過!”

曹操可不知道兒子的彎彎繞,於是就安慰:“那不胡說嗎?俺咋沒聽過,用不著苦惱!”

得咧,曹衝得了這麼一句話。

三天後這官吏來給曹操認錯,曹衝沒事就擱旁邊蹲著呢?

聽完彙報,曹操沒怒到是樂了:“俺兒子的衣服還被咬了,何況是一馬鞍!回去吧!以後好好看管!”

得咧,這官吏啥事沒有了。從這裡咱就能看出來曹衝的宅心仁厚。你說一個小小的管理倉庫的官員,曹衝也管,足以說明這一點。

所以說曹衝的人脈在曹操的陣營裡邊,真不是蓋的。

那麼曹衝真的上位了,司馬懿能臨時拼出三千人,曹衝就能給你臨時拼出三萬人,你信不信。

當然曹衝的聰明也不僅限於稱大象,再說一件事,也能體會曹衝的聰明。

曹衝的聰明

話說南方這塊獻給曹操一支山雞,這種山雞特別的漂亮,尤其是它跳舞的時候。

那麼曹操就想讓這山雞跳舞給大傢伙瞅瞅,但山雞不是人,它可聽不明白曹操的話,就這麼“咕咕咕咕!”叫著在大堂裡溜達,心說這幫人挺奇怪的大眼瞪著俺幹啥?

就在大傢伙興致減退的時候,曹衝就讓人拿了一面鏡子過來,擱到了這山雞的面前,你還別說,這一傢伙山雞瞅到鏡子中的自己,就玩命的跳了起來,最後活活給累死了。

這也是顧影自憐成語的來歷,從這裡咱也能看出曹衝的聰明,只不過他沒有想到這山雞能把自己個給累死。

所以曹衝的聰明自不必說。

相當年,曹沖和周不疑那是當時一對神童,曹操開始也認為是好事,樂得他們成為一對好朋友。

但當曹衝一死,曹操對周不疑就起了殺心,因為他知道他這幫兒子當中壓根就沒有能壓制周不疑的存在。

就為這事當時的曹丕都出來想阻止,但曹操說:“這個人不是你可以駕馭的了的!”

所以周不疑最終被曹操暗殺掉了。

從這裡您也能感覺出曹衝的聰明程度。

曹衝的死

但很可惜曹衝十三歲就病死了,病死的說法是史料中記載的。

也有的說法是曹衝被他的哥哥曹丕給弄死的,畢竟曹丕最後連他的一母同胞的弟弟曹植都擱不下,好懸沒親手給殺了。

所以在電視劇《新三國》裡邊就出現了這麼樣的一幕,說曹丕宴請曹衝。

吃飯中兄弟倆算是推杯換盞的,不過這事就有點蹊蹺,你說一個十三歲的娃娃還推杯換盞,這有點說不過去。

這咱先撩這不管,後來曹丕就裝醉,把酒杯給打了。

說這就是暗號,房子裡就被扔進了毒蛇,這好兄弟倆被毒蛇一人咬了一口。

因為曹丕有解藥所以曹丕沒事,但曹衝卻掛了。

那麼這事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有這麼一檔子事,但十三歲的曹丕不管是病死還是被毒蛇咬死,曹丕身上的嫌疑這都沒法洗清。畢竟他是曹衝死亡之後,最大的受益者。

就連曹操都說了:“曹衝的死,是俺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

這話說的就很有問題,進一步擴大了曹丕的嫌疑。但還是那句老話,這事沒有直接的證據來支持。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曹操家族的人壽命基因有問題。曹操有名有姓的兒子有25個,普遍壽命都不高。

請看下錶。

1.曹昂,197年戰死,年齡20歲;

2.曹丕,226年病逝,年齡39歲;

3.曹彰,223年病逝,年齡34歲;

4.曹植,232年病逝,年齡40歲;

5.曹衝,208年病逝,年齡12歲;

6.曹據,未記載年齡,但按曹據乃曹衝同胞之弟,司馬昭254年廢曹芳時欲立曹據為帝,可得至少58歲;

7.曹宇,278年病逝,未記載出生年,推測至少60歲;

8.曹林,256年病逝,未記載出去年,但由於210年封侯,推測年齡約60歲左右;

9.曹袞,235年病逝,年齡約35歲;

10.曹峻,259年病逝,年齡約55歲;

11.曹幹,261年病逝,年齡45歲;

12.曹彪,251年自殺,年齡56歲;

13.曹整,218年病逝,年齡21歲;

14.曹均,219年病逝,年齡約20歲;

15.曹徽,243年病逝,年齡約45歲;

16.曹茂,未記載,根據封侯及最後一次受封,推測至少55歲;

另外9子(曹熊、曹鑠、曹玹、曹矩、曹上、曹勤、曹乘、曹京、曹棘)均為早逝夭折。

可看出曹操兒子當中壽命在40歲以上的只有8人,主要的兒子當中,沒有超過40歲的,再看曹三代以曹睿為代表的,壽命就更短了,曹睿乾脆所有的兒子都夭折。說明曹家後代可能在壽命上可能有點問題。

這也是我個人推測,因此曹衝早逝也不足為奇。


曹老師xixi


曹操的一生雖有二十餘個兒子,但最受寵最有可能繼位的只有三個,曹昂、曹植和曹衝。其中曹衝是曹操與小妾環夫人所生,是曹操最具聰慧的兒子,年僅五、六歲時便有成人之智慧。昔日曹衝稱象,技驚四座,為世人所稱道,也為曹操所深愛,曹操也曾多次表示想讓曹衝承繼他的位置。然而在公元208年,曹衝被發現將不久於人世,曹操親自向天請求保住愛子一命,但沒有起效,同年五月曹衝過世,曹操悲痛萬分,一代英雄難以自持,高呼悔不該殺華佗。至於曹衝的死因還是有些爭議,主要觀點有三種。周不疑復仇說,兄弟暗害說和自然病逝說。



一,周不疑復仇說,這種觀點比較荒唐

這種觀點持有者認為周不疑舅舅劉先原是劉表別駕,曹操滅亡劉表集團,讓荊州地區從富庶和平變成了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所以周不疑心生怨恨要對曹氏復仇,將目標對準了自己一起長大的玩伴曹衝。


然而事實是周不疑的舅舅劉先雖是劉表別駕,卻一直偏向曹操,曾多次苦勸劉表投靠曹操,只是劉表不聽。在劉先一次出使許都時,曹操當眾辱罵劉表,劉先一一反駁,讓曹操啞口無言很下不了臺,但這只是劉先盡人臣之義,並非厭惡曹操。而且劉先跟著劉表繼承人荊州刺史劉琮歸降後,曹操待劉先不錯,官至尚書令。也對周不疑家也很好,周不疑也作為曹操愛子曹衝玩伴一起成長。曹操之所以猜忌周不疑只是曹衝過世後心態出了問題,以前總是看著兩位神童一塊玩耍,現在自己家神童不見了,你家神童好好的,心裡多少有點不舒服,更何況周不疑有異才,曹操認為自家兒子中只有愛子曹衝才能壓制,曹衝既然已死,為了以防萬一周不疑也就沒有活下去的必要。所以對曹丕的勸告不屑一顧:“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邊說邊派人殺了周不疑。

兄弟仇殺說,是有這種可能

根據三國演義的說法曹衝之死源於他太過聰慧,年僅五六歲便有成人之智,且由於不懂收斂導致盡展才華,鋒芒畢露,為曹操所深愛,多次表示有讓曹衝繼位之意。其他兄弟在曹衝面前都黯然失色,這讓有志於繼位的眾多兄弟頗感不滿和嫉妒。尤其是曹丕,自大哥曹昂過世後,原配丁夫人與曹操決裂,卞夫人被扶正,曹丕實際成為曹操嫡長子。古代的規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曹丕既嫡又長,這位置於情於理都還是他坐,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因為曹操偏愛曹衝,這位置離他越來越遠了,所以他發了狠,讓人將毒蛇放入曹衝房中,曹衝死後曹操說道:“此我之不幸,汝曹之大幸也。”



可能嗎?有這個可能。1.曹丕的確是個狠人,而且還很記仇。由於曹衝過世後,曹操在繼承人只剩下曹丕和曹植,人選更少了,然而曹操還是搖擺不定。於是圍繞著曹丕和曹植兩兄弟形成兩大集團爭奪世子之位,只可惜曹植生性灑脫書生氣太重,經常飲酒過度做出蠢事或者酗酒過度貽誤大事,讓曹操非常失望。公元217年,曹丕終於戰勝曹植成為魏王世子,220年曹操過世曹丕繼位魏王,同年逼漢獻帝禪位。登基後的曹丕迅速開始排除異己打擊報復,立刻下令逼殺昔日曹植黨羽丁儀兄弟,雖然曹丕好友夏侯尚為丁儀求情不惜將頭磕破,仍然沒有阻止曹丕,最終丁儀兄弟家族男性全部被殺。昔日曹植黨羽之一楊俊也讓曹丕隨便找個理由就幹掉了。


曹叡的生母甄宓剛被曹丕收納的時候可謂恩寵有加,甄宓也對公婆孝順,對子女呵護,對丈夫賢惠。後來因為郭女王的出現使甄宓失去了恩寵,氣憤之下便說了幾句埋怨的話,曹丕便下令賜死甄宓 還讓人往她口中加入糠,意指即便下了陰間也不許甄宓訴說冤屈,可謂歹毒至極。

2.曹丕也有這個動機

曹丕在登基為帝后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蒼舒在,我亦無天下也。”連曹丕自己都承認曹昂和曹衝原本是最有可能繼位的人,曹昂在公元197年宛城之戰中由於曹操的好色失去了生命,現在只剩下曹衝。只要殺了曹衝,這繼承人之爭還有的玩,不殺自己鐵定沒戲,所以曹丕是可能存在著動機。



三,自然病逝說,比較符合邏輯

根據三國志等正史的記載,曹衝死於疾病,是正常病故的,史學家們也大多偏向這種觀點。以當時醫療條件來說,這是符合邏輯的,曹操雖然位高權重,他的兒子也能得到更好的醫療保障,卻不會超出歷史的侷限(超出歷史侷限的華佗還給曹操殺了)。曹操雖有二十餘個兒子,但早夭的接近三分之一,即便是過了1500年後的乾隆時期早夭也是比較普遍的事,乾隆前兩個太子都先後早夭。



以當時的醫療條件,曹衝自然病逝說比較符合邏輯,且三國志等正史可靠性也要強於小說三國演義。


龍武驍衛


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對於大梟雄曹操來說,是非常失意的一年。這一年,他最喜歡的兒子曹衝夭折,死時年僅13歲;他本人剛剛出任丞相,卻在赤壁遭遇慘敗。

勝敗乃兵家常事,人死卻不能復生。

13歲正值朝氣蓬勃,很少有人會將這樣的年紀,與死聯繫在一起。曹衝卻在這樣的年紀夭折,怎能不讓曹操失意?

老年喪子,人生三大不幸之一,更何況,曹衝還是曹操25個兒子裡最喜歡的那個。

曹衝很小的時候,就以聰明和仁慈著稱。

5歲那年,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便詢問部下,很多人表示唯有殺了大象方可稱出大象的重量。這時,曹衝卻說:“將大象放在船上,在水痕處刻下記號,再稱同樣重量的物品即可得知大象的重量。”曹操聽完十分高興,並果真以這個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

隨著曹沖年齡的增長,他的仁慈和聰明,愈加讓曹操喜愛。以至於曹操在朝堂上,不止一次地對大臣說:“等我死了以後,就傳位給倉舒(曹衝的字)。”

曹操對曹衝的獨愛,可見一斑。

人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曹操對曹衝越是喜愛,曹衝的早夭,越彰顯曹操的失意。

失意之餘,不禁發出質疑,曹衝為何會死在這樣的年紀?

史書《三國志》關於曹衝的死,只有一句話: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

翻譯過來就是:建安十三年,曹衝13歲,這一年曹衝得了一種怪病,讓所有人束手無策。曹操試遍醫方也無效,只好跪求上天讓曹衝挺過這一劫。可惜,曹衝命薄,還是死了,曹操非常哀痛。

按照史書的說法,曹衝死因是“疾病”。

古代的“疾病”,與如今的“疾病”雖然字完全一樣,意思卻有些許不同。古代的疾病,指的是來的非常突然的病。

正是這場“疾病”,奪取了曹衝的性命,甚至讓不可一世的曹操發出這樣的感嘆:

“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言外之意,如果華佗不死,曹衝就不會丟了性命。曹操將曹衝的死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可是,即便華佗還活著,曹衝就真的死不了了嗎?

恐怕是未必。

秦漢三國年間,人的平均壽命只有22歲;曹操育有25個兒子,平均年齡也僅僅28歲。

究其原因,還是當時的醫療水平有限。很多突發疾病,當時的醫生大都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病人死去,曹衝就屬於這種情況。

那麼,曹衝的疾病是從哪裡來的呢?在此之前,曹衝的疾病完全沒有徵兆。

說法一,曹衝是被曹丕加害。

電視劇《軍師聯盟》就採用了這一說法。說是,曹丕因為曹衝受寵,心懷嫉妒,就想除掉他保住世子的地位。在謀士的建議下,曹丕設計令曹衝中毒,最後得了“疾病”而亡。

曹衝死後,曹操非常傷心。曹丕見狀,便過去寬慰曹操,誰料,曹操卻冷冷地說: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意思是說:曹衝死了讓我很難過,你(曹丕)不應該高興才對嗎?

可見,曹操在曹衝死後,就懷疑過死因。然而,帝王家的不幸就不幸在這裡,明明知道可能會發生奪嫡之爭,也只能眼睜睜地任兄弟相殘。

說法二,曹衝是被大臣加害。

曹衝的夭折與曹操加封丞相,兩件事一前一後。曹操此舉,定會招致很多大臣的不滿。與此同時,曹操在很多場合,多次聲稱要傳位給曹衝。

於是,曹衝就成了眾矢之的。不滿曹操的大臣,雖然不能把曹操怎麼樣,偷偷下毒,將曹操最喜歡的曹衝毒死,卻並不難。曹衝死後,曹操派出刺客,將曹衝最好的朋友周不疑刺殺,或許正是此因。

說法三,天妒奇才。

這種說法雖然有些玄學色彩。換一種角度,曹衝從小就身體虛弱,遇到難解的病症,無法醫治而亡,豈非天妒?

可嘆!曹衝若是能夠挺過這一劫,曹操也不會帶著無比的失意,去赤壁對陣孫吳聯軍,三國的歷史會不會因此改寫?


記者李滿


都別搶,我來答。

曹衝在曹操眾多子嗣中頗受曹操的喜愛。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衝生了一場大病,不幸夭折。史書上並沒有寫曹衝是因為病而去世的,值得一提的是,早年曹操因為患頭風病,曾經要求華佗來為自己治病。

華佗到了曹操那裡以後,說短時間裡無法治好,需要長時間慢慢調養。實際在正史中華佗從來沒有對曹操說需要用斧子劈開曹操的腦袋這種話,這屬於羅貫中的改編。

當時華佗是這麼說的:

後太祖親理,得病篙篤,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三國志·方技傳》

後來華佗就藉口說很久沒有回家探望妻子就離開了,之後不管曹操怎麼徵召,華佗就是不願意去給曹操看病。所以曹操很生氣,覺得華佗是在坐地起價,要挾自己。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三國志·方技傳》

於是就把華佗抓起來殺了,本來曹操和華佗的事情到此也就結束了。但後來因為曹衝生病,曹操才開始感到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殺了華佗,如果華佗還在的話,興許能夠救曹衝一命。

及後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侮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三國志·方技傳》

倉舒,即指曹衝,其字倉舒。

有一種陰謀論認為,曹衝是曹丕害死的,但這種說法本身就站不住陣腳。無非是因為當時曹衝病逝以後,曹操感到非常悲痛,曹丕於是安慰曹操,當時曹操說了一句:

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列傳》

意思曹衝死了對曹操來說是不幸,但是對他的兄弟來說卻是大幸。

暗自聰慧的曹衝死了,他的兄弟們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但這可能是因為曹操過於喜愛曹衝,所以順口一說,曹操的長子乃是曹昂,但他在建安二年(197年)的時候曹操南征張繡的時候為救曹操而死。

曹丕是次子,按照順位繼承,他的可能性最大。當然,這也並非絕對,此外他的有力競爭對手還包括曹植、曹彰這些人,當然並不排除曹衝在後期也會成為曹丕的有力競爭對手。但當時十三歲的曹衝顯然並沒有對曹丕造成威脅。

所以曹丕自然沒有理由害死他,就算後期曹丕雖然對曹植動了殺心,但都是繼位之後的事情。

還有人說曹衝是周不疑害死的,這個周不疑是劉表別駕劉先的外甥,和曹衝一樣也是神童。他和曹衝的關係很要好,後來被曹操所殺。於是有的人就說和曹衝之死有關係,但實際情況是曹操看到周不疑太聰明,害怕以後自己的後代無法駕馭他。

先甥同郡周不疑,字符直,零陵人。先賢傳稱不疑幼有異才,聰明敏達,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當。太祖愛子倉舒,夙有才智,謂可與不疑為儔。及倉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諫以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乃遣刺客殺之——《三國志·董二袁劉傳》注引《零陵先賢傳》

“太祖心忌不疑”中的一個“忌”字表明瞭曹操之所以要殺周不疑的原因,曹丕上表勸阻,曹操說曹丕無法駕馭他,可見曹操是忌憚周不疑這種人的,猶如楊修一樣。

總之一句話來說,曹衝的死主要就是疾病原因,無他。


圍爐談史


神童曹衝十三歲就離奇去世,究其原因,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

曹衝稱象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早已家喻戶曉,話說東吳的孫權送給了曹操一頭大象,曹操高興得不得了,很想知道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

很多曹操的肱骨大臣想了很多辦法,卻一個都行不通。

聰明絕頂的曹衝就想到了把象放到大船上,然後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這些東西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這個辦法。

曹操樂得不行,當著眾人面瘋狂讚揚了自己的兒子。

後來曹衝13歲的時候就離奇去世了,曹操傷心欲絕啊!

史料《三國志》記載,說曹衝是患了某種疾病死掉的,雖然只有一句話記載:“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

從這個角度來看,曹衝病死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因為曹操家族有著某種遺傳病,曹操的25個兒子大多都不長壽,在那個醫療水平有限的情況下,這種疾病是很難治癒的。不信你看:

第二十二子曹均,219年病逝,年齡約20歲;第二十子曹整,218年病逝,年齡21歲;四子曹彰,223年病逝,年齡34歲;十一子曹袞,235年病逝,年齡約35歲;三子曹丕,226年病逝,年齡39歲;五子曹植,232年病逝,年齡40歲。就連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也是病逝的,才活了36歲。

而且史書記載曹操常年患頭疾之類的疾病,神醫華佗給他看病後還被他給砍了。可見華佗當時按平時的療法是治不好曹操的頭疾的,只能用非常手段也就是開顱。結果華佗把自己給整死了。

關於曹衝的死另一種說法是被自己的哥哥曹丕給仇殺了!

畢竟生在那般權力人家,兄弟相殘之事並不稀奇。而且曹操不止一次在眾人面前誇讚曹衝,不僅如此,曹操還在言行當中流露出了將自己的位子傳給曹衝的想法。

比如史料記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凡應罪戮,而為衝微所辯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

乍一看,這是個人都知道曹操在誇獎和扶持曹衝啊,更別說文武雙全的曹丕看不出來。

曹操如此疼愛和重視曹衝,必然會讓曹丕感到了威脅,生於王侯將相的子弟家,說不爭權那是笑話。連文采卓越的曹植都會爭,只是沒表露出來。

所以說,曹丕仇殺曹衝,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但不管怎麼說,個人認為就算沒有天妒英才這一說法,以上兩種可能雖然很難說哪一種是最接近事實的,曹衝到底依然不會長壽。曹衝的離奇去世曹操應該要負很大責任,而且是最大的責任。疾病一說可以理解,曹丕仇殺更是曹操的錯,曹衝小小年紀就展露出神童的聰明,曹操應該保持低調,而不是到處宣揚,還流露出傳位曹衝這種想法的低級錯誤。畢竟當時曹衝並沒有自己的勢力,難以全身而退!


三顧歷史


《三國志》:“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以上這句是三國志中關於三國時期的神童曹衝的評價,他是曹操與小妾環夫人之子,在五、六年的時候,智力就和成年人那樣聰明。那麼,如此聰明的曹衝,為何在13歲那年離奇去世,難道真的是“天妒英才”嗎?還是被人謀殺?曹操為何讓與之交好的另一位神童周不疑陪葬?

古代神童很多,可是能夠被世人記住的卻少之又少,如曹衝就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童。關於他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是匪夷所思,連當時曹操的謀士們也束手無策的難題,在一個小孩眼中,卻是那麼簡單,迎刃而解。

三國時期,曹操官渡之戰戰勝北方霸主袁紹之後,又經過數年的時間,統一了北方,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軍閥。他還挾天子以令諸侯,藉著漢獻帝劉協的名號,討伐不聽話的各路諸侯,直到他們聽話為止。當時各地諸侯礙於漢獻帝名義,對於曹操的命令,也不敢不服從,有時候還進獻當地特產、稀罕玩意,來討好曹操。

如孫權曾送給曹操一隻很大的象,當作賀禮。曹操心血來潮,想要知道象的重量,可是當時他沒有那麼重的秤。他詢問眾位謀士(未知有沒有郭嘉、荀彧、賈詡),這些謀士們你一言我一語,也沒有好的辦法。

這時,曹操看到自己的小兒子曹衝在人群中,沉思不語,於是問道:“倉舒(曹衝字),你可有辦法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北方又不是熱帶森林,誰也沒見過那麼大的大象,也就不知道這頭大象大概有多重,睿智的曹衝也不例外。

這時,只見小曹衝不慌不忙,仔細觀了一下大象,又看了看岸邊的大船,大聲說道:“想要知道這頭大象有多重,其實也不難。只要把它放在大船上面,並在船上刻下水位記號,再將大象換成同等水位的物品,只需要測車重物的質量,也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曹操及眾位謀士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連連稱讚小曹衝的做法非常完美。曹操馬上安排手下實施,很快就知道了這頭大象的重量。 除了稱象,曹衝還有很多睿智的故事,如智救庫吏等。曹操看見自己的小兒子曹衝如此睿智,非常高興,萌生了讓其繼承霸業的想法。

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表病逝,新繼任的劉琮在蔡瑁、張允的勸說下,舉州歸順曹操。曹操撿了一個大便宜,蒐羅了一番荊州的人才,為己所用,如文聘、蔡瑁、張允、蒯越等人。曹操不但為自己蒐羅人才,還給自己的小兒子曹沖積攢班底,如荊州的神童周不疑被曹操安排成了曹衝的跟班。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不疑和曹衝兩人都是遠近聞名的神童,聊啥都能聊在一起,關係很好。曹操看著自己的小兒子,有個聰明的夥伴,也很高興,認為將來有個輔佐曹衝的大臣。然而,在曹衝13歲那年(208年),曹衝突然得了重病,讓無數御醫看了很多遍,吃了很多藥,還是沒有起色,最終一命嗚呼。

曹衝病逝時,年僅13歲,還不知道為什麼得了重病的,最後離奇去世。曹操看見自己的小兒子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非常傷心。此時,曹丕寬解安慰曹操,人死不能復生,不要太傷心了 注意身體要緊。曹操這樣說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聽了之後,啞口無言,確實是這樣的,曹衝的死,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曹操給曹衝聘了文昭甄皇后族中亡女,與其合葬,是為冥婚。他並追贈曹衝為騎都尉,讓宛侯曹據的兒子曹琮過繼給曹衝,繼承香火。

《三國志》記載:言則流涕,為聘甄氏亡女與合葬,贈騎都尉印綬,命宛侯據子琮奉衝後。

曹操在處理完曹衝的後事後,看見兒子的好夥伴荊州神童周不疑,想起自己的兒子曹衝來。他於是派人暗殺了周不疑,眼不見心不煩。有人說,曹操懷疑周不疑不滿曹操奪取家鄉荊州,暗害了神童曹衝,以示報復。個人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他們兩人志同道合,聊得很投機,怎麼會暗殺呢。史書上也沒有相關記載,都是後人的臆測罷了。

有意思的是,曹操派人暗殺周不疑的時候,曹丕還為其求情,覺得周不疑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殺了對國家是一個不小的損失。曹操大怒道:“此人非汝所能駕馭也。”曹操對自己的兒子曹丕不放心,認為曹丕等人駕馭不了周不疑這類的神童,還是趁早除了,睡得也踏實。這真應了曹操的那句名言“寧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丕聽了之後,表示信服,也就不再反對曹操的做法了。

在這裡面最冤的數週不疑了,他死得莫名其妙。說實話,周不疑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很可能在臨死前無聲吶喊:曹操你的小兒子死了去,為啥要讓我陪葬啊。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魁哥說歷史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曹衝從小聰慧伶俐,是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之一,很可惜年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




曹衝是曹操與環夫人之子,環夫人為曹操生下了三個兒子,除了曹衝,還有燕王曹宇、彭城王曹據。曹衝從小就聰慧伶俐,任愛重孝,顯得與眾不同,《魏書》贊他是“辨查仁愛,與性俱生,容貌俱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曹衝深受曹操的喜愛,有讓他繼嗣的想法,如果不是因為曹衝還未成年就去世了,也許魏王之位就是他了。



關於曹衝,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他童年稱相,顯示出了他和自己年齡不符的智慧,實際上關於曹衝稱象這一典故,後世很多史學家都表示了質疑,要知道,亞洲象是熱帶動物,而孫權直到建安十五年(210年)才派步騭出任交州(古代嶺南地區,包括越南北部)刺史,當時割據交州的士燮兄弟為奉承東吳,才會在此後進攻亞洲象以做賞玩之物,而曹衝早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前便已經死去。因此曹衝稱象之事明顯是後人附會,是為了顯示出曹衝少年早慧,而且置船刻水的稱量方法其實古已有之,《符子》一書就記載過燕昭王命令水官利用類似的方法稱量大豬。



曹衝從小聰慧異於同齡是得到公認的,《三國志.魏書》說“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意思是說太祖(曹操)幾次對眾大臣稱讚曹衝,有想讓他繼承大業的打算。曹操有子二十多個,曹衝能在眾兄弟中出類拔萃成為曹操寄予厚望的兒子,肯定是有他的過人之處,少年成名,聰慧異常,在充滿血腥鬥爭的權貴家庭裡面,曹衝的早逝,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建安十三年(208年),年僅十三歲的曹衝重病去世,史載“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曹操為了這個寶貝兒子親自為他向天請命保全性命,但也挽回不了曹衝的生命,曹操一直極為哀痛,對於曹衝怎麼死的,史料未見記載,後人有說曹衝是世子曹丕所害,因為曹衝去世的時候,曹丕曾寬慰父親,曹操卻生氣的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卻說是你的幸運(“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據《三國志》),曹操似有所隱瞞,莫非曹衝是曹丕所害?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曹衝雖聰慧異常,但他是庶出之子,在兄弟中年齡較小,在嫡庶有別,立嫡以長的封建社會,曹衝實際上曹丕對夠不成什麼威脅。曹操之所以那麼說,完全是因為當時赤壁之戰大敗於孫劉聯軍,加上幼子新喪而說的一句氣話。



另外一種說法是,曹衝是被當時和他同時代的另一個神童周不疑所害。周不疑是荊州零陵人,也是一個和曹衝一樣的天才少年,曹操得到荊州後想招他做女婿,被他斷然拒絕,於是曹操就把周不疑放在曹衝身邊,希望兩人親密相處後,周不疑能為曹衝所用,然而兩人相處不過幾天,曹衝便離奇死去,周不疑自然成了最大的懷疑對象。

荊州多名士,少年成名的天才周不疑也是一個傲骨,周不疑舅父一家和自己的家人,因為荊州淪陷,或被曹軍殺害或被俘虜,周不疑拒絕做曹操的女婿,更像是一種無聲的抵抗,所以他很有可能對懵懂無知的曹衝動了殺機。曹操對周不疑的懷疑一直沒有消除過,最後還是派了刺客把他殺害了。


大國布衣


曹操,三國時期最大的梟雄,曹操一生寵妾不少,子女數目自然更不少,光是曹操的兒子,就有二十多個。

雖然曹操並未稱帝,但終究是要找一個繼承人的,曹操的繼承人正是曹丕,也正是曹丕,正式建立了魏國,將漢獻帝趕下了皇位。



其實在曹丕之前,寶寶還有幾個理想的繼承人。

首先是曹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曹昂,曹昂是曹操的嫡長子,年紀輕輕就跟著曹操征戰沙場,立下過汗馬功勞,可以說,曹昂做曹操的繼承人,無人不服。

但曹昂卻英年早逝了。

昔日曹操率兵攻打張繡,張繡自知不敵,打算率兵投降,誰知,曹操竟然看中了張繡的嬸嬸,想要將其納為自己的妃子。

張繡聽說了這件事,決心與曹操決裂,於是乎,趁著曹操進城的機會,張繡對曹操反戈一擊,兵慌馬亂中,曹操身陷重圍,幸好保鏢典韋力保曹操,拼死保下了曹操。除卻典韋,曹操的嫡長子曹昂也因為將自己的戰馬給了曹操,被亂刀砍死。

曹昂死後,曹操的繼承人選就是兩個人,曹衝與曹植。

這兩人,盡皆是人中龍鳳,智慧超卓之人,其實在這兩個人裡面,曹操更看重曹衝,曹衝雖然年少,但卻打小就智計無雙,經典故事中的曹衝稱象就是講的曹操的故事。

曹衝的天賦顯而易見,但曹衝卻也英年早逝,年僅十三歲就去世了。

曹衝死後,才輪到了曹植與曹丕角逐。

曹衝因何而死?正史中,曹衝是因為患了重病,無醫可治而死。

曹衝死於重症也屬正常,畢竟曹操的兒子裡面,能夠正常活到成年的都只佔了半數而已,這也意味著曹操有一小半的兒子都是英年早逝的。

但除了這種說法,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曹丕害死了曹衝。

曹丕嫉賢妒能,不甘心讓曹衝或者曹植成為繼承人,於是乎,趁著曹沖年幼,將曹衝害死了。

曹衝對曹丕的威脅顯而易見,曹丕本身就是個小氣的人,曹昂死後,隨著曹丕的母親被扶正,這以後,曹丕才是曹氏集團實際上的嫡長子,換句話說,曹丕才是最有資格繼承曹操的人。

可惜曹操看中的是曹植與曹衝,對曹丕卻無太多心思,於是曹丕殺心漸起,最終將曹衝害死了。


而曹衝到底是死於什麼原因,卻是不得而知的,曹衝之死,不管是死於哪種原因,現在都無法確定了,只能說,按照正史上所述,曹衝是死於疾病的。


魏青衣


曹衝機智聰慧,博學多才,是曹操眾多兒子中最受曹操喜愛的。然而,聰明卻不長壽,僅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正史記載是病死的,而在有些野史中,曹衝是被人害死的。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曹衝的死,說法不一,有很多人說他過於聰明卻不知道收斂,最終導致招來殺身之禍,被自己的哥哥曹丕害死,這種說法其實是沒什麼根據的,曹衝死於208年,當時曹操赤壁慘敗,政權很不穩定,而曹衝雖然聰明但尚且年幼,各方面都不成熟,對曹丕實在造成不了什麼威脅,曹丕怎麼可能在此時去殺害自己幼小的弟弟呢。



三國時期,兒童夭折再正常不過,即使是成年人,死亡率也很高。就曹操來說,他二十五個兒子中,就有三分之一夭折在兒童和少年期。曹衝的病死,並不是什麼特例,也不是偶然現象,就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

所以,沒什麼天妒英才,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只是有的人經歷的早了點罷了。

我是歷史小貓咪,一個喜愛歷史的小女子。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留言,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