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曹操真的不知道誰是殺害曹衝的凶手嗎?

茶與飲者


《得知曹衝被害後,曹操哭著說了這八個字,曹丕在一旁嚇出冷汗》:

三國時期要說誰的兒子最爭氣,那非曹操莫屬,僅僅是一個曹丕就足夠力壓阿斗、孫登之流。而曹操對於這個兒子其實不是滿意的,否則曹操也不會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並且最受曹操喜愛的兒子應該是曹衝,史料記載曹沖天資非常高,可以說是少見的神童,曹衝稱象的故事更是被廣為傳頌。

曹操對於曹衝這個兒子,更是抱有非常大的期望,認為曹衝遠比他那些哥哥要強的多,朝中大臣也對這位小公子非常敬佩和擁戴。可就是一個這樣的神人,一個足以改變三國曆史的神人,卻沒能活到成年。曹操更是還經歷了老年喪子的悲痛,曹衝一死自然影響十分重大,曹操立儲的事情又鬧得沸沸揚揚。

但是曹衝之死存在非常多的疑點,可以說曹衝的死涉及了非常多人的利益,而曹操自然是知道的。曹操在曹衝死後,曾經逐個召見了自己的那一幫兒子,曹操最懷疑的是曹丕,不過曹操更希望的是曹丕能夠好好的處理,這樣曹操才能安心的把位置交給曹丕。

曹操召見曹丕的時候,首先便哭著說:“華佗若在,吾兒不死。”這時候曹丕心裡一驚,因為華佗是曹操處死的,也就是說曹操借華佗來叩問曹丕。這玄妙就在於曹丕不好回答,一旦曹丕回答不好,曹操就抓住曹丕的破綻。情急之下的曹丕立馬放聲痛哭起來,曹操驚訝的問曹丕為何如此悲傷,曹丕說道:“恨不得替弟而死。”然後便哭的不能自已。

曹操一見曹丕這反應,立馬化悲為喜,說道:“吾兒實在了不起。”因為曹丕也巧妙的把這個問題給迴避了,只是用哭來回應。不過其實曹操在這一刻開始就知道曹丕有問題,曹丕極有可能是殺害曹衝的兇手,何況當時也只有曹丕又這個膽子。曹操內心則是欣慰大於責備,認為曹丕日後定能成大事。


公元220年,曹丕接下曹操魏王后,立刻要求漢獻帝禪讓給自己,而且還弄出了個三不受,最後曹丕完成了曹操的遺願,建立了曹魏政權。而曹丕也沒有讓曹操失望,曹丕極有主見,精通於權術,為曹魏的過渡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司馬懿在曹丕手中也是安安分分,只可惜曹丕英年早逝,否則曹魏政權必定不會被司馬懿取代。


小司馬遷論史


曹衝是三國時期裡的神童,才智非凡,據說五六歲時的智商就和成人一樣了,曹衝救庫吏、曹衝稱象的典故更是流傳至今,要不是早逝的話很有可能就沒有曹丕什麼事了,去世的時候只有13歲,那麼曹衝究竟是怎麼死的?曹操有沒有可能知道?

(曹衝稱象)

首先:其實很多人以為是曹丕害了弟弟曹衝,據《三國演義》裡的情節來看,是因為曹丕放了好多毒蛇,曹衝在遊玩的時候不小心被咬才致命的,究竟是不是如此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還有一個說法是曹丕挾持了曹衝的母親,說只要曹衝自己自殺就放過他的母親環夫人,曹衝於是喝了毒藥身亡,但是這些都沒有得到任何認證,空口無憑。

其次:還有說曹操知不知道是誰害了曹衝?答案應該是不知道的,因為他覺得兒子就是病死的,在曹衝死後曹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嘴裡還說著:“如華佗不死,我兒定不會早逝”,這下可真的就是“悔不該殺那華佗喲”!由此可見曹操對曹衝的死從很大程度上是不存在任何疑慮的。

曹衝劇照

最後:要說曹操還是疑心病很重,都這樣了還不忘套路一下曹丕,他說曹衝的死對自己來說是不幸,可是對於你(曹丕)來說就是幸事啊!曹丕一下給說蒙圈了,但也有可能是他真是的想法,因為曹操直到死的時候都還在猶豫繼承人的事情,他說這話心裡想的肯定是要是曹衝不死,繼承人百分之九十就是曹衝了。

我們還是按照《三國志》記載來說吧,曹衝是病死的。


貓眼觀史


歷史上是這麼記載曹衝死的事情的。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衝十三歲時,曹衝得了重病,曹操親自為他向天請求保全生命。到了曹衝死去時,曹操極為哀痛。曹丕寬解安慰曹操,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一說就流下眼淚,為曹衝聘了甄氏已經死去的女兒與他合葬,追贈給他騎都尉的官印綬帶,命宛侯曹據的兒子曹琮做曹衝的後代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琮為鄧侯。公元221年(黃初二年),曹丕追贈諡號給曹衝為鄧哀侯,又追加稱號為鄧公。公元232年(太和五年),加給曹衝諡號為鄧哀王。

從這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曹衝不死,史書將被改寫。曹衝成為世子將成必然。曹衝不死,周不疑這幫新班底也不會死。自然司馬懿出得了頭出不了頭也就難說了。按曹衝的性格自然也不會逼漢獻帝禪讓。三國格局即便有實也不會有其名。

但歷史不可以假設。曹操選儲,目光有其毒辣之處,對曹衝的感情也是區別於其他任何一子嗣。更何況,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8年,還發生了幾件大事,赤壁之戰,司馬懿被強闢入仕。司馬懿一被徵辟入仕就去教曹衝讀書。所以才有了高希希版《新三國》中情理之中,事實之外的,曹丕害死曹衝的說法。

從曹操後來的很多做法,包括之後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不決,和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都可以看出曹操想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來繼承自己的事業。有才有德,能在文人中有影響力,籠絡得住手握兵權的將領,守得住半輩子打拼下來的江山。曹衝其實是一個兼具曹丕曹植之能的不二人選。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想郭嘉輔助後世,郭嘉死得早。想一舉蕩平東吳,把統一全國的事情替後世做掉,最後卻慘敗。於是曹衝死後,他拼命地考察曹丕和曹植。最後,都不如人意。曹丕有謀卻無量,心胸狹隘。曹植有才卻放蕩不羈,無法籠絡人心。但他生命的最後,他看到了曹叡。所以做出了最後的抉擇。


炒米視角


曹操真的不知道誰是殺害曹衝的兇手嗎?

曹操當然知道是誰害死了曹聰,曹丕啊,只是沒有點破他,如果曹操發怒把曹丕也處死了,那魏國就再沒有合適的繼承人了,曹植只會吟詩作對,曹洪等人有勇無謀,皆不適合當君主,唯有曹丕可擔此大任,若連曹丕也死了,魏國滅亡指日可待。

那曹丕為什麼那麼殘忍要害死自己年幼的弟弟?另一個弟弟曹植說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只因曹聰鋒芒太盛,如果任由曹聰這樣成長下去,曹操之後的魏國君主必然是曹聰,野心勃勃的曹丕肯定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曹聰自小聰明,曹聰稱象的典故更是載入教科書作為學生的學習對象流傳至今,而且曹聰是曹操最喜歡且最看重的一個兒子,有心將曹聰培養成繼承人。曹聰被害後,曹操心痛不已,一直在追查兇手是誰,後來秘密得知是曹丕後,曹操驚怒交加,恨不得立刻掐死曹丕,因為曹丕本身就不太得曹操喜愛。

但是曹操既然能做到令東漢朝廷重臣及皇帝都懼怕的人物,本身自然是不簡單,也不會就這樣草草莽莽的就殺死曹丕,考慮到魏國的將來和自己的子女,曹聰死後好像也就只有曹丕夠擔繼承人的資格了,但一想到曹聰被害死了,曹操又氣的立刻想掐死曹丕,所以直接將曹丕作為繼承人也是不可能的。

後來有一天,曹操找曹丕過來談話,此時曹丕的內心有一萬隻羊駝在奔騰,恐懼、緊張、焦慮於一身,害怕父親曹操得知了真相而處死他,但是曹丕既然連自己的弟弟都能弄死,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調整好心態便趕往曹操處,其實這次曹操找曹丕過來也正是因為曹聰的事,曹操打算考驗一下曹丕,如果曹丕通過這次考驗,那將直接獲任為繼承人。如果曹丕不能通過這次考驗,曹操將直接處死他。

結果可想而知,曹丕的一番言論徹底將曹操折服,從這次談話中,曹操得知了曹丕是個陰險狡詐且心狠手辣的人,完美的繼承了曹操所有的特點,可謂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要的就是這種人,只有這種人才能夠將魏國發展強大,後來也是,曹丕做了曹操不敢做的事,稱帝,曹操生前是不敢稱帝的,曹丕稱帝后,劉備孫權接連效仿。


鹿角大仙啊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曹衝死於謀殺,所以也就沒所有所謂的曹操知不知道誰殺害了曹衝的疑問了。至於歷史演義、小說、電視劇中將曹丕編為謀害曹衝的兇手,純屬無稽之談,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出來:

一是曹衝根本威脅不到曹丕。首先,

在身份上,曹丕不僅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還是曹操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在傳統繼承製度擁有絕對繼承資格;其次,曹丕最大對手是曹植,曹植在士人中影響非常大,身份又是曹丕胞弟,繼承資格絕對比曹衝強;最後,曹丕本身就是一位政治家,文武雙全,擁有成熟的政治頭腦和手段,個人在文學修養上也不低,非常符合曹操繼承人的條件。

二是曹沖年齡太小,不可能獲得曹操的傳位。曹衝病死時十三歲,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逝世是建安二十五年,此時的曹丕已經33歲,無論是身體、心理、性格,還是政治手腕、身後勢力,曹丕都已經成熟,若曹衝未早夭,也只有25歲,既非嫡非長,又沒有勢力扶持,曹操有什麼理由將偌大的基業交給他。

三是曹丕稱帝后對曹衝哀榮很多,不僅追諡,還加封。要知道,曹衝死時只有十三歲,幾乎對國家和家族沒有什麼貢獻,能有個追諡就不錯了。另外,曹丕對曹衝評價多有美評,如果是曹丕謀害了曹衝,他根本沒必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做了反而成了心裡有鬼,作為成熟政治家的曹丕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最後一點就是古代小孩夭折非常普高。別說是三國時期,就是到了滿清時期,小孩(包括皇室子弟)的夭折率也非常高,所以個人認為,曹衝早夭就是一個正常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例子,沒有那麼多的臆想。

謝謝觀看,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的頭條號:三多學歷史,只聊與三國有關的人和事~


三多學歷史


如果電視劇可以當成史料來解讀的話,《新三國》的編劇朱蘇進可以當歷史學教授了。

在他的三國故事裡充斥著各種對史料、演義故事的低級解讀,甚至乾脆發明新歷史。

究其原因,朱蘇進可能根本沒看過《三國志》,靠的是一篇篇漏洞百出的網文來汲取的“歷史知識”。


題主既然說是“歷史上”,顯然不知道“電視劇《新三國》”不是按照歷史上(史書記載)來拍的,這事連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都編不出來,偏偏讓朱蘇進編出來了。

朱編劇的立足點可能就是曹操在曹衝死後那一句話吧: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陰謀論出現在電視劇裡,有噱頭,能吸引觀眾開腦洞,增加收視率,曝光率,增加話題熱點。——可以的。

但是,真要談歷史,《曹衝傳》就是說曹衝是病死的,沒有任何疑點。曹操那句話也是感慨一下而已。曹衝真要是曹丕毒害的,“汝曹”(你們這些人)明顯是一群人的指代,曹丕何德何能一個人背了這鍋?

你們這群壞人,就是欺負曹子桓(曹丕)是萬能背鍋俠是麼?


潯陽鹹魚


曹操有個小兒子,曹衝。這曹衝從小天資聰慧,心地善良。

有一次,老鼠把放在倉庫了曹操專屬的馬鞍咬壞了。看管的小吏害怕極了。曹衝知道後,把自己的衣服撕碎,看起來像是老鼠咬過的樣子,可憐巴巴的走到了曹操的跟前,說:衣服被老鼠咬壞了,聽說被咬的人不吉利。曹操一看到兒子這樣說,便開口勸說,這都是不可信的。後來應曹衝的要求,小吏去向曹操請罪,結果曹操不僅沒有責罰,反而很高興。

曹衝擁有聰明的頭腦和仁心,是繼承曹操位子的最佳人選。在曹操南征北戰的時候,曹衝病倒了,在曹操緊急回來後,更是日夜為曹衝祈禱。但是無濟於事,還是在十三歲的時候逝世了。

曹衝死後,曹操痛心不已,後悔當初把華佗給殺了。更聲稱曹衝的去世是他最大的不幸。曹操還給曹衝安排與一名女子進行陰婚。有人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是他的哥哥曹丕下毒殺害曹衝的,但是實際上是曹衝跟著曹操長時間征戰奔波落下的病。

曹衝是病死的。


歷史留白


關於曹操的神童兒子曹衝的死,歷史上有明確記載,說他是在十三歲時病死的。不過,後世對此有不少懷疑,甚至有人認為曹衝是被害死的(比如下毒之類)。

(曹衝劇照)

是誰害死曹衝的呢?有人認為嫌疑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一是曹丕,二是周不疑。

懷疑曹丕,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三國志》曾有記載:“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二是《三國志》中還記載,曹操曾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也就是說,因為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稱讚曹衝,有傳位給他的想法,也很想得到世子之位的曹丕心生不滿,因此悄悄毒死了弟弟。

懷疑周不疑,也有兩個原因:一是周不疑的舅舅劉先是劉表的大臣(別駕),曹操滅了劉表,周不疑為劉表報仇。二是曹衝去世後,曹操每次看到周不疑心裡就不舒服,執意要殺死周不疑。曹丕勸說曹操別這樣做,但是曹操說:“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意思是這個人將來你駕馭不了,我提早給你殺了,減少你的麻煩。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猜想是無稽之談。為什麼這樣說呢?

先說曹丕殺弟弟曹衝的事。

確實,當曹操的長子曹昂去世後,作為第二個兒子的曹丕,應該是最有機會獲得世子之位的人。曹操多次稱讚曹衝,曹丕心裡肯定不爽。不過,就算不爽,曹丕也不會殺曹衝,為什麼呢?

(曹丕劇照)

第一,曹操並不一定傳位給曹衝。《三國志》中記載“有欲傳後意”,是群臣猜想的,並不一定是曹操的真實想法。實際上,曹操在權衡再三後,不一定傳位為曹衝。因為曹衝這個人,太仁厚。《三國志》記載:“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就是說,曹操有數十次想殺人,都是因為曹衝在一邊幫助,把這些人救了下來。這就可以看出,曹操和曹衝的性格很不相符,曹操認為當君王需要恩威並施,而曹衝一意講“恩”,無“威”,因此,曹操稱讚曹衝,很可能只是對聰明兒子的喜愛。所謂“傳位”,只是群臣的猜測罷了。

第二,曹丕後來多次寫詩讚揚懷念曹衝,比如“於惟淑弟,懿矣純良。誕豐令質,荷天之光。既哲且仁,爰柔克剛。彼德之容,茲義肇行”這樣的詩,而且曹丕還說,如果曹昂和曹衝在,自己是得不到世子之位的。如果曹丕毒害了曹衝,那麼曹丕對此事肯定諱莫如深,他不大可能多次懷念。

第三,曹丕曾勸曹操別殺周不疑。如果曹衝果真是曹丕毒害的,那麼曹操殺周不疑,對曹丕來說是大好事。因為這樣,正好轉移人們的視線,讓周不疑背鍋,他為什麼還阻止曹操呢?

再說周不疑毒害曹衝的事。

周不疑和曹衝一樣,都是神童,曹操破荊州以後,把周不疑和曹衝放在一起養,讓他們互相促進成長。我覺得,周不疑暗害曹衝,也是沒有可能的。

(曹操劇照)

第一,周不疑不存在為劉表報仇一說。劉表並不是周不疑的直親,只不過周不疑的舅舅劉先是劉表的別駕。劉先作為劉表的使者在出使許昌見漢獻帝的時候,曾在大庭廣眾之下大罵曹操。但曹操破荊州,抓到劉先後,並沒有為難劉先,還給他官做。曹丕繼位後,還升他為尚書令。因此,周不疑不存在報仇一說,因為他無仇可報。

第二,周不疑既然是神童,他就知道曹衝活著對他有多麼好。因為他和曹衝一起長大,一旦曹衝將來繼位,他會得到怎樣的好處!他保護好曹衝的生命還來不及,怎麼會殺曹衝呢。

第三,曹操之所以殺周不疑,並非懷疑他殺了曹衝。我覺得有三個原因:一是嫉妒。同是神童,自己的兒子早夭,而另外一個神童歡蹦亂跳活著,曹操心裡肯定很不舒服。二是曹操曾要把女兒嫁給周不疑,周不疑拒絕了,曹操不高興。三是上面說過的,曹丕不能駕馭周不疑的話。就像他殺了楊修一樣,他因此暗殺了周不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爆發的那一年,曹操失去了三個十分重要的人才。一個是出謀劃策的郭嘉,一個是妙手回春的華佗,另一個就是他的第八個兒子曹衝。關於曹衝的死因,現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曹丕為了自己的利益謀害了曹衝,不過我認為是曹操間接害死了曹衝。

曹衝的死因。按史書記載,曹衝於建安十三年(208年)感染疾病,病情十分嚴重,並最終不治身亡。雖然史書沒有寫明曹衝的病因,但可以推斷出曹衝感染的是瘟疫。因為整個建安年間,瘟疫曾大規模流行,208年是爆發之年,疫情甚至擴散到了長江流域,曹操南征的許多士兵因此喪命,而曹沖年僅十三歲,抵抗力較差,所以感染瘟疫去世是很合理的。

曹衝是被曹丕謀害的麼?因為《三國志》沒有相關記載,所以無法做出推斷。如果推斷成立,那麼最有可能的“兇手”就是曹丕。因為當時曹丕年紀最大,而曹操卻多次透露出想要曹衝接班的想法,所以曹丕為了自己的利益,有可能謀害自己的弟弟。而據史書記載,曹丕在曹衝去世後曾寬慰曹操,曹操卻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所以在高希希版《三國》中加入了曹丕毒害曹衝的橋段。

而後來曹操為曹衝破例舉辦了冥婚、為曹衝過繼後人、在立嗣問題上猶豫不決,也可以間接證明曹衝當是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選,所以曹衝的去世對曹操是不幸的,而對曹丕、曹植等其他人來說確實是幸運的。而對曹魏宗親態度冷淡的曹丕和曹叡父子也破例為曹衝多次加封爵位(太和年間,封曹衝為鄧哀王),為他的後人加賜封邑,或許正是心存愧疚的表現。不過即便事實如此,曹丕繼位後也會被抹去這段歷史,所以我們永遠無法瞭解真相。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曹衝的死和曹操有一定的關係,因為曹衝染病之前,曹操親手處死了神醫華佗,所以曹衝病重之時,曹操也無奈感嘆“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而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透露想要曹衝接班的意圖也給曹衝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石頭說歷史


誠邀,如題。曹衝是曹操心愛的小兒子,聰慧無雙三國無人能比,卻年僅十三歲就突染重病離開人世,那麼如果曹衝是被人殺死的,曹操真的不知道誰是殺害曹衝的兇手嗎?

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也許知道了說不知道,大家知道曹衝最得曹操喜愛,如果曹衝活到成年,定會是曹操權勢的繼承者,所以曹衝的“染病”對誰最有利呢?

當然是隱忍的曹丕和文采飛揚的曹植了!

所以曹操也許猜到了什麼,或者是以他多疑的性子定會去查探什麼,然而人死不能復生,無論曹操查到或者沒有查到,其實他都已經不能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他什麼也沒說,也許心中已經有數了,最後他將王位傳給了曹丕,我們只能通過多方典籍去完善歷史,卻不可能完整推演歷史。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