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公元20年代:光武中興


2020歷史鏡像 | 公元20年代:光武中興

光武帝原陵附近出土石辟邪,現藏洛陽博物館。


2020歷史鏡像 | 公元20年代:光武中興

日本出土“漢倭奴國王”印,傳為光武帝賜予倭奴國使者。


2020歷史鏡像 | 公元20年代:光武中興

長沙五一廣場出土東漢木牘,涉及東漢“度田”問題。

本期提要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立了東漢政權。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休養生息、省減吏員、減免賦稅、釋放奴婢、檢核戶口、提倡節儉,經過一系列政治措施,革除了西漢以來的積弊,政權逐漸鞏固,社會安定,國力強盛,史稱“光武中興”。

公元20年代,王莽建立的“新”朝逐漸垮臺,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

西漢晚期,朝政衰敗。漢成帝時,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外戚勢力把持朝政。漢哀帝死後,王政君之侄王莽連立漢平帝、孺子嬰兩幼主。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正式代漢稱帝,建立了新朝。新莽時期,政治混亂,導致赤眉、綠林、銅馬等農民起義。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漢皇族後裔劉秀等人從宛城起兵,後經“昆陽之戰”,擊敗王莽軍隊。更始三年(公元25年),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仍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即東漢)。

光武帝劉秀是一位傑出的皇帝,東漢開國功臣馬援描述光武帝“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可見光武帝才能過人,富於文采。光武帝在位時期(公元25-57年)採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使國家經濟恢復,國力復振,史稱“光武中興”。具體措施如下。

省減吏員。西漢晚期官僚機構比較臃腫。新莽末期,天下大亂,百姓流亡、死難,國家戶口減少,形成吏多民少的狀況。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下詔說:設置官吏,是為了管理人。現在百姓遭難,戶口減少,而官吏設置還很繁多。命令司隸、州牧各調查其轄區,省減吏員。縣和國不足以設置長吏,可以合併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於是地方上奏,“並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省減吏員後,官僚機構設置適應了管理民眾的需要,為國家減輕了財政負擔。

減免賦稅。西漢景帝時期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將賦稅由十稅一改為三十稅一。東漢初年,經過戰亂,生產凋敝,人口銳減,國家需要恢復經濟。光武帝仿照漢景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光武帝下詔:前不久因軍隊之事沒有結束,用度不充足,故行什一之稅。現在軍士屯田,糧食儲備已經基本夠用。命令郡國收現有的土地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即恢復了漢景帝時期的三十稅一制。通過減免賦稅,民眾減輕了負擔,戶口增多,社會恢復生產。

釋放奴婢。新莽末年,天下大亂,流民增多,很多人淪為奴婢,造成編戶民減少、生產凋敝的狀況。光武稱帝后,為了安定社會秩序,增加戶口,多次下詔釋放、保護奴婢。具體措施有:規定主人不得灸灼奴婢,如果灸灼奴婢,依律論處;殺害奴婢者,不得減罪;廢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命王莽時吏人沒入為奴婢,不符合法律者,皆免為庶人;命隴、蜀民被略賣為奴婢,自我申訴者,以及獄官沒有上報者,免為庶人;益州民眾被略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有依附他人為偏房妻子,欲離開者,聽任離開,敢拘留者,比照青、徐二州,以略人法查辦;益、涼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訴者,免為庶人,賣者不償還價錢。通過種種措施,光武帝解放了奴婢,增加了戶口,恢復了生產力。

檢核戶口,進行度田。西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發展,土地兼併嚴重,大量無地農民成為豪強地主的依附民,這既威脅皇權,影響國家賦稅收入,也造成貧富差距過大,影響百姓生活。光武帝為了抑制土地兼併,加強朝廷對全國墾田和勞動人手的控制,於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詔,命令州郡檢核民眾墾田的頃畝數及戶口年齡,又考察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即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詔下之後,遇到豪強勢力的抵制,光武帝下令將度田不實的河南尹張伋及其他諸郡太守十餘人處死。通過嚴厲的政策,檢核戶口和度田的措施得以推行。通過檢核戶口和度田,國家打擊了豪強地主勢力,社會自耕農增加,國家經濟增長。

提倡節儉。光武帝鑑於西漢後期官僚奢侈腐化的積弊,即位以後,注意提倡節儉。具體表現為:減少地方貢納。下詔禁止地方進獻“異味”,認為這一做法不但耗費大量人力,而且給交通帶來很大負擔。省減文書調役。即“時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書調役,務從簡寡,至乃十存一焉。”提倡薄葬。光武帝下詔說,世上都以厚葬為德,薄葬為鄙,至於富者奢侈,貧者傷財,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佈告天下,命令百姓懂得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之義。他死後的遺詔說自己無益百姓,要仿效漢文帝,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城郭送葬,也不要派遣官吏長途送葬。

發展文化。光武帝重視圖書收藏。新莽末年,典籍被焚,鑑於西漢官府藏書散佚,而民間藏書頗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遺漏。他下旨天下,廣為收集。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後,鴻生矩儒,莫不抱負典策圖籍,芸匯京師。數十年間,朝廷各藏書閣,舊典新籍,疊積盈宇,汗牛充棟。光武繼承了西漢獨尊儒術的傳統,東漢建立後,興建太學,設置博士,各以家法傳授諸經。光武巡幸魯時,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後來又封孔子後裔孔志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經過文化建設,光武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通過一系列政治措施,東漢政權得到鞏固,社會重新安定,經濟逐漸恢復,國力日益強大,史家稱為“光武中興”。史學家司馬彪說:“(光武帝)討賊平亂,克復漢業,號稱中興,雖初興者,無以加之矣。中國既定,柔遠以德,愛慎人命,下及至賤,武功既抗,文德術修。”

光武帝撥亂反正,此後偃武修文,休養生息,革除西漢晚期的積弊,挽歷史於危局,開東漢近二百年基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評價光武帝:“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朱元璋處於和光武帝近似的歷史情境中,可謂英雄相惜,故給予了光武帝極高的評價。(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吳雪飛)

大事記

公元20年

王莽改元為地皇,置前、後、左、右、中大司馬之位。

公元21年

王莽遣兵分擊青州、徐州農民軍,皆不能克。又轉輸天下谷帛至西河、五原、朔方、漁陽,欲以備擊匈奴。

公元22年

劉秀與李通從弟李軼等人從宛城起兵。

公元23年

昆陽之戰,劉秀擊敗王尋、王邑率領的新莽軍隊。

劉玄稱帝,年號更始。

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公元25年

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延續“漢”的國號,由於洛陽在西漢都城長安之東,故稱東漢。

公元26年

朝廷下詔:民有嫁妻賣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

公元28年

以侯霸為尚書令。侯霸為人矜持嚴肅、儀容莊重,通曉典章制度,對東漢初年的政權建設多有建樹。

公元29年

初起太學,恢復設置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各以家法傳授諸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