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从世界第一部影视作品问世之日起,海报设计就随之诞生。海报最初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于影视作品主题的直观表述。它的作用显而易见,无疑于让世人一目了然了解主题。关于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的说法是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间餐厅里向35位观众放映了《火车到站》等短片,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作为电影最直接的宣传方式之一,中国电影海报几乎是随着中国电影同步诞生的一门艺术,如果追溯到更早之前,它其实早就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娱乐生活。

十九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当时的老百姓管它叫作“西洋皮影戏”,通常由欧洲人在戏院、茶园等公共娱乐场所放映。早期的电影宣传方式非常简单,只是将片名、放映时间写在纸板上,张贴在放映场所门前和居民流动区,以便观众了解。

这样的宣传方式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电影业已经开始有了初步发展,成立了一批电影公司,电影也开始进入了标准化生产轨道。由于群众观影能够带来切实的经济收益,影片公司也开始在宣传方法上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只有“明星”、“联华”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影片公司才有生产海报的能力,一些小型电影公司通常发行小型的宣传画册来代替海报。在这些宣传图纸上,电影公司通常会配上手绘的主演画像,然后尽可能多地用文字表现片名、主演、出品单位、放映时间等信息,有些甚至会详细地写上故事情节。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1926年上映的电影《燕山侠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电影海报。

中国电影海报经历了三个时期,1920s-1970从“手写海报”到“手绘海报”;1980-1990从“现实主义”到“寓言象征”;2000-2020从“借鉴融合”到“独立创新”。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从千禧年到现在,中国电影海报可以说完美实现了逆袭,在我们惊叹中国审美终于提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将目光投向背后那群默默为电影“做嫁衣”的海报设计师,是他们,让电影“定格”成了最美的样子。



与电影同时诞生的电影海报,从纯文字到图像见证了120余年电影发展的历史。

电影海报的商业演化:明星取代场景。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处于黄金时期,海报中影片的场景才逐渐被明星的面孔取代。到20世纪70年代,一张海报,通常包含片名、导演、主要演员、一句话宣传语、上映时间、制片公司等重要信息。画面占据了整张海报的大部分空间,文字信息通常在海报的上方或底部。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海报设计的核心策略浓缩为更为简单也特别重要的一句话:“以画面引导文字”。

图像:作为海报的主体部分,图像可以是一张人像,一个场景,需要重点表现出一部电影的主题或是卖点。

色调:在电影海报的宣传表达上,色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要足够引人注目而不至于让观众在扫视时就被忽略,一是要通过色调表达电影的感情基调,比如爱情电影的海报总是色调明快,喜剧电影海报的色彩饱和度可能会更高,而灰蓝的冷色调更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忧愁和悲情故事。

元素:包括角色、情节、色调、光线、创意、电影信息等。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说到电影,那自然就会有很多人想到韩国电影的发展。其实通过海报的设计,也能体会出韩国电影的进步。下面我们用图片的方式,欣赏一下韩国电影海报的独特设计。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电影海报设计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