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從世界第一部影視作品問世之日起,海報設計就隨之誕生。海報最初形態的最大特點就是對於影視作品主題的直觀表述。它的作用顯而易見,無疑於讓世人一目瞭然瞭解主題。關於世界上第一張電影海報的說法是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兄弟在巴黎的一間餐廳裡向35位觀眾放映了《火車到站》等短片,當時那張題為《盧米埃電影》的海報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張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作為電影最直接的宣傳方式之一,中國電影海報幾乎是隨著中國電影同步誕生的一門藝術,如果追溯到更早之前,它其實早就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娛樂生活。

十九世紀末,電影傳入中國,當時的老百姓管它叫作“西洋皮影戲”,通常由歐洲人在戲院、茶園等公共娛樂場所放映。早期的電影宣傳方式非常簡單,只是將片名、放映時間寫在紙板上,張貼在放映場所門前和居民流動區,以便觀眾瞭解。

這樣的宣傳方式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當時中國電影業已經開始有了初步發展,成立了一批電影公司,電影也開始進入了標準化生產軌道。由於群眾觀影能夠帶來切實的經濟收益,影片公司也開始在宣傳方法上尋找新的出路。

當時,只有“明星”、“聯華”等具備一定規模的影片公司才有生產海報的能力,一些小型電影公司通常發行小型的宣傳畫冊來代替海報。在這些宣傳圖紙上,電影公司通常會配上手繪的主演畫像,然後儘可能多地用文字表現片名、主演、出品單位、放映時間等信息,有些甚至會詳細地寫上故事情節。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1926年上映的電影《燕山俠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電影海報。

中國電影海報經歷了三個時期,1920s-1970從“手寫海報”到“手繪海報”;1980-1990從“現實主義”到“寓言象徵”;2000-2020從“借鑑融合”到“獨立創新”。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從千禧年到現在,中國電影海報可以說完美實現了逆襲,在我們驚歎中國審美終於提高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將目光投向背後那群默默為電影“做嫁衣”的海報設計師,是他們,讓電影“定格”成了最美的樣子。



與電影同時誕生的電影海報,從純文字到圖像見證了120餘年電影發展的歷史。

電影海報的商業演化:明星取代場景。20世紀30年代,好萊塢處於黃金時期,海報中影片的場景才逐漸被明星的面孔取代。到20世紀70年代,一張海報,通常包含片名、導演、主要演員、一句話宣傳語、上映時間、製片公司等重要信息。畫面佔據了整張海報的大部分空間,文字信息通常在海報的上方或底部。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海報設計的核心策略濃縮為更為簡單也特別重要的一句話:“以畫面引導文字”。

圖像:作為海報的主體部分,圖像可以是一張人像,一個場景,需要重點表現出一部電影的主題或是賣點。

色調:在電影海報的宣傳表達上,色調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要足夠引人注目而不至於讓觀眾在掃視時就被忽略,一是要通過色調錶達電影的感情基調,比如愛情電影的海報總是色調明快,喜劇電影海報的色彩飽和度可能會更高,而灰藍的冷色調更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憂愁和悲情故事。

元素:包括角色、情節、色調、光線、創意、電影信息等。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說到電影,那自然就會有很多人想到韓國電影的發展。其實通過海報的設計,也能體會出韓國電影的進步。下面我們用圖片的方式,欣賞一下韓國電影海報的獨特設計。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電影海報設計照射出的人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