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瓷也不例外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陶瓷的長相,則是靠釉彩來裝飾打扮的。

白胎瓷及生坯都需要精心裝飾,燒成後才能美麗大方,賞心悅目,陶瓷彩飾則起了“七分打扮”的重要作用。

陶瓷彩飾大體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呢?

用個最簡單的比喻,你肯定能看出來窗花是貼在玻璃外面還是玻璃裡面。

一個道理,釉色是浮於器物表面還是與瓷器融為一體,看一看,再摸一摸,很容易判斷。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釉上彩

釉上彩,中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

首先在燒好的素器上彩繪,再經中低溫二次烘烤而成,因彩附著於釉面之上,故名。

這種彩,用手捫之,有凸起的感覺。

最有代表性的釉上彩瓷器種類有釉上紅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琺琅彩等。

由於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損,易受酸鹼等腐蝕,易褪色,但因燒溫低,著彩選料廠,品種豐富而藝術性強,大多為陳設器皿,不宜用做生活器具。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釉下彩

釉下彩是生坯或經素燒坯胎或釉胎上飾紋加彩、罩釉,經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色澤光潤耐酸鹼無鉛毒。

但因高溫燒成,適應的色料不多,顏色變化極難掌握。

釉下彩包括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釉中彩

釉上彩和釉下彩之間,還有一種叫釉中彩,說起來比較懸。

釉中彩是用釉上彩方法將顏料施於器物釉面,然後高溫快燒不超過半小時,使顏料滲入釉內,馬上停止,成品細膩晶瑩、滋潤恍目,抗腐蝕、耐磨損,具有釉下彩的效果。而清代康熙“豇豆紅”的施釉方法即是先上底釉,再施色料,再施面釉然後燒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比之下,市場上銷售的釉下彩、釉中彩和白瓷不含鉛,較為安全。

人們在使用微波爐時,最好用白胎碗或釉下彩碗盛食物。

如果長期使用彩色鮮豔的釉上彩瓷質餐具盛放醋、蔬菜等有機酸含量高的食物,重金屬會隨之一起進入人體,久而久之會引發慢性重金屬中毒。

如果餐具上有圖案和沒有圖案的部分折射光不一樣,兩處的手感不同,釉彩能用指甲刮掉,就很可能是重金屬超標的劣質產品。另外,剛買回來的瓷質餐具,包括白瓷餐具,建議先用沸水把餐具煮上5分鐘,然後再放到常溫的食醋裡浸泡1~2小時,因為陶瓷在遇到酸性物質時,會析出一些有毒物,減少對健康的損害。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瓷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